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特色条目候选/贝拉克·奥巴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贝拉克·奥巴马[编辑]

12支持,8反对。 = > 不通过 --Istcol (留言) 2010年7月17日 (六) 12:56 (UTC)[回复]

我提名这个条目为特色条目。理由:在下觉得符合中文特色条目要求。--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3日 (六) 09:03 (UTC)[回复]

支持[编辑]

  1. (+)赞成,基于以下数点事实,予以支持。
    1. 奥巴马已完成8份3的任期,纵使未来政绩尚有变化,惟在救市大方向中已成初型,美国亦已稳步复苏,达到当选总统前其中一项重要承诺,而重要的医疗改革法案亦已通过。况且特色条目并无硬性规定不会大幅变更,在任领导人当选特色亦有先例可循(乌戈·查韦斯)。政治人物的工作风格和理念是不会大幅变更的,唯一会变的只有政绩和社会评价,个人认为只要增添适量段落或章节交代即可。
    2. 本文英文版早于2004年8月便已当选特色,虽历经7次复审,惟部分用户认为不足以启动重审机制而中止。若真的要等待奥巴马完成任期,以成功连任计,恐怕最快要2017年才可评选,若要离任后的评价齐全的话,哪岂不是要2018、19,甚至2020年代才能正式参选特色?英语维基也不是以这样的标准去衡量能否参选特色或优良,否则便不会出现未就任要职前便当选优良:拜登(en)白高敦(en),在任期间当选优良的亦有哈珀(en)
    3. 本文由5月中的47,743字节增至6月底的102,054字节,大幅扩充超过1倍,并有超过一半的来源参照中文网页,而非完全复制英文版内容,章节也较英文版为多(14:10)。
    4. 纵使来源总数不及英语版,因部分参照中文网页,奥巴马是英语世界的领袖,英文新闻来源比中文多也不足为奇,而本文来源总数不比特色的葛量洪斯大林为低。
    5. 全文结构严谨,尝试从多角度剖析奥巴马的施政、外交、从政之路、家庭生活,以至形象、信仰、争议及著作均有提及,内容近乎完整,观点中立,行文畅顺。——探索人生【交流】【足迹】 2010年7月4日 (日) 03:15 (UTC)[回复]
  2. (+)支持,已经合乎要求,即使评上特色依然可以随时间的推移进行更新--教父 (留言) 2010年7月4日 (日) 05:06 (UTC)[回复]
  3. (+)支持,合标。-HW (留言 - 贡献) DC8 - Signpost - GAR 2010年7月4日 (日) 06:29 (UTC)[回复]
  4. (+)支持,已经符合特色条目的标准,与英文版方面的差距已经缩小了不少,还有更新的时间—ArikamaI 决战维基边缘的战士谢绝废话)—加入DC8 2010年7月4日 (日) 08:17 (UTC)[回复]
  5. 改为(+)支持。--Stevenliuyi (留言) 2010年7月4日 (日) 13:48 (UTC)[回复]
  6. (+)支持。我非常喜欢读维基百科,特别是它的优良和特色词条,我认为这个“奥巴马”应该是中文维基百科的典范之作,这里谈谈我的观感。该文的空间布局非常严谨,由青少年到律师,再到总统、核武器,而后返回到个人信仰与家庭,最后一组相册给人以愉悦的感觉,这个布局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过的。全文首先从奥巴马地位卑微的黑人背景入手,逐步展开他的成长经历,言辞中立,作证可查,行文没有任何倾向;对于奥巴马的幕僚及他当选总统后的政治思想也叙述得颇为得体,幕僚只是用以表格方式一笔带过,而奥君的政治思想则重点阐述。全文既肯定奥巴马的过人之处和真挚感情的流露(如关于百岁老人的那段发言),也不掩饰他不好的外在形象(如明星政治、提示器总统)。因为是总统,全文对奥巴马的施政作了比较全面的叙述,国内国外均有兼顾,而且文笔中立,图像配备恰当,非常好;最后一组相册,使我了解到原来美国总统是这样工作和生活的。全文图片非常丰富,每一张都标有说明性文字,连奥君在夏威夷的出生证都有,真是大开眼界,很好,支持!(维基读者)
  7. (+)支持,符合特色要求.PETERGEOGE (留言) 2010年7月5日 (一) 04:13 (UTC)[回复]
    (+)支持,特色条目是相对而言的,对比已经当选的特色条目,这个条目的品质毫不逊色,已经很优秀,应该支持。
    ↑该用户不符合资格,投票者必须在本讨论发起时已为自动确认用户,所以投票无效,但意见仍可供参考。
  8. (+)支持,早该入选了--海藻脑袋~YA!~剽窃事件。投诉热线~~~拯救特色条目协会招人了-- 2010年7月7日 (三) 08:35 (UTC)[回复]
  9. (+)支持,提名人票。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8日 (四) 13:05 (UTC)[回复]
  10. (+)支持,对特色条目的标准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结构严谨,内容全面Ivann (留言) 2010年7月11日 (日) 07:56 (UTC)[回复]
  11. (+)支持,相当好。本人十分欢迎编者自己找资料编写,而不是一直翻译英文版的态度。本文引用了相当多的参考资料,棒!--围棋一级 (留言) 2010年7月14日 (三) 04:08 (UTC)[回复]
  12. (+)支持,确实符合标准。— —《 洛 克 马 》 (留言) 2010年7月14日 (三) 17:18 (UTC)[回复]

反对[编辑]

  1. (-)反对,未来的变化仍会很大。另请提名人补票。-- 达师147228 2010年7月3日 (六) 10:51 (UTC)[回复]
    1. (:)回应。已补票,谢谢您的关注!特色评选并无您所说的这个条件,虽然优良条目评选有一条“必须稳定。不需要频繁大幅更动,并且不能是会导致编辑战的主题”之规定,我认为这个规定是这样两成含义:其一“不需要频繁大幅更动”应该是针对突发性尚未完结的事件(如地震等自然灾害)和进行中的事件(如正在进行的战争等),这种条目在当下就属于不稳定的,变化因素很大,而人物条目则与此是两回事;其二是针对“恶搞”编辑战造成条目不稳定而设立的,于在职人物将来的可能变化没有关系,维基也没有规定在任政治人物不适于参加特色或优良评选,而非要等他卸任才可盖棺定论,我想维基也不会这样去规定。纵观“奥巴马”条目的编辑履历,并无“编辑战”的迹象,所有编辑内容都是建设性的,都是将条目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编辑的是条目,即使奥巴马总统任内出现各种因素的变化,条目也会随着编辑变化,而这种变化对任何条目都一样,对条目品质根本就是没关系的。如果照您的提法,英文版的“Barack Obama”条目岂不是要被否定特色,中文“普京”、英文“Joe Biden”被否定优良?因为他们都还在任内,正在履行自己的职务,难道奥巴马就与特色无缘?这该如何解释?维基百科没有一成不变的条目,所有条目都在发展变化中,这是我的理解,如对阁下有冒犯或失礼,请多包涵。欢迎您进一步指出条目的不足,以便其他编者不断编辑修缮,合理的异议也是条目品质提升的重要因素。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10日 (六) 07:08 (UTC)[回复]
    (-)反对,文中有多处直接链接至英文版,涉嫌自我参照,请改用Template:link-en模板。如能改善此问题,则(+)支持。--Stevenliuyi (留言) 2010年7月4日 (日) 08:32 (UTC)[回复]
    (:)回应,已改,谢提示。——探索人生【交流】【足迹】 2010年7月4日 (日) 11:12 (UTC)[回复]
  2. (-)反对,还达不到特色条目的等级。— うちはイタチ (留言) 2010年07月05日 (一) 12:00 (UTC)[回复]
    • (:)回应,怎样达不到?请明确指出以让有关用户能修缮之。——探索人生【交流】【足迹】 2010年7月5日 (一) 04:40 (UTC)[回复]
    • (:)回应,“反对”是维基人神圣的权利,但 うちはイタチ 兄的“还达不到特色条目的等级”让人一头雾水,于条目改善毫无意义。反对应该有所指,诸如Stevenliuyi达师AT快龙JAK Jason 22 等人的反对意见,能够使主编者和其他有兴趣的编者有针对性地去编辑改善条目,这样的反对才是可取的,才有意义;即使有编者不认同反对意见,人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作出解释。我认为AT和JAK对条目审视得非常细致,花费了较多的精力,提出了许多改良意见,虽然有些意见在下不敢苟同,但大多数意见对消除条目内的瑕痴大有好处,正是参照这些意见,经过同仁的编辑,使条目在品质上上了一个台阶。我认为,“反对”就要这样的反对,只有这样,条目才会蒸蒸日上,不断趋于完美。 不否认反对者有自己充分的理由,应该受到尊重,但起码应该将理由具体表述出来,方便编者在条目的后续编辑时能有的放矢。大型条目的编辑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较为复杂,不同的编者或多或少地会存在编辑的局限性,或疏漏、或笔误,所以条目的提升和改善有时需要借助和参阅反对意见。在下对具体的反对意见十分尊重,希望うちはイタチ兄将反对理由具体化,方便同行编辑改善。谢谢合作!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10日 (六) 09:04 (UTC)[回复]
  3. (-)反对
    1. 有参考资料指向维基文摘。
    2. 外国人应该用全名。
    3. 有无故粗体的情况。
    4. 有些参考资料缺乏出版和查证日期。
    5. 有些段落较凌碎,例如国内政策段落。
    6. 有些字词没有繁简转换,例如基地组织。
    7. 字词有中立性问题,例如“极具个人特色的奥巴马左手签名姿态”
    8. 个人信仰段落的图片没有必要使用。— ATRTC 2010年7月5日 (一) 05:12 (UTC)[回复]
  4. (-)反对:本人在该条目GAC里已经提出了关于该条目可能大幅变动的问题,此次观点依然如此。(P.S. 斗胆改了一下版式,之前的太混乱了。)--快龙后会有期 2010年7月7日 (三) 05:11 (UTC)[回复]
    1. (:)回应。请参阅在下对达师之回应。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10日 (六) 07:08 (UTC)[回复]
  5. 暂时(-)反对
    1. 部分章节缺乏注释(:)回应,已添加。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8日 (四) 12:50 (UTC)[回复]
    2. 标题出现严重繁简错误(:)回应,标题已改。关于条目的繁简字,我感觉不太好处理,因我经常在中国大陆,输入的文字都是简体,但在香港输入的又是繁体,我的台湾和香港朋友(还有美国的朋友)输入的全是繁体。在下认为,繁体文字圈的维基朋友输入的内容只要正确,是不应该去计较简繁文字差别的,因条目有繁简转化功能。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8日 (四) 12:50 (UTC)[回复]
    3. 有一段quote文以蓝底黑字,非常难看 (:)回应探索人生已作修缮。
    4. 维基化不足 (:)回应探索人生已作修缮。
    5. 请作者先处理好这些问题-- JK~要看世界杯,没空上维基 2010年7月8日 (四)
      1. 欢迎您继续对条目提出改良意见。谢谢!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8日 (四) 12:54 (UTC)[回复]
    (*)提醒,请user:JAK注意由于本次投票采用按比例当选而非一对一抵销,也就是说每多一张反对、便需多几张的支持才能抵销,因此每一张反对票皆可对有潜质条目入选特色造成致命打击。阁下提出的反对意见已修正完善,若没有新的意见、上面未有提及过的反对理由,还请阁下谨慎地作出最终的、明智的投票决定以维持阁下处事之公信力,避免让人感觉阁下纯粹为反对而反对,对人而非对事(就算不想投赞成、也可选择(=)中立或仅删去(-)反对,敬希谅解及垂注!)——探索人生【重视每一票】 2010年7月10日 (六) 22:40 (UTC)[回复]
    1. 由于以下用户已被管理员T.A 白河确认为傀儡投票,违反维基百科:投票里投票资格第二条的规定,因此该反对票无效。——探索人生【交流】【足迹】 2010年7月11日 (日) 05:46 (UTC)[回复]
    2. 因为封禁理由不充足已被解封[1]。--快龙后会有期 2010年7月17日 (六) 08:44 (UTC)[回复]
  6. (-)反对,同上-Biŋhai (留言) 2010年7月8日 (四) 10:03 (UTC)[回复]
    1. 已经修缮。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8日 (四) 12:50 (UTC)[回复]
      (*)提醒,请user:Biŋhai注意由于本次投票采用按比例当选而非一对一抵销,也就是说每多一张反对、便需多几张的支持才能抵销,因此每一张反对票皆可对有潜质条目入选特色造成致命打击。阁下提出的反对意见已修正完善,若没有新的意见、上面未有提及过的反对理由,还请阁下谨慎地作出最终的、明智的投票决定以维持阁下处事之公信力,避免让人感觉阁下纯粹为反对而反对,对人而非对事(就算不想投赞成、也可选择(=)中立或仅删去(-)反对票,敬希谅解及垂注!)——探索人生【重视每一票】 2010年7月10日 (六) 22:40 (UTC)[回复]
  7. (-)反对,美国总统章节过大,自传与事迹分不清楚。建议个人发展归成自传,政治理念、国内政策、对外政策等归成政治主张或相关名词。--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0年7月10日 (六) 03:15 (UTC)[回复]
    1. (:)回应,谢谢您的关注!“美国总统”是一个大概念,包括内阁、政治理念、国内政策、对外政策都是总统任内的事情。“美国总统”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奥巴马可书的重点,内容较多应该是自然的。另外,奥巴马的成长经历在“美国总统”的前面几个章节均有交待,再独立“自传”内容颇显多余,在下是这样认为的。欢迎您参与编辑改善条目。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10日 (六) 03:57 (UTC)[回复]
  8. (-)反对,“奥巴马是英语世界的领袖,英文新闻来源比中文多也不足为奇”这理由无法成立,因为美国是超级大国,中文领域已有相当足够的资料,个人以为只有当主题未能被中文资料完全覆盖时,才应求诸英文来源。至于“大幅扩充超过1倍”这也无法成立,长度与特色与否根本无关。英文特色与否与中文版亦无关系,与现有特色条目比较也并不适当,因为FA标准应该与时俱进。另外,此条目过于冗长。虽然user探索人生的态度令人钦佩,但是我仍认为此条目并不合标准。- 不平静的湖畔 (留言) 2010年7月13日 (二) 02:55 (UTC)[回复]
    1. (:)回应,谢谢关注。您这里应该就是一个反对理由吧,即条目“过于冗长”,您能否告知条目“冗长”的标准是什么?多少字节才符合评选特色条目的篇幅要求?您认为在奥巴马文中的哪些内容是多余的?欢迎继续提出改良改意见。谢谢!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13日 (二) 05:28 (UTC)[回复]

(!)意见该条目投票期已到,建议评委酌情处理支持者对反对者的回应,裁决反对票最终的有效性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17日 (六) 03:18 (UTC)[回复]

以上8项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17日 (六) 11:37 (UTC)[回复]

(!)意见:如若要以“明确理由”为标准来过滤选票,那么不应该专门针对反对者。上面的支持票除了第1票和第6票外,无人给出明确理由。请处理者注意-Biŋhai (留言) 2010年7月17日 (六) 09:28 (UTC)[回复]

  • (*)提醒:支持者认为该条目对照特色标准是合格的,其具体理由都体现在评选标准中,无需重复列出;而反对者观点相反。既然是反对,那么就要提出具体的反对理由,好让参与者参照该理由对条目进行编辑改善,这对提高条目的品质有利;若反对者都提出诸如“不合格”、“还达不到特色的等级”这样的所谓理由,叫编者如何去改善条目?因此,我认为无具体理由的反对票缺乏行为效力,对条目品质成长也无任何意义,疑似为反对而反对。在评选规则中,由于反对票被赋予更大的权力(如5个反对票就可以否决8个支持票),因此反对理由必须具体充分。另外,反对者有具体的反对理由,但经编者修缮后,反对理由消失,反对票的效力应该自然失效。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17日 (六) 11:37 (UTC)[回复]
(:)回应,的而且确,相对于支持票,反对票更需附上充份理由,由于一张反对已可抗衡几张支持,足以影响大局,事关重大,若没有具体理由或反对原因已被改善修正而并未提出新的理由,则该些反对票应视作失效,以正公允。——探索人生【反对使用傀儡账号】 2010年7月17日 (六) 12:22 (UTC)[回复]

中立[编辑]

(!)意见,对奥巴马评特的几点体会:奥巴马评特时间已近半,支持与反对并存,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希望条目被编辑得更好。评特是在下发起的,看到那么多的反对意见,印证出特色条目评选之严格。其实,评选中的反对票(有明确反对指向的)也是一种鞭策,它对条目品质的提升颇有好处;但有些反对(泛泛而谈、没有边际的空洞反对“意见”)却不可取,需要在评选规则上做出修正,规范反对票的投票条件,限制无意义的反对票。凡没有具体反对理由或笼统而空泛(如“还不够格”、“达不到要求”等所谓理由)的反对票,建议不予计票。这种反对“理由”体现不出可供参考的编辑意见,毫无意义,使编者不知其所云为何物,其投票之目的疑似为反对而反对。我想,维基对这种反对“意见”并不需要,需要的是对提升条目品质有意义的具体反对意见。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对症才能下药,反对意见也应该如此。优良及特色评选中的条目的注释标准也是一个问题,应该作出较为清晰的界定。注释数量以能支援内容、精炼简洁为宜,消除注释越多越丰富,条目就越有支持力度的评选理念。有编者提出 “特色条目是相对而言的”,我赞成这个观点。体无完肤,人无完人,完全没有缺点的条目并不存在,即使是更加优秀的英文特色条目也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瑕疵,只是发现这些瑕疵,需要有很高的编辑水准和非常细致的观察力,非一般编者所能及。在下建议维基管理层遴选几位具有较高编辑素养的编者对优良和特色条目的评选发表改良意见,还可以让他们去筛选一些具有潜质的条目做成一个条目模块,供大家充实改善,以期打造出更多的优良和特色条目,提升中文维基的整体水准。我认为任何编者都会将自己参与的条目朝完美的方向发展,有谁不想将自己编辑的条目发展成优良和特色呢?我相信纯粹搞破坏的编辑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编者对自己的编辑行为都是负责的,这就是条目品质提升的保证,也是维基百科的生命力所在。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11日 (日) 03:06 (UTC)[回复]

(!)意见,关于{反对票}。

  • 1、反对票所提出的条目品质问题,如果经过编辑后,反对理由消失,而反对者又未提出异议(不回复可视作无异议),建议这类反对票不予计票;
  • 2、无明确理由的反对票,建议不应计票,以免有潜质的优良和特色条目被随意抹杀;
  • 3、支持者不认同的反对票,而又针对反对理由作出解释的,但反对者不认同该解释而坚持反对的(不回复“解释”可视作不认同),建议引入裁判机制或提交社群讨论决定该反对票是否有效。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12日 (一) 02:58 (UTC)[回复]

(:)回应,认同以上观点,以堵塞某些用户只懂“为反对而反对”这个严重漏洞!——探索人生【交流】【足迹】 2010年7月13日 (二) 12:55 (UTC)[回复]

  • (!)意见,认为反对意见已经被修正就应该被视作赞成,是错误的看法。这些错误或者是问题应该在提名前就被检查出来,这一点没有做到,而被其他用户在审查过程中找出来,那么,反对的理由就不能单纯的仅仅考虑有问题的部分,也包括应该做的程序没有做好,这是特色条目参选需要满足的条件。对于反对理由需要大篇幅的说明,可是橡皮图章和人情票却一点也不加以约束的时候,还要加上这些对于反对意见有歧视的态度,那么参选是为了要分数,还是真的关心品质?-cobrachen (留言) 2010年7月17日 (六) 12:37 (UTC)[回复]
  • (*)提醒:①没有支持者“认为反对意见已经被修正就应该被视作赞成“,只是认为反对理由经过编者修缮后消失,反对票的效力应该随之消亡,没有支持者要反对者改变投票立场,反对是维琪百科用户的权力。②反对者认为“应该做的程式没有做到”,但支持者认为做到了,所以提交参选投票,这个也是可以的。③“人情票”?难道阁下您支持的条目是同情和可怜它吗?应该不是吧。④“歧视”?支持者建议提出具体反对理由就叫歧视,这个理念好像没道理吧?条目品质的上升需要集体的智慧,闭门应该造不出好车。另外“具体的反对理由”应该不等于您说的“需要大篇幅的说明”⑤“要分数”?在维琪百科千姿百态的用户群里,大家都是无私者。⑥“还是真的关心品质?”小弟认为提出具体反对意见供社群完善才是关心品质,无理反对疑似为反对而反对。编者可以不支持,但为反对而反对应该少人认同吧。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17日 (六) 13:43 (UTC)[回复]

意见[编辑]

  • (:)回应,以下几点仍然未有修复:
  1. 外国人应该用全名。(:)回应,大致已将外国人简称转为全写,不明所指的为何人。
    克里斯蒂娜、梅德韦杰夫。—ATRTC 2010年7月6日 (二) 11:04 (UTC)[回复]
    1. 完成
  2. 有无故粗体的情况。(:)回应,就职演说那句已改,另不知阁下坚持的是否表格内的人名,也改,其他若有的则没看到。
  3. 有些段落较凌碎,例 如国内政策段落。(*)提醒,凌碎应为零碎。国内政策已检视一次并删去累赘字句,但本人并无发现有重复提及之处,反之,本人认为这一段十分充实,充分描述奥巴马的国内施政理念。——探索人生【交流】【足迹】 2010年7月6日 (二) 04:59 (UTC)[回复]
    在下的意思是该段落较短,是否有另开段落的必要?—ATRTC 2010年7月6日 (二) 11:04 (UTC)[回复]
    1. 大部分子标题只分做2或3段,且每分段皆具一定长度并以日期开首,以便读者一目了然,因此本人不认同分段零碎之说,倘阁下依然坚持,就请由阁下亲自修改你认为零碎的部分以满足阁下的要求——探索人生【交流】【足迹】 2010年7月6日 (二) 16:55 (UTC)[回复]

另提出新意见:

  1. “奥巴马”运用次数太多,建议每一段落开首才用,其余以“他”代替。完成
  2. 公众形像段落中,有“·”显示不正常。完成
  3. 标题没有繁简转换。完成
  4. 内文有连去wikisource的字词。完成
  5. 2008年总统选举段落中,希拉里·克林顿有过度连结的情况。完成
  6. 西弗吉尼亚州没有繁简转换。完成
  7. 中国段落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过度连结的情况。完成
  8. 潇洒应为潇“洒”。完成
  9. 建议参考为特色条目的英语维基版本,继续扩充并补上参考资料。—ATRTC 2010年7月6日 (二) 00:40 (UTC)[回复]
    • (:)回应中文版内容不比英文版短小及逊色哦,不明为何只比较注释数量,我早已解释过,英文版脚注较多是因为奥巴马属英语国家的领导人,奥巴马的唯一母语是英文,传媒只会以英语访问他,中文媒体只能透过中间人(如路透美联等)取得新闻稿后再自行翻译,较少中文媒体报道他也是无可厚非及可理解的。中文维基可不是橡皮图章,没有必要跟其他语言版本的内容一式一样,否则特色何在?——探索人生【交流】【足迹】 2010年7月6日 (二) 16:55 (UTC)[回复]
      • 注释数多代表着可供查证的地方更多,与该人的母语并无关系,既然中文报导较少,何不采用英文报导?况且参考资料量竟是中文维基的一倍之多,有如此绝 佳的实例参详,为何不尽快改善,反而在这边喊话浪费时间?此外,话说此条目上次竞选优良条目亦未成功,建议先上优良,再选特色。—ATRTC 2010年7月7日 (三) 00:36 (UTC)[回复]
        • (:)回应,我来回应阁下的问题 。英文可以参考,但不一定要跟着英文走,否则中文版的特色到哪里去体现?恕我冒昧,自该条目提交评选以来,在下察看到阁下对条目只字未动,既然您有那么强的洞察力,在发现小问题的同时应该将其直接改掉,而不是在这里指挥别人去做。您反对奥巴马评特,这是您的权利,我尊重;但您参与维基的编辑态度在下实在不敢恭维,难道支持评特的人要听反对评特的人的指挥吗?难道反对评特的人没有编辑条目的义务吗?维基是自由的百科全书,条目又不是某某人的,大家都有编辑的权利,难道您的编辑权利就是只编辑意见不编辑条目的吗?另外,维基评选规则似乎没有规定先优后特的评选程序。PETERGEOGE (留言) 2010年7月7日 (三) 04:52 (UTC)[回复]
          • 如果每次看到条目有问题就要修正的话,试问要花多少时间解决?一些编者仍然不断制造问题,如果未能教导他们如何解决问题,只是通过不断亲自动手改善来改变条目现状,请问这样可取吗?另外,中文维基的确不一定要跟住英文维基,但英文维基显然比较丰富,在下不明白如果有现成的条目,为何不加以参考,反之却以体现中文版的特色为名而不作扩充,实于理不合。如果希望条目当选,必然要有所付出,一味依赖他人修改,而自己不动手去做的话,那凭什么要让条目当选?—ATRTC 2010年7月7日 (三) 06:14 (UTC)[回复]
            • (:)回应(“ATRTC 2010年7月7日 (三) 06:14 (UTC)”之发言),此言差矣。我姑且认为您是普通的维基自愿者,大凡普通自愿者在发现条目小问题的同时会毫不犹豫地去编辑改正,并会在编辑摘要中注明,根本不会提出问题让他人去改,因此我判定您是维基的管理者(我认为您是,因您的贡献履历有这一特征),因您有太多的维基事务,确实没有时间,但您的发言方式有待改善。作为管理者,如确实想让维基在中文条目方面发展壮大,提升品质,最好的策略是因势利导,鼓励(甚至是诱导)参与者不断完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让他人去执行您的命令,这是舍本逐末。因在下工作缠身,没有时间继续维基,更没有兴致在这里继续理论了。在下十分佩服维基百科创始人的超凡组织和驾驭能力,但愿中文维基能实现其所设计的“宏伟蓝图”。祝您维基愉快!PETERGEOGE (留言) 2010年7月9日 (五) 15:04 (UTC)(于HK)[回复]
            • (:)回应AT,英文版怎样较丰富?撇开参考资料、书籍及外连以外,正文实际章节只有6项,相反,中文版除文献外,也有10大章节,若在这10大段落里强行增加英文版的所有内容,本文便会极之冗长,恐怕又会引起分拆为子条目的要求。所谓的英文版较中文版丰富只是以偏概全,若细心观看注释分布,英文版几乎是“一句一注释”,有些更是一句数个注释(用大量不同的新闻来源去援引一个不太重要的讯息,有滥用脚注之嫌),绝大部分内容皆是拼凑剪接而成,使人感觉文章不够连贯,注释在文中出现得太多和太频密的话也使读者眼花撩乱,影响阅读性,实应尽量精简,以最有力的一两个去代替引用大量质素参差的来源(注释引用得越多便越容易出错),若说成英文版内容毫无争议,可作为参考的话,哪么为何引起多达7次的复审?(虽然没有一次成功,但也导致用户间长篇讨论)。而中文版则有部分子段落是“一段一注释”,并引用中文新闻来源,因这些子段落几乎在描述同一样东西,且为说明一些客观事实或数据,不存在争议性问题,因此一段一注释或一段两注释已足够了,若真的要将所有英文注释强行塞入中文版,只会出现2个情况:1.恐怕要将中文版大部分内容推倒重来。2.强行塞入而又不改写内容只会与本文格格不入,难以达到特色要求——探索人生【交流】【足迹】 2010年7月10日 (六) 02:02 (UTC)[回复]
              • (:)回应。“奥巴马”这个条目经过PETERGEOGE探索人生的改良已大为增色,辛苦二位了。关于注释问题,我同意“探索人生”的意见。条目是经过编撰而成的,而这个“撰”就是参考来源用自己的语言“撰写”,不必过多地罗列来源资讯,附上一两个能佐证内容的来源就可以了。“AT”的观点似乎是来源越多越好,在下是反对的。如欲丰富来源,其实很容易做到,一断文字要掺入20个来源都不是什么难事,照此下去,条目达到1000个注释也不成问题,而结果是30000字的内文,却有90000字的注释来源,不知要读者去阅读条目还是去欣赏注释,相对于注释,内容反而显得“空乏”,这个确实没必要,也不是维琪所提倡的。我认为,条目需要精炼,注释同样需要精炼,实在没必要以臃肿繁琐的注释数量去达到所谓的“参考资料丰富”。在下5月中旬开始对奥巴马进行了大规模扩充,纰漏、错误难免,但经过“探索人生”的编辑修正和“PETERGEOGE”的后续添加,内文品质已大幅度改善,应该是合乎特色要求的。因本人经常在户外,不便继续编辑条目,希望“探索人生”、“PETERGEOGRE”和其他同仁不断编辑完善。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10日 (六) 04:01 (UTC)[回复]
    • (!)意见。让我来个回应吧,阁下所提及的问题大多属于“芝麻小事”,根本不会影响文章结构,更非大部分用户能一眼看出,不担保其他已当选特色的条目不会有这种小毛病存在,本人已对某几点作了改进,若阁下发现新的零碎性笔误或小错处也可自行修改,无需提交这里无限放大,要知道维基用户的时间宝贵,本人未能即时回复也全因有工作在身。——探索人生【交流】【足迹】 2010年7月6日 (二) 04:59 (UTC)[回复]
      • (:)回应,讲得好。对不影响条目整体素质的细小问题不应该无限放大。倘若大家都以细枝末节的问题在条目中无限放大,那其它当选的高品质条目,又该如何看待它们的存在?岂不是要推倒重来,有哪一个特色条目不存在小问题呢?即便是质素更高的英文特色条目也都存在小问题。我看过许多英文的特色条目,其中的用词,甚至是个别字母也是在不断被编辑、修正,日趋完善的,这就是条目的品质之路。条目是不断发展的,其中的小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编辑会不断发现改正,从而逐步减少,不能要求参与评选的条目首先要达到完美无瑕,我想任何条目也达不到这个水准。大家不是报社的职业编辑,而是在利用业余时间无私地、尽可能地为维基添砖加瓦,笔误纰漏在所难免,要将条目做成无懈可击是根本不可能的;当然,每个人在编辑条目时都会尽己所能,最大限度地将条目做好,这也是大家的心愿。我是这样认为的。PETERGEOGE (留言) 2010年7月6日 (二) 08:24 (UTC)[回复]
        • 如果连小处也不能处理好,条目品质又怎能令人信服?—ATRTC 2010年7月6日 (二) 11:02 (UTC)[回复]
          • (:)回应,非常简单,瑕不掩瑜。既然您看出了某些微小问题,证明您对条目有很强的洞察力,直接将其改掉就行了,而且那些细小问题改起来并不会费时。其实,您后面所列的9项问题对条目质量并无大碍,没有必要拿到桌面上来给公众展示,条目的核心是内容和章法,而不是细枝末节的技术问题。再优秀的文字作品,只要它达到一定长度,也难免会有别字。我倾向于“探索人生”的观点。PETERGEOGE (留言) 2010年7月6日 (二) 13:23 (UTC)[回复]
            • (:)回应。本人并非反对AT哥的洞察力,只觉有点奇怪为何不一次过罗列所有“瑕疵性”的问题,而要分开数次,使人无所适从。阁下新提出的9点,只有最后一项真正影响全文布局,其余的正如PETERGEOGE兄所言,阁下有时间的也可自行解决,或在同行评审中提出,不过本文既已直接交到特色会场,就应贯彻到底,受时间所限而率先处理较重要的系统性毛病。纵使如此,小弟亦已按阁下的额外要求一一处理,小量没有处理的也已明确交代原因。每人对完美的标准各有不同,圣人也会犯错,人无完美,条目也没有绝对的完美,你认为某部分有系统性问题,可是别人不那么认为,小的而又明显的错处当然碍眼吧,这点应没有人会反对,但是否严重到去否定主编者的苦心跟努力?本条目已超过10万字节,达到一定长度,谁敢说内文完全没有瑕疵?本人同意PETERGEOGE兄所说,即管先让条目冲特色吧,反正没有条目是完美无瑕,或当选后也可不断完善,不必急于评选期间大幅修改。——探索人生【交流】【足迹】 2010年7月6日 (二) 16:55 (UTC)[回复]
          • 作为候选的特色条目,错漏应该比其他条目少很多,亦非只将重心放在内文,而对格式的要求有所松懈,如果问题是细心一点便找到的话,可见条目的漏洞有多大。另外,在下修改条目内容当然容易,但编者有何得着?如果他主编的条目一直有格式问题,就倚赖他人修改,这不是造成社群俅偌大的负担吗?此外,同行评审是可以提出意见,但是这条目根本没有进行过同行评审,试问意见如何表达?特色候选并不是一个让条目在仅有的时间内冲上特色的地方,主编者的苦心和努力亦非建基于条目的长度,让明显有问题的条目冲特,对维基来说却是一场灾难。—ATRTC 2010年7月7日 (三) 00:36 (UTC)[回复]
            • 本人的意思是若条目出现那么多小瑕疵而阁下的观察力又那么强的话,为何不一次过找出而要等别人每次完成修改后才提出新的?不能像上面Stevenliuyi兄明确承诺修复某些错处后便投支持吗?阁下的要求似乎没完没了,永远无法满足,如欲为反对而反对,维基绝不鼓励——探索人生【交流】【足迹】 2010年7月7日 (三) 01:49 (UTC)[回复]
              • 首先,谢谢阁下的赞赏,在下也希望能一次过找出所有错漏,但显然这绝非易事。如果错处是没完没了的话,反对当然是铁定不变。—ATRTC 2010年7月7日 (三) 06:14 (UTC)[回复]
  • (:)回应。我再来逐句回复AT(00:36 (UTC))所罗列的几个问题:
  • 1、“如果问题是细心一点便找到的话,可见条目的漏洞有多大。”

我前面说过了,瑕不掩瑜。不能以找到几个小问题就下结论“条目的漏洞有多大”,这是臆断。如果我在已经当选的特色条目里找几个小问题出来,那您是不是要说那个特色条目的当选是错误的?我敢说许多特色都可以找出小问题。

但愿真是小问题。—ATRTC 2010年7月7日 (三) 06:14 (UTC)[回复]
  • 2、“在下修改条目内容当然容易,但编者有何得着?”

每个编者对条目都有自己的考量,您认为不对的,可以按您的思路去改,但别人可能不这么认为。为什么用不着编者,没有编者哪来的条目?

上面有回应过。—ATRTC 2010年7月7日 (三) 06:14 (UTC)[回复]
  • 3、“如果他主编的条目一直有格式问题,就倚赖他人修改,这不是造成社群俅偌大的负担吗?”

这是片面之词。大家都在尽自己的能力用心做条目,各司其责,有时间可以做,没时间可以不做,哪来的“造成社群偌大的负担”?难道主编提出评选要求是给社群找负担的吗?大家都是维基的一员,都是无私的自愿者,初衷都是尽力写出称心的作品,“负担”一词提法不妥。

可是,要求别人去修改不正正就是造成该人的负担吗?在下认为提出意见的目的就是让编者可以作出修改,而不是反之要求提出意见者自行修改。大家都是维基的一员,总不能在别人提出有用的意见时将其抹杀或不动声色吧。—ATRTC 2010年7月7日 (三) 06:14 (UTC)[回复]
  • 4、“同行评审是可以提出意见,但是这条目根本没有进行过同行评审,试问意见如何表达?”

提名者认为符合特色标准,直接提出并无不妥。意见当然要表达,但您的表达形式不应拖泥带水,使人无所适从,今天找链接,明天找别字,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的事,直接改掉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诉诸公众探讨。

在下尊重阁下的看法。然而,在下认为格式就是条目的根基。

(:)回应。但我认为条目的内容是根基,格式居次。PETERGEOGE (留言) 2010年7月7日 (三) 06:47 (UTC)[回复]

  • 5、“特色候选并不是一个让条目在仅有的时间内冲上特色的地方,主编者的苦心和努力亦非建基于条目的长度,让明显有问题的条目冲特,对维基来说却是一场灾难。”

对于特色评选,各人有各人的考虑,不能以您的想法来要求他人。另外,有小问题的条目怎么会对维基造成“一场灾难”?我认为您将芝麻放大成了西瓜,“灾难”一说是不切实际的。PETERGEOGE (留言) 2010年7月7日 (三) 02:38 (UTC)(于HK)[回复]

“各人有各人的考虑,不能以您的想法来要求他人。”—ATRTC 2010年7月7日 (三) 06:1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