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查克·贝里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4.199.166.153留言2023年8月31日 (四) 08:50 外部链接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查克·贝里
Chuck Berry
摄于1957年
歌手
出生
Charles Edward Anderson Berry

(1926-10-18)1926年10月18日
逝世2017年3月18日(2017歲—03—18)(90歲)
 美国密蘇里州圣查尔斯
职业音乐人、歌手、词曲作者
音乐类型摇滚洛卡比里节奏布鲁斯
演奏乐器吉他、人声
活跃年代1955年–2017年
唱片公司切斯唱片英语Chess Records墨丘里唱片阿特科唱片英语Atco Records
网站www.chuckberry.com
著名乐器
吉布森ES-350型电吉他
吉布森ES-355型电吉他
贝里演唱歌曲《You can't catch me》,1956年。

查尔斯·爱德华·安德森·“查克”·贝里(英語:Charles Edward Anderson Chuck Berry,1926年10月18日—2017年3月18日)是一位美国吉他手、歌手和词曲作者,是搖滾音乐类型的先驱者之一。在《Maybellene英语Maybellene》(1955)、《Roll Over Beethoven英语Roll Over Beethoven》(1956)、《Rock and Roll Music英语Rock and Roll Music》(1957)和《Johnny B. Goode》(1958)等歌曲中,贝里从节奏布鲁斯音乐中提炼发展出独属于摇滚的主要元素,歌词以青少年生活和消费主义为焦点。他的吉他独奏和舞台风格成为了后来摇滚乐的主要影响来源。

贝里出生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自幼对音乐感兴趣,在自己就读的高中第一次公开演唱。1944年至1947年,还是高中生的他因持械抢劫入狱服刑。到1953年初,贝里已开始与约翰尼·约翰逊英语Johnnie Johnson (musician)三人组一起演出。1955年5月,贝里的音乐生涯取得了突破,他前往芝加哥,遇见了马迪·沃特斯,并遵循后者的建议签约了切斯唱片英语Chess Records。他在切斯旗下录制的第一首歌曲《Maybellene》在公告牌节奏布鲁斯排行榜上达到首位,该单曲唱片售出了超过100万张。到1950年代末,贝里已声名显赫,拥有多首热门单曲,在银幕上出镜数次,也在巡演中收益颇丰。但在1962年1月,他因偷运一位14岁女孩过州境线而被判处三年徒刑。贝里于1963年出狱后,在60年代中期产出了几首热门歌曲,包括《No Particular Place to Go英语No Particular Place to Go》、《You Never Can Tell英语You Never Can Tell (song)》和《Nadine英语Nadine (song)》。到1970年代中期,他更多地作为满足观众怀旧需求的艺人现场演唱自己的经典曲目,与水平不一的当地伴奏乐队合作。1979年,他因逃税入狱了120天。

1986年,贝里成为了首批入选摇滚名人堂的音乐人之一,被评价为“不但为摇滚音乐,还为摇滚姿态奠定了根基”。他出现在《滚石》杂志的多个“史上最伟大”榜单中,包括在2003年滾石雜誌一百大吉他手評選為第6名,2011年評選為第7名,2004年的“史上最伟大的艺人”榜单上排名第5位。摇滚名人堂的“500首塑造了摇滚乐的歌曲”名单收录了3首贝里的作品:《Johnny B. Goode》、《Maybellene》和《Rock and Roll Music》。

1926-54年:早年

贝里出生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在六个孩子中排行第四[1]。他在城北维尔区英语The Ville, St. Louis长大,那里是当时的中产阶级居民区。父亲亨利(Henry)是一位承包商,也是附近浸礼宗教堂的执事。母亲玛莎(Martha)是一位持证的公立学校校长。贝里的中产家庭背景使他能够从小追求自己对音乐的兴趣,于1941年在萨姆纳高中(Sumner High School)就读时第一次公开演唱[2]。1944年,贝里与朋友一起抢劫堪萨斯城的三家商店后持枪劫车,随后被捕,并被判为持械抢劫罪,当时他还是萨姆纳高中的学生[3][4]。据贝里自传中的叙述,他在自己的车坏了后拦下路过的一辆轿车,用一把假手枪指着司机后抢了车[5][6]:53。贝里被送进杰斐逊城附近的阿尔戈亚(Algoa)中级少管所,他在那里组建了一个四人演唱组合,练习了拳击[1][3]。这个四人组变得很优秀,以至于管理人员允许他们到拘留所外演唱[6]:61。1947年,贝里在他21岁生日那天出狱,于1948年10月28日迎娶了瑟曼塔·“托迪”·萨格斯(Themetta "Toddy" Suggs[7]。为了养家,贝里在圣路易斯做几份工:在两家汽车组装厂短暂打工,还在自己住的公寓楼担任门卫。后来,他到安妮·马隆英语Annie Malone创办的波罗美容学院(Poro College of Cosmetology)进修,成为了一名美容师[5]:20–22。到1950年,他已经能够在维蒂尔街(Whittier Street)买上一幢“三个房间带浴室的砖砌小屋”[7]:179。这幢房子如今叫做查克·贝里之家英语Chuck Berry House,入选了美国国家史迹名录[8]。贝里的女儿达琳·英格丽·贝里(Darlin Ingrid Berry)于1950年10月3日出生[5]:20

1950年代早期,贝里在圣路易斯的夜总会里与当地乐队合作登台,以赚取额外收入[5]:22。他自青少年时代起就会弹唱布鲁斯,从乐手丁骨·沃尔克英语T-Bone Walker那里借鉴吉他重复段(riff)和弹奏风格[9]。他还向朋友伊拉·哈里斯(Ira Harris)学习吉他,为他日后的吉他风格打下基础[10]。自1953年初,贝里与约翰尼·约翰逊英语Johnnie Johnson (musician)的三人组一起演出,开始了他和这位钢琴师的长期合作关系[11]。虽然他们乐队主要演奏布鲁斯和谣曲,但在当地白人中最流行的是乡村音乐。贝里写道:“好奇心促使我向以黑人为主的观众群演奏很多乡村乐,一些黑人观众开始窃窃私语道‘谁是那个黑人鄉村樂英语Hillbilly歌手?’他们嘲笑了我几次后开始要求我演奏鄉村樂音乐,高兴地听着跳舞。[原文 1][6]:89”贝里的表演技巧纯熟,混合了乡村和节奏布鲁斯的曲调,用納·京·高爾的唱法去唱马迪·沃特斯的音乐。这一切使贝里吸引了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尤其是富裕的白人阶层[10]

1955-62年:巅峰期

1955年5月,贝里来到芝加哥,遇见了马迪·沃特斯。在他的建议下,贝里联系了切斯唱片英语Chess Records莱纳德·切斯英语Leonard Chess。贝里本以为自己的布鲁斯音乐会让切斯最感兴趣,但结果一首鲍勃·威尔斯的乡村与西部风格老歌《Ida Red英语Ida Red》引起了他的注意[12][13]。切斯已经目睹了节奏布鲁斯市场的缩小,正试图转型,认为贝里或许就是他们需要的艺人。于是,1955年5月21日,贝里录制了改编自《Ida Red》的歌曲《Maybellene英语Maybellene》。在录音中,约翰尼·约翰逊弹奏钢琴,杰罗米·格林(Jerome Green波·迪德利的乐队成员)摇动沙锤,贾斯普·托马斯(Jasper Thomas)打鼓,威利·迪克森英语Willie Dixon弹奏贝斯。单曲《Maybellene》发行后售出了超过100万张,在公告牌节奏布鲁斯排行榜上达到第1位,并于1955年9月10日在公告牌畅销唱片榜上达到第5位[1][14]

1956年6月末,贝里的歌曲《Roll Over Beethoven英语Roll Over Beethoven》在公告牌百强榜上达到第29位,他作为“56年的顶尖艺人”("Top Acts of '56")一员进行了巡演。他与卡爾·帕金斯成为了朋友。帕金斯说:“我第一次听到查克的音乐就知道他受了乡村乐的影响。我尊重他的作品;他的唱片非常非常棒。[原文 2]”他们一起巡演时,帕金斯发现贝里不仅喜欢乡村音乐,还像他一样知道许多歌曲。吉米·罗杰斯是他最爱的歌手之一。“查克知道每个布鲁斯约德尔歌手,还有比尔·门罗英语Bill Monroe的大部分歌曲”,帕金斯回忆道,“他告诉我他是如何在贫穷、艰难的环境下长大。他的生活不容易。他是一个好人。我真的很喜欢他。[原文 3][15]

在法国多維爾演唱的贝里,1987年7月13日。

1957年末,贝里参加了艾伦·弗里德英语Alan Freed组织的美国巡演,名为“1957年明星的最大牌演出”(Biggest Show of Stars for 1957)的,参与的其他明星包括埃弗里兄弟巴迪·霍利等人[16]。他也作客美国广播公司的《盖·米歇尔秀英语The Guy Mitchell Show》,在节目中演唱他的热门曲目《Rock and Roll Music英语Rock and Roll Music》。从1957年到1959年,贝里接连产出了超过一打排行榜热门单曲,进入美国榜前10位的有《School Days英语School Days (song)》、《Rock and Roll Music》、《Sweet Little Sixteen英语Sweet Little Sixteen》和《Johnny B. Goode》。他还在两部早期摇滚电影中出场。第一部是《摇滚 摇滚 摇滚》(Rock Rock Rock, 1956),他在片中演唱了《You Can't Catch Me》。他在艾伦·弗里德参与的影片《走,约翰尼,走!》(Go, Johnny, Go!,1959)中配音出演自己,演唱了《Johnny B. Goode》、《Memphis, Tennessee英语Memphis, Tennessee (song)》和《Little Queenie英语Little Queenie》。贝里在1958年新港爵士音乐节英语Newport Jazz Festival上演唱《Sweet Little Sixteen》的画面出现在纪录片《夏日爵士英语Jazz on a Summer's Day》(1960)中[17]

到1950年代末,贝里已成为备受瞩目的明星,名下有多张热门唱片和几次电影出镜。他在圣路易斯开了一家种族混合的夜总会,名叫“贝里演奏台俱乐部”(Berry's Club Bandstand),还投资了房地产。然而,贝里于1959年12月因违反曼恩法案英语Mann Act被捕。可疑的指控称,他将一位14岁的阿帕契族女孩贩运过州边境线,让她在自己夜总会的前台负责存放客人衣帽,并和她发生性关系[18][19]。在1960年3月持续两周的初审后,贝里被判有罪,需支付罚款5,000美元,获刑五年[20]。他认为法官用种族歧视的语句和态度使评审团产生了偏见,以该理由上诉获得了成功[21][22]。第二次审理于1961年5月和6月举行,判罚结果为入狱三年[5]:123–24:129。在第二次上诉失败后,贝里在1962年2月到1963年10月期间入狱服刑,为期一年半[5]:161。在受审期间,他继续录音和演唱工作,但产出作品的速度放缓,因为他的受欢迎程度下降了。贝里在入狱前发行的最后一首单曲是《Come On[23]

1963-69年:下坡路

贝里在1963年出狱时正值英国入侵浪潮席卷美国。以披头士滚石为首的英国乐队翻唱了他的歌曲,使大众保持了对他音乐的兴趣,贝里得以继续歌唱生涯[5]:163[24]。美国乐队海滩男孩也是诸多重录他作品的团体之一,他们1963年的热门歌曲《Surfin' U.S.A.英语Surfin' U.S.A. (song)》是在《Sweet Little Sixteen》的基础上改编的[25]。1964年至1965年间,贝里发行了8首单曲,其中3首获得了商业成功,进入了公告牌百强单曲榜的前20位,它们是《No Particular Place to Go英语No Particular Place to Go》、《You Never Can Tell英语You Never Can Tell (song)》和摇滚风格的《Nadine英语Nadine (song)[5]:168。1966年至1969年间,贝里在墨丘里唱片旗下发行了5张专辑,包括他的第一张现场专辑《Live at the Fillmore Auditorium英语Live at the Fillmore Auditorium (Chuck Berry album)》,在其中担任伴奏的是史蒂夫·米勒乐队英语Steve Miller Band[23][26]

尽管贝里在这段时期的录音室作品不太成功,但他依旧是具备吸引力的顶尖现场艺人[27]。1964年5月,他成功地举行了英国巡演[5]:168。贝里在1965年1月回国后,行为举止却变得反复无常。他演出时雇佣未排练的当地伴奏团,签合约时不接受协商,使他有了难对付、演出乏味的名声[5]:173-174。他也在北美的大型活动中出场,如1969年7月在纽约市中央公园举办的谢弗音乐节英语Schaefer Music Festival,以及同年10月的多伦多摇滚复兴音乐节英语Toronto Rock and Roll Revival[28]

1970-79年:《My Ding-a-Ling

贝里促成了一个亚文化的诞生……《My Ding-a-Ling》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鸡鸡笑话,让大学演唱会上真正的摇滚追随者感到苦恼。即使是这样的一首歌也让许多12岁的青少年在广播上听见后重新发现了“下流”这一垂死的概念……[原文 4]
罗伯特·克里斯特高[29]

1970年至1973年,贝里回到了切斯唱片旗下。他1970年的专辑《Back Home》没有产出任何热门单曲。1972年,切斯唱片发行了新奇歌曲My Ding-a-Ling英语My Ding-a-Ling》的现场版录音。这首歌的另一版本出现在贝里1968年的密紋唱片From St. Louie to Frisco》中,当时名为《My Tambourine[5]:184。该曲成为了贝里唯一一首冠军单曲。歌曲《Reelin' And Rockin》的现场版作为该曲热潮的后续于同年发行,是贝里在美国和英国最后一首进入前40位的单曲。这两首歌曲都被收录进半录音室半现场专辑《The London Chuck Berry Sessions英语The London Chuck Berry Sessions》(1972)中,该专辑属于伦敦录音期系列,这个系列还包括了其他切斯旗下支柱马迪·沃特斯嚎叫大狼的作品。贝里和切斯的第二次合作结束于1975年的专辑《Chuck Berry》,他的下一张专辑为1979年由阿特科唱片英语Atco Records发行的《Rock It英语Rock It (album)》,这也是他的最后一张录音室专辑[30]

1970年代,贝里凭借自己曾经的辉煌继续巡演。他在多年间四处旅行,只带着一把吉布森吉他,自信地认为无论到何处都能雇到一支熟知自己音乐的伴奏团。Allmusic网站写道,在这个时期他的“现场演出变得愈加古怪,……与糟糕的伴奏乐队合作,献上草率、走调的表演”,这一切“败坏了他在新老歌迷中的名声”[31]。与贝里合作过的许多伴奏乐队领袖中有布鲁斯·斯普林斯廷史蒂夫·米勒,他们在当年还是刚起步的新人。斯普林斯廷在纪录片《Hail! Hail! Rock 'n' Roll英语Hail! Hail! Rock 'n' Roll》中回忆道,贝里甚至都不给乐队曲目单,期望乐手能跟上他的每个吉他前奏。演出结束后,贝里不和乐队说话,也不感谢他们。尽管如此,在1995年贝里的摇滚名人堂演唱会上,斯普林斯廷再一次为他伴奏。1979年6月1日,贝里受总统吉米·卡特邀请到白宫演唱[26]

贝里在70年代巡回演唱自己的老歌,当地的发起人经常直接支付他现金。这样的巡演方式为美国国家税务局控告贝里是逃税惯犯增加了依据。第三次面对犯罪指控的贝里供认了逃税罪名,入狱4个月,并在1979年以举办公益演唱会的方式完成了1000小时的社区劳动[32]

1980-2017年:继续前进

现场演出的贝里,1997年。

贝里在1980年代继续每年举办70至100场单次演唱会,依旧单独旅行,在每一站雇佣当地乐队作伴奏。1986年,导演泰勒·哈克福德为贝里的60岁生日演唱会拍摄了纪录片《Hail! Hail! Rock 'n' Roll[33]。这场演唱会由基思·理查兹组织举办,与贝里同台的艺人有埃里克·克莱普顿埃塔·詹姆斯朱利安·列侬罗伯特·克雷英语Robert Cray琳达·罗什塔等。贝里使用了一把吉布斯ES-355型电吉他,是他1970年代巡演中喜爱的ES-335型的奢华版。理查兹使用了一把定制的黑色Fender Telecaster,克雷弹奏的是Fender Stratocaster,克莱普顿的吉他为吉布斯ES 350T型,是贝里在早期录音中使用的同款[3]

1980年代末期,贝里在密苏里州温茨维尔英语Wentzville, Missouri买下一家餐厅,名叫“南方天空”(Southern Air[1]。1990年,几位女性控告他在女厕安装了摄像头。贝里声称自己装摄像头是为了获取一个有偷窃嫌疑的雇员犯罪的证据。尽管贝里在庭上并未被证明有罪,他选择了和59位女性的达成团体诉讼和解。据他的传记作者布鲁斯·佩格(Bruce Pegg)估计,此事花费了贝里超过120万美元,再加上律师费用[3]。在此期间,他开始任用韦恩·T·勋伯格(Wayne T. Schoeneberg)作为法律顾问。据报道,警方的确在他家搜查出女性使用卫生间的录像带,其中一位女性是未成年人,还找到了62克大麻。贝里受到了毒品重罪和虐待兒童的指控,为了避免后者的罪名,他同意承认自己持有大麻的轻罪。他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期2年执行,并遵令向当地医院捐赠了5000美元[34]

2000年11月,贝里再次遭到起诉。他的前钢琴师约翰尼·约翰逊英语Johnnie Johnson (musician)声称自己参与了超过50首歌曲的创作,包括《No Particular Place to Go》、《Sweet Little Sixteen》和《Roll Over Beethoven》等,而这些歌曲仅署了贝里的名字。法官裁定歌曲创作的时间太过久远,驳回了这一案[35]

2008年,贝里举行了欧洲巡演,前往的国家包括瑞典、挪威、芬兰、英国、荷兰、爱尔兰、瑞士、波兰和西班牙。同年夏季,他在马里兰州巴爾的摩维珍音乐节英语Virgin Festival上演唱[36]。在2011年芝加哥的新年演唱会上,他因精疲力竭在台上昏倒,需要人帮助下台[37]。贝里目前居住在密苏里州拉杜英语Ladue,_Missouri,距离圣路易斯约10英里远。他通常在每月的一个周三到蓝莓山餐厅英语Blueberry Hill (restaurant)演唱,该餐厅兼酒吧位于圣路易斯的德尔玛圈英语Delmar Loop街区[38]

2017年3月18日,貝里在家中逝世,享年90歲。

成就和影响

没有单独一个人可以说发明了摇滚,查克·贝里比任何人都更接近,他是把所有关键碎片拼合到一起的人。在他的第一张单曲《Maybellene》中,他天才地将西部乡村吉他乐节嫁接到节奏布鲁斯的底盘上。[原文 5]
摇滚名人堂[26]

作为摇滚乐先驱,贝里对摇滚音乐及摇滚生活态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Maybellene》(1955)、《Roll Over Beethoven》(1956)、《Rock and Roll Music》(1957)和《Johnny B. Goode》(1958)等歌曲中,贝里从节奏布鲁斯音乐中雕琢发展出使摇滚成为独特类型的主要元素,创作出的歌词生动幽默地描绘了青少年舞会、跑车、高中生活和消费文化,成功地吸引了青少年市场[39]。他的吉他独奏和舞台风格是日后摇滚乐的主要影响来源,他的唱片是摇滚歌词、音乐元素及演唱技巧的宝藏[40]。除披头士和滚石乐队外,大量其他重要的流行乐坛艺人翻唱过贝里的歌曲[39]。他的吉他弹奏虽然在技术上成就不高,但风格有个人特色,用电声模仿瓶子琴颈(bottleneck )布鲁斯吉他手的声音。他受查理·克里斯蒂安英语Charlie Christian和丁骨·沃尔克等吉他手的影响[39],奏出一种干净的、富有激情的声音,日后的许多吉他手将其列为他们各自风格的主要影响来源[34][41]。贝里的舞台风格也对其他摇滚吉他手产生了影响,尤其是他惯常表演的单脚跳和“鸭子步英语Duckwalk[4]:31[42]。他小时候有一次蹲下捡桌下的皮球时“膝盖完全弯曲,但头背部依旧保持挺直”,他的家人觉得这个姿势很搞笑。贝里第一次到纽约登台时用了这个动作,一些记者将其称为“鸭子步”[6]

摇滚乐评人罗伯特·克里斯特高认为贝里是“最伟大的摇滚音乐人”[43]约翰·列侬说:“如果你给摇滚另取一个名字,你可以叫它‘查克·贝里’。[原文 6][44]”美国吉他手泰德·纽根特英语Ted Nugent说:“如果你不知道查克·贝里的每个乐句,你不算会弹摇滚吉他。[原文 7][45]

贝里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的星形奖章。

贝里出现在《滚石》杂志的多个“史上最伟大”榜单中。2003年9月,他在“史上最伟大的100位吉他手”榜单上排名第6位[46]。同年10月,他的合辑《The Great Twenty-Eight 》在“史上最伟大的500张专辑”榜单上排名第21位[47]。2004年3月,“不朽人物——史上最伟大的100位艺人”榜单将贝里列为第5位[48]。同年12月,他的6首歌曲被选入“史上最伟大的500首歌曲”榜单,分别是《Johnny B. Goode》(第7位)、《Maybellene》(第18位)、《Roll Over Beethoven》(第97位)、《Rock and Roll Music》(第128位)、《Sweet Little Sixteen》(第272位)和《Brown Eyed Handsome Man》(第374位)[49]

贝里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1984年的格莱美终身成就奖英语Grammy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50]和2000年的肯尼迪中心荣誉奖[51]。他还入选了《时代杂志》2009年的“史上最伟大的10位电吉他手”榜单[52]。2002年5月14日的第50届年度BMI流行奖典礼上,贝里成为了第一批BMI象征(BMI Icon)之一。他与其他两位BMI相关人物波·迪德利小理查德一起接受了该奖[53]。2014年8月,贝里赢得了保拉音乐奖桂冠[54]

作品目录

录音室专辑

  • After School Session》 (1957年5月)
  • One Dozen Berrys》 (1958年3月)
  • Chuck Berry Is on Top》 (1959年7月)
  • Rockin' at the Hops》 (1960年7月)
  • New Juke Box Hits》 (1961年3月)
  • Chuck Berry On Stage》 (1963年8月)
  • Two Great Guitars》 (1964年8月)
  • St. Louis to Liverpool》 (1964年11月)
  • Chuck Berry in London》 (1965年4月)
  • Fresh Berry's》 (1965年11月)
  • Chuck Berry's Golden Hits》 (1967年3月)
  • Chuck Berry in Memphis》 (1967年9月)
  • From St. Louie to Frisco》 (1968年11月)
  • Concerto in B. Goode》 (1969年6月)
  • Back Home》 (1970年11月)
  • San Francisco Dues》 (1971年9月)
  • The London Chuck Berry Sessions》 (1972年10月)
  • Bio》 (1973年8月)
  • Chuck Berry》 (1975年2月)
  • Rock It》 (1979年)

译注

  1. ^ 原文:"Curiosity provoked me to lay a lot of our country stuff on our predominantly black audience and some of our black audience began whispering 'who is that black hillbilly at the Cosmo?' After they laughed at me a few times they began requesting the hillbilly stuff and enjoyed dancing to it."
  2. ^ 原文:"I knew when I first heard Chuck that he'd been affected by country music. I respected his writing; his records were very, very great."
  3. ^ 原文:"Chuck knew every Blue Yodel and most of Bill Monroe's songs as well" "He told me about how he was raised very poor, very tough. He had a hard life. He was a good guy. I really liked him."
  4. ^ 原文:Berry helped give life to a subculture ... Even "My Ding-a-Ling", a fourth-grade wee-wee joke that used to mortify true believers at college concerts, permitted a lot of twelve-year-olds new insight into the moribund concept of "dirty" when it hit the airwaves ...
  5. ^ 原文:While no individual can be said to have invented rock and roll, Chuck Berry comes the closest of any single figure to being the one who put all the essential pieces together. It was his particular genius to graft country & western guitar licks onto a rhythm & blues chassis in his very first single, "Maybellene."
  6. ^ 原文:"If you tried to give rock and roll another name, you might call it 'Chuck Berry'."
  7. ^ 原文:"If you don't know every Chuck Berry lick, you can't play rock guitar."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Bruce Pegg. Chuck Berry Biography. Colgate.edu. 2000-02-15 [2015-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4). 
  2. ^ Weinraub, Bernard. Sweet Tunes, Fast Beats and a Hard Edge. The New York Times. 2003-02-23 [2015-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8). A significant moment in his early life was a musical performance in 1941 at Sumner High School, which had a middle-class black student body. 
  3. ^ 3.0 3.1 3.2 3.3 Weinraub, Bernard. Sweet Tunes, Fast Beats and a Hard Edge— Series. The New York Times. 2003-02-23 [2015-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8). 
  4. ^ 4.0 4.1 Gulla, Bob. Guitar Gods: The 25 Players who Made Rock History. ABC-CLIO. 2009 [2015-06-04]. ISBN 978031335806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32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Pegg, Bruce. Brown Eyed Handsome Man: The Life and Hard Times of Chuck Berry. Routledge. 2002. ISBN 0415937485. :14
  6. ^ 6.0 6.1 6.2 6.3 Berry, Chuck. Chuck Berry: The Autobiography. Harmony Books. 1987. ISBN 9780517566664. 
  7. ^ 7.0 7.1 Early, Gerald Lyn. Ain't But a Place: An Anthology of African American Writings about St. Louis. Missouri History Museum. 1998 [2015-06-05]. ISBN 978188398228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166
  8. ^ Preservation Matters!. Missouri State Historic Preservation Office. [2015-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3). 
  9. ^ Cohn, Lawrence; Aldin, Mary Katherine; Bastin, Bruce. Nothing but the Blues: The Music and the Musicians. Abbeville Press. 1993: 174. ISBN 978-1-55859-271-1. 
  10. ^ 10.0 10.1 Biography. chuckberry.com. [2015-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2). 
  11. ^ Mar, Alex. Johnnie Johnson Dies. Rollingstone.com. 2005-04-22 [2015-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08). 
  12. ^ Chess, Leonard. Show 5 -Hail, Hail, Rock 'n' Roll: The rock revolution gets underway. [Part 1]. 访谈 with John Gilliland. 1969-02 [2015-06-05]. The Pop Chronicles. KRLA. Pasadena, CA.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6). 
  13. ^ Bronson, Fred. The Billboard Book of Number One Hits. Billboard Books. 2003: 321 [2015-06-05]. ISBN 9780823076772. 
  14. ^ Jesse Wegman. 'Maybellene'. Npr.org. 2000-07-02 [2015-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6). 
  15. ^ Perkins, Carl; McGee, David. Go, cat, go!: the life and times of Carl Perkins, the king of rockabilly. Hyperion. 1996: 215–216. ISBN 9780786860739. 
  16. ^ Schinder, Scott; Schwartz, Andy. Icons of Rock. Greenwood Press. 2008: 86 [2015-06-05]. ISBN 978031333846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17. ^ Denisoff, R. Serge; Romanowski, William D. Risky Business: Rock in Film. 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91: 104 [2015-06-05]. ISBN 978141283337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18. ^ Chuck Berry goes on trial for the second time. History.com. [2015-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1). 
  19. ^ Eric Weiner. The Long, Colorful History of the Mann Act. NPR.org. 2008-03-11 [2015-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2). 
  20. ^ Collis, John. Chuck Berry: The Biography. Aurum. 2002: 102 [2015-06-05]. ISBN 978185410873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21. ^ 295 F.2d 192 Charles Edward Anderson BERRY, Appellant, v.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ppellee.. public.resource.org. 1961-10-27 [2015-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6). 
  22. ^ Higginbotham, Aloysius Leon. Shades of Freedom: Racial Politics and Presumptions of the American Legal Proc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150. ISBN 978-0-19-512288-6. 
  23. ^ 23.0 23.1 Dietmar Rudolph. Chuck Berry Collector's Guide – The Chess Era (1955–1966). crlf.de. 2014-11-18 [2015-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6). 
  24. ^ Miles, Barry. The British Invasion. Sterling Publishing Company, Inc. 2009: 20 [2015-06-05]. ISBN 97814027697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25. ^ Studwell, William Emmett; Lonergan, David F. The Classic Rock and Roll Reader: Rock Music from Its Beginnings to the Mid-1970s. Psychology Press. 1999: 81 [2015-06-05]. ISBN 9780789001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26. ^ 26.0 26.1 26.2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Chuck Berry Biography. rockhall.com. [2015-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6). 
  27. ^ Cooper, B. Lee; Haney, Wayne S. Rock Music in American Popular Culture II: More Rock 'n' Roll Resources. Harrington Park Press. 1997: 30 [2015-06-05]. ISBN 978156023877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28. ^ Warner, Jay. On this Day in Music History. Hal Leonard Corporation. 2004. ISBN 9781617743795. 
  29. ^ Christgau, Robert. Chuck Berry. Anthony DeCurtis and James Henke (Eds.) (编). The Rolling Ston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Rock & Roll: The Definitive History of the Most Important Artists and Their Music.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88: 60–66. ISBN 0-679-73728-6. 
  30. ^ Rock It Album Review, Songs, Ratings. starpulse.com. [2015-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2). 
  31. ^ Chuck Berry biography. Allmusic. [2015-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2). 
  32. ^ Company, Johnson Publishing. Jet. Johnson Publishing Company: 61. 1979-08-30 [2015-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33. ^ Chuck Berry and Keith Richards Hail! Hail! Rock and Roll. The Rock Hall Blog. [2015-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4). 
  34. ^ 34.0 34.1 Chuck Berry Biography. rollingstone.com. Rolling Stone. [2015-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5). 
  35. ^ Rock pioneer Johnson dies aged 80. BBC News. 2005-04-14 [2015-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6). 
  36. ^ Waddell, Ray. Dylan, Stooges, Chuck Berry Join Virgin Fest Bill. billboard.com. 2008-04-28 [2015-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5). 
  37. ^ McKeough, Kevin. Chuck Berry recovering at home from exhaustion after Chicago show. Chicago Tribune. 2011-01-02 [2015-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2). 
  38. ^ Perlberg, Steven. Chuck Berry, 87, Still Keeps Monthly Concert Schedule.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4-09-17 [2015-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4). 
  39. ^ 39.0 39.1 39.2 Chuck Berry –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library.eb.co.uk. [2010-06-04]. 
  40. ^ Campbell, Michael. Popular Music in America: And the Beat Goes on. Cengage Learning. 2008: 168–169. ISBN 9780495505303. 
  41. ^ Wilkins, Jack; Rubie, Peter. Essential Guitar. David & Charles. 2007: 68 [2015-06-06]. ISBN 978071532733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42. ^ Phillips, Mark; Chappell, Jon. Guitar For Dummies. John Wiley & Sons. 2011: 1 [2015-06-06]. ISBN 978111805473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43. ^ Robert Christgau: Chuck Berry. robertchristgau.com. [2015-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7). 
  44. ^ Quotes - Chuck Berry. chuckberry.com. [2015-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4). 
  45. ^ Kitts, Jeff. Brad Tolinski , 编. Guitar World Presents the 100 Greatest Guitarists of All Time!: From the Pages of Guitar World Magazine. Milwaukee, Wis.: Hal Leonard Corporation. 2002: 191 [2015-07-12]. ISBN 0-634-04619-5. OCLC 50292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7). 
  46. ^ David Fricke. The 100 Greatest Guitarists of All Time (20-1). Rolling Stone. rollingstone.com. 2008-05-05 [2015-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6). 
  47. ^ 500 Greatest Albums of All Time. rollingstone.com. Rolling Stone. 2012-05-31 [2015-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2). 
  48. ^ Joe Perry. Chuck Berry. rollingstone.com. Rolling Stone. 2004-03-24 [2015-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3). 
  49. ^ The RS 500 Greatest Songs of All Time. rollingstone.com. Rolling Stone. 2011-04-07 [2015-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7). 
  50. ^ National Academy of Recording Arts and Sciences.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grammy.org. [2015-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8). 
  51. ^ The John F. Kennedy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Kennedy Cente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for Chuck Berry. kennedy-center.org. [2015-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3). 
  52. ^ The 10 Greatest Electric-Guitar Players. time.com. [2015-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 
  53. ^ Rob Patterson. BMI ICON Awards Honor Three of Rock & Roll's Founding Fathers. bmi.com. 2002-06-30 [2015-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5). 
  54. ^ Mark Brown,. Rock'n'roll pioneer Chuck Berry wins Polar music prize in Sweden. The Guardian. 2014-08-26 [2015-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4).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