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爷庙 (元洲仔)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8年9月4日) |
22°27′00″N 114°11′00″E / 22.45°N 114.1833333°E
元洲仔大王爷庙是香港一座庙宇,位于新界大埔区元洲仔,邻近现时的前政务司官邸和元洲仔公园,建于清朝中叶。大王爷庙是大埔的一座王爷神庙,庙供奉大王爷、二大王及三大王等三位王爷神、天后、观音、财神、佛祖及水仙爷等九位神明。
大王爷庙的前身深圳河北岸的赤尾村村民,于清朝中叶期间,在元洲仔北岸竖立的石碑,附近的水陆居民往往向此碑烧香祝祷,认为十分灵验。到了清末,由大埔苏、徐、李、锺及石五氏人民,组成“侨港惠阳苏徐李锺石姓宗亲联会”,在现址移碑建庙。该庙在1988年曾进行重建,2014年又由大埔五姓渔民筹款重建。
随著地方发展,元洲仔已完全改变,再无艇户棚屋,渔民不少已迁进高楼大厦,但乡民仍敬神不绝。每年农历五月初六开始(正诞在初八),为大王爷诞,在天后宫前风水广场有神功戏贺诞,各花炮会及信众,都会在这几天来到戏棚神坛参拜,为大埔区的一大盛事。其中部份花炮会,为了方便村民信众,选择在周日举行庆祝活动。
历史
[编辑]相传三位王爷曾是昔日大埔的鹤佬渔民敬奉之乡土神、水神、除瘟之神,三位王爷姓名皆不详。庙方称三位王爷为秀才,是结拜兄弟,应孝廉乡试,迷濛之间,见到瘟神在井中投瘟毒,于是三人留下遗书,投井自尽以警告乡民。地方官将此事表奏朝廷,获得皇帝嘉许,封为“王爷”,游府吃府,游县吃县,代天巡狩,扫除瘟疫,保境安民。此一说,是标准的闽南人王爷信仰源流说法。
后来大王爷在本地托梦要求祭祀,并许诺帮助渔民捕鱼,保佑村里平安,渔民不久之后真的获得神助,天天满载而归,于是还愿奉祀,先立一枚石碑(另一说则是原本就有石碑,是王爷神附在石碑之上),后由苏、徐、李、锺及石五姓人士建庙。另说则是当地渔民捕鱼时拾获大王爷香火(或神像、或神主、或王船),后大王爷降乩称,另外两位结拜兄弟也要来一同大显神威,于是作一石碑奉祀,后建庙。
神诞
[编辑]在1930年代开始,每逢农历二月初五、二月十五及五月初六,大王爷庙都会庆祝大王爷诞,其中五月由初六起便会搭棚演粤剧及白字剧,神棚设于汀角路“风水广场”近大元邨,还有巡游及抽花炮等活动,初六称为“请神”,初八为“正诞”,直到十五早才送神回庙,是大埔区水陆居民一大盛事。
鹤佬贺诞是具特色的传统活动。醒狮部分除了一般的龙狮外,还有鹤佬麒麟、客家麒麟、金狮和貔貅,共计三十多头动物。其中鹤佬麒麟,舞动者随著锣鼓唢呐的伴奏乐声,大动作地不停转动,俨如民间音乐表演。现场还有功夫表演。队伍由集合地点的大元邨泰欣楼,游行穿过大埔新市镇的街道,走至风水广场,令沿途市民都感受到节日气氛。
另外一个节目是妇女表演传统风俗的陆上扒龙舟。妇女穿戴著自制的头饰服装,在闹市中游行表演,亦有人放怀高歌,表演传统鹤佬歌曲。神功戏方面,除了粤剧外,亦有潮剧地方戏曲的白字戏。但抽花炮活动不是在同日进行,而是定在农历五月十三的神功戏中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