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化け狸
假名ばけだぬき
平文式罗马字Bakedanuki
鸟山石燕画图百鬼夜行’中的“

化狸,或狸妖是流传于日本古籍或各地民俗传说的一种的妖怪。

概要[编辑]

目前常见的中文译名有:狸猫、化狸、狸妖、狸精。

狸本来是一种现实存在的哺乳类动物,但是在文献中自古就将之视为一种神秘动物来记述。

原来“狸”这个字,在中国古代汉语里同“狸”,是指家猫被驯化之前的野生物种,也就是现代所讲的豹猫(石虎),狸与猫的关系类似于狼与狗的关系。后来“狸”这个汉字在传入日本后,古日本人用“狸”字来泛称(狢)、豹猫(石虎)、山猪鼯鼠等动物[1][2]。现代日文汉字的“狸”,一般都是指汉语里的“”(狢)。现代中文的“狸”字用法,因为受到日本流行文化影响,化狸的传说及形象创作在中文地区传播甚广,导致现代中文口语上对于“”这种动物的称呼,大多已转变同日文汉字一样用“狸”去称呼,或者称作“狸猫”,很少称呼为“”。而传统汉语里“狸猫”的原词义已几乎无人使用,现代大多用英语leopard cat直译的“豹猫”称呼。

最早关于化狸的记述出现在奈良时代的《日本书纪推古天皇的章节中,记有“春二月陆奥有[注 1]。化人以歌(‘春2月、陆奥国出现了狢。变化成人并高歌’的意思[注 2])”的记述[3][4]。之后在《日本现报善恶灵异记[1][2]》《宇治拾遗物语[3]》等古籍也都有记载。在日本各地,也有和狐妖一样具有变化成其他形体[2][3]、变化成人类[2][3]或是附身在人身上等能力的传说[3][5]。”

在日本的传说当中,以貉较为日本人所钟爱,它们本是普通的貉,机缘下得到仙气而变成妖精-化狸;它们靠一块树叶便能百变无方,据说只有菜鸟才要顶叶子,修行深的化狸不用树叶也能千变万化与催眠术,可谓极尽天马行空之能事。从前的传说多是指化狸爱作弄人类,及后得到当今的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所属的动画工作室吉卜力导演高畑勋将之发扬光大,拍摄了一辑名为《平成狸合战》的动画,片中的化狸们以团结合力来排除万难,意识很是正面。

此外,漫画角色哆啦A梦,本来设定是一只机器猫,却常常被人误以为是狸。多啦A梦经常强调自己是不是狸。但还是经常被搞错。还有野比大雄有一次也被比作成狸。另一位漫画角色就是怪物君里的狼人,虽然是狼人却也经常被人误以为是狸。狼人也经常强调自己是狼人不是狸。火影忍者里的一尾守鹤就是狸。

关于日本妖怪的狸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对旅人在深山中看到一间房子,旅人跟房子敲门,里面走出一位姑娘,姑娘便答应让旅人住一晚,到第二天早上起来才发现。原来那位姑娘是狸变的,昨天吃的点心是叶子,房子只是幻觉。这个在鬼太郎系列登场的恶搞角色可是非常厉害的,其率领着自己数量众多的手下们称霸于整个四国地方(隐神刑部),还驱赶其他狸族和狐类。而高畑勋的《平成狸合战》(又名《百变狸猫》)中关于妖怪大作战的部分基本上都参考了关于四国一带的狸的传说。

新潟县佐渡岛四国流传有相当多的狸妖传说(隐神刑部)、其中也会像佐渡的团三郎狸阿波国德岛县)的金长或六五卫门香川县屋岛的秃狸那样、为拥有特殊能力的狸妖命名、或是将之作为祭祀的对象。在这些地区之外,也有不少将化狸作为名产的案例[6]

此外,日本的狸虽然自古就作为司长森罗万象之物而被神格化,但是在佛教传入后,除了神明使者(例如狐或是蛇)之外的动物都失去了神格,只留下具有特异能力的兽类形象,因此被视为为恶的怪物或妖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狸妖,也因为其神秘而和恐怖的中国狸(豹猫)形象重叠在一起[2]。但由于日本的狸并没有像豹猫那样令人恐惧的印象,便逐渐形成和中国相异、带有幽默的妖怪形象[2]。在民间也有许多像《咔嚓咔嚓山》或《文福茶锅》故事中那般,将狸妖描述成傻气愚笨的动物[7]

俗话说“狐七变狸八化”,与化成精的代表性动物“狐妖”相比,狸妖比狐妖更精通变化之术。但是相对于狐妖是为了诱惑人才变化,狸妖却是为了整人才变化,因此也有人认为狸妖本身就喜欢让自己变化[2]

日本各地的化狸[编辑]

日本各地都流传有化狸的传说。其中以四国地区流传有最多的狸妖故事、发生怪异现象的理由多半都是狸妖作祟所致。其中又以在全日本拥有八百零八只眷属的隐神刑部最为闻名。

日本三大狸妖故事[8]
松山骚动八百八狸物语〉、〈文福茶锅〉与〈证城寺的狸囃子
日本三名狸
团三郎狸新潟县佐渡岛)・芝右卫门狸兵库县淡路岛)・屋岛的秃狸香川县屋岛
文福茶锅
群马县馆林市茂林寺流传下来的一则民间故事。故事述说一只狸妖变化成名为守鹤的和尚长久守护着七代寺,并烧煮出取用不尽的茶水。鸟山石燕的著作《今昔百鬼拾遗》的“茂林寺的茶锅”一章中说到,之所以被称作文福、是因为让人联想到“文武火”一词、文火是指小火慢煮,武火则是指强火。
宗固狸
茨城县饭沼弘教寺里遗留有其坟冢。相传狸妖变化成该寺的和尚,却在某一天午睡时现出原形。但由于他侍居此寺已久,便还是让他在这里工作[2]
狸囃子
江户番町七大不可思议之一,相传在深夜会依稀听见不知自何处传来的鼓声,人们将之称为“狸囃子”。童谣〈证城寺的狸囃子〉是以證誠寺流传下来的传说改编而成。
垂袋
流传于长野县北安昙郡大町(现在的大町市)。描述狸妖会爬上高耸的大树、当有人经过时就会垂下白色的袋子[9]
竹伐狸
流传于京都府南桑田郡保津村大年(现在的龟冈市)。栖居于山中的竹林,会发出劈砍竹子的声响并变化成人类的古狸。
背负坂
流传于大阪府南河内郡。在走上斜坡时会听到“背我吧!背我吧!(おわれよか、おわれよか)”的声音。某次一名胆大的男子听到声音镇定回喊“让我背吧!让我背吧!(负うたろか负うたろか)”、于是便有块松树的大树椿落到他背上。当他回家用柴刀剖开一看、老狸妖这才现身向男子道歉。[10]
重箱婆
流传于熊本县玉名郡宫崎县日向市。据说老狸妖会变身成手拿重箱(多层菜盒)的老婆婆出现。在熊本的传说甚至提到会一边对人说“我是重箱婆婆,要不要吃大餐啊?”,一边让人扛上像石头一样的重物。[11][12]
风狸
在《画图百鬼夜行》、《和汉三才图绘》、《本草纲目》等书中都可以看到名为“风狸”的生物,记有“……因风腾跃甚捷,越岩过树,如鸟飞空中。”。
赤殿中
流传于德岛县板野郡崛江村(现在的鸣门市)。据说在半夜,狸妖会变化成穿着红色殿中羽织(无袖的半缠)的小孩缠着要人背他。要是受不了而背起他的话便会表现出高兴的模样,替那人捶背。[13]
撑伞狸
流传于德岛县三好郡池田町(现在的三好市)。据说若是在下雨的傍晚的话、变化成撑伞的人向路过者招手。没带伞者要是没注意进到他伞翼下的话、就会被带到意想不到的地方[13]
吊首狸
流传于德岛县三好郡箸藏村汤谷(现在的三好市)。据说会将人引诱出来上吊[13]
小僧狸
流传于德岛县麻植郡学岛村(现在的吉野川市)。据说会变化成小沙弥拦阻走夜路的人、要是因此生气上前拔刀砍杀他的话、数量反而会不断增加,愚弄骚扰你一整晚。[13]
坊主狸
流传于德岛县美马町半田町(现在的剑町)。当有人要通过一座名叫坊主桥的桥时、不知不觉就会变成光头了[13]
白瓶
流传于德岛县鸣门市抚养町小桑岛字日向谷。据说狸猫会变化成白色的酒瓶、当有人想捡起时便会滚动移开让人无法捡到[13]
兔狸
流传于德岛县。据说会在吉野川河畔一座名为高冈的小山丘上变化成故意慢步跑跳的兔子、若有人以为是轻易到手的猎物而去追捕它的话、就会落得绕高冈跑好几圈的结果[13]
打棉狸
流传于香川县。据说平时会变化成一团棉花的模样在路边滚动、当有人想捡起而伸手过去时,便会瞬间飞上天去[14]

化狸登场的作品[编辑]

化狸是小说电影,游戏戏剧经常使用的题材

备注[编辑]

  1. ^ 1.0 1.1 中村 1990,第209-212页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多田 1990,第235-240页
  3. ^ 3.0 3.1 3.2 3.3 3.4 日野 1926,第105-139页
  4. ^ 村上他 2008,第15页.
  5. ^ 佐野他 1980,第184页
  6. ^ 宫沢光顕. 狸の話. 有峰书店. 1978: 226–230. NCID BN06167332. 
  7. ^ 中村 1990,第35页.
  8. ^ 狸伝説残る松山でユーモラスな狸の像を見~つけた!. えひめでぃあ. 瀬戸内海汽船. [2010年8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年2月12日).  外部链接存在于|work= (帮助)
  9. ^ 大藤时彦他. 民俗学研究所编 , 编. 綜合日本民俗語彙 第3巻. 柳田国男监修. 平凡社. 1955: 1354. NCID BN05729787. 
  10. ^ 大藤时彦他. 民俗学研究所编 , 编. 綜合日本民俗語彙 第1巻. 柳田国男监修. 平凡社. 1955: 308. NCID BN05729787. 
  11. ^ 能田太郎. 玉名郡昔話 (3). 昔话研究 (三元社). 1935年8月, 1巻 (4号): 25. NCID AN00407060. 
  12. ^ 加藤恵. 県別日本妖怪事典. 历史読本 (新人物往来社). 1989年12月, 第34巻 (第24号(通巻515号)): 331. NCID AN00133555.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笠井 1927,第261-263页
  14. ^ 三宅周一. 妖怪語彙. 民间伝承 (民间伝承の会). 1939年8月, 4巻 (11号): 2. NCID AN00236605. 
注释
  1. ^ 引用自日野 1926,第106页。
  2. ^ 译文引用自村上他 2008,第13页。文中的“狢”在这里指的并非

参考文献[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