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灞橋遺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灞橋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 中國陝西省西安市
分類古遺址
時代-
編號4-49
認定時間1996年

灞橋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東10公里的灞河上,是古代關中通向東方的重要交通設施。由於長安至關東三條要道在灞河至長安城之間並為一路,中間以灞橋連通,故地位十分重要。程大昌有言:「此地最為長安衝要,凡自西東兩方面入崤、潼關者,路必由之。」[1]因此歷代政府都十分重視灞橋的維護,唐代還特置了勛官散官各一人專門管理。

歷史

[編輯]

灞橋建於何時,於史無載。灞橋初為木質結構,王莽時期,因木橋被火燒殆盡而用石材改建。並一直使用到魏晉南北朝時期。

隋唐時期,因都城南移,灞橋於隋開皇三年(583年)被南移重建。重建後的灞橋至北宋時仍在使用。

隋唐灞橋在南宋時廢棄,元朝時,灞橋再次得到重建。明清時期,灞橋又得到多次增修和改建。

文化

[編輯]

據傳長安人士遠送東行者至此,要折下柳枝,表達惜別之情,《開元天寶遺事》將灞橋也稱作「銷魂橋」。[2]

戴叔倫的《送友人東歸》、韓琮的《楊柳枝詞》與楊巨源的《賦得灞岸柳留辭鄭員外》均為描寫灞橋送別的唐詩。

注釋

[編輯]
  1. ^ [南宋]程大昌,《雍錄·灞水雜錄》,黃永年校,中華書局2005年版。
  2. ^ 足立喜六. 长安史迹研究.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3年1月: 11. ISBN 9787806286715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