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田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田单
出生齐国
逝世安平城
国籍齐国
职业军事家
活跃时期战国
经历
  • 即墨城守
    相邦
    安平君,益封夜邑万户侯
    都平君
代表作

田单(?—?),战国田齐宗室远房的亲属,临淄人,齐国的军事家,原为齐都临淄管理市场的小吏[1]。在即墨之战中以火牛阵破燕军,及后收复七十城。

生平

[编辑]

前314年,燕王哙欲仿效禅让帝位,将燕国王位禅让给宰相子之,但燕国宗室不服,当时太子平与将军市被攻打子之,双方混战数月,市被及太子平被杀,而齐宣王见有机可乘就趁机发动攻击,攻破燕国,斩杀子之和燕王哙。但后来因燕人反叛以及各诸侯国的压力,齐国被迫撤军。燕人拥立太子平之弟公子职为燕王,是为燕昭王

退守即墨

[编辑]

前286年,齐湣王田地发军攻灭宋国,被其馀六国仇视。前285年,秦国蒙武率军攻打齐国,攻占了九座城市。

前284年,齐湣王内被人民所怨,外被秦国仇视其强大(因为当时齐国强大到令很多准备臣服秦国的国家转态,臣服齐国),燕昭王趁机组织燕、赵、韩、魏、秦五国联军攻齐,以燕将乐毅为联军元帅,于济西之战大破齐军,斩杀齐将韩聂,之后秦、韩、赵、魏四国军队相继撤退。乐毅领燕军攻占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再于半年内接连攻下齐国七十馀城,齐国仅剩(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两座孤城未能攻克。

楚国将军淖齿以援助的名义领军至莒,齐湣王任他为齐相,但淖齿却将齐湣王虐杀,乘机与燕瓜分齐,之后莒地的齐人杀死淖齿,并拥立太子田法章为齐王,是为齐襄王即墨大夫出战阵亡,田单率族人以铁皮护车轴逃至即墨,被推举为城守,即墨全城军民由田单率领抵抗,双方交战五年。乐毅强攻不克,改采包围策略。

反间连环

[编辑]

前279年,燕昭王逝世,燕惠王继位,田单利用反间计放出谣言,导致燕惠王废除乐毅的职务,改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将领,乐毅被迫出奔赵国。

田单佯装有神师来助齐,以振奋城中军民人心,果然激发人心。其后田单又用激将法,诈称齐人怕被劓刑,结果骑劫把齐人俘虏、降者处以劓刑,不知已经激怒了齐人之心。田单又称齐人怕先人的坟墓被掘出来并火烧尸体,若这样做齐人必定投降,结果骑劫再度中计,在城外掘坟焚尸,结果更加激发人心,齐兵的怒气更盛。

其后田单佯装城中军力虚弱快要投降的样子出来,并送金、降表出城,要求破城不要掳掠,骑劫第三次中计,使燕军十分轻敌,骑劫嚣张到自称比乐毅更厉害。

火牛阵破军

[编辑]

此时田单趁机收集牛只,聚得千馀只,画上五花彩纹、披上土黄色绸缎、牛角扎了刀牛尾绑了用油浸过的苇草。田单凿开城墙十馀口,于夜间布置好,准备了五千士兵,准备好了就放牛出城并且点火在它们的尾,牛只疼痛不已,猛力向前冲,突袭燕营,齐壮士五千随后冲杀。燕军将士见此,以为神兵天降,田单又聚集妇孺齐敲铜器战鼓,声音震天动地,吓得燕军将士溃不成军,骑劫亦死于乱军之中,田单率兵乘胜追击,收复了齐国七十馀座城,打败了燕军,燕军一直溃逃到河上。

田单收兵迎接莒地拥立的齐襄王入都临淄,因功被封任为相国,为安平君,又益封夜邑(今山东掖县)万户,死后葬于安平城内。

逸事

[编辑]

某次田单要进攻狄城,行前去拜见鲁仲连,鲁仲连说:“将军进攻狄城是攻不下的。”田单说:“我曾以区区即墨五里之,七里之,带领残兵败将,打败了万乘的燕国,收复了失地,为什么进攻狄城就会攻不下呢?”说罢,他登车没有告辞就走了,之后他带兵进攻狄城,一连三月,却没有攻下,齐国的小孩唱着一首童谣说:“高高的官帽像簸箕,长长的宝剑托腮齐,攻打狄城不能下,梧丘筑城空伤悲。”

田单听了很害怕,便去问鲁仲连:“先生说我攻不下狄城,请听听您讲的道理吧。”鲁仲连说:“将军从前在即墨时,坐下去就编织草袋,站起来就舞动铁锹,身先士卒,您号召说:‘勇敢地杀上战场,神圣的祖国将要灭亡,我们个个就会走进坟场,只有一条路,勇敢地杀上战场。’在那时,将军有决死之心,士卒无生还之意,听了您的号召,没有一个不挥泪振臂,奋勇求战。这就是当初您打败燕国的原因。但现在将军东可收纳夜邑封地的租税,西可在淄水之上尽情地欢乐,金光闪闪的宝剑横挎在腰间,驰骋在淄水、渑水之间,有贪生的欢乐,而没有战死的决心。这就是您攻不下狄城的原因。”田单说:“我有决死之心,先生您就看着吧!”

第二天,他激励士气并巡视城防,选择敌人的石头箭弩攻击范围之内的地方擂鼓助威,狄城终于被攻下了。

此外,田单攻聊城一度不下时亦曾获得鲁仲连的帮助。

参考

[编辑]

据《史记·赵世家》和《战国策》所述,后来田单到了赵国为相,受封都平君。

相关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史记/卷082》,出自司马迁史记

注释

[编辑]
  1. ^ 市掾;《史记卷八十二田单列传第二十二》湣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齐湣王出奔,已而保莒城。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