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兒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虐待兒童,簡稱虐兒虐童,是指對兒童的虐待,也是家庭暴力的一種。

虐待兒童會對兒童的生理心理都造成嚴重的創傷;不僅如此,虐待兒童也會造成社會製造沉重的經濟負擔,美國的一項研究指出,平均而言,每個受到非致死性虐待的兒童,終其一生,會給社會造成210,012美元(2010年幣值)至830,928美元(2015年幣值)的成本;而每個受到致死性虐待的兒童,終其一生,會給社會造成130萬美元至1660萬美元的成本。[1]

種類[编辑]

虐待儿童的情形一般包括身体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和疏忽四种类型。

身体虐待[编辑]

對於兒童,踢、踹、捏、打耳光、拉耳朵、拉頭髮、鞭打、綑綁、香煙燙傷,與過度的體罰。施暴者往往聲稱只是在管教小孩。但是導致兒童嚴重受傷或死亡,將涉及刑責。施暴者的施暴行為,往往不是一次性的,因此受虐兒童的身上常會有異常數量的外傷與舊傷痕。為了遮掩傷痕,受虐兒童常無視氣候變化,終年穿著長袖衣褲。施暴者在兒童就醫時,常捏造其外傷發生的原因與病史,以規避責任。[2]

理論上適當體罰和虐待兒童可以有所區別,因此不應該任意混同、將體罰給無限上綱成虐待兒童;但一些研究發現,適當體罰造成的影響,和虐待兒童並無兩樣,也就是說,不論適當與否,體罰在實質上等於虐待兒童,這結果為後設分析所支持。[3]而一些國家已全面禁止一切形式的體罰。

精神虐待[编辑]

謾罵、嘲笑、羞辱、批評、恐嚇、欺凌、威脅、損毀或丟棄物品。不過這很難界定是否為精神虐待。受虐者可能主動遠離施虐者,或暗自咒罵。

性虐待[编辑]

通常指成人或年紀較大的青少年,對兒童性虐待。強迫兒童裸露生殖器或觸摸,或對兒童使用情趣用品,或異物插入……等。施虐者可能是兒童熟識的人,家人、親戚的孩子、朋友的家人、保姆、鄰居……等,使兒童會主動防備的陌生人僅佔少數。可能導致兒童罹患性病,生殖器、泌尿道、直腸遭到細菌感染或撕裂傷。

疏忽[编辑]

持有監護權的成人,對於受扶養的未成年親屬,對於其飲食、教育、醫療、衣物、衛生……等基本需求,刻意忽視。特徵是明顯的營養不良、不合身的衣物、學齡兒童未去學校……等。如導致兒童死亡,將涉及刑責。

  • 監督疏忽:特點是沒有父母或監護人,可能導致身體傷害,性虐待或犯罪行為
  • 身體忽視:特點是未能提供基本的生理必需品,如安全和乾淨的家庭
  • 醫療忽視:特點是缺乏提供醫療服務;
  • 情緒忽視:缺乏養育,鼓勵和支持;
  • 教育忽視:以照顧者缺乏提供教育和額外資源積極參與學校系統為特徵;
  • 放棄:當父母或監護人長時間獨自離開孩子而沒有保姆時。

案例[编辑]

香港[编辑]

  • 陳瑞臨事件︰5歲女童陳瑞臨,與哥哥被生父繼母經連月虐打,右膝及左肩有大範圍潰瘍,肺部及腦膜等主要器官均受腸炎沙門氏菌感染,在2018年1月6日於屯門時代廣場寓所住所死於敗血症[4]。涉案的死者家人,包括父母及祖母均獲判刑,其中死者的祖母被判刑五年。

澳門[编辑]

台灣[编辑]

  • 邱小妹事件︰4歲女童邱小妹因午夜哭鬧,被父親於街上毆斃。同時災難應變指揮中心的指揮調度失當。
  • 熱鍋燙嬰案︰女嬰黃湘惠因父母吵架,被父親擲進熱開水的鍋中洩憤,終被煮死。

中国大陆 [编辑]

韩国[编辑]

日本[编辑]

美國[编辑]

  • 特平案:教育制度缺失,教育部門和當地的學區未對他們進行審查等。[13]

英國[编辑]

其他[编辑]

原因[编辑]

法律缺失[编辑]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因《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对非家庭成员虐待儿童,没有明确规定,大多是引导性条款,在此情况下,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一般以寻衅滋事罪定罪[16]。另外,虐兒案判決中,常被法庭接受的求情理由,包括(i)強調對受害者的關愛(strategy of showing concern); (ii)強調自己的無能為力(strategy of highlighting incapability)及(iii) 責任倒置(Inversion of responsibility),也間接助長了虐兒風氣[17]

社會觀念[编辑]

論者梁亦華指出,兒童受虐過程一般並非單一事件,而是受虐多時。社會對此未能及時反應的原因並非源於教師或社工未能「悉別」,而是悉別以後,相關者視家事為忌諱,不敢介入虐兒事件[18]

為保障虐兒案被告利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規定禁止任何人披露任何被控虐兒罪行人士的身份,否則即以藐視法庭罪論處。

家庭教育[编辑]

梁亦華引述其他學者研究指出,繼父母擁有父母之權,但卻欠缺應有支援或家長培訓,令相關家庭成為虐兒案件的高危[18]

参考文献[编辑]

  1. ^ Cora Peterson,* Curtis Florence, and Joanne Klevens. The economic burden of child maltrea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5. Child Abuse & Neglect. 2018, 86: 178-183. 
  2. ^ 兒虐悲歌! 全台受虐兒逾萬 白色力量伸援. youtube.com. TVBS. Mar 3, 2018 [2018-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3. ^ Andrew Grogan-Kaylor, Elizabeth T. Gershoff. Spanking and Child Outcomes: Old Controversies and New Meta-Analyses. Psychological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016, 30 (4): 453-469. 另外可以點此觀看pdf檔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動畫】5歲女全身傷不治 父母涉虐兒被捕. Apple Daily 蘋果日報. [2018-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5. ^ 李梓媛. 後母殺8歲小儿子嫁禍12歲長女 韓國恐怖虐兒案拍成電影. 香港01. 2019-04-27 [2019-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中文(香港)). 
  6. ^ 《小委托人》李东辉:望虐童问题受到更多关注. 韩联社(韩国联合通讯社). 2019-05-09 [2019-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0). 
  7. ^ 《小委托人》(어린 의뢰인). KBS World. 2019-05-01 [2019-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8. ^ Yoon Min-sik. Upcoming film ‘My First Client’ deals with issue of child abuse. The Korea Herald. 2019-04-10 [2019-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3) (英语). 
  9. ^ 李秀坤. 韓國童被領養「胃破骨折」慘死 23萬人聯署要求告狠心養父母謀殺. 香港01. 2021-01-05 [2021-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30) (中文(香港)). 
  10. ^ 鍾樂偉. 韓國嬰孩鄭仁慘遭養父母虐殺 全城震怒要求嚴懲犯案者. 立場新聞.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2) (中文(香港)). 
  11. ^ 王明芳. 鄭仁案開審 16個月大女嬰遭虐死骨折腸胃爆裂幼稚園老師淚訴死前真相:原本是愛笑孩子. 香港經濟日報. 2021-02-19 [2021-02-19] (中文(香港)). 
  12. ^ 小4女児死亡、父親逮捕 冷水シャワー浴びせた疑い. 日本経済新聞. 日本経済新聞社. 2019-01-25 [2019-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9).  已忽略未知参数|deadlinkdate= (帮助)
  13. ^ 虐童案家庭低調詭異 母親拒聯娘家近20年. [2019-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14. ^ 英小镇纵容性侵16年 1400名儿童受害无人追查. 中新網. 2014-08-27 [2019-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9). 
  15. ^ 英小鎮警漠視 16年1400女童遭性侵.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4-08-28 [2019-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9). 
  16. ^ 虐待儿童的情形及定罪量刑分析. 找法网. [2016-05-27 15:0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17. ^ 梁亦華. 愛之深,責之切?淺談虐兒與孩子管教. 信報財經新聞. 2018-12-02 [2018-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18. ^ 18.0 18.1 從幼兒受虐案看家長教育 - 《信報財經新聞》. frankie-leung.blogspot.hk. [2018-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3).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