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化
去日本化,是去殖民地化的一种方式,将曾由日本殖民的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推行的各项复兴在地文化的运动,其主旨在于去除日本文化的遗留,发扬本地文化。例如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接管台湾后,在台湾推行的一系列去除台湾日治时期遗留的日本文化之运动,在台湾又称为去皇民化[1][2][3][4]。
背景
[编辑]1895年,马关条约中,清朝将台湾省割给日本,成为日本殖民地。大正年间,日本兴内地延长主义,1914年,板垣退助将这个思潮带到台湾,台湾总督府的施政方向,将台湾视为日本的一体。1936年,台湾总督府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强制将台湾人改造为日本国民。1941年更鼓励台湾人的姓氏改为日本姓氏。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接管台湾。[注 1]国民政府认为台湾人在之前所受的是殖民地教育,必须矫正。
历史
[编辑]1945年3月23日,颁布《台湾接管计划纲要》,在纲要中揭明施政的首要目标,为“增强民族意识,去除奴化思想”[5],具体措施包括教科书使用国定本或审定本,推行国语运动等。
9月7日,颁布《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条例》,采取军政一元化,由陈仪兼任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行政长官与台湾警备总司令。不采用中国各省所采行的省政府委员合议制。行政长官拥有绝对的立法权,中央法令要经由行政长官签署后才能在台湾施行。
10月24日,陈仪抵达台湾。12月31日,陈仪发表谈话,以政治、经济、心理三大建设为施政方向,心理建设又称文化建设,即是中华文化重建工作[6]。
1947年,爆发二二八事件,国民政府增援大军抵台镇压。在事件平息后,将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改组为台湾省政府,此后政府继续去日本化。
1948年,创办《国语日报》作为在中小学中推行国语之用。
1949年,陈诚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任台湾警备总司令,陆续推动三七五减租等措施。同年,蒋中正与中华民国政府撤退至台湾。
1951年,为了促进本外省籍族群融合,中华民国教育部下令在各级学校中,禁止使用国语之外的语言,其禁令扩及台语,客语等语言,也包括台湾山胞平胞(原住民族)的语言,如布农语,泰雅语等。此时,台湾省(不包括金马和大陈)去日本化被扩及到限制本土文化及其外省人方言的发展运用。
1960年代,经过推广国民教育与国语运动,在台湾使用日文的族群变小,政府的文化施政方向不再强调去日本化,改而强调中华文化的正统性。
1974年2月25日,中华民国内政部发布《清除台湾日据时代表现日本帝国主义优越感之殖民统治纪念遗迹要点》。
结果
[编辑]台语、客家语乃至于原住民各族语言仍保有大量出自日文的辞汇,持续被民间沿用至今(就连二战后推行的华语也开始受到这些日文词汇的影响)。许多日语歌曲仍被民间所传唱。解严后随着台湾主体意识的兴起、社会的开放、对日本统治时期的再度评价,以及日本流行文化的传入,目前日语是台湾人首选的第二外国语。再加上政治因素,现今台湾社会反而又再度兴起欣赏日本文化的潮流,对中国的认同逐年滑落。[7]
此外,不同二战后拆除日治时代房舍的朝鲜半岛,台湾在解严后有部分的县市政府开始整修或维护留存下来的日治时代的古迹,有些甚至变成县市的象征性建筑(如台中市的湖心亭即为一例)。
后续
[编辑]2008年,马英九总统执政后,开始推行台湾高中历史课纲微调案,其中有关日本部分如“日本统治时期”则改为“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时任教育部长蒋伟宁对此表示:“完全没有去台湾化,去日本化倒是有一点”。2014年2月6日,当时的教育部长主任秘书王作台,对于课纲微调案受访时皆表示,过去历史课纲被质疑有美化日本殖民统治之嫌,这次修改采取“中立”描述,对日本殖民统治功过并述[8]。引起争议,实行遭到反对和阻挠。
日占时期遗留建筑物
[编辑]台湾在二次大战后有部分的县市有留存下来的日治时代的古迹[9]。
东亚其他地区的去日本化
[编辑]韩国
[编辑]韩国在二战结束,大韩民国建立之后,也积极推动许多去除日本化的政策,例如韩国政府拆除在日本殖民时期兴建的原朝鲜总督府。
注解
[编辑]参考来源
[编辑]- ^ 【果子離群索書】皇民化與奴化——扣在台灣人頭上的兩頂大帽子. [2017-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 ^ 王白渊/著,〈告外省人诸公〉,收录在《王白渊‧荆棘的道路》(下册)(彰化县立文化中心出版,1995年6月),页267~268。
- ^ 王白渊,〈所谓“奴化”问题〉(读者投书),《台湾新生报》,1946.1.8
- ^ 杨云萍,〈台湾未尝“奴化”〉,《民报》“社论”,1946.4.7
- ^ 《台湾接管计划纲要》第一,通则:“接管后之文化设施,应增强民族意识,廓清奴化思想,普及教育机会,提高文化水准。”
- ^ 陈仪《民国35年度工作要领》:“心理建设在发扬民族精神。而语言、文字与历史,是民族精神的要素。台湾既然复归中华民国,台湾同胞必须通中华民国的语言文字,懂中华民国的历史。明年度的心理建设工作,我以为要注重于文史教育的实行与普及。我希望于一年内,全省教员学生,大概能说国语,通国文、懂国史。学校既然是中国的学校,应该不要再说日本话、再用日文课本。现在各级学校,暂时应一律以国语、国文、三民主义、历史四者为主要科目,增加时间,加紧教学。俟国语语文相当通达后,再完全依照部定的课程。现有教员将分批调受训练。对于公务员与一般民众,应普遍设立语文讲习班之类,使其有学习的机会。”
- ^ 臺灣民眾臺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 [2014-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7).
- ^ 严思祺. 台微調歷史課綱 引發「去台灣化」質疑. BBC中文网. 2014-01-27.
- ^ 臺灣民眾臺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 [2014-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7).
参考书目
[编辑]- 黄英哲,《“去日本化”“再中国化”:战后台湾文化重建(1945-1947)》,2007年12月19日,麦田出版社,ISBN 978986173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