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藏语方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藏语方言
地理分佈中国西南、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东部、印度东北
谱系学分类漢藏語系
分支
ISO 639-5

藏语方言(Tibetan dialects 或 Tibetan languages)是现代藏语多种口头形式的统称,组成藏缅语族的一個支系。

藏语方言的分类有多种方案。藏语方言之间差别较大,三大方言两两不能互通,可以算作独立的语言。民族语在藏语之下列出五十多种语言。

卫藏方言康方言安多方言使用人数最多,被称为藏语三大方言。

根据图尔纳德(Tournadre) (2014) [1]的说法,藏语有50种语言,分为200多种方言,或可分为多个方言连续体。[2]

分类

[编辑]

北部和东部的语言差异较大,可能是由于与羌语、嘉绒语的语言接触所致。卡龙藏语的差异也可能是由于语言的转变。此外,白马语保留了明显的羌语底层,并多次借用了安多、康和中谷的语言,但并不属于任何已建立的藏语支。[1]

图尔纳德与铃木博之(2023)

[编辑]

图尔纳德(Tournadre)和铃木博之(2023)确认了8个地理区域,每个区域约有7-14组藏语方言。[3]此分类是对图尔纳德 (2014)的修订。[1]

  • 藏语 Tibetic
    • 东南区(14组):(康方言
      • 那曲方言群(Nagchu) (传统上称为霍尔方言 Hor dialects)
      • 党钦/巴钦方言群(Drachen/Bachen)
      • 结古方言群(Kyegu)
      • 边坝方言群(Pämbar)
      • 琼波方言群(Khyungpo)
      • 丹巴方言群(Rongdrak)
      • 木雅热岗方言群(Minyak Rabgang)
      • ‘北路’方言:昌都方言(Chab-mdo)、德格方言(sde-dge)、甘孜方言(dkar-mdzes)
      • ‘南路’方言:芒康方言群(Markham]),巴塘方言群(Batang),理塘方言群(Litang)
      • 察隅方言群(Dzayül)
      • 得荣德钦方言群(Derong-nJol)
      • 乡城方言群(Chagthreng)
      • 崩波岗方言群(Pomborgang)
      • 香格里拉方言群(Semkyi Nyida)
    • 东区(11组):
    • 东北区(14组):(安多方言
      • 青海湖方言(Tsho Ngönpo、Kokonor)
      • 宗卡方言(Tsongkha)
      • 拉卜楞-热贡方言(Labrang-Rebgong)
      • 鲁朗方言(Rwanak、Banak)牧民群体
      • 阿坝方言(Ngawa)
      • 阿里克方言(Arik)
      • 华锐方言(Hwari、帕里 Pari)
      • 美哇方言(Mewa)牧民群体(定居在康区)
      • 哇殊方言(Washül)牧民群体(迁入康区)
      • 格卡方言(Gorkä) (分歧)
      • 嘉绒-夏尔-安多方言(Gyälrongo-spheric Amdo) (分歧)
      • 东纳-马蹄方言(Dungnak-rTarmnyik)(位于甘肃西部裕固语附近)(分歧)
    • 中区(8组):
      • 乌方言(Ü)卫藏方言
      • 斯方言(Tsang)后藏方言
      • 彭波方言(Phänpo)
      • 朵方言(Tö)牧民方言 (Drogpä Tö-kä)
      • 东部朵方言(Eastern Tö)农民方言(Sharchok Rongpä Tö-kä)
      • 西部朵方言(Western Tö)农民方言(Nubchok Rongpä Tö-kä)
      • 工布方言(Kongpo)
      • 山南方言(Lhokha)
    • 南区(7组):
    • 西南区(9组):
    • 西区(8组):
    • 西北区(7组):

图尔纳德(2014)

[编辑]

图尔纳德(Tournadre)(2014)[1]将藏语划分为八个地理语言连续体,包括50种语言和200多种方言。这是他2008年著作的更新版本。[4]东部和东南部分支的内部互通性较低,但西北分支以及某些南部和北部康方言之间的互通性更为有限。这些连续体分布在五个国家,只有一个例外,即缅甸克钦邦的康方言尚丹语(Sangdam)

图尔纳德(2005, 2008)

[编辑]

图尔纳德(Tournadre) (2005)[6]对藏语进行如下分类:

Bradley(1997)

[编辑]

根据布拉德利(Bradley)[7],这些语言聚类如下(方言信息来自伯尔尼大学的藏语方言项目):

  • 藏语 Tibetic
    • 西部古藏语(Western Archaic Tibetan)(无声调),包括拉达克语(Ladakhi), 巴尔蒂语(Balti)、布里格语(Burig)
    • 安多藏语(Amdo Tibetan) 包括卓尼语(迭部-卓尼 Thewo-Chone)(无声调)
    • 康藏语(Khams Tibetan)(声调)
    • 西部创新藏语(Western Innovative Tibetan)(拉胡利-斯皮提 Lahuli–Spiti)(略带声调)
    • 中部藏语(Central Tibetan)(略带声调)
      • 西藏西部阿里地区、尼泊尔北部边境地区的大部分方言、日喀则地区的藏语方言以及卫藏方言(山南、拉萨等)是标准藏语的基础。
    • 北部藏语(Northern Tibetan)(略带声调)
      • 西藏中北部那曲地区改则方言和青海南部囊谦方言(图尔纳德 Tournadre 认为是康方言)
    • 南部藏语(Southern Tibetan)(略带声调)

宗喀语(Dzongkha)、布罗卡特语(Brokkat)、布罗克帕语(Brokpa)、乔孔卡语(Chocangaca)、拉卡语(Lakha)、拉雅方言(Laya dialect)、鲁那那方言(Lunana dialect)。

西義郎(1987)

[编辑]

西義郎(1987)[8]把藏语方言分成六大类,各方言名称表

  • 中部方言(Central Dialects,卫藏方言 dBus-gTsang)
    1. 噶尔方言(sGar)(西藏阿里地区)
    2. 日土方言(Ru-thog)(西藏阿里地区)
    3. 普兰方言(sPu-hreng)(西藏阿里地区)
    4. 扎达方言(rTsa-mdav)(西藏阿里地区)
    5. 革吉方言(dGe-rgyas)(西藏阿里地区)
    6. 错勤方言(mTsho-chen)(西藏阿里地区)
    7. 江孜方言(rGyak-rtse)(西藏日喀则地区)
    8. 日喀则方言(gZhis-ka-rtse)(西藏日喀则地区)
    9. 定日方言(Ding-ri)(西藏日喀则地区)
    10. 拉萨方言(hLa-sa)(西藏拉萨城关区)
    11. 澎波方言(vPhan-po)(西藏拉萨地区)
    12. 曲水方言(Chu-shur)(西藏拉萨地区)
    13. 浪卡子方言(sNa-dkar-rtse)(西藏山南地区)
    14. 泽当方言(rTse-thang)(西藏山南地区)
    15. 隆子方言(hLun-rtse)(西藏山南地区)
    16. 洛方言(gLo)(西尼泊尔)
    17. 巴拉噶温方言(Baragaun)(西尼泊尔)
    18. 吉萨方言(sKyid-grong)(西藏山南地区)
    19. 卡噶特/修巴方言(Ksgate)(东尼泊尔)
    20. 几热尔方言(Jirel)(东尼泊尔)
    21. 夏尔巴方言(Sharpa/Sherpa)(东尼泊尔和中国西藏的山南地区)
    22. 落米方言(hLo-mi)(东尼泊尔)
  • 西部老方言(Western Archaic Dialects)
    1. 巴尔蒂方言(sBal-ti:Bslti)(巴基斯坦北部)
    2. 普里吉方言(Bu-rig:Purik/Purki)(印度西北部)
    3. 拉达克方言(La-dwags:L d ks/Ladaki)(同上)
  • 西部新方言(Western Innovative Diakects)流行于海外藏人社区
    1. 拉霍尔方言(Lahul)(印度西北部)
    2. 斯比提方言(Spiti)(印度西北部)
    3. 亚玛方言(mNyam)(印度西北部)?
    4. 噶瓦尔方言(Garhwal)(印度西北部)?
    5. 嘉德方言(Jad)(印度西北部)?
  • 南部方言(Southern Dialects)
    1. 卓木方言/亚东方言(Gro-mo)(西藏日喀则地区)
    2. 锡金/德迥方言(Sikhimese)(东北印度:旧锡金)
    3. 宗喀/不丹方言(Bhutan)(不丹)
  • 康方言(Khams Dialects)
    1. 卓尼方言(Co-ne)
    2. 舟曲方言(Vbrug-chu)
    3. 治多方言(vBri-stod)(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
    4. 称多方言(Khri-vdu)(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
    5. 结古方言(sKye-rgu-mdo)(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
    6. 囊谦方言((Nang-chen)(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
    7. 那曲方言(Nag一chu)(西藏那曲地区)
    8. 改则方言(rGer:-rtse)(西藏阿里地区)
    9. 昌都方言(Chab-mdo)(西藏昌都地区)
    10. 察雅方言(Brag-yab)(西藏昌都地区)
    11. 德格方言(sDe-dge)(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
    12. 甘孜方言(dKar-mdzes)(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
    13. 巴塘方言(vBav-thang)(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
    14. 雅曲卡方言(Nyag-chu-kha)(四川雅江)
    15. 木雅方言(四川雅江)
    16. 乡城方言(Phyag-phreng)(四川雅江)
    17. 得荣方言(sDe-rong)(四川雅江)
    18. 迪庆方言(bDe-chen)(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19. 中甸方言(rGyal-thang)(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20. 林芝方言(Nying-khri)(西藏林芝地区)
  • 安多方言(Amdo Dialects)
    1. 天祝方言(甘肃武威地区天祝藏族自治县)
    2. 拉卜愣方言(bLa-brang)(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
    3. 碌曲方言(Klu-chu)(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
    4. 码曲方言(rMa-chu)(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
    5. 安多夏尔巴方言(A-mdo shay-pa:Amdo Sherpa)(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
    6. 阿力克方言(A-rig)(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
    7. 刚察方言(rKang-tsha)(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
    8. 天峻方言(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
    9. 湟中方言(青海省海东地区)
    10. 乐都方言(青海省海东地区)
    11. 化隆方言(青海省海东地区化隆回族自治县)
    12. 循化方言(青海省海东地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13. 共和方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14. 贵南方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15. 同德方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16. 尖扎方言(Gcen-tsho)(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
    17. 同仁方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18. 泽库方言(rTse-khog)(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19. 甘德方言(bsKal-ldan)(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
    20. 久治方言(Gcig-sgril)(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
    21. 若尔盖方言(mDzo-dge)(四川的阿坝藏族自治州)
    22. 道浮方言(rTa-vu)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
    23. 炉霍方言(Brag-vgo)(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

瞿霭堂、谭克让(1981)

[编辑]

瞿霭堂、谭克让(1981)将中国国内的藏语方言分类如下:

  • 卫藏方言,分布在除西藏的昌都地区、那曲地区、林芝地区的林芝县、阿里地区的一部分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 前藏方言(例如)拉萨方言
    • 后藏方言(例如)日喀则方言
    • 阿里方言(例如)噶尔方言
    • 瞿霭堂、谭克让(1983)认为,阿里方言中的噶尔、日土、普兰、扎达四个方言属于前藏方言,革吉、措勤两个方言属于后藏方言,改则县的方言则属于康方言。
  • 康方言,主要分布在西藏的昌都地区、那曲地区、林芝地区的林芝县、阿里地区的一部分、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青海的玉树藏族自治州。
    • 德格方言(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例如)昌都方言、甘孜方言
    • 玉树藏语(例如)结古方言
    • 云南藏语(例如)中甸方言(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 乡城方言(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
    • 黑河方言(那曲方言)(例如)改则方言
    • 卓尼方言(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
    • 舟曲方言(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
    • 另外格桑居冕(1985)将康方言分为南路方言群、北路方言群、中路方言群、游牧地区方言群,这个方言群与瞿霭堂和金鹏的下位方言群的关系不明确。
  • 安多方言,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和青海省的各藏族自治州和自治县、青海省海北地区的化隆回族自治县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部分地区、四川的阿坝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区。
    • 游牧地区的方言(例如)阿力克方言(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沢库方言(青海省黄南藏族目治州)
    • 农业地区的方言(例如)化隆方言、乐都方言(青海省海东地区)、循化方言
    • 半农半牧地区的方言(例如)夏河方言(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
    • 道浮方言、炉霍方言(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

参考文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1.0 1.1 1.2 1.3 Tournadre, Nicolas. 2014. "The Tibetic languages and their classification." In Trans-Himalayan linguistics, historical and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of the Himalayan area.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 ^ Tournadre, Nicolas. The Tibetic languages and their classification. Owen-Smith, Thomas; Hill, Nathan W. (编). Trans-Himalayan Linguistics: Historical and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of the Himalayan Area. De Gruyter. 2014: 103–129. ISBN 978-3-11-031074-0.  (preprint)
  3. ^ Tournadre & Suzuki 2023.
  4. ^ Tournadre, Nicolas. Arguments against the Concept of 'Conjunct'/'Disjunct' in Tibetan (PDF). B. Huber; M. Volkart; P. Widmer; P. Schwieger (编). Chomolangma, Demawend und Kasbek: Festschrift für Roland Bielmeier zu Seinem 65. Geburtstag, Vol. 1. Hall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Tibetan and Buddhist Studies. 2008: 282–28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20). 
  5. ^ Sun, Jackson T.-S. 2021. Gser-Rdo: A New Tibetic Language Across the Rngaba-Dkarmdzes Border.
  6. ^ N. Tournadre (2005) "L'aire linguistique tibétaine et ses divers dialectes." Lalies, 2005, n°25, p. 7–56 [1]
  7. ^ Bradley (1997)
  8. ^ 西 義郎,現代チベット語方言の分類,国立民族学博物館研究報告11巻4号(1987.03.31),837-900。

延伸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