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瑠璃明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瑠璃明王
谚文유리왕 or 유리명왕
汉字瑠璃王 or 瑠璃明王
文观部式Yuri-wang or Yuri-myeongwang
马-赖式Yuri-wang or Yuri-myŏngwang
本名
谚文유리 or 누리 or 유류
汉字瑠璃 or 類利 or 儒留
文观部式Hae Yuri or Nuri or Yuryu
马-赖式Hae Yuri or Nuri or Yuryu
三国史记中的高句丽世系

瑠璃明王(?—18年)姓(韩语:),名瑠璃(韩语:유리),亦作类利(韩语:누리),另一说名孺留(韩语:유류),高句丽开国君主朱蒙(东明圣王)的长子,母亲为礼氏。他在扶馀出生长大。后来与母亲一同前往高句丽投奔朱蒙(被带素扣留至朱蒙死前)。朱蒙逝世后,于前19年继任为高句丽的君主。[1]有关瑠璃王及高句丽国君之记载,主要见于《三国史记》。而《三国志·魏书》有关这段时期的记载与之差异颇大,故难以相合。三国志中多以太祖王之后的历史为主,而后来的北朝《魏书》又追述了高句丽开国的神话。

生平

[编辑]

瑠璃之父朱蒙原为北扶馀人,弃国往南建高句丽。瑠璃于东扶馀长成后,与其母礼氏一同出逃至高句丽,并被立为太子。当时朱蒙封召西奴为妃,育有两子,分别是温祚沸流,由于瑠璃立为太子,两人地位不保,于是南迁,后来温祚另建了百济王国。

公元3年,瑠璃将国都从卒本城迁到国内城。 朱蒙使用卒本夫余之名沿用了大约半个多世纪后,瑠璃明王继续扩张领土,于公元14年西伐居住在今太子河流域的梁貊,进而袭取了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后,瑠璃明王确定将国名改为高句丽,王族以高为氏。

有一首诗名为《黄鸟歌》相传是瑠璃的继室雉姬与禾姫争宠,雉姬受禾姫之辱忿而出走,瑠璃追之不及,有感而发所作,流传至今。其词曰:翩翩黄鸟,雌雄相依。念我之独,谁其与归?

不论传说的故事正确与否,以此推论可知东扶馀卒本扶馀(即高句丽)和南扶馀(即百济)三者系出同源。

史书中的争议

[编辑]

中国新朝王莽取代西汉后,想要大举征伐匈奴,下令征发高句骊兵。当地兵民不愿,郡县强迫,于是百姓多逃亡为寇。辽西大尹(汉朝制度的辽西郡太守)田谭派兵追击,反被他们所杀。州郡归咎责任于高句骊侯。始建国四年(12年),王莽命严尤率兵进讨,严尤设计将驺诱骗至军中诛杀,并将他的首级传送到首都常安。王莽非常高兴,布告全国:改高句骊名为下句骊。从此,东北各族群起反抗王莽。一些学者认为驺就是高句丽的第一代王朱蒙(邹牟) ,一些学者认为驺就是高句丽的第二代王瑠璃。


《后汉书》:

王莽初、发句骊兵以伐匈奴、其人不欲行、彊迫遣之、皆亡出塞为寇盗。辽西大尹田谭追击、战死。莽令其将严尤击之、诱句骊侯驺入塞、斩之、传首长安。莽大说、更名高句骊王为下句骊侯、于是貊人寇边愈甚

《三国史记》:

三十一年 汉王莽发我兵伐胡 吾人不欲行 强迫遣之 皆亡出塞 因犯法为寇 辽西大尹田谭追击之 为所杀 州郡归咎于我 严尤奏言 貊人犯法 宜令州郡 且慰安之 今猥被以大罪 恐其遂叛 扶馀之属 必有和者 匈奴未克 扶馀・貊复起 此大忧也 王莽不听 诏尤击之 尤诱我将延丕斩之 传首京师 【两汉书及南北史皆云 诱句丽侯斩之】 莽悦之 更名吾王为下句丽侯 布告天下 令咸知焉 于是 寇汉边地愈甚

三国史记》中记载被贬为下句丽侯的就是瑠璃明王,认为被斩的是高句丽将延丕而不是瑠璃明王;而两汉书,南北史以及日文典籍皆云 公元12年,诱句丽侯斩之。[2]

家系

[编辑]

相关影视剧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资料来源

[编辑]
  1. ^ 《三国史记·卷第十三·高句丽本纪第一·瑠璃明王》:瑠璃明王28年秋八月 扶馀王带素使来 让王曰 我先王与先君东明王相好 而诱我臣逃至此 欲完聚以成国家 夫国有大小 人有长幼 以小事大者礼也 以幼事长者顺也 今王若能以礼顺事我 则天必佑之 国祚永终 不然则欲保其社稷难矣
  2. ^ 后汉书高句丽传
  3. ^ 3.0 3.1 载于《三国史记.高句丽本记.瑠璃王本记
  4. ^ 三国史记卷14:“母松氏 多勿国王松让女也”
前任:
东明圣王
高句丽君主
前19年-18年
继任:
大武神王

参考

[编辑]
  • 简明高句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