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光岳樓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中國文化遺產專題 (獲評丙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中國文化遺產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文化遺產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山東專題 (獲評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山東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山東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 康熙帝曾為哪座修建於明初的古樓閣書寫「神光鍾暎」匾額?
    光岳樓條目由Ngguls討論 | 貢獻)提名,其作者為Ngguls討論 | 貢獻),屬於「heritage」類型,提名於2019年11月6日 13:33 (UTC)。
    • (!)意見:看起來這裡的第二張圖就是光嶽樓,如果沒有其他照片的話可以考慮用這張(1957年攝影,已經符合{{PD-China}})。另外我想請教一下,「中國現存最大的明代樓閣」的「最大」比的是底層面積還是什麼呢?另外,「東昌守御、指揮僉事陳鏞」,明朝似乎並沒有「東昌守御」這樣的官職。--如沐西風留言2019年11月6日 (三) 16:16 (UTC)[回覆]
    • (+)支持:整體看還可以,上面的東昌守御、指揮僉事 歷史記載為 東昌衛指揮僉事,」最大的明代樓閣」確實不能靠只靠聊城市政府的說法,還應該有一些古建築專家學者的論證。另外我感覺參考資料的形式有點複雜了,應當再篩選一下,吸收一些比較好歷史文獻(聊城有那麼多歷史文獻,記載應該不少的),並去掉一些學術價值不高的當代文獻(有些論文很像是為了評職稱湊數而發的)。--貓貓的日記本留言2019年11月7日 (四) 02:59 (UTC)[回覆]
    • @猫猫的日记本如沐西风感謝兩位的意見。
    • (+)支持。陳鏞的官職應該是平山衛的指揮僉事,東昌府新聞網有文章查證過。--如沐西風留言2019年11月7日 (四) 04:54 (UTC)[回覆]
      • PS:其實我有點懷疑「其中乾隆帝曾將此樓稱為『天下第一樓』」。第一,根據網上的所謂乾隆御筆照片,這幾個字是刻在石頭上的,這有點不合情理,光岳樓在城裡不在山上,皇上題字之後做成匾高高掛在樓上似乎更自然一些,刻在石頭上很奇怪(還得專門去找石頭);不想做匾,可以刻到碑上,那樣會有碑座甚至有碑亭,然而這兒的「天下第一樓」偏偏是一塊石頭,石頭沒有座也沒有修亭子,非常奇怪(我不記得有什麼樓閣的重要題字會刻在石頭上邊而不是刻匾或者碑)。第二,圖上沒有看到皇上題字用印。第三,早年的地方文獻對「天下第一樓」有沒有記載?如果十幾年前的文獻裡提到乾隆行宮而不提「天下第一樓」御筆,很可能這塊石頭就是最近若干年為了促進旅遊而偽造的。--如沐西風留言2019年11月7日 (四) 16:06 (UTC)[回覆]
        • @如沐西风乾隆帝的題字的確值得懷疑。在下出於兼顧事實正確把這句話移除了,感謝閣下認真的閱讀和仔細的查證。--ᥧᥭᥳ ᥐᥤᥒᥳᥑᥫᥳ 2019年11月8日 (五) 08:52 (UTC)[回覆]
        • @如沐西风這個條目的內容確實容易被當代旅遊開發誇大,所以我說參考資料再過一下,形式倒是其次,主要是判斷是不是有誇大或者污染史料的成分,比如現在還有一句「《南巡盛典》記載光岳樓為乾隆帝南巡行宮之一」,查閱《南巡盛典》以及《東昌府志》中還沒有明確作為行宮的說法,目前只看到乾隆在三十年、三十六年登臨其上,寫詩題匾,康熙登臨題匾也未看到,也許確有其事但不知出自何處。--貓貓的日記本留言2019年11月8日 (五) 10:07 (UTC)[回覆]
          • @猫猫的日记本登樓與否也許可以查清實錄。1999年齊魯書社《聊城市志》大事記部分寫到康熙帝三次途經東昌(康熙28年迴鑾水路經東昌、42年南巡路經聊城、48年南巡路經東昌),乾隆帝9次路經東昌(13年、16年、28年、30年、36年、41年、45年、49年、55年),乾隆30年開始六次路過東昌都登了光岳樓。《聊城市志》沒有給出具體的日期,不過已經縮小了查找範圍,如果能找到電子版的清實錄數據庫就可以比較方便地搜索對應的記錄。之前寫大慈閣時我查過(我現在沒有權限看那個數據庫了),實錄里有皇上去了哪兒、睡在哪兒,是不是行宮可以查出來。不過,雖然沒查資料,我不太相信乾隆爺會把這個樓當行宮用,這個樓在古城的主要幹道交匯處,行人過街要用到基座的門洞,外面也沒有圍牆,皇帝夜宿的安保是很大的麻煩;可能也不符合儀制,如果住在一個由衙署或者寺廟之類的院落建築里,更符合常理一點。1999年版《聊城市志》提到了康熙御筆和乾隆登樓詩刻,這些有可能是真的(或者說是在1999年之前造的假。1999《聊城市志》沒有說「現存最大明代樓閣」和「天下第一樓」)。--如沐西風留言2019年11月8日 (五) 12:27 (UTC)[回覆]
    • (+)支持。—— Eric Liu 留言留名學生會 2019年11月7日 (四) 10:48 (UTC)[回覆]
    • (+)支持--苞米()💴 2019年11月8日 (五) 02:44 (UTC)[回覆]
    • (+)支持Rowingbohe 歡迎參與2019年維基百科亞洲月 2019年11月9日 (六) 11:5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