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动员令/第九次动员令/存档/4月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动员令投票

请到客栈中积极参与。-HW留言 - 贡献2011年4月14日 (四) 12:24 (UTC)

第九次动员令:讨论期

承上讨论,发起第九次动员令。由于为了有足够时间讨论,故是次讨论特意提早开始。

日期
建议由6月25日星期六至9月4日星期日举行,共10周+2天,即72日。比上年度之58稍为增加。
主题
以大动员令为主,中小动员令之主题亦有,但上年度4中2小可能改为3中1小,主要原因是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条目质量提升计划。
报名
为免挂名不参与的情况,今年度之动员令建议改为以提交首条条目作为报名,即参与者需先提交一条合标条目(或以上)才能报名。
要求
  • 修改上年标准:达标条目需符合以下条件:挂上必要模板和信息框、维基化完成、来源充分、具有关注度、达到2000字节以上新条目或扩充2000字节以上且扩充原文达2/3。
  • 增加要求:特色图片提名需要先放在与该主题相关的条目中,不能只与主题有关但放在与动员令无关主题的条目内。(中小动员令)
  • 沿用上年计分制。
  • 完成要求修订:1条新条目推荐 及 总分达12分或以上

请大家讨论。-HW留言 - 贡献2011年2月19日 (六) 07:44 (UTC)

先质量提升计划现在又动员令的,难道两者性质如此相近就不能进行合并吗?而且坦白说,DC8并非成功的动员令,扩大日期似乎没必要。-- 小虎 Tiger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011年2月19日 (六) 12:08 (UTC)
不,请将您的眼光放大一点,多用心观察,质量提升计划只不过是学习动员令来改革,但其实两者性质并不相同,而且这只是HW自觉得第八次不成功,就敝人认为是相当成功的活动,因此务必持续举办,也不会进行合并动作,不过在质量提升计划完成条目也可提报至动员令,这必不冲突且可相辅相成,减少诸多人认为冲数量为目标产生之观感。--安可(居住地:酒馆-职业:诗与歌之演者) 2011年2月20日 (日) 12:27 (UTC)
(+)支持DC9,希望有人能自荐成为主持人,负责DC9事宜。—ATRTC 2011年2月21日 (一) 11:11 (UTC)
(!)意见,说句实话,1条DYK,在我而言要求太过低了,当然对于一些人来说1条DYK可能是遥不可及。所以我提议设下不同的要求:对于新手就把要求定低,而老手则定高。或许可以参考第五次动员令的做法。--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1年2月22日 (二) 16:24 (UTC)
(-)反对Cdip150的提议“对于新手就把要求定低,而老手则定高”,这是逆向歧视。--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16:35 (UTC)
囧rz……,依照您这样说,我正在歧视自己。坦白说,敝人提出这个建议本意是想令大家进步,不是要玩什么歧视。无论要求如何,请众尽力而为,不要把“达成要求”看得太主要。--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1年2月22日 (二) 16:45 (UTC)
(+)支持开始第九次动员令,达成仍为一条DYK,但五条DYK以上有另一头衔等折衷办法。-靖天子~北伐抗战军统局/请加入生物学提升计划 2011年2月27日 (日) 02:13 (UTC)
(+)支持DC9,希望没有担任过主持人的维基人能够尝试参与负责此次DC。--Ciked (留言) 2011年2月27日 (日) 09:14 (UTC)
(+)支持--UAL55 (留言) 2011年3月3日 (四) 11:51 (UTC)
(!)意见敝人亦有许多想法与改革方案,主要是针对有许多人对于动员令的反面观感,但在此先对【达标条件】做出建议,就是“扩充原文达2/3”这种DYK标准千万不能当成动员令的标准,对于此限制过去敝人已经有提案解除DYK此种不合理的限制但未能成功,因此恳请能在动员令废除此对长条目扩充不公平的限制。--安可(居住地:酒馆-职业:诗与歌之演者) 2011年3月3日 (四) 17:26 (UTC)
〖续上〗敝人发现“扩充原文的2/3”是从第四次动员令开始的,相信这是为了支援那时候刚开始的DYK评选所订定,后续的举办人就此延续下来,而这种限制也会造成查核贡献上的麻烦(需要按计算机),2000字节以上新条目与扩充2000字节以上的旧条目界定上也有些困扰,因为DYK还有个不中断五天编辑或新建五天内配套,因此“扩充原文的2/3”对于长达2个月的动员令是无意义且徒增争议的限制,所以应当恢复过去第三次动员令之前的精神,“参与的目的,并不是创造一堆短小以及是差劣的条目,是使到维基人协调条条目品质,你可以找其他维基人协调编写条目。”多加强组队合作共享分数之机制,并让查核字节多寡的精力能转移至条目品质查核多做努力。--安可(居住地:酒馆-职业:诗与歌之演者) 2011年3月3日 (四) 17:58 (UTC)
长条目的扩充,按照“重写幅度”为标准,并非直接计算长度。如果废除此项规定,又要如何进行达标界定?在一个相当庞大的活动当中,新设计的规则可行性是很小的。有的时候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必须取得平衡,而不是一味追求某一方。--达师198336 2011年3月4日 (五) 12:34 (UTC)
(+)支持:经安可的一席话之后,我决定支持并参加此次动员令。-- 小虎 Tiger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011年3月5日 (六) 13:53 (UTC)
赞同安可解放“动员令”的字节限制,动员令的目的比较接近冲“量”,而对读者而言,并非每个条目都一定要有DYK的水准才有意义;有时候有所依据的小东西,对于需要知识的人来说也比什么都没有来得强。更何况,要高品质必须要长期对资料的收集与浸淫,这与短期内要冲出一定成绩的动员令精神根本背道而驰,太过于强调条目水平我觉得非常无聊。其实动员令只要有“基本”品质就够了,重点是量要多。
目前动员令有个问题在于,对新手来讲质量门槛太高,参与不易而兴趣缺缺;对不活跃老手而言数量门槛太高,很多人不想特别改变自己的节奏来冲条目数。只有一些平常活跃的人中手自己玩得开心,却没有扩大参与基础。
我建议不妨改为扩写达2000K,且符合中立、可查证、有维基化的方针就算成“达标”,15条达标条目即可算做完成,让热血新手可以靠较多的编辑热情完成动员令。2000K只算内文约有6、7百字,足以写出让读者受用的小东西,如合乎方针,质量自然也不能算粗糙了。另外增加“DYK=3达标、优良=7达标、特色=15达标”的折抵条款,让不活跃的老手以少数高品质的条目加入行动,做为典范。这样的方式应可解决安可说对长、短条目不公平的现象,也可合乎街灯电箱老手、新手分别标准的原则。--Reke (留言) 2011年3月6日 (日) 08:15 (UTC)
您的建议不错,DC每届都改改,总归是有好处的,不知阁下是否有意自荐担任主持人。--Ciked (留言) 2011年3月6日 (日) 08:42 (UTC)
如果社群共识下的动员令形态接近本人的构想,或是逐渐为本人说服,那么在下不接也不行,因为无人更理解其运行的方式;反之若往续讨论对本人的提议信心缺缺,在下接了也不知如何推行。目前谈自荐主持人还太早,有待进一步确定整个动员令的方向。--Reke (留言) 2011年3月7日 (一) 10:28 (UTC)
好吧,DC8的计分体系是我构架出来的,然后基本上是基于此进行讨论,你只要肯去做就好了,即便最后被反驳也不无关系。你如果有兴趣看看我最初构架出来的有多差就知道,也要敢于接受批评,接受意见。没有什么构想能够一开始出来就完美无缺。--Ciked (留言) 2011年3月11日 (五) 01:37 (UTC)
我无所谓被不被批评的问题,若是在本人提出的架构上批评并修正都可以接受,问题是若大家希望的仍是荣誉导向如“一定要DYK才给分”的做法,我要如何去执行这个决定呢?所以我说可以再看看,说不定过几天发现其实也没几个人想被动员,那也不必担心主不主持的问题了。--Reke (留言) 2011年3月11日 (五) 20:58 (UTC)
唯一让我想反对的就是一篇有10个左右参考的小作品几乎只要四百字就能达到2k字节。--达师198336 2011年3月12日 (六) 11:39 (UTC)
我倒觉得不能太重“量”的部分,DYK已经是对一个条目很基本的要求了,品质低于DYK的条目无法提供读者足够且正确的资讯,例如描述一座山的条目,小作品只提供其所在国家、经纬度等基本资料,这对读者意义不大。中文现在许多条目“质”的方面都不如英文版,在下提议要不要办一次以“质”为主的动员令,并以扩充的字节作为计分标准?--靖天子~北伐抗战军统局/请加入生物学提升计划 2011年4月4日 (一) 09:21 (UTC)
(+)支持--对于动员令和质量提升计划的区别没有深入的了解,不过希望参与进来继续了解一下维基文化。感觉最重要的是要如何写出好的东西,至于过程和架构感觉不是太重要。Merphisto (留言) 2011年3月16日 (三) 02:54 (UTC)
(!)意见原则上支持,但是上次动员令仍有很多问题改善。应限制大动员令参加条目,例如是5条,好让动员令回归到中小动员令。--Flame 欢迎泡茶 2011年3月17日 (四) 09:01 (UTC)
不分领域地刷条目又有什么不对呢,只不过不鼓励而已。--达师198336 2011年3月19日 (六) 11:16 (UTC)
那么把大动员令的分数折半吧,小动员令有10分的,大动员令就只给5分。-HW留言 - 贡献2011年3月20日 (日) 09:16 (UTC)
先不要计较分数多寡,应当把大小动员令领域作区分与规划,各领域建议在设置对此领域较为熟稔的主持人,在条目审核方面也要多加强,基本上所有人都有权力可审核,但是仍需再设置专责人员(建议是达师能出马)。--安可(居住地:酒馆-职业:诗与歌之演者)/请加入条目质量提升计划 2011年3月21日 (一) 18:22 (UTC)
我有两个建议,将大动员令取消(亦即是第四次的规则)。第二是限制大动员令条目数,例如是五条或写满一条小动员令条目,可写一条大动员令条目。虽然我认为大动员有新荐水平才能参加,但是限制应该不是更多的吗?--Flame 欢迎泡茶 2011年3月22日 (二) 01:49 (UTC)
在下认为应该取消大动员令。因为设立大动员令会导致条目的方向不集中,难以彰显一些被选主题,甚至可能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因此集中火力于某几项主题,这样才有动员的意义。—ATRTC 2011年3月22日 (二) 14:03 (UTC)

大动员意见调查

题目一:大动员令是否应该获得保留?(请用{{保留}}或{{删除}})-HW留言 - 贡献2011年3月23日 (三) 12:50 (UTC)

本讨论已经结束,投票结果为大动员令获得无条件保留。请不要对这个存档做任何编辑。
  1. (○)保留但限制提交条目数。-HW留言 - 贡献2011年3月23日 (三) 12:50 (UTC)
  2. (○)保留:就像上次一样。-- 小虎 Tiger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011年3月24日 (四) 12:32 (UTC)
  3. (○)保留,而且我反而认为可以删除中小动员令,这块交给质量提升计划跟各专题的参与者发起就好了,针对全维基人的动员令何必特别给某些范围的题目优惠?又不是大家都有本事编那些范筹。--Reke (留言) 2011年3月24日 (四) 17:10 (UTC)
  4. (○)保留优良及以上--AddisWang (留言) 2011年3月25日 (五) 05:47 (UTC)
  5. (×)删除:我认为没有必要,但仅是个人观点。—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3月25日 (五) 08:13 (UTC)
  6. 保留,实施同第七次。--达师198336 2011年3月26日 (六) 11:30 (UTC)
  7. (×)删除,无法集中于中小动员令。—ATRTC 2011年3月27日 (日) 02:30 (UTC)
  8. (○)保留我认为有保留的需要--Msnhinet8jp (留言) 2011年3月27日 (日) 08:35 (UTC)
  9. (○)保留:的确,仍然需要保留。《 中坛霸主 》 (留言) 2011年3月28日 (一) 11:39 (UTC)

中小动员令意见调查

题目二:中小动员令因质量提升计划已实行应获取消,但在动员令期间对质量提升计划的贡献可以计入动员令的分数中。(请用{{支持}}[取消中小动员令及引入分数换算]或{{反对}}[保留中小动员令])-HW留言 - 贡献2011年3月27日 (日) 00:42 (UTC)

本讨论已经结束,投票结果为中小动员令获得保留,质量提升计划贡献与动员令分数不互算。请不要对这个存档做任何编辑。
  1. (+)支持HW留言 - 贡献2011年3月27日 (日) 00:42 (UTC)
  2. (-)反对,质量提升计划与动员令属于不同的范畴,难以一概而论,以现在质量提升计划的参与度,根本无法替代动员令。—ATRTC 2011年3月27日 (日) 02:30 (UTC)
  3. (-)反对,同上理由。《 中坛霸主 》 (留言) 2011年3月28日 (一) 11:39 (UTC)
  4. (+)支持,正是因为提升计划跟动员令属不同范畴,所以更应该予以明确地分工。不要提升计划抄了一堆动员令,然后动员令一直抢提升计划的工作。--Reke (留言) 2011年3月30日 (三) 06:06 (UTC)
    如果质量提升计划的参与人数比得上动员令的话,阁下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不幸的是,两者参与人数差距极大,以质量提升计划来代替中小动员令,不但未能提升条目质量,同时亦拖垮整个动员令。明确分工是很好的理念,但是如果分工后,各自发挥的作用不及分工前的话,那么在下宁愿维持过去的形式。—ATRTC 2011年3月30日 (三) 15:24 (UTC)
    参与人数差距大,可以透过强化质量提升计划的方式解决;因为该计划成效不彰而让动员令越俎代庖,治了标却不治本。其实若动员令不再有单一小主题的规划,或许单一主题的志同道合者会放弃等待动员令发起的时间来争取中小动员令,而会寻求质量提升计划做为活动平台,反而提升该计划的参与度。--Reke (留言) 2011年3月30日 (三) 15:32 (UTC)
    连标都治不了,如何治本?完成动员令至少可以得到一些虚衔,可是完成质量提升计划又有什么?如果没有相应的受认同的鼓励措施,难以断定原本热衷于动员令的维基人会投身质量提升计划,至少作为两度参与动员令的在下来说,完全无意参与一个成效不彰、参与人数少、实际作用低和认受性弱的质量提升计划,阁下的想法似乎太过乐观,就算照阁下的方法实行,取消中小动员令后,又有谁可以确保相同的参与者会因此转移至质量提升计划继续作出贡献?到头来,高不成低不就,那就不好了。—ATRTC 2011年3月31日 (四) 09:30 (UTC)
    我比较担心的是因为治了标,所以本的问题大家就视而不见了。质量提升计划的确是成效不彰,但是若因此就找个容易聚焦的动员令挂上去,最后就是大家都习惯等动员令才来抢着提中小动员令的名额。坦白说我不是很喜欢“因为正常来不行,所以我们歪著上吧,有用就好了。”这种结果论的制度设计。我宁可让一时的结果呈现衰退,但是换得比较妥善的机制。--Reke (留言) 2011年4月1日 (五) 02:14 (UTC)
    重点在于中小动员令是否与质量提升计划重叠。就算是,两者并行亦无不可。在下倒是认为质量提升计划是抢了动员令的名额,甚至导致动员令要改变来迎合质量提升计划的需求,窃以为不合理。—ATRTC 2011年4月1日 (五) 14:56 (UTC)
    除了虚衔和个人分数以外,动员令期间,一堆品质还有问题的条目会抢着要拿头衔,说时间不够还是非要上榜,面对不负责任的投票满天飞,除了虚衔和分数以外,对品质的强化效果很有限,甚至有短时间之内导致风气开倒车的现象。-cobrachen (留言) 2011年3月31日 (四) 11:58 (UTC)
  5. (-)反对:会使现有动员令制度更加混乱。-- 小虎 Tiger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011年3月31日 (四) 12:51 (UTC)
    不知道“会更混乱”是何意?理论上若要有中小动员令就要另外设计选出中小动员令主题的机制,而且可能还要经过一个讨论(争辩)的过程才能产生主题;另外又要设计出妥当的涵盖范围限定,在计分时要特别去判断“这个条目算不算在这个主题内”,这当中又产生主持人判定产生争议的风险;再退一步言,以上争议都很和谐的安然解决,有中小动员令存在就必须在成绩回报的表格设计上多几个栏位,在填写上多了几分复杂度;在计分的时候,因为多了一些计算规则,也增加计算的复杂度跟出错的风险。无论从事前的设计、中间的过程到事后的结算,加了中小动员令反而都只是增加混乱因子而已。--Reke (留言) 2011年4月1日 (五) 02:14 (UTC)
  6. (-)反对只要与专题计划无冲突的话,就应该推行小动员令。--Flame 欢迎泡茶 2011年4月1日 (五) 15:06 (UTC)

主题意见调查

题目三:中小动员令将照常举行,请提议本年度的主题(稍后将会进行票选决定,上年度为中动员令四个主题,小动员令两个主题)-HW留言 - 贡献2011年4月2日 (六) 09:15 (UTC)

目前的提议包括:

  • 最多语言版本待撰条目
  • 侵权重写
  • 外交

目前主题未足六个,无法满足中小动员令的主题数需求,征询继续进行。-HW留言 - 贡献2011年4月9日 (六) 06:00 (UTC)

上年度检讨:基础条目及侵权拯救贡献不多,达标条目仅2条及7条。世界各地贡献良多,达标条目达138条,新条目推荐不计其数。

本年度投票:由于主题数未足六个,本人现将一些上年度票数相差很少的项目给推出来,各位可以投票投票。甲部及乙部,用户可以就自己支持的方案无限次投票,投票一周后将选出主题,选出主题后将进行第二阶段投票以决定主题属中动员令或小动员令。-HW留言 - 贡献2011年4月10日 (日) 07:55 (UTC)

甲部
本年度用户提议方案
  • 最多语言版本待撰条目(DC8中动员令)
  • 侵权待拯救条目(DC8小动员令)
  • 外交
乙部
上年度用户提议方案,且支持票数尚可,括号内为上年度支持票数;提案标准:中动员令为二十支持票以上,小动员令为十支持票以上。
  • 世界各地(30,上年度已进行)
  • 自然与自然科学(30,上年度已进行)
  • 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28)
  • 战争及军事武器(21,上年度已进行)
  • 中华文化(20)
  • 人文与社会科学(20)
  • 侵权待拯救条目(15,上年度已进行,已于甲部提出)
  • 音乐(12)
  • 化学(11)

计分方式意见调查

题目四:计分方式的提议(不是投票,大家都弄一个自己建议的计分表出来后再讨论吧)-HW留言 - 贡献2011年4月3日 (日) 02:00 (UTC)

计分建议一
DYK GA FA
大动员令 10分 50分 100分
中小动员令 20分 100分 200分

以十的倍数来计算分数,减低计分错误的机会。中小动员令的分数比大动员令多一倍,鼓励大家专注中小动员令。—ATRTC 2011年4月3日 (日) 06:27 (UTC)

计分建议 by reke
达标 DYK GA FA
大动员令 9分 14分 40分 90分
中小动员令 15分 20分 50分 100分

因为DYK评选提交与当选门槛都太低,而且容易让人斤斤计较于有没有拿到DYK分数,造成协作上的困难。所以缩小奖励差距,鼓励新手以达标的方式多冲一些内容。高门槛的GA/FA则拉开配分比重让老手得以量换质。大动员令与中小动员令之间,以递减的方式折算比例,达标为 6成、DYK 7成、GA 8成、FA 9成,越高门槛的提升付出的心力就越多,也需要越专门的研究者,此时不应再计较是否为被设定的主题,方能广纳人才;小型的提升则可依社群共识,集中在少数主题,以获得较大的成果。完成动员令设定为90分,即最少1条FA,多则为10条达标。--Reke (留言) 2011年4月3日 (日) 09:05 (UTC)

计分建议 by 靖天子
达标 DYK GA FA
大动员令 0分 10分 100分 300分
中小动员令 0分 50分 200分 400分

建议举办一次以“质”为主的动员令,达到DYK才有基本分(就如我上面所说,DYK以下的条目无法提供读者足够且正确的资讯),且鼓励大家将现有条目提升到GA及FA,所以给GA及FA高出许多的分数。--靖天子~北伐抗战军统局/请加入生物学提升计划 2011年4月4日 (一) 09:55 (UTC)

  • (!)意见各位可以在下方继续写你的提议。我的建议是,打算把动员令推广给新手。如果要推广的新手的话,且要求高的质量,维基新手可能因为要求太多、无法达成而不去完成动员令。因此,我稍后会给出我的提议,并建议保留上年度未曾动用过的“侵权扣分”制度。-HW留言 - 贡献2011年4月4日 (一) 10:21 (UTC)

主持人意见调查

题目五:主持人自荐与提名(如主持人多于五名者进行票选)-HW留言 - 贡献2011年4月3日 (日) 02:00 (UTC)

达标条目意见调查

题目六:就目前所看,部分计分方案中设有“达标条目”一项,一如上年度。各位认为是否应该设立“达标条目”一项呢?如应该,应设在多少字节呢?或,与上年相同,分两个组别,2000及4000呢?-HW留言 - 贡献2011年4月4日 (一) 10:21 (UTC)

意见讨论
  • 补充说明吧:我觉得DYK的存在对动员令不是好的筛选机制,反而造成很多的乱象。
    首先,DYK奖励莫名其妙的强调“个人”,我们没有看到GA、FA票选通过后会去颁给某个人一个奖励的,可是DYK会计入个人的维基成绩里。于是DYK的选举总是引起一些计较行为,例如原9000的条目被A扩至12000、B再扩至15000,结果A拿到DYK而B没有,于是就有过是否要针对长条目解放的争论,都在讨论量的问题,跟GA、FA的评选专注于质的改善不同。又或者明明合作编辑却只有一个人得以拿到荣衔。这跟动员令鼓励大家一同参与的主张根本背道而驰,参与者为了拿动员令分数只好试着去占有条目的编辑成就,这种个人英雄主义非常非常不恰当。
    其次,DYK的效果在于可以使人在首页观注最近有何好的扩充,可以观摩或是让有兴趣的人打铁趁热协助编辑。而动员令由于是短期活动,每次都搞到无论是评选或是上架都大塞车。评选未见认真的探讨(参与投票者搞不好自己也忙于自己要写的动员令条目),上首页更是挂不到一下子就被洗下去。这样的DYK意义何在?
    再次,为什么一定要逼条目编辑者去取得某种形式的投票。明明质量很好的条目非要去过水拿DYK才能去动员令拿分数,形式主义凌驾了动员令的本质。这个活动目标是叫大家多写作的,不是多来搞投票、拉票的。
    最后,小条目真的比较差吗?会比“根本没有条目”差吗?小条目不是小小条目,小条目是已经有比定义还更多的内容,有基本完整的架构了。有些小条目甚至可能比写到3000也通过DYK,但是只完成其中某一章节内容的条目还要更有可读性。如果担心灌水,可以改以内文字数判定。
    我还是要说,动员令就是一个大拜拜式的,鼓励大家“动起来”最重要。用运动来比喻,这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只要能“跑完百米赛跑全程”就应该可以盖章集点,完成十种运动就可以去兑换小纪念品的运动园游会。不是那种一定要跑进10秒内,有破全国纪录实力才可以拿到奖励的菁英锦标赛。当你要大家动起来,却又要求这要求那,岂不是跟目的背道而驰吗?放开心胸,让一些文笔通畅的小扩充也可以集点换个小纪念品,才有乐趣吸引他们尝试编辑,了解其中的快乐,不是吗?--Reke (留言) 2011年4月4日 (一) 14:01 (UTC)
DYK的确是是强调个人,但GA和FA又何尝有很大分别?不少用户也会将GA和FA列入为自己的贡献,动员令在计算GA和FA的得分的时候,也是计算在个人身上。GA和FA所引起的讨论,在一般情况下绝对比DYK来得要多。动员令鼓励大家一同参与不代表一同参与一个条目,可以是多个条目,不必受此局限。DYK的作用是让读者了解更多知识,不见得有多少人会通过此方向来决定扩充。上首页时间可以调整,例如每过8小时才上首页,就算有多少条目,也不会出现一闪即逝的情况。诚然,质量好的条目当然值得推崇,可是质量差或是硬凑字数的条目又如何?此外,不是说小条目没有意义,只是说,与其如果要通过字数这样浅薄的方式来评断,不如让大家来投票,一个简单的把关犹胜于无。—ATRTC 2011年4月5日 (二) 02:17 (UTC)
DYK跟FA、GA最大的不同是,GA、FA不会在评选时提出一个主要的编辑者,也不会去计算个别编辑者的编辑数据;但DYK会提主要编辑者,同时在多人参与时也会依据账面上的byte数决定要颁给谁,更惨的是还没有共享机制。
我同意大家参与不必参与一条,也可以多条。但是引入DYK的结果是过度偏向多条,对集合参与一条反而造成阻力。
其实,到底是合作于一条还是各自为政也是比较枝微的问题,重点是当你把“达标”的大门封上的时候,动员令鼓励大家“动”的效果还在吗?因为一个门槛使得新手不愿意去动的时候,有动员的效果吗?请站在一个新手、不熟悉与人互动的使用者的立场来想想吧!
最后8小时轮换对DYK来说还是太短暂,原则上一个条目应该要有24小时的展示时间会比较好,但根据以往经验,这会让动员令后期DYK大塞车,评选过了之后迟迟上不了首页。总之跟DYK挂勾问题非常的大,如果坚持要把关,我的建议是另开动员令专用的审核页面来做投票,不要去洗DYK,同时评选规则可以全面解放2/3限制,只要3000字节以上都可以加入评选,没有问题就给他集点盖章。--Reke (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03:33 (UTC)
如果要说合作,DYK当然并非首选,因为它在评级层面来说是最基础的,简单来说就是凭少量用户的努力,便可达成。鼓励大家一同参与的责任应该落在GA和FA上,这可能更有希望。封上达标大门并不代表没有鼓励大家动起来,相反是让大家追求更高的一个层次,引领新手撰写DYK,总好比达标条目,尤其是在两者的标准近乎一样的情况下,达标的设立形同画蛇添足。在下不清楚太短暂是基于什么原因,据现行机制,FA在首页展示时间为一周,GA为一天,因此如果将DYK在首页展示时间定为8小时也不为过。此外,将DYK搬至动员令处理,不但会影响投票率,所言的简单把关作用亦无法生效,同时增加主持人们的压力,另外2/3的限制未知是指DYK本身还是动员令?—ATRTC 2011年4月5日 (二) 04:10 (UTC)
若言“引导”应该是给予鼓励,而使用门槛要求达成才算数那不叫引导,叫“强制”。
2/3门槛是现行DYK有的,即9000的条目要扩充6000以上才能获选DYK。我现在并不是要把DYK移到动员令内处理,而是在动员令内开设大家都可以投票的审核机制,但这个机制只要有3000以上的编辑就可以提报,不用像DYK编修的字节必须随条目的增长而增长。而且被评选过关的条目没有上首页的需求,不必担心洗太快的问题,负责更新DYK的人也不必一下子工作量大增。--Reke (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07:08 (UTC)
凡事都有门槛,达标条目也是一个门槛,与DYK的门槛差别极微,况且动员令衔头的鼓励还不够大?
现在更新DYK已经半自动化,只需管理员简单按一下便可自动更新,因此不存在工作量大增的问题。另外,阁下提出的动员令审核机制,在下实在看不太懂,还望展述。—ATRTC 2011年4月5日 (二) 09:03 (UTC)
动员令完成必须要与DYK挂勾的情况下,这个鼓励变成对新手条件甚难而鼓励甚微,所以不够。
动员令审核机制很简单,就是在动员令的名字空间下开一子页面,认为自己已达标的就把条目丢进去,其他人来看,认同其已达标的投赞成,不认同的投反对。除了页面不同,其他运作方式跟DYK一样。
但是这跟DYK的差别是:1.可以放宽DYK一些过难的要求,例如长条目的2/3门槛。DYK有这个门槛是希望选上后展示在首页的条目真的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动员令并不需要这样感觉。2.通过审核的条目不必上首页,不会有轮转过快或塞车的问题。3.针对DYK一些无法顾及的情况,可以在不破坏其体制的情况下特案讨论合适的分数给予方式。例如多人合作使条目达成标准时,可以决定除了主要编辑者外,次要的参与编辑者是否也能得到分数,使隐形的贡献得以呈现。4.减少最后结束时的麻烦。过去为了该最后一天提报的条目确定能否通过DYK都要等上许久才能结算完毕,有独立页面的话可以组成小组在截止日期结束后将所有提报而未通过的页面一口气审核完毕,让收尾工作更快结束。
简单的说,可以当做一个不用上首页、不用凑长度的DYK票选。这样既有门槛的效果,又不会干扰DYK的运作,审核方式老手们也很熟悉。更给予了新手较宽松拿分的条件、还给“协作”一个能拿分数的公平机会。还可以针对动员令的特性给予量身打造的条款,不会像DYK改革牵一发动全身。应该比起捆绑DYK有百利而无一害。--Reke (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11:04 (UTC)
有多少新手会参与动员令亦成问号,DYK又何难之有?据在下的认知,动员令并不是用来培养新手,而是在短时间内就某方面作出最大的贡献,鼓励新手固然是值得推崇,可是有多少位新手会受惠于与DYK脱勾的机制?然而,几乎可以肯定会造成计分上的麻烦。另外,动员令审核未必会有足够的用户参与投票,至少在下知道有些维基人是反对动员令的,投票率肯定不及DYK,能否真正做到审核顿成疑问。据历届动员令的经验,绝大部分的条目都是以新条目为主,大幅扩充在动员令的发挥空间不大,因此DYK的2/3的机制对其影响并不会太大。另外,主要贡献者和次要贡献者又要如何区分?分数上又如何分配?这些都大大增加主持人的负担,其麻烦不比等待DYK登上首页来得要少很多。在下同意动员令可以有量身打造的条款,但不应造成混乱。—ATRTC 2011年4月5日 (二) 11:40 (UTC)
有多少新手会参与动员令?答曰:看动员令是否对新手够友善且有吸引力。请注意从讨论开始到现在也一直都有降低门槛吸引新手加入的声音,当然方法可能各有不同。这种大拜拜式的活动对很多人来讲是会比平常的编辑更容易产生吸引力的(就像小型聚会多半是活跃编辑者参与,大型聚会却会有很多潜水人员加入),前提是完成的门槛不能令人望而生畏。
DYK又何难之有?答曰:其实对新手而言真的不容易。不要拿你我的工作效率来看待初次编辑的新人。
动员令审核未必会有足够的用户参与投票?答曰:4个用户参与就足以通过的投票没有需要很多人的参与。
主要贡献者和次要贡献者又要如何区分?分数上又如何分配?答曰:不用区分,不用分配。所谓主/次要是延续跟DYK比较的脉络而来。在DYK评选时若有一主要编辑者和数个次要编辑者(依编辑的长度来分),最后分数只会算给主要编辑者。在动员令特制的评选中,可以不用甩DYK的规定,将有一定贡献度的编者全部给分。而分数也不是“依比例分配”,而是“大家都拿一样的分数”。如是应无混乱可言,只要有参与者在同一条目下提报其编辑历程即可轻易确认。
总而言之,跟DYK机制脱勾其实是让分数的授予更加容易而不是混乱。我再次强调,动员令请当做一种集点换小奖品的园游会,让大家一起同乐最重要。--Reke (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13:42 (UTC)
在下尊重阁下的看法。但是,仍然不认为动员令的重点应该放在培育新手上,与其形容动员令是同乐,在下较认为这更像是通过竞争来激发大家的潜能。—ATRTC 2011年4月5日 (二) 14:06 (UTC)

动员令指引提议

  • 保留达标条目,避免动员令期间洗DYK,但:
    • 达标条目需经过三名维基人支持,并在一个名为Wikipedia:动员令/第九次动员令/达标条目评选投票,且一票反对抵销一票支持。支持票 = +1,反对票 = -1,每条条目投票为期24小时,如未达到+3情况,自动延长至达至+3情况的时候;如达到-3的情况,则移除该项目并不给予任何分数;如达到+3的情况,则移除该项目、把投票存档至条目讨论页并给予分数,但多人合作同一条目者仅最大贡献者获分。
    • 达标条目的加分由机器人负责,避免主持人过度劳动。(可考虑邀请本地技术人员开发此类机器人)此外,DYK的加分亦由机器人负责,当User:Liangent把条目放至首页时即时加分。
      ...但优良条目、特色内容的评选较复杂且非自动处理,故仍由管理员加分
      ...如无法用机器人解决这些问题,请考虑开发一个js供主持人使用
  • 整体贡献:
    • 继续运用自动计算的模板计分,由机器人或主持人更新,并设立防滥用过滤器防止故意自行更新(仅需“提醒”及“标签”功能,无需禁止以防止紧急情况)
    • 授权管理员核实条目是否合资格
  • 个人贡献:
    • 一人一个子页面,以免使用电话线上网的人要用大量的时间才能开启页面,但保留一个一览页面
      使用{{Subpagelist}}显示所有子页
    • 禁止事前(动员令开始前)报名,主持人例外,但改用以第一个贡献作为报名以免子页过多,不利管理

HW留言 - 贡献2011年4月10日 (日) 06:52 (UTC)

(!)意见:“多人合作同一条目者仅最大贡献者获分”修正为“多人合作同一条目者,得由最大贡献者提报共享得分名单,名单中人可获得相同的分数。”--Reke (留言) 2011年4月10日 (日) 07:37 (UTC)
我认为可不用每人获得相同分数,次要贡献者获得的分数可由最大贡献者决定。--靖天子~北伐抗战军统局/请加入生物学提升计划 2011年4月10日 (日) 14:18 (UTC)
主要是怕这样会太复杂。如果“由最大贡献者决定有差别的分数”,机器人处理起来技术复杂度不会高出“由最大页献者决定可共享分名单”,那么这点改成“多人合作同一条目者,得由最大贡献者提报共享得分名单,并决定每人之得分;由最大贡献者决定之分数,依其由该条目取得的分数为上限。”(白话说法:若一条目四个人合写,最后通过评选得到10分;写最多的人拿10分,并可以决定给另外三个人0-10分)--Reke (留言) 2011年4月10日 (日) 21:09 (UTC)
是的,我的意思正是这样。--靖天子~北伐抗战军统局/请加入生物学提升计划 2011年4月11日 (一) 11:25 (UTC)
这方法会导致争执(用户A贡献了1000字节就得了1分,用户B贡献了3000字节也得了一分...)-HW留言 - 贡献2011年4月14日 (四) 12:21 (UTC)
能多人编辑的条目多半分数不会这么低,加上前几个提案者都倾向每单位计分以十位数为底,可以拉大配分差距,不用担心因上限卡住造成贡献度不同而得到同分的问题。此外,有些贡献无法量化(收集可靠资料、协助维基化),难收集的、较专业的资讯1000位元付出的心力也不亚于3000位元的编辑,精心消化字字珠玑的短文也胜过繁琐的长篇大论。应信赖主要编辑者在编辑过程中,会对这些看不见的价值做出充分评价。--Reke (留言) 2011年4月14日 (四) 12:34 (UTC)

第九次动员令:讨论期

先前讨论已存档至Wikipedia talk:动员令/第九次动员令

动员令日期意见调查

题目七:以下动员令日期中,你认为那一个较可行?(没有满意选择的话可自行加入选择)多选投票,只作支持

注:延伸期共三个日期,首个日期为达标提报限期,第二个为提报至DYKC限期,第三个为优良条目提报限期,第四个为特色内容提报限期-HW留言 - 贡献2011年4月10日 (日) 07:25 (UTC)
  • DC8日期:7月1日星期五 至 8月28日星期日,共58日 (延伸期至9月3日、8月31日、9月7日及9月14日)
  • 6月25日星期六 至 9月4日星期日,共72日 (延伸期至9月7日、9月4日、9月11日及9月18日)-HW留言 - 贡献2011年4月10日 (日) 07:25 (UTC)
  • DC7日期:7月15日星期五 至 8月31日星期三,共48日 (延伸期至[不适用]、9月3日)
    (延伸期至8月31日、8月31日、9月7日及9月14日)
应考虑学校假期。-Edouardlicn (留言) 2011年4月18日 (一) 16:1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