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申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申胤五胡十六国时代前燕官员。魏郡魏县人。其父为后赵司空申锺。哥哥申绍也是前燕官员。

其父申锺在后赵冉魏担任要职,352年被前燕辅弼将军慕容评击败并俘虏,从此在前燕麾下效力。

申胤在前燕担任给事黄门侍郎。355年五月,因为前燕朝廷的礼制和冠式尚未确定,他向前燕皇帝慕容儁上言,请求详细制定:“夫名尊礼重,先王之制。冠冕之式,代或不同。之功,有殊群辟,故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世无其功,则礼宜阙也。至于东宫,体此为仪,因循,制不纳舄。今皇储过谦,准同百僚,礼卑逼下,有违朝式。太子有统天之重,而与诸王齐冠远游,非所以辨章贵贱也。祭飨朝庆,宜正服衮衣九文,冠九旒。又仲冬长至,太阴数终,黄钟产气,绵微于下,此月闭关息旅,后不省方。《礼记》曰:“是月也,事欲静,君子斋戒去声色”。唯《周官》有天子之南郊从八能之说。或以有事至灵,非朝飨之节,故有乐作之理。王者慎微,礼从其重。前来二至阙鼓,不宜有设,今之铿锵,盖以常仪。二至之礼、事殊馀节,猥动金声,惊越神气,施之宣养,实为未尽。又朝服虽是古礼,绛褠始于秦、汉,迄于今代,遂相仍准。朔望正旦,乃具衮舄。礼,诸侯旅见天子,不得终事者三,雨沾服失容,其在一焉。今或朝日天雨,未有定仪。礼贵适时,不在过恭。近以地湿不得纳舄,而以衮襈改履。案言称朝服,所以服之而朝,一体之间,上下二制,或废或存,实乖礼意。大燕受命,侔纵,诸所施行,宜损益定之,以为皇代永制。”

申胤转任司徒左长史。369年七月,东晋大司马桓温起兵征伐前燕,下邳王慕容厉、乐安王慕容臧相继出击,均被击败,桓温抵达枋头。吴王慕容垂任主帅,率领五万大军迎击慕容垂上表,让司徒左长史申胤、黄门侍郎封孚、尚书郎悉罗腾全都担任参军从事,跟随部队一同前往。

行军途中,封孚对申胤说:“桓温兵众强壮整齐,顺流直下。如今大军只在高岸上徘徊,兵不交锋,看不到取胜的迹象,事情将会怎样。”申胤说:“以桓温今天的声势,似乎能有所作为。但从我看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晋室衰微软弱,桓温专擅国家。晋室的朝臣未必都与他同心同德。桓温得志,是晋朝众人不愿看到的,他们必将阻挠败坏。桓温倚仗着军队人多而骄傲,不善于应变。大军深入以后,有机可乘,他却让部队在中途徘徊,不出击争取胜利,指望相持以取全胜。如果运输误期,粮食断绝,衰势就会显露,肯定是不战自败,这是自然之理。”

前燕军阻挡了桓温军的进攻,切断了其粮草供应,削弱了晋军锐气,桓温于九月全军撤退。

申胤转任司徒长史。370年六月,前秦君主苻坚任命辅国将军王猛为主帅,统率杨安张蚝邓羌等十将率领步骑兵六万征伐前燕。

八月,黄门侍郎封孚问申胤说:“事情将会如何?”申胤叹息道:“邺城必定灭亡、我们将要被秦国俘虏。然而越国占有岁星(木星),吴国讨伐越国,最终还是要自食其祸。如今福德在于燕国,秦国虽然一时得地志,但燕国的复兴,不会超过一纪(十二年)。”

参考文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