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泥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泥蚶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軟體動物門 Mollusca
纲: 双壳纲 Bivalvia
目: 魁蛤目 Arcida
科: 魁蛤科 Arcidae
属: 泥蚶属 Tegillarca
种:
泥蚶 T. granosa
二名法
Tegillarca granosa
L., 1758
異名
  • Anadara granosa[1]
泥蚶是福建省南安市安海湾滩涂养殖的主要蚶类品种[2]

泥蚶(學名:Tegillarca granosa),俗称血蚶银蚶花蚶粒蚶血螺瓦垄哈[2][3]螄蚶等,是蚶目蚶科泥蚶屬海洋双壳纲软体动物

外形

[编辑]
  • 泥蚶有大小相等的两壳,通常为36厘米长,外壳极坚硬,壳面白色,有褐色薄皮,外形呈膨胀状卵圆形,生长线明显。
  • 贝壳表面放射肋发达,共约20条,肋上具有明显颗粒状结节,呈瓦垄形。壳表边缘亦有与壳面放射肋相对应的深沟,排列成整齐纵纹。
  • 壳背部两端略呈钝角,壳顶突出,尖端向内卷曲,位置偏于前方。内壳的表面灰白色,无珠母层
  • 前后闭壳肌发达,铰合齿细密呈片状列成一排。角质韧带较宽,前闭壳肌痕小,呈三角形,后闭壳肌痕大,呈四方形。
  • 泥蚶的血液中富含血红素,故蚶肉呈鲜红色,边沿有一条似丝的色线,足宽大,常具丝。

产地

[编辑]
  • 泥蚶属于热带温带生物,可适应水温035℃,广泛生长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主产自东南亚沿海国家
  • 泥蚶喜栖息在风浪较小,潮流畅通,有淡水注入的口内湾或河口潮间带的软泥滩涂上,多埋居在中低潮区交界处,以硅藻类和有机碎屑为食。
  • 泥蚶在中国属传统的滩涂养殖贝类,南北沿海各地均有分布,浙江福建广东山东沿岸都有人工养殖。
  • 台灣沿岸也有人養殖。

历史

[编辑]

中国关于泥蚶养殖业的文献最早见于五百年前的明代

闽中海错疏》记载:“四明蚶有二种:一种人家水田中种而生者,一种海涂中不种而生者,曰野蚶 …… 石马、蒲岐、朴头一带多取蚶苗养于海廛,谓之蚶田。”(四明指浙江宁波,石马、蒲岐、朴头一带为温州乐清湾。)

经济价值

[编辑]
  • 泥蚶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贝类。含有23%的蛋白质,人体所必需的尼克酸和组氨酸等氨基酸维生素B12)、的含量均很高。
  • 泥蚶所含有的特殊成分——牛磺酸甜菜碱,对后的肝脏解毒非常有效。
  • 立冬至翌年的清明,尤其是小寒大寒期间,泥蚶的血量最多,软体部最为肥满。
  • 泥蚶可洗净用沸水烫过后生食,蚶血尤为鲜美,或腌渍,或加工制成乾燥品,贝壳亦可入药,具有消血块和化痰积之功效。

食用安全

[编辑]

泥蚶不像其他貝類般能安全食用,因為泥蚶的低氧氣的養殖環境會滋生出大量的細菌和病毒,這些病原體會引致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傷寒痢疾,它們會在泥蚶吸收養份的過程中攝取入泥蚶體內。上海料理經常以快速水煮方式烹調,導致泥蚶體內仍有大量的病原體殘留。

文化

[编辑]

血蛤,它味甘性溫,常吃能補血,還可以潤五臟、健胃、清熱化痰、治酸止痛,主治痰熱咳嗽、胸脅疼痛、痰中帶血等。在中國,江浙滬廣東福建沿海一帶常常食用它。[4] 福建沿海一帶於農曆除夕時節會以「涼拌血蚶」(涼拌泥蚶)為歲晚菜。[5]

外部連結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SPECIES: Tegillarca granosa (Malaysian cockle)(Anadara granosa). [2014-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8). 
  2. ^ 2.0 2.1 阮金山; 李秀珠; 林克冰; 罗冬莲; 周宸; 蔡清海. 安海湾南岸滩涂养殖贝类死亡原因调查分析. 《福建水产》. [2014-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中文(简体)). 
  3. ^ 刘春芳; 李翠; 張振; 王海艳. 中国沿海不同地区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海洋与湖沼. 2015-03, 第46卷 (第2期) [2017-01-17]. doi:10.11693/hyhz2014040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中文(简体)). 
  4. ^ 血蛤,上海和寧波人管它叫毛蚶. [2020-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8). 
  5. ^ 三联生活周刊2013年第6期:闽南血蚶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6-08-17.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