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兴县
外观
天兴县 | |
闽南语名称? | |
---|---|
全汉 | 天興縣 |
全罗 | Thian-heng-kōan |
天兴县,台湾明郑时期时的两个县级行政区之一,郑经统治时将县改制为散州,台湾为清朝统治后,原天兴县疆域被分成了台湾府底下的诸罗县与台湾县[1]。另外台南县政府于1983年9月在其底下的佳里镇佳里兴(今佳里区佳里兴)立有“古天兴县治纪念碑”,但天兴县治是否在佳里兴仍有争论[1]。
沿革
[编辑]1661年(明永历15年)4月,南明延平郡王郑成功,力取荷兰东印度公司,攻打台湾,在攻下“普罗民遮城”(今日台南市赤崁楼)之后,将其改名为东都明京,并设立承天府,下辖天兴县、万年县二县。天兴县县治位于佳里兴(今台南市佳里区),另一说位于大目降(今台南市新化区)与新港(今新市区)之间,由庄文烈任首任知县[2],此外尚有其他说法。
1664年,明郑继承者郑经放弃福建部分领土,将东都改为东宁,承天府所属两县升格为州,并增添澎湖、南路与北路三个安抚司。天兴县因此而改称天兴州,并设有北路安抚司。
1683年,清朝将领施琅攻下台湾,废除明郑时期的行政区编制。1684年,清廷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下辖诸罗县、台湾县、凤山县三县,天兴县疆域被分为诸罗县与台湾县[1]。
次级行政区划
[编辑]天兴县底下设有十三个里,分布在今台南市中南部地区,分别是武定里、永康里、长兴里、保大里、归仁里、永丰里、新丰里、广储里、感化里、新化里、永定里、善化里及开化里[3][1]。
其中善化里、新化里、永定里、开化里四里后来被纳入清朝的诸罗县辖区,馀九里纳入台湾县辖区[1][4]。
县治
[编辑]关于天兴县的县治所在地,虽然台南县政府已在佳里兴立碑纪念,但学界尚未有定论,大致有五种说法[1]:
- 府治镇北坊:如连横《台湾通史》(1921年)与陈世庆编纂的《台湾省通志·卷三 政事志·建置篇》(1972年)即认为天兴县治在“镇北坊米市”。
- 原在府治东安坊,后迁新港社(今新市):石万寿〈台湾府署建置始末及遗址碑自注〉(1983年)、〈二层行溪流域行政区划的变迁〉(1988年)与《永康乡志》(1988年)采此说,其来源应是综合陈文达《台湾县志》(1720年)写说“台湾府公署”为“伪天兴州旧署”与〈永历十八年台湾军备图〉将天兴县注记在“新港半番民”聚落附近的记载[1]。此外清朝的《台湾府图志》(1795年前)、《台湾府方舆考证》(1836年)、《清一统志台湾府(嘉庆重修一统志)》(1842年)均载明“天兴废州”在“新港”[1]。
- 大目降(今新化)与新港之间:如王世庆〈台湾之名称与行政区域之建置〉(1976年),此一说是根据〈永历十八年台湾军备图〉而来[1]。
- 大目降:如黄典权〈郑延平台湾世业〉(1980年)。
- 不确定是否为佳里兴:盛清沂〈明郑内政考略〉(1976年)写“相传天兴设治于佳里兴”,而叶振辉《台湾开发史》(1995年,2003年再版)则写说“天兴县治在开化里(今佳里),一说在大目降(今新化)”,亦未断定佳里兴为天兴县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