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布匿戰爭
第三次布匿戰爭 | |||||||
---|---|---|---|---|---|---|---|
布匿戰爭的一部分 | |||||||
迦太基的位置 | |||||||
| |||||||
參戰方 | |||||||
羅馬共和國 | 迦太基共和國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小西庇阿 | 哈斯德魯巴 | ||||||
兵力 | |||||||
36,000–46,000名步兵 4,000名騎兵 |
20,000人以上士兵 大量民兵 | ||||||
傷亡與損失 | |||||||
未知 |
750,000人死亡 (大多數為平民) 50,000人被奴役 |
第三次布匿戰爭是古羅馬和迦太基之間三次布匿戰爭中最後的戰爭,發生於公元前149年-前146年。羅馬通過這次戰爭徹底摧毀了迦太基城,並將在城中堅守的迦太基市民不分男女貴賤老少盡數屠滅,只有少數投降者被沒為奴隸而得以生存。
背景
[編輯]公元前153年,羅馬保守派政治家老加圖作為代表團成員訪問了迦太基,看到迦太基城迅速從漢尼拔戰爭復原後,深感震驚。返回羅馬時,他手持一束從迦太基摘的無花果到元老院,藉此展示迦太基繁榮、鄰近羅馬的危險;他斷言,如果不加以制裁,迦太基不久就會十分富強,足以和羅馬再爭地中海霸權。此後,老加圖在元老院的演講時,不論什麼題目,都會在演講最後加上一句:「還有,我認爲迦太基必須毀滅」(Ceterum censeo delendam esse Cathaginem);元老院中的貴族派同意他,進攻迦太基的商業動機不多,主要是由於水利設施優良的北非田野可以作為他們的新投資項目,即利用奴隸勞動的大地主農莊。他們期待一個藉口,以便發動第三次布匿戰爭。
在第二次布匿戰爭結束時,迦太基人同意對努米底亞王馬西尼撒做出讓步,歸還他或他祖先所擁有的努米底亞的全部領土,同意不經羅馬允許不得在利比亞發動任何戰爭。很顯然,這就為馬西尼撒以「尋找祖先遺留土地」為由侵占利比亞各類土地製造了機會。大約在和約簽訂後的30年,努米底亞王決定向迦太基最南端的幾個城市進軍,奪取了大萊普提斯及其他幾個城市。迦太基受條約束縛,非羅馬同意不能進行戰爭,於是派使者向羅馬元老院抗議,而羅馬的調解結果完全不利於迦太基人。迦太基人必須每年付給羅馬200泰倫賠款50年,當她最後付清時,以為之後便不再受扎馬戰後所訂條約的束縛。公元前151年,迦太基向努米底亞宣戰。對此,羅馬元老院再一次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儘管納西卡等人進行了多次抗議,主戰派還是占了上風。一年後,羅馬向迦太基宣戰。
戰爭過程
[編輯]迦太基雖然商業繁榮,人口眾多,卻完全沒有對於戰爭的準備;她只有一支小小的陸軍,海軍規模更小,沒有僱傭軍、沒有同盟國,海上是由羅馬控制着。因此,迦太基急遣一支特使團前往羅馬,授權他們答應一切要求。元老院答應,如果迦太基以其最高貴家庭的300名小孩交給西西里的羅馬執政官作為人質,並且遵守執政官給予的任何命令,則迦太基可以保全其自由和領土完整。但元老院又秘密囑咐二位執政官,仍照他們已經收到的訓令行事。迦太基人懷着不祥的預感和哀悼的心情交出他們的孩子。二位迦太基執政官把人質送往羅馬,自率陸軍和艦隊渡海至烏提卡,召喚特使團到該地,要求迦太基把他們剩餘的船隻一併交出,交付為數巨大的米糧,所有的戰爭器械和武器也一併交出。當這些條件一一履行後,執政官進一步要求,迦太基人口退出城外10英里,而城市則要徹底焚毀。得到最後的要求後,迦太基人群情大譁,迦太基領袖因而被殺,剛回來的特使也被迦太基人拖去遊街,在城內的所有羅馬人統統遭到殺害;然而,迦太基人此時已經沒有武器和戰船。迦太基元老院對羅馬宣戰,召集所有成年人,不分男女、自由人和奴隸,組建一支新軍。他們拆毀公共建築以提供金屬和木材,熔化神像來鑄劍、剪下女人的頭髮用來製作繩子。迦太基在2個月內,製造了8000個防盾、1.8萬把劍、3萬支矛、6萬個石弩,並在內港建立了一支120艘船的艦隊。
迦太基人堅守孤城達3年之久,多次擊退了羅馬的進攻。公元前147年,西庇阿·艾米里安(即小西庇阿),被選舉為羅馬的執政官和遠征軍司令,得到羅馬士兵的擁護。不久,羅馬軍隊利用雲梯登城成功。迦太基雖經長久圍城卻毫不屈服,仍與羅馬展開巷戰;於是,西庇阿下令放火焚燒已攻下的街巷,許多迦太基人被活活燒死。迦太基城燒了17天,最後,50萬人口只剩下5.5萬人,他們才向羅馬軍隊投降。迦太基將軍哈斯德魯巴請求投降,雖得到西庇阿准許,但哈斯德魯巴的妻子斥責丈夫「膽小卑鄙」,帶著幾個兒子投火自殺。殘存的迦太基人被賣作奴隸,城市被羅馬軍團洗劫。
結果
[編輯]這次戰爭並無和約,因為迦太基國家已不復存在;烏提卡及其他曾經協助過羅馬的非洲城市皆獲自由,成為羅馬保護國,迦太基的剩餘領土則被羅馬併吞,成為阿非利加行省。許多迦太基人在攻城的過程中餓死,還有很多人在戰鬥的最後六天中死去。當整場戰爭結束時只剩下5萬名迦太基居民,這些人口只佔戰前的一小部份。迦太基被毀滅後,其居民依照當時的習慣羅馬賣為奴隸[1]。有一個盛傳的說法,稱羅馬軍犁過該地並且灑鹽,其實基本可以確定這是一則十九世紀時才有的傳言[2]。當代的報告顯示,迦太基附近的土地被宣佈為公地,由當地人、羅馬人與其他義大利的農夫們分配。北非成為羅馬重要的穀物來源,而羅馬統治下的迦太基是這些貨物的重要轉運樞紐。
許多重要的布匿城市,例如毛里塔尼亞一帶的,由羅馬人接管並重建;一些重建的都市包含瓦盧比利斯與莫加多爾。以瓦盧比利斯為例,這個重要的鎮在羅馬征服的土地中座落於最西部的邊界。他位於先前的布匿聚居地,但那個聚居地也建築在一個早期的新石器時代居住地上[3]。烏提卡是在攻城戰開始時倒向羅馬的城市,最後變成了羅馬阿非利加行省的首府。[1]一個世紀之後,迦太基的所在地由尤利烏斯·凱撒重建為羅馬城市,往後在羅馬帝國時期成為帝國在非洲的主要都市之一。
1985年2月5日,羅馬市長烏戈·韋泰雷與迦太基市長切德利·克里比簽署了一項象徵性的和平條約,此時距離第三次布匿戰爭已過去2131年[4]。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Scullard, Howard H. A History of the Roman World, 753 to 146 BC. London: Routledge. 2002: 310, 316. ISBN 978-0-415-30504-4.
- ^ Ridley, Ronald. To Be Taken with a Pinch of Salt: The Destruction of Carthage. Classical Philology. 1986, 81 (2): 140–146. JSTOR 269786. S2CID 161696751. doi:10.1086/366973.
- ^ C. Michael Hogan, Megalithic Portal. A. Burnham , 編. Volubilis. 2007 [2009-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7).
- ^ Fakhri, Habib. Rome and Carthage Sign Peace Treaty Ending Punic Wars After 2,131 Years. Associated Press. 1985-02-06 [2020-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