蔀 (中國)
外觀
蔀或篰[1](拼音:bù,注音:ㄅㄨˋ)是中國古代曆法的時間單位。指回歸年與朔望月與平太陽日的最短循環(時間長度極接近的最小公倍數)[2]。在西方,類似的概念為Callippic cycle。
數學原理
[編輯]由於回歸年與朔望月之最小公倍數並未恰好等於一日長的整數倍,若再取與太陽日之公倍數,則能更妥善的制曆,因此出現「蔀」。
量值更迭
[編輯]在玄始曆與大明曆前,包括古六歷等皆採用一章為章歲十九、章月二百三十五、章閏七[3]。
- 1蔀=4章=76年
因為回歸年與朔望月與太陽日三者事實上並沒有準確的倍數關係,這個數值可能因曆法不同而有所改變。通常越後期、越精確的曆法,取值會更大。直至今日,由於天文觀測技術的進步,通常我們會以觀測結果作為決定日期的依據。例如以觀測後的定朔代替平朔,而不光以紙上作業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