跳转到内容

像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001:b011:30e0:5cb6:a110:4c0c:52e8:c487留言2021年2月17日 (三) 14:54 →‎歷史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拍攝於1890年代的一張團體黑白照片
為了藝術風格故意用黑白拍攝的照片,屬於藝術照(2011)


相片,亦稱照片,是從攝影得出來的影像,始源於1826年。 通常由感光紙張收集光子而產生出來,相片成相的原理是透過光的化學作用在感光的底片紙張玻璃金屬等輻射敏感材料上產生出靜止影像 [1]。絕大部份的相片多是由相機拍攝所得,其種類有正像或負像,連續的相片影像可形成攝影一樣的情形。

歷史

Long-exposure photograph of the Very Large Telescope[2]


第一張照片由法國發明者約瑟夫·尼塞福爾·涅普斯於1826年所創。

1841年,英國人威廉·亨利·福克斯·塔爾博特(1800-1877)發表了卡羅式照相法,由此產生了可被多次複製的底片,奠定了現代攝影負轉正的攝影工藝流程。在中國,攝影於清朝經由西方傳教士傳入攝影技術的。民國初年,許多以此為業的商家才開始興起。彩色照片也於這個時代開始。

日本最古老的相片是1854年拍攝的田中光儀像,攝影技術則於1905年正式被引進日本。台灣於日治時期引進照相技術,故沿用日本譯名稱寫真。而在大街小巷以此為業的店家,稱為寫真館。不過1950年代後,中華民國遷台以後一律改稱攝影、寫真與照相館,直至1980年代,日本娛樂事業逐漸開放,寫真一詞才又興盛至目前的情況。

1990年代,原本以底片相機的攝影技術逐漸被數位電子科技所取代。

對於後胶片時代出生的人,相片對於他們而言是螢幕上一些彩色的像數或是個人社交版面上的一件裝飾。[3]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