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象脚鼓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傣族象脚鼓舞
傣族象脚鼓舞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潞西市
分类传统舞蹈
序号658
编号项目Ⅲ-61[1]
登录2008
传承人朗四
象脚鼓舞

象脚鼓舞台语民族傣族泰族掸族佬族)的一种传统舞蹈,也在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哈尼族佤族拉祜族布朗族等民族中流行,分布于中国云南省以及东南亚等地。傣族象脚鼓舞在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芒市艺人朗四成为象脚鼓舞的国家级传承人[2]

舞蹈

[编辑]

表演者肩斜挎象脚鼓,用拳、掌、指击打鼓面,脚向前移动,腰、腹、臀跟随膝部的起伏前后晃动,跳法有独舞、对舞、群舞等形式[3]。象脚鼓分为长、中、小三型,长象脚鼓身长1.8米至2米,主要出现在群众性舞蹈场合,舞步简单;中象脚鼓身长1米,舞蹈扎实稳重,以鼓因和鼓尾的摆动大小定优胜;小象脚鼓长60厘米,舞蹈最为灵活[4]西双版纳的象脚鼓舞多用小象脚鼓,德宏的象脚鼓多为长象脚鼓,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的象脚鼓舞多使用短象脚鼓。象脚鼓舞在地域分布上也有不同,勐腊傣族的象脚鼓舞较为灵活;景谷傣族的象脚鼓舞上身动作少、步伐不多,几乎每一步都要跳跃;沧源傣族的象脚鼓舞上身倾斜,膝部常为半蹲姿态;盈江的象脚鼓舞注重象脚鼓舞的甩鼓技巧;瑞丽芒市的象脚鼓舞通过身体不同部位击打鼓面,发出不同的声音,常与孔雀舞配合[5]

象脚鼓舞是男性的舞蹈,仅临沧市临翔区的部分傣族村寨流传有女性象脚鼓舞[6]


现状

[编辑]

傣族

[编辑]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傣族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傣族青少年对象脚鼓舞兴趣不大,仅在村社组织参加重大活动时不得不勉强为之。象脚鼓舞原是傣族人民劳作时的伴乐,栽秧、插谷的第一天都要在象脚鼓声中劳作,闲暇时跳象脚鼓舞;如今却沦为节日的点缀[7]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傣族象脚鼓舞. www.ihchina.cn.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2. ^ 德宏州4名传承人被公示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德宏州人民政府. 2018-01-08 [2019-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6). 
  3. ^ 杨德明. 傣族象脚鼓舞. 今日民族. 2010, (4): 32. 
  4. ^ 张迪. 傣族象脚鼓舞的民族文化启示. 大众文艺. 2012, (20): 181-182. 
  5. ^ 额瑜婷; 郭田. 傣族象脚鼓舞舞蹈形态研究.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6, (4): 91-95. 
  6. ^ 朱智红. 傣族女子象脚鼓舞文化探析——以临沧市临翔区傣族女子象脚鼓为例. 民族论坛. 2011, (16): 101-104. doi:10.19683/j.cnki.mzlt.2011.16.022. 
  7. ^ 张燕. 傣族象脚鼓舞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民族音乐. 2015, (3):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