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青岛/文史
外观
青岛的历史可上溯至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东夷人创造的大汶口、龙山和东岳石文化。夏朝居民多为莱夷;商朝为莱国领地;西周时分属莒、夷、介等国,东周时属齐国的即墨和琅琊两大城邑。秦朝后属琅琊郡,秦始皇曾三次登临琅琊台,徐福曾率船队由此起航东渡。西汉初属齐,后又先后被划归胶东国和琅玡国、郁秩郡和琅琊郡、不其侯国。唐宋时期,密州板桥镇成为北方唯一开放港口,金朝发展成为宋金“互市”的胶西港,元朝为南粮北运的停泊口岸。明朝初期设置 、灵山卫,鳌山卫下辖的浮山所在青岛湾形成了大渔港,称青岛口。清朝时期属莱州府。
1891年,清政府上谕批准胶州设防,是为青岛城市建置。1897年,德国以《胶澳租界条约》租借胶澳及其周边地区99年,定名为胶州德租借(Kiautschou, Deutsches Pachtgebiet,即胶州湾租借地),设首府于“青岛(Tsingtau)”。1914年,日英联军侵占胶州湾,其后日本通过《二十一条》取代德国对胶州湾地区(日本称“膠州湾租借地”)进行军事殖民统治。1919年,巴黎和会承认日本在胶州湾地区的权益,引发五四运动。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中日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同年中国正式收回,设立直属北洋政府的胶澳商埠督办公署。1929年,设青岛特别市。1938年,日本以德县路事件为借口侵占青岛市,后于1939年设立青岛特别市公署。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1949年6月2日解放军攻占青岛市区,将青岛市降为山东省省辖市。1986年,国务院批准青岛市成为计划单列市。1994年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