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特色條目候選/貝拉克·奧巴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貝拉克·奧巴馬[編輯]

12支持,8反對。 = > 不通過 --Istcol (留言) 2010年7月17日 (六) 12:56 (UTC)[回覆]

我提名這個條目為特色條目。理由:在下覺得符合中文特色條目要求。--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3日 (六) 09:03 (UTC)[回覆]

支持[編輯]

  1. (+)贊成,基於以下數點事實,予以支持。
    1. 奧巴馬已完成8份3的任期,縱使未來政績尚有變化,惟在救市大方向中已成初型,美國亦已穩步復甦,達到當選總統前其中一項重要承諾,而重要的醫療改革法案亦已通過。況且特色條目並無硬性規定不會大幅變更,在任領導人當選特色亦有先例可循(烏戈·查韋斯)。政治人物的工作風格和理念是不會大幅變更的,唯一會變的只有政績和社會評價,個人認為只要增添適量段落或章節交代即可。
    2. 本文英文版早於2004年8月便已當選特色,雖歷經7次複審,惟部份用戶認為不足以啟動重審機制而中止。若真的要等待奧巴馬完成任期,以成功連任計,恐怕最快要2017年才可評選,若要離任後的評價齊全的話,哪豈不是要2018、19,甚至2020年代才能正式參選特色?英語維基也不是以這樣的標準去衡量能否參選特色或優良,否則便不會出現未就任要職前便當選優良:拜登(en)白高敦(en),在任期間當選優良的亦有哈珀(en)
    3. 本文由5月中的47,743字節增至6月底的102,054字節,大幅擴充超過1倍,並有超過一半的來源參照中文網頁,而非完全複製英文版內容,章節也較英文版為多(14:10)。
    4. 縱使來源總數不及英語版,因部份參照中文網頁,奧巴馬是英語世界的領袖,英文新聞來源比中文多也不足為奇,而本文來源總數不比特色的葛量洪斯大林為低。
    5. 全文結構嚴謹,嘗試從多角度剖析奧巴馬的施政、外交、從政之路、家庭生活,以至形象、信仰、爭議及著作均有提及,內容近乎完整,觀點中立,行文暢順。——探索人生【交流】【足跡】 2010年7月4日 (日) 03:15 (UTC)[回覆]
  2. (+)支持,已經合乎要求,即使評上特色依然可以隨時間的推移進行更新--教父 (留言) 2010年7月4日 (日) 05:06 (UTC)[回覆]
  3. (+)支持,合標。-HW (留言 - 貢獻) DC8 - Signpost - GAR 2010年7月4日 (日) 06:29 (UTC)[回覆]
  4. (+)支持,已經符合特色條目的標準,與英文版方面的差距已經縮小了不少,還有更新的時間—ArikamaI 決戰維基邊緣的戰士謝絕廢話)—加入DC8 2010年7月4日 (日) 08:17 (UTC)[回覆]
  5. 改為(+)支持。--Stevenliuyi (留言) 2010年7月4日 (日) 13:48 (UTC)[回覆]
  6. (+)支持。我非常喜歡讀維基百科,特別是它的優良和特色詞條,我認為這個「奧巴馬」應該是中文維基百科的典範之作,這裏談談我的觀感。該文的空間佈局非常嚴謹,由青少年到律師,再到總統、核武器,而後返回到個人信仰與家庭,最後一組相冊給人以愉悅的感覺,這個佈局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過的。全文首先從奧巴馬地位卑微的黑人背景入手,逐步展開他的成長經歷,言辭中立,作證可查,行文沒有任何傾向;對於奧巴馬的幕僚及他當選總統後的政治思想也敘述得頗為得體,幕僚只是用以表格方式一筆帶過,而奧君的政治思想則重點闡述。全文既肯定奧巴馬的過人之處和真摯感情的流露(如關於百歲老人的那段發言),也不掩飾他不好的外在形象(如明星政治、提示器總統)。因為是總統,全文對奧巴馬的施政作了比較全面的敘述,國內國外均有兼顧,而且文筆中立,圖像配備恰當,非常好;最後一組相冊,使我了解到原來美國總統是這樣工作和生活的。全文圖片非常豐富,每一張都標有說明性文字,連奧君在夏威夷的出生證都有,真是大開眼界,很好,支持!(維基讀者)
  7. (+)支持,符合特色要求.PETERGEOGE (留言) 2010年7月5日 (一) 04:13 (UTC)[回覆]
    (+)支持,特色條目是相對而言的,對比已經當選的特色條目,這個條目的品質毫不遜色,已經很優秀,應該支持。
    ↑該用戶不符合資格,投票者必須在本討論發起時已為自動確認用戶,所以投票無效,但意見仍可供參考。
  8. (+)支持,早該入選了--海藻腦袋~YA!~剽竊事件。投訴熱線~~~拯救特色條目協會招人了-- 2010年7月7日 (三) 08:35 (UTC)[回覆]
  9. (+)支持,提名人票。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8日 (四) 13:05 (UTC)[回覆]
  10. (+)支持,對特色條目的標準而言,有過之而無不及。結構嚴謹,內容全面Ivann (留言) 2010年7月11日 (日) 07:56 (UTC)[回覆]
  11. (+)支持,相當好。本人十分歡迎編者自己找資料編寫,而不是一直翻譯英文版的態度。本文引用了相當多的參考資料,棒!--圍棋一級 (留言) 2010年7月14日 (三) 04:08 (UTC)[回覆]
  12. (+)支持,確實符合標準。— —《 洛 克 馬 》 (留言) 2010年7月14日 (三) 17:18 (UTC)[回覆]

反對[編輯]

  1. (-)反對,未來的變化仍會很大。另請提名人補票。-- 達師147228 2010年7月3日 (六) 10:51 (UTC)[回覆]
    1. (:)回應。已補票,謝謝您的關注!特色評選並無您所說的這個條件,雖然優良條目評選有一條「必須穩定。不需要頻繁大幅更動,並且不能是會導致編輯戰的主題」之規定,我認為這個規定是這樣兩成含義:其一「不需要頻繁大幅更動」應該是針對突發性尚未完結的事件(如地震等自然災害)和進行中的事件(如正在進行的戰爭等),這種條目在當下就屬於不穩定的,變化因素很大,而人物條目則與此是兩回事;其二是針對「惡搞」編輯戰造成條目不穩定而設立的,於在職人物將來的可能變化沒有關係,維基也沒有規定在任政治人物不適於參加特色或優良評選,而非要等他卸任才可蓋棺定論,我想維基也不會這樣去規定。縱觀「奧巴馬」條目的編輯履歷,並無「編輯戰」的跡象,所有編輯內容都是建設性的,都是將條目向好的方向發展。我們編輯的是條目,即使奧巴馬總統任內出現各種因素的變化,條目也會隨着編輯變化,而這種變化對任何條目都一樣,對條目品質根本就是沒關係的。如果照您的提法,英文版的「Barack Obama」條目豈不是要被否定特色,中文「普京」、英文「Joe Biden」被否定優良?因為他們都還在任內,正在履行自己的職務,難道奧巴馬就與特色無緣?這該如何解釋?維基百科沒有一成不變的條目,所有條目都在發展變化中,這是我的理解,如對閣下有冒犯或失禮,請多包涵。歡迎您進一步指出條目的不足,以便其他編者不斷編輯修繕,合理的異議也是條目品質提升的重要因素。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10日 (六) 07:08 (UTC)[回覆]
    (-)反對,文中有多處直接連結至英文版,涉嫌自我參照,請改用Template:link-en模板。如能改善此問題,則(+)支持。--Stevenliuyi (留言) 2010年7月4日 (日) 08:32 (UTC)[回覆]
    (:)回應,已改,謝提示。——探索人生【交流】【足跡】 2010年7月4日 (日) 11:12 (UTC)[回覆]
  2. (-)反對,還達不到特色條目的等級。— うちはイタチ (留言) 2010年07月05日 (一) 12:00 (UTC)[回覆]
    • (:)回應,怎樣達不到?請明確指出以讓有關用戶能修繕之。——探索人生【交流】【足跡】 2010年7月5日 (一) 04:40 (UTC)[回覆]
    • (:)回應,「反對」是維基人神聖的權利,但 うちはイタチ 兄的「還達不到特色條目的等級」讓人一頭霧水,於條目改善毫無意義。反對應該有所指,諸如Stevenliuyi達師AT快龍JAK Jason 22 等人的反對意見,能夠使主編者和其他有興趣的編者有針對性地去編輯改善條目,這樣的反對才是可取的,才有意義;即使有編者不認同反對意見,人家也可以有針對性地作出解釋。我認為AT和JAK對條目審視得非常細緻,花費了較多的精力,提出了許多改良意見,雖然有些意見在下不敢苟同,但大多數意見對消除條目內的瑕癡大有好處,正是參照這些意見,經過同仁的編輯,使條目在品質上上了一個臺階。我認為,「反對」就要這樣的反對,只有這樣,條目才會蒸蒸日上,不斷趨於完美。 不否認反對者有自己充分的理由,應該受到尊重,但起碼應該將理由具體表述出來,方便編者在條目的後續編輯時能有的放矢。大型條目的編輯是一項綜合性的工程,較為複雜,不同的編者或多或少地會存在編輯的局限性,或疏漏、或筆誤,所以條目的提升和改善有時需要藉助和參閱反對意見。在下對具體的反對意見十分尊重,希望うちはイタチ兄將反對理由具體化,方便同行編輯改善。謝謝合作!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10日 (六) 09:04 (UTC)[回覆]
  3. (-)反對
    1. 有參考資料指向維基文摘。
    2. 外國人應該用全名。
    3. 有無故粗體的情況。
    4. 有些參考資料缺乏出版和查證日期。
    5. 有些段落較凌碎,例如國內政策段落。
    6. 有些字詞沒有繁簡轉換,例如基地組織。
    7. 字詞有中立性問題,例如「極具個人特色的奧巴馬左手簽名姿態」
    8. 個人信仰段落的圖片沒有必要使用。— ATRTC 2010年7月5日 (一) 05:12 (UTC)[回覆]
  4. (-)反對:本人在該條目GAC里已經提出了關於該條目可能大幅變動的問題,此次觀點依然如此。(P.S. 斗膽改了一下版式,之前的太混亂了。)--快龍後會有期 2010年7月7日 (三) 05:11 (UTC)[回覆]
    1. (:)回應。請參閱在下對達師之回應。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10日 (六) 07:08 (UTC)[回覆]
  5. 暫時(-)反對
    1. 部分章節缺乏註釋(:)回應,已添加。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8日 (四) 12:50 (UTC)[回覆]
    2. 標題出現嚴重繁簡錯誤(:)回應,標題已改。關於條目的繁簡字,我感覺不太好處理,因我經常在中國大陸,輸入的文字都是簡體,但在香港輸入的又是繁體,我的台灣和香港朋友(還有美國的朋友)輸入的全是繁體。在下認為,繁體文字圈的維基朋友輸入的內容只要正確,是不應該去計較簡繁文字差別的,因條目有繁簡轉化功能。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8日 (四) 12:50 (UTC)[回覆]
    3. 有一段quote文以藍底黑字,非常難看 (:)回應探索人生已作修繕。
    4. 維基化不足 (:)回應探索人生已作修繕。
    5. 請作者先處理好這些問題-- JK~要看世界盃,沒空上維基 2010年7月8日 (四)
      1. 歡迎您繼續對條目提出改良意見。謝謝!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8日 (四) 12:54 (UTC)[回覆]
    (*)提醒,請user:JAK注意由於本次投票採用按比例當選而非一對一抵銷,也就是說每多一張反對、便需多幾張的支持才能抵銷,因此每一張反對票皆可對有潛質條目入選特色造成致命打擊。閣下提出的反對意見已修正完善,若沒有新的意見、上面未有提及過的反對理由,還請閣下謹慎地作出最終的、明智的投票決定以維持閣下處事之公信力,避免讓人感覺閣下純粹為反對而反對,對人而非對事(就算不想投贊成、也可選擇(=)中立或僅刪去(-)反對,敬希諒解及垂注!)——探索人生【重視每一票】 2010年7月10日 (六) 22:40 (UTC)[回覆]
    1. 由於以下用戶已被管理員T.A 白河確認為傀儡投票,違反維基百科:投票裏投票資格第二條的規定,因此該反對票無效。——探索人生【交流】【足跡】 2010年7月11日 (日) 05:46 (UTC)[回覆]
    2. 因為封禁理由不充足已被解封[1]。--快龍後會有期 2010年7月17日 (六) 08:44 (UTC)[回覆]
  6. (-)反對,同上-Biŋhai (留言) 2010年7月8日 (四) 10:03 (UTC)[回覆]
    1. 已經修繕。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8日 (四) 12:50 (UTC)[回覆]
      (*)提醒,請user:Biŋhai注意由於本次投票採用按比例當選而非一對一抵銷,也就是說每多一張反對、便需多幾張的支持才能抵銷,因此每一張反對票皆可對有潛質條目入選特色造成致命打擊。閣下提出的反對意見已修正完善,若沒有新的意見、上面未有提及過的反對理由,還請閣下謹慎地作出最終的、明智的投票決定以維持閣下處事之公信力,避免讓人感覺閣下純粹為反對而反對,對人而非對事(就算不想投贊成、也可選擇(=)中立或僅刪去(-)反對票,敬希諒解及垂注!)——探索人生【重視每一票】 2010年7月10日 (六) 22:40 (UTC)[回覆]
  7. (-)反對,美國總統章節過大,自傳與事蹟分不清楚。建議個人發展歸成自傳,政治理念、國內政策、對外政策等歸成政治主張或相關名詞。--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0年7月10日 (六) 03:15 (UTC)[回覆]
    1. (:)回應,謝謝您的關注!「美國總統」是一個大概念,包括內閣、政治理念、國內政策、對外政策都是總統任內的事情。「美國總統」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奧巴馬可書的重點,內容較多應該是自然的。另外,奧巴馬的成長經歷在「美國總統」的前面幾個章節均有交待,再獨立「自傳」內容頗顯多餘,在下是這樣認為的。歡迎您參與編輯改善條目。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10日 (六) 03:57 (UTC)[回覆]
  8. (-)反對,「奧巴馬是英語世界的領袖,英文新聞來源比中文多也不足為奇」這理由無法成立,因為美國是超級大國,中文領域已有相當足夠的資料,個人以為只有當主題未能被中文資料完全覆蓋時,才應求諸英文來源。至於「大幅擴充超過1倍」這也無法成立,長度與特色與否根本無關。英文特色與否與中文版亦無關係,與現有特色條目比較也並不適當,因為FA標準應該與時俱進。另外,此條目過於冗長。雖然user探索人生的態度令人欽佩,但是我仍認為此條目並不合標準。- 不平靜的湖畔 (留言) 2010年7月13日 (二) 02:55 (UTC)[回覆]
    1. (:)回應,謝謝關注。您這裏應該就是一個反對理由吧,即條目「過於冗長」,您能否告知條目「冗長」的標準是什麼?多少位元組才符合評選特色條目的篇幅要求?您認為在奧巴馬文中的哪些內容是多餘的?歡迎繼續提出改良改意見。謝謝!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13日 (二) 05:28 (UTC)[回覆]

(!)意見該條目投票期已到,建議評委酌情處理支持者對反對者的回應,裁決反對票最終的有效性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17日 (六) 03:18 (UTC)[回覆]

以上8項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17日 (六) 11:37 (UTC)[回覆]

(!)意見:如若要以「明確理由」為標準來過濾選票,那麼不應該專門針對反對者。上面的支持票除了第1票和第6票外,無人給出明確理由。請處理者注意-Biŋhai (留言) 2010年7月17日 (六) 09:28 (UTC)[回覆]

  • (*)提醒:支持者認為該條目對照特色標準是合格的,其具體理由都體現在評選標準中,無需重複列出;而反對者觀點相反。既然是反對,那麼就要提出具體的反對理由,好讓參與者參照該理由對條目進行編輯改善,這對提高條目的品質有利;若反對者都提出諸如「不合格」、「還達不到特色的等級」這樣的所謂理由,叫編者如何去改善條目?因此,我認為無具體理由的反對票缺乏行為效力,對條目品質成長也無任何意義,疑似為反對而反對。在評選規則中,由於反對票被賦予更大的權力(如5個反對票就可以否決8個支持票),因此反對理由必須具體充分。另外,反對者有具體的反對理由,但經編者修繕後,反對理由消失,反對票的效力應該自然失效。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17日 (六) 11:37 (UTC)[回覆]
(:)回應,的而且確,相對於支持票,反對票更需附上充份理由,由於一張反對已可抗衡幾張支持,足以影響大局,事關重大,若沒有具體理由或反對原因已被改善修正而並未提出新的理由,則該些反對票應視作失效,以正公允。——探索人生【反對使用傀儡帳號】 2010年7月17日 (六) 12:22 (UTC)[回覆]

中立[編輯]

(!)意見,對奧巴馬評特的幾點體會:奧巴馬評特時間已近半,支持與反對並存,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希望條目被編輯得更好。評特是在下發起的,看到那麼多的反對意見,印證出特色條目評選之嚴格。其實,評選中的反對票(有明確反對指向的)也是一種鞭策,它對條目品質的提升頗有好處;但有些反對(泛泛而談、沒有邊際的空洞反對「意見」)卻不可取,需要在評選規則上做出修正,規範反對票的投票條件,限制無意義的反對票。凡沒有具體反對理由或籠統而空泛(如「還不夠格」、「達不到要求」等所謂理由)的反對票,建議不予計票。這種反對「理由」體現不出可供參考的編輯意見,毫無意義,使編者不知其所雲為何物,其投票之目的疑似為反對而反對。我想,維基對這種反對「意見」並不需要,需要的是對提升條目品質有意義的具體反對意見。問題要有針對性地去解決,對症才能下藥,反對意見也應該如此。優良及特色評選中的條目的註釋標準也是一個問題,應該作出較為清晰的界定。註釋數量以能支援內容、精煉簡潔為宜,消除註釋越多越豐富,條目就越有支持力度的評選理念。有編者提出 「特色條目是相對而言的」,我贊成這個觀點。體無完膚,人無完人,完全沒有缺點的條目並不存在,即使是更加優秀的英文特色條目也會或多或少地存在瑕疵,只是發現這些瑕疵,需要有很高的編輯水準和非常細緻的觀察力,非一般編者所能及。在下建議維基管理層遴選幾位具有較高編輯素養的編者對優良和特色條目的評選發表改良意見,還可以讓他們去篩選一些具有潛質的條目做成一個條目模塊,供大家充實改善,以期打造出更多的優良和特色條目,提升中文維基的整體水準。我認為任何編者都會將自己參與的條目朝完美的方向發展,有誰不想將自己編輯的條目發展成優良和特色呢?我相信純粹搞破壞的編輯畢竟是極少數,絕大多編者對自己的編輯行為都是負責的,這就是條目品質提升的保證,也是維基百科的生命力所在。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11日 (日) 03:06 (UTC)[回覆]

(!)意見,關於{反對票}。

  • 1、反對票所提出的條目品質問題,如果經過編輯後,反對理由消失,而反對者又未提出異議(不回復可視作無異議),建議這類反對票不予計票;
  • 2、無明確理由的反對票,建議不應計票,以免有潛質的優良和特色條目被隨意抹殺;
  • 3、支持者不認同的反對票,而又針對反對理由作出解釋的,但反對者不認同該解釋而堅持反對的(不回復「解釋」可視作不認同),建議引入裁判機制或提交社群討論決定該反對票是否有效。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12日 (一) 02:58 (UTC)[回覆]

(:)回應,認同以上觀點,以堵塞某些用戶只懂「為反對而反對」這個嚴重漏洞!——探索人生【交流】【足跡】 2010年7月13日 (二) 12:55 (UTC)[回覆]

  • (!)意見,認為反對意見已經被修正就應該被視作贊成,是錯誤的看法。這些錯誤或者是問題應該在提名前就被檢查出來,這一點沒有做到,而被其他用戶在審查過程中找出來,那麼,反對的理由就不能單純的僅僅考慮有問題的部分,也包括應該做的程序沒有做好,這是特色條目參選需要滿足的條件。對於反對理由需要大篇幅的說明,可是橡皮圖章和人情票卻一點也不加以約束的時候,還要加上這些對於反對意見有歧視的態度,那麼參選是為了要分數,還是真的關心品質?-cobrachen (留言) 2010年7月17日 (六) 12:37 (UTC)[回覆]
  • (*)提醒:①沒有支持者「認為反對意見已經被修正就應該被視作贊成「,只是認為反對理由經過編者修繕後消失,反對票的效力應該隨之消亡,沒有支持者要反對者改變投票立場,反對是維琪百科用戶的權力。②反對者認為「應該做的程式沒有做到」,但支持者認為做到了,所以提交參選投票,這個也是可以的。③「人情票」?難道閣下您支持的條目是同情和可憐它嗎?應該不是吧。④「歧視」?支持者建議提出具體反對理由就叫歧視,這個理念好像沒道理吧?條目品質的上升需要集體的智慧,閉門應該造不出好車。另外「具體的反對理由」應該不等於您說的「需要大篇幅的說明」⑤「要分數」?在維琪百科千姿百態的用戶群裏,大家都是無私者。⑥「還是真的關心品質?」小弟認為提出具體反對意見供社群完善才是關心品質,無理反對疑似為反對而反對。編者可以不支持,但為反對而反對應該少人認同吧。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17日 (六) 13:43 (UTC)[回覆]

意見[編輯]

  • (:)回應,以下幾點仍然未有修復:
  1. 外國人應該用全名。(:)回應,大致已將外國人簡稱轉為全寫,不明所指的為何人。
    克里斯蒂娜、梅德韋傑夫。—ATRTC 2010年7月6日 (二) 11:04 (UTC)[回覆]
    1. 完成
  2. 有無故粗體的情況。(:)回應,就職演說那句已改,另不知閣下堅持的是否表格內的人名,也改,其他若有的則沒看到。
  3. 有些段落較凌碎,例 如國內政策段落。(*)提醒,凌碎應為零碎。國內政策已檢視一次並刪去累贅字句,但本人並無發現有重覆提及之處,反之,本人認為這一段十分充實,充分描述奧巴馬的國內施政理念。——探索人生【交流】【足跡】 2010年7月6日 (二) 04:59 (UTC)[回覆]
    在下的意思是該段落較短,是否有另開段落的必要?—ATRTC 2010年7月6日 (二) 11:04 (UTC)[回覆]
    1. 大部份子標題只分做2或3段,且每分段皆具一定長度並以日期開首,以便讀者一目了然,因此本人不認同分段零碎之說,倘閣下依然堅持,就請由閣下親自修改你認為零碎的部份以滿足閣下的要求——探索人生【交流】【足跡】 2010年7月6日 (二) 16:55 (UTC)[回覆]

另提出新意見:

  1. 「奧巴馬」運用次數太多,建議每一段落開首才用,其餘以「他」代替。完成
  2. 公眾形像段落中,有「·」顯示不正常。完成
  3. 標題沒有繁簡轉換。完成
  4. 內文有連去wikisource的字詞。完成
  5. 2008年總統選舉段落中,希拉莉·克林頓有過度連結的情況。完成
  6. 西弗吉尼亞州沒有繁簡轉換。完成
  7. 中國段落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過度連結的情況。完成
  8. 瀟灑應為瀟「灑」。完成
  9. 建議參考為特色條目的英語維基版本,繼續擴充並補上參考資料。—ATRTC 2010年7月6日 (二) 00:40 (UTC)[回覆]
    • (:)回應中文版內容不比英文版短小及遜色哦,不明為何只比較註釋數量,我早已解釋過,英文版腳註較多是因為奧巴馬屬英語國家的領導人,奧巴馬的唯一母語是英文,傳媒只會以英語訪問他,中文媒體只能透過中間人(如路透美聯等)取得新聞稿後再自行翻譯,較少中文媒體報道他也是無可厚非及可理解的。中文維基可不是橡皮圖章,沒有必要跟其他語言版本的內容一式一樣,否則特色何在?——探索人生【交流】【足跡】 2010年7月6日 (二) 16:55 (UTC)[回覆]
      • 註釋數多代表着可供查證的地方更多,與該人的母語並無關係,既然中文報導較少,何不採用英文報導?況且參考資料量竟是中文維基的一倍之多,有如此絕 佳的實例參詳,為何不盡快改善,反而在這邊喊話浪費時間?此外,話說此條目上次競選優良條目亦未成功,建議先上優良,再選特色。—ATRTC 2010年7月7日 (三) 00:36 (UTC)[回覆]
        • (:)回應,我來回應閣下的問題 。英文可以參考,但不一定要跟着英文走,否則中文版的特色到哪裏去體現?恕我冒昧,自該條目提交評選以來,在下察看到閣下對條目隻字未動,既然您有那麼強的洞察力,在發現小問題的同時應該將其直接改掉,而不是在這裏指揮別人去做。您反對奧巴馬評特,這是您的權利,我尊重;但您參與維基的編輯態度在下實在不敢恭維,難道支持評特的人要聽反對評特的人的指揮嗎?難道反對評特的人沒有編輯條目的義務嗎?維基是自由的百科全書,條目又不是某某人的,大家都有編輯的權利,難道您的編輯權利就是只編輯意見不編輯條目的嗎?另外,維基評選規則似乎沒有規定先優後特的評選程序。PETERGEOGE (留言) 2010年7月7日 (三) 04:52 (UTC)[回覆]
          • 如果每次看到條目有問題就要修正的話,試問要花多少時間解決?一些編者仍然不斷製造問題,如果未能教導他們如何解決問題,只是通過不斷親自動手改善來改變條目現狀,請問這樣可取嗎?另外,中文維基的確不一定要跟住英文維基,但英文維基顯然比較豐富,在下不明白如果有現成的條目,為何不加以參考,反之卻以體現中文版的特色為名而不作擴充,實於理不合。如果希望條目當選,必然要有所付出,一味依賴他人修改,而自己不動手去做的話,那憑什麼要讓條目當選?—ATRTC 2010年7月7日 (三) 06:14 (UTC)[回覆]
            • (:)回應(「ATRTC 2010年7月7日 (三) 06:14 (UTC)」之發言),此言差矣。我姑且認為您是普通的維基自願者,大凡普通自願者在發現條目小問題的同時會毫不猶豫地去編輯改正,並會在編輯摘要中註明,根本不會提出問題讓他人去改,因此我判定您是維基的管理者(我認為您是,因您的貢獻履歷有這一特徵),因您有太多的維基事務,確實沒有時間,但您的發言方式有待改善。作為管理者,如確實想讓維基在中文條目方面發展壯大,提升品質,最好的策略是因勢利導,鼓勵(甚至是誘導)參與者不斷完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發號施令,讓他人去執行您的命令,這是捨本逐末。因在下工作纏身,沒有時間繼續維基,更沒有興致在這裏繼續理論了。在下十分佩服維基百科創始人的超凡組織和駕馭能力,但願中文維基能實現其所設計的「宏偉藍圖」。祝您維基愉快!PETERGEOGE (留言) 2010年7月9日 (五) 15:04 (UTC)(於HK)[回覆]
            • (:)回應AT,英文版怎樣較豐富?撇開參考資料、書籍及外連以外,正文實際章節只有6項,相反,中文版除文獻外,也有10大章節,若在這10大段落裏強行增加英文版的所有內容,本文便會極之冗長,恐怕又會引起分拆為子條目的要求。所謂的英文版較中文版豐富只是以偏概全,若細心觀看註釋分佈,英文版幾乎是「一句一註釋」,有些更是一句數個註釋(用大量不同的新聞來源去援引一個不太重要的訊息,有濫用腳註之嫌),絕大部份內容皆是拼湊剪接而成,使人感覺文章不夠連貫,註釋在文中出現得太多和太頻密的話也使讀者眼花撩亂,影響閱讀性,實應盡量精簡,以最有力的一兩個去代替引用大量質素參差的來源(註釋引用得越多便越容易出錯),若說成英文版內容毫無爭議,可作為參考的話,哪麼為何引起多達7次的複審?(雖然沒有一次成功,但也導致用戶間長篇討論)。而中文版則有部份子段落是「一段一註釋」,並引用中文新聞來源,因這些子段落幾乎在描述同一樣東西,且為說明一些客觀事實或數據,不存在爭議性問題,因此一段一註釋或一段兩註釋已足夠了,若真的要將所有英文註釋強行塞入中文版,只會出現2個情況:1.恐怕要將中文版大部份內容推倒重來。2.強行塞入而又不改寫內容只會與本文格格不入,難以達到特色要求——探索人生【交流】【足跡】 2010年7月10日 (六) 02:02 (UTC)[回覆]
              • (:)回應。「奧巴馬」這個條目經過PETERGEOGE探索人生的改良已大為增色,辛苦二位了。關於註釋問題,我同意「探索人生」的意見。條目是經過編撰而成的,而這個「撰」就是參考來源用自己的語言「撰寫」,不必過多地羅列來源資訊,附上一兩個能佐證內容的來源就可以了。「AT」的觀點似乎是來源越多越好,在下是反對的。如欲豐富來源,其實很容易做到,一斷文字要摻入20個來源都不是什麼難事,照此下去,條目達到1000個註釋也不成問題,而結果是30000字的內文,卻有90000字的註釋來源,不知要讀者去閱讀條目還是去欣賞註釋,相對於註釋,內容反而顯得「空乏」,這個確實沒必要,也不是維琪所提倡的。我認為,條目需要精煉,註釋同樣需要精煉,實在沒必要以臃腫繁瑣的註釋數量去達到所謂的「參考資料豐富」。在下5月中旬開始對奧巴馬進行了大規模擴充,紕漏、錯誤難免,但經過「探索人生」的編輯修正和「PETERGEOGE」的後續添加,內文品質已大幅度改善,應該是合乎特色要求的。因本人經常在戶外,不便繼續編輯條目,希望「探索人生」、「PETERGEOGRE」和其他同仁不斷編輯完善。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10日 (六) 04:01 (UTC)[回覆]
    • (!)意見。讓我來個回應吧,閣下所提及的問題大多屬於「芝麻小事」,根本不會影響文章結構,更非大部份用戶能一眼看出,不擔保其他已當選特色的條目不會有這種小毛病存在,本人已對某幾點作了改進,若閣下發現新的零碎性筆誤或小錯處也可自行修改,無需提交這裏無限放大,要知道維基用戶的時間寶貴,本人未能即時回覆也全因有工作在身。——探索人生【交流】【足跡】 2010年7月6日 (二) 04:59 (UTC)[回覆]
      • (:)回應,講得好。對不影響條目整體素質的細小問題不應該無限放大。倘若大家都以細枝末節的問題在條目中無限放大,那其它當選的高品質條目,又該如何看待它們的存在?豈不是要推倒重來,有哪一個特色條目不存在小問題呢?即便是質素更高的英文特色條目也都存在小問題。我看過許多英文的特色條目,其中的用詞,甚至是個別字母也是在不斷被編輯、修正,日趨完善的,這就是條目的品質之路。條目是不斷發展的,其中的小問題會隨着時間的推移,其他編輯會不斷發現改正,從而逐步減少,不能要求參與評選的條目首先要達到完美無瑕,我想任何條目也達不到這個水準。大家不是報社的職業編輯,而是在利用業餘時間無私地、儘可能地為維基添磚加瓦,筆誤紕漏在所難免,要將條目做成無懈可擊是根本不可能的;當然,每個人在編輯條目時都會盡己所能,最大限度地將條目做好,這也是大家的心願。我是這樣認為的。PETERGEOGE (留言) 2010年7月6日 (二) 08:24 (UTC)[回覆]
        • 如果連小處也不能處理好,條目品質又怎能令人信服?—ATRTC 2010年7月6日 (二) 11:02 (UTC)[回覆]
          • (:)回應,非常簡單,瑕不掩瑜。既然您看出了某些微小問題,證明您對條目有很強的洞察力,直接將其改掉就行了,而且那些細小問題改起來並不會費時。其實,您後面所列的9項問題對條目質量並無大礙,沒有必要拿到桌面上來給公眾展示,條目的核心是內容和章法,而不是細枝末節的技術問題。再優秀的文字作品,只要它達到一定長度,也難免會有別字。我傾向於「探索人生」的觀點。PETERGEOGE (留言) 2010年7月6日 (二) 13:23 (UTC)[回覆]
            • (:)回應。本人並非反對AT哥的洞察力,只覺有點奇怪為何不一次過羅列所有「瑕疵性」的問題,而要分開數次,使人無所適從。閣下新提出的9點,只有最後一項真正影響全文佈局,其餘的正如PETERGEOGE兄所言,閣下有時間的也可自行解決,或在同行評審中提出,不過本文既已直接交到特色會場,就應貫徹到底,受時間所限而率先處理較重要的系統性毛病。縱使如此,小弟亦已按閣下的額外要求一一處理,小量沒有處理的也已明確交代原因。每人對完美的標準各有不同,聖人也會犯錯,人無完美,條目也沒有絕對的完美,你認為某部份有系統性問題,可是別人不那麼認為,小的而又明顯的錯處當然礙眼吧,這點應沒有人會反對,但是否嚴重到去否定主編者的苦心跟努力?本條目已超過10萬位元組,達到一定長度,誰敢說內文完全沒有瑕疵?本人同意PETERGEOGE兄所說,即管先讓條目衝特色吧,反正沒有條目是完美無瑕,或當選後也可不斷完善,不必急於評選期間大幅修改。——探索人生【交流】【足跡】 2010年7月6日 (二) 16:55 (UTC)[回覆]
          • 作為候選的特色條目,錯漏應該比其他條目少很多,亦非只將重心放在內文,而對格式的要求有所鬆懈,如果問題是細心一點便找到的話,可見條目的漏洞有多大。另外,在下修改條目內容當然容易,但編者有何得着?如果他主編的條目一直有格式問題,就倚賴他人修改,這不是造成社群俅偌大的負擔嗎?此外,同行評審是可以提出意見,但是這條目根本沒有進行過同行評審,試問意見如何表達?特色候選並不是一個讓條目在僅有的時間內衝上特色的地方,主編者的苦心和努力亦非建基於條目的長度,讓明顯有問題的條目衝特,對維基來說卻是一場災難。—ATRTC 2010年7月7日 (三) 00:36 (UTC)[回覆]
            • 本人的意思是若條目出現那麼多小瑕疵而閣下的觀察力又那麼強的話,為何不一次過找出而要等別人每次完成修改後才提出新的?不能像上面Stevenliuyi兄明確承諾修復某些錯處後便投支持嗎?閣下的要求似乎沒完沒了,永遠無法滿足,如欲為反對而反對,維基絕不鼓勵——探索人生【交流】【足跡】 2010年7月7日 (三) 01:49 (UTC)[回覆]
              • 首先,謝謝閣下的讚賞,在下也希望能一次過找出所有錯漏,但顯然這絕非易事。如果錯處是沒完沒了的話,反對當然是鐵定不變。—ATRTC 2010年7月7日 (三) 06:14 (UTC)[回覆]
  • (:)回應。我再來逐句回復AT(00:36 (UTC))所羅列的幾個問題:
  • 1、「如果問題是細心一點便找到的話,可見條目的漏洞有多大。」

我前面說過了,瑕不掩瑜。不能以找到幾個小問題就下結論「條目的漏洞有多大」,這是臆斷。如果我在已經當選的特色條目里找幾個小問題出來,那您是不是要說那個特色條目的當選是錯誤的?我敢說許多特色都可以找出小問題。

但願真是小問題。—ATRTC 2010年7月7日 (三) 06:14 (UTC)[回覆]
  • 2、「在下修改條目內容當然容易,但編者有何得着?」

每個編者對條目都有自己的考量,您認為不對的,可以按您的思路去改,但別人可能不這麼認為。為什麼用不着編者,沒有編者哪來的條目?

上面有回應過。—ATRTC 2010年7月7日 (三) 06:14 (UTC)[回覆]
  • 3、「如果他主編的條目一直有格式問題,就倚賴他人修改,這不是造成社群俅偌大的負擔嗎?」

這是片面之詞。大家都在儘自己的能力用心做條目,各司其責,有時間可以做,沒時間可以不做,哪來的「造成社群偌大的負擔」?難道主編提出評選要求是給社群找負擔的嗎?大家都是維基的一員,都是無私的自願者,初衷都是盡力寫出稱心的作品,「負擔」一詞提法不妥。

可是,要求別人去修改不正正就是造成該人的負擔嗎?在下認為提出意見的目的就是讓編者可以作出修改,而不是反之要求提出意見者自行修改。大家都是維基的一員,總不能在別人提出有用的意見時將其抹殺或不動聲色吧。—ATRTC 2010年7月7日 (三) 06:14 (UTC)[回覆]
  • 4、「同行評審是可以提出意見,但是這條目根本沒有進行過同行評審,試問意見如何表達?」

提名者認為符合特色標準,直接提出並無不妥。意見當然要表達,但您的表達形式不應拖泥帶水,使人無所適從,今天找連結,明天找別字,這些都是細枝末節的事,直接改掉就可以了,沒有必要訴諸公眾探討。

在下尊重閣下的看法。然而,在下認為格式就是條目的根基。

(:)回應。但我認為條目的內容是根基,格式居次。PETERGEOGE (留言) 2010年7月7日 (三) 06:47 (UTC)[回覆]

  • 5、「特色候選並不是一個讓條目在僅有的時間內衝上特色的地方,主編者的苦心和努力亦非建基於條目的長度,讓明顯有問題的條目沖特,對維基來說卻是一場災難。」

對於特色評選,各人有各人的考慮,不能以您的想法來要求他人。另外,有小問題的條目怎麼會對維基造成「一場災難」?我認為您將芝麻放大成了西瓜,「災難」一說是不切實際的。PETERGEOGE (留言) 2010年7月7日 (三) 02:38 (UTC)(於HK)[回覆]

「各人有各人的考慮,不能以您的想法來要求他人。」—ATRTC 2010年7月7日 (三) 06:14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