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祭
外观
起源神话
[编辑]飞鱼祭的相关文化,包括捕飞鱼的程序和祭仪,都在达悟族的神话中有详细的记载[1]:29。
据说,人本来是将飞鱼与其他的海鲜一起煮,结果吃了以后人生疮、飞鱼也生病。于是有只黑翅飞鱼托梦给老人,告诉他煮飞鱼时应该要用另外的锅子,煮这个字也要用zanegen,有别于煮其他食物用的dengdengen。梦里最后,黑翅飞鱼还约老人隔日在Yabnoy相见,老人依约前往后,飞鱼就引见了其他的家族成员,并告诉他相关的禁忌与祭仪。这些成员分别是:
- 黑翅飞鱼mavaheng so panid mabazangbang,数量最少、最有声望,必须晚上火渔[注 1],白天舟钓,而且不可用火烤的方式烹煮。
- 红翅飞鱼(紫斑鳍飞鱼)mabazangbang so panid (saliliyan)数量最多,同样是晚上火渔,白天舟钓,要用生血祭他们。
- 白翅飞鱼Sosowoen,量少且是最早到达兰屿的族群,只能夜间火渔,不能舟钓。
- 点点翅飞鱼(红斑鳍飞鱼)matazetezem so panid,可舟钓。身上有黄褐色斑点,孕妇不可食用,否则会容易生出长痱子的小孩。
- Kalalaw,多在Pikaokaod[注 2]下旬才随saliliyan一起到。它们不吃饵,无法钓起,只能晚上火渔。而且体型较小,通常不晒成鱼干,而是捕回来立刻煮了,给小孩子吃。
- Loklok,老人可食用、小孩则不行;另外可以做为钓arayo的饵。
- Sanisi,不能食用,只用于钓arayo[2]:145[3]:57-58。
祭期
[编辑]达悟文化依照飞鱼的汛期,将一年分为三季:招鱼祭(rayon)、收藏祭、终食祭(teyteyka)。每年都有长达八、九个月的飞鱼季节,其中举行的各式大小庆典仪式,就被统称为“飞鱼祭”。包括有:渔船结成祭、飞鱼渔祭、船组招鱼祭、大船初渔祭、船组解散祭、个人渔家祭、个人渔招鱼祭、小船初鱼祭、个人渔猎终止祭、尽食飞鱼祭、飞鱼干收藏祭和飞鱼终食祭等[3]:51。由于黑潮会在每年的三到六月之间,为台湾东岸带来包括飞鱼在内的大量洄游鱼类,因此这些祭典大约从二月下旬开始进行,一直进行到十月为止[4]:31-32。祭典的日期多由各部落的耆老决定,不一定与历法相符.[3]:61。
在食的部分,不能吃别的部落捕得的鱼、自己捕得的鱼也只能在部落内互送,不可赠与别的部落。吃鱼前,不可在溪水地及海岸清洗,并且须将鱼挖目生吃,以免其逃脱。吃的时候须整条吃,不可切成碎片,尤其不可切掉尾巴及胸鳍,否则会捕不到大量的鱼。烧焦的鱼或曾掉到地上的鱼,都不能再食用。如果有鱼及鱼头剩馀下来,必须再行煮熟才能再吃,以免膀胱肿。螺、生姜、豆和柑在捕鱼期间皆不得食用。另外,家里存的鱼必须先吃光,才能吃飞鱼[5]:214。
文化创作
[编辑]廖鸿基-飞鱼(来自深海)
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柯秀慧. 蘭嶼雅美族民間故事與歌謠. 国立嘉义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嘉义). 2008年1月 (中文(台湾)).
- ^ 陈玉美. 台東縣史雅美族篇. 台东: 台东县政府文化局. 2001年10月. ISBN 9570291567 (中文(台湾)).
- ^ 3.0 3.1 3.2 陈萱瑜. 台灣原住民族文心活動之研究-以蘭嶼達悟族飛魚祭為例. 铭传大学设计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台北). 2007年7月 (中文(台湾)).
- ^ 曾琼仪. 蘭嶼雅美族民間故事研究. 中国文化大学设计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台北). 2001 (中文(台湾)).
- ^ 陈国钧. 雅美族的風俗習慣. 大陆杂志 (台北). 1955年4月, 10 (7)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