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青島/文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青島的歷史可上溯至六千年前新石器時代東夷人創造的大汶口龍山東嶽石文化。夏朝居民多為萊夷;商朝萊國領地;西周時分屬等國,東周時屬齊國即墨琅琊兩大城邑秦朝後屬琅琊郡,秦始皇曾三次登臨琅琊台,徐福曾率船隊由此起航東渡。西漢初屬,後又先後被劃歸膠東國琅玡國郁秩郡琅琊郡、不其侯國。時期,密州板橋鎮成為北方唯一開放港口,金朝發展成為宋金「互市」的膠西港元朝為南糧北運的停泊口岸。明朝初期設置 靈山衛,鰲山衛下轄的浮山所青島灣形成了大漁港,稱青島口。清朝時期屬萊州府

1891年清政府上諭批准膠州設防,是為青島城市建置。1897年德國以《膠澳租界條約》租借膠澳及其周邊地區99年,定名為膠州德租借Kiautschou, Deutsches Pachtgebiet,即膠州灣租借地),設首府於「青島(Tsingtau)」。1914年,日英聯軍侵佔膠州灣,其後日本通過《二十一條》取代德國對膠州灣地區(日本稱「膠州湾租借地」)進行軍事殖民統治。1919年巴黎和會承認日本在膠州灣地區的權益,引發五四運動1922年華盛頓會議上中日簽訂《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同年中國正式收回,設立直屬北洋政府的膠澳商埠督辦公署。1929年,設青島特別市。1938年,日本以德縣路事件為藉口侵佔青島市,後於1939年設立青島特別市公署。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青島,仍為特別市。1949年6月2日解放軍攻佔青島市區,將青島市降為山東省省轄市1986年國務院批准青島市成為計劃單列市。1994年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