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阿吉翁
外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菲利普·阿吉翁(1956年8月17日—)是一位法國經濟學家。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經濟增長和契約理論。他與彼得·豪伊特提出了「熊彼得範式」的概念,二人在共著的專書《內生增長理論》中詳盡論述了這個概念。[1][2]
生平
[編輯]阿吉翁畢業於卡尚高等師範學校,在巴黎第一大學獲高等深入研究文憑,1987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
榮譽
[編輯]2009年被選為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他還是CERGE-EI成員。[3]
參考資料
[編輯]- ^ Aghionn; Howitt. A Model of Growth Through Creative Destruction. Econometrica. 1992, 60 (2): 323–351 [2014-10-12]. JSTOR 295159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5).
- ^ Aghion, Philippe. 2001."Schumpeterian growth theory and the dynamics of income inequali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conometrica 70(3): 855-882.
- ^ Book of Members, 1780–2010: Chapter A (PDF).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6 April 201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08-27).
外部連結
[編輯]歐洲經濟學會會長 | |
---|---|
1986–2000 |
|
2001–2020 |
|
2021–2040 |
|
隱藏分類:
- 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WorldCat實體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IBSY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da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CANTI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ICCU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J9U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KBR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L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LG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SK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Portugal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CINI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Google Scholar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MATHS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MGP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ORCI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ZBMATH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Trov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