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憤青/存檔1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反日現象

中國的「憤青」現象是一種特殊的現象,這種現象是特殊歷史、特殊時期所產生的,能夠趕上這種現象 ......也算是我們的一種榮幸吧,能夠見證一種歷史現象。

但關於中國反日現象的成因和思想基礎,我在此想多說幾句,在此來對來自台灣的朋友多作一些解釋, 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誤解和成見。

首先,在南京大屠殺問題上,

否認令人尷尬和羞愧的事實確實是人類的本性,這一點我們經常見到,也無法否認。例如,我們也常常 喜歡炫耀大唐和漢朝的盛事,對反映鴉片戰爭和民族屈辱史的影片和內容避而不見,這些是人類最平常 的感情,趨向於遺忘對自己不利的事實和例子,同時希望他人也一起忘掉,這些都是普通人的感情,無 可厚非。

日本戰後成長起來的青年人有這種情緒可以理解,但對此負責的卻絕對應該有日本政府。在經歷90年代 「失落的十年」衝擊之後,日本人的心態發生改變,由志得意滿轉變為張皇失措,加之日本戰後成長起 來的青年人並沒有老一代被集體主義洗腦過度的那種工作狂,和為公司為企業效忠到底的精神,而是類似 於美國「嬉皮士」那種成長歷史,這種態度令日本政府深深擔憂。為了凝結日本的向心力和精神,下作的 日本政府就採取了修改教科書和歷史的極端手段,來將自己的過去神聖化和合法化,企圖以此來提煉和凝 聚日本的精神,吸引日本的青年人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但此藥方藥效過於巨大,後果無法預見,但估計日 本政府將來可能會吞咽下自己親手釀造的苦果。

事實上,台灣地區出身的年輕人往往對中國大陸的反日行為之激烈,存有很大反感和誤解,認為這是一種 法西斯和野蠻劣根行為的體現。但實際上,大陸的反日情結是存有深刻的基礎的,從剛剛結束不久的二戰歷史 和野蠻行為的描述上,台灣人由於未像大陸人那樣受害那麼重,也未身臨其境,對於日本的情感是比較友 好的,特別是在地緣和政治的考量,及日本文化和電子業的推及上,從基礎上台灣人對日本是有好感的。 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時中國大陸的方面也基本如此,但出於自身經歷和受害者的角度來看,大陸民眾 心理深層上基本上對日本是懷有深深的疑慮和恐懼感的,對其野蠻和殘酷的程度從電影電視小說和先輩教育 上得來,再加上日本一直對其罪行採取猶豫和極力推卸的態度,因此一般的大陸民眾對日本是採取親近而不 親密的程度。

但90年代後期以來,日本的政壇急轉直下,象徵右翼保守勢力的首相一個接一個上台,日本政壇又接連 傳出了否認大屠殺、參拜靖國神社和修改教科書的行為,這大大傷害了中國原本趨向於遺忘的人民群眾的 感情,並且戳傷了舊瘡疤,令新仇舊恨一概翻滾到了檯面上來。

中國民眾對日本基本上不是懷有仇視的心理,而是在內心深處懷有恐懼與畏懼的心理,在此心理上發展到極致 的表現就是主張趁其羽翼未豐滿,儘早將其剪除掉。在網絡上瀏覽和發表帖子的憤青們自己也未能理解自己的 深層心理,而是自我洗腦至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為祖先報仇等等大義層次,事實上,如果上升到那種程度的 話,對於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侵略史也應一併提起,但中國人往往是比較善忘的,這一點再一次在這裡得到例證。

所以,反日行為的萌芽和興起,並不是伴隨中國民族主義的覺醒和中華自大狂精神的發揚,而是由對往昔黑暗 侵略行為的恐懼感和畏懼心理的黑暗之水一步步澆灌成長起來的,我希望看過此頁台灣網友們能夠明白。


我在這裡講這一點,不是為那些將來會成為日本右翼忠誠衛士的日本青年人開脫,也不是為那些「反日」、「仇日」 「仇日教育」、「敵日文化」正名,而是講解所有一切的由來和原因,為什麼日本會突然選擇民族主義,大陸為什麼 民族主義又隨之急竄而起,希望來自台灣和大陸的年輕上網人能夠了解這些,多了解這一些,才能多了解事實的真面 目,將來不會像那些可悲的前車之鑑一樣,被媒體和其它政治人物所洗腦和利用。


只可惜不易被他人媒體和觀點所左右,願意審問自心的人太少了。


-- 來自[冰冰冰冰冷事實] 16:54 2006年5月26日編輯 (UTC)

1,我認為憤青不只是中國大陸的現象。憤青是源於互聯網的普及,rapid globalization 急速的全球化等等的原因而造成。

  在日本,韩国都有。

2。「從剛剛結束不久的二戰歷史和野蠻行為的描述上,台灣人由於未像大陸人那樣受害那麼重,也未身臨其境」

   ??台湾人很多都是日战后从大陆逃难去台湾的吧?还有台湾曾是日本的殖民地。 你的论点非常不合理。

當初逃難到台灣的人只占台灣人口的四分之一,「台灣人由於未像大陸人那樣受害那麼重,也未身臨其境」這句話可以說是道出了台灣的歷史事實,用一個比喻可以說明為何台灣反日情緒持續低迷,中國人一提到日本就會反射性的想起日軍殘暴,「南京大屠殺」等,而說到滿清呢,多少也會想到「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以及「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然而今日的中國人可會像日本那樣的恨滿清呢?不會!對吧?同理台灣人也是一樣,「二二八事件」就像「南京大屠殺」,是不久前才發生的事情,而馬關條約後日軍攻佔台灣所造成的死傷,就像「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一樣,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所以台灣人對日本人當初屠殺台灣人的恨就像今天中國人對滿情屠殺漢人的恨一樣,平淡到幾乎可以當成不存在,而「二二八事件」之後台灣人對中國人的恨就有如中國人對日本人的恨一樣,強烈而且不可能消除,就算是執政的國民黨想盡辦法淡化,先是隱瞞「二二八事件」的歷史,被揭發後則是刻意污衊追討「二二八事件」責任的人,然而只要國民黨還付出該付的代價之前,永遠會有人記得這個仇恨,就像中國人說的,歷史仇恨可以不報,但是絕不能忘記。


3。 所以,反日行為的萌芽和興起,並不是伴隨中國民族主義的覺醒和中華自大狂精神的發揚,而是由對往昔黑暗 侵略行為的恐懼感和畏懼心理的黑暗之水一步步澆灌成長起來的,我希望看過此頁台灣網友們能夠明白。

    我不认为。
     中国的民族意识已经到了不可控制的程度。从反日意识,到反台独,还有反藏独的事来看,
     中国从自卑演变到自大的心态是很容易理解的。

是否刪除?

移动自Wikipedia:删除投票和请求/2004年11月23日
  • 憤青其實是屬於社會上最自卑,精神上最脆弱的矮子. 正因為他們自卑,才會無理地仇恨美國人, 台灣人, 日本人, 把他們自卑的原因都歸咎於種族文化的原因, 都歸咎於所謂外辱. 其實即使世界上沒有美國, 日本或台灣, 他們照樣自卑, 脆弱, 憤怒, 暴力, 自大, 民族沙文主義.
  • 憤青只是一個詞彙,不適合作為百科全書的條目。憤青只是一個北京方言而已,只不過被媒體大肆渲染,並不是嚴謹的書面語--百無一用是書生 () 12:48 2004年11月23日 (UTC)
    移動到維基詞典?--[[User:Zy26|zy26 (Talk)]] 12:52 2004年11月23日 (UTC)
    • 憤青的英文 fenqing 在國外已經是一個專有名詞了,我也不只從北京朋友口中聽過憤青這個詞,覺得是一個百科全書應該可以收錄的條目。Richy 12:59 2004年11月23日 (UTC)
    • 憤青一詞已經廣泛被媒體採用,最近就有專門報道憤青的文章,所以該詞應該作為新詞語已經進入書面語了。而且憤青現象應該還有他的社會學意義,所以我覺得該條目可以保留。--Mountain(Talk) 18:13 2004年11月23日 (UTC)
    • 新字彙的產生, 本來就是相關社會現象的產物. 這是個有趣的題目, 尤其是從社會運動的角度來看. 就算不從學術的角度來看, 這個語彙也至少已經滲入"大眾媒體"裡面了, 沒什麼應該刪除的理由啊. --wdshu|阿呆 02:15 2004年11月27日 (UTC)

"少數激進的憤青對台灣國民的評價也是負面的,包括文化、經濟、和日本的關係等。 但對於台灣民生的了解確知之甚少,加上在連戰「登陸」前大陸媒體對台灣報道的片面,以及大陸對網絡的封鎖等,僅知道大陸所提供的以中共為立場的信息。他們很少提及「台灣原住民族」,「台灣隊」,以及台灣國民對中國的看法等。少數行為低劣者在網絡上撰文詆毀台灣總統陳水扁,而對於他治理台灣國內的政績,和「四不一沒有」之類走中間路線卻很少有人提及。因此,支持台灣獨立運動的人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憤青往往是偏激而對台灣充滿誤解的。" 該段文字本身就是偏激和充滿誤解的,我認為應該刪去以體現中立性。昨天我進行了這一工作,不知道為什麼今天這段文字又回來了?--鹽開水 02:43 2005年8月24日 (UTC)

结束移动 * 结束移动

"國毛", "民毛": 中國憤青的新代名詞

"國毛"者, "國家毛澤東主義者"也. "民毛"者, "民族毛澤東主義者"也.

國毛和民毛是中國"憤青現象"的兩種主要表現現象. 第三種現象叫"皇漢主義", 在此暫不討論.

在國外, 尤其是西方, 尼泊爾, 土耳其, 秘魯, "毛澤東主義"是"去殖民主義"的代名詞. 這不奇怪. 因為, 雖然並不是所有去殖民主義運動都和毛澤東思想有關, 但毛時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用財力人力大力支持過柬, 阿爾巴尼亞等國, 和不少馬列主義反殖民主義武裝. 所以"毛系去殖民主義", 作為武裝力量和意識形態思潮, 在國外去殖民主義眾多派系中, 占極有影響力的地位.

但是, 國內的"國毛", "民毛"與國外的"毛系去殖民主義"有明顯的差別. 其一, 國外的毛系勢力, 從赤柬, 阿, 到尼, 庫, 都是小地區性質的勢力, 依賴着周邊的經濟和社會系統. 而毛中國卻是一個龐大的獨立大地區性勢力, 自己有龐大的經濟, 社會, 官僚, 軍事系統. 其二, 國外毛系勢力常和"托派"相提並論, 即使在馬列陣營里也是邊緣勢力. 而且是意識形態上反對殖民主義和大國強權, 主流思想等. 在國內, 它是國家的領導思想. 朝庭並不是"意識形態上反對殖民主義"的. 因為, 自從朝庭有國以來, 對西域和吐播的統治, 近似殖民主義. 其藉口是"落後就要挨打". 可以這樣理解: 朝庭是"挨打民族"中第一個"站起來"的, 在與帝國主義的鬥爭中, 站在所有"挨打民族"的前沿. 它對西域, 吐播的統治, 是抗擊帝國主義勢力的鬥爭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叫"非此則彼". 而且, 西, 吐封建階級不但充當了帝國主義的走狗, 而且其民族本來就"落後", 本來就應當"挨打", 打一打這些落後民族, 能使他們意識到"落後就要挨打"的真理, 從而皈依到偉大反帝國主義的陣營中. 因此, 這種國內外毛思想闡述的差別, 反映了, 國內毛主義能夠"買得起"國外毛主義"買不起"的東西---HEGEMONY.

  • "國毛"和"民毛"就是國內毛主義在當代的投胎, 和國外毛主義大相徑庭.
  • 國毛和民毛之間的差別也是很大的.
  • 什麼是"國毛"呢? 簡而言之, 就是"姓黨的孩子": 青年黨員, 團員等. 在年青教師, 理科學生中尤眾. 而且常常是黨含辛茹苦帶大的"希望工程"的窮孩子, 不是什麼"太子黨". 對黨的期望和理想都很純真和真摯. 一般措辭很謹慎, 很有外交風度. 對社會主義制度有真摯的信仰. 對朝庭也很忠誠. 對朝庭的敵人也惡憎分明.
  • 如果朝庭是一艘潛水艇, 這些人就好比艇浮時在甲板, 艇塔上棲息的鷗鷺. 艇尚在社會主義的海面上半浮, 一旦完全潛入資本主義的深海, 這些鳥類必蒼惶游散六神無主. 如果真的呆在艇塔里不得解脫, 潛艇則奈何不能成全其性命了.
  • 如果"國毛"是"制度內"的寄生蟲, "民毛"則是制度外的義和團. 國毛一般只強調"國家", 對民族一般強調"融合", "大同", "亞非拉", "大家庭"等. 而民毛則視"國家", "民族"同為神聖. 通常鼓吹民族利益, 反日, 反美, 攻台常掛嘴邊. 對越南印度印尼等華人過往的敵人也耿耿於懷. 對朝庭或過度熱情, 熱臉蛋貼冷屁股, 或以其賣國譏諷之. 零三年銷毀日貨, 香港長毛保釣踏日旗, 是也. 一般青年學生, 待業青年為多. 閒人是魔鬼手裡最方便的工具. 他們鄙視權威, 但是有崇拜強權. 意識形態上的短淺, 使他們對共同奮鬥有強大的依賴: 比如說反日反美把他們五花八門的派系團結起來. 如果沒有一個共同奮鬥, 他們就八仙過海一樣, 向紅衛兵一樣亂套了. 他們象生命力旺盛的菌類, 如果沒有"共同奮鬥"的制約, 那就只有一個保守的經濟體系能把他們的活力冷凍起來.

憤青豈止中國才有?

「憤怒的青年」全世界都有,怎麼只寫中國的?而且只寫中國大陸的網絡憤青,太偏頗了。台灣地區的台獨憤青怎麼好像隻字未提哦!還有外國追求自由主義、民族主義憤青,多如牛毛,怎麼什麼都不寫,就寫中國大陸憤青對日、對台、對美的描述,而且言論也頗不中立。--冰封沙漠要發飆請找我 16:34 2005年8月23日 (UTC)

要求之前的編輯者十全十美是沒有意義的,wiki的精神就是一個人的力量不夠,需要眾多人來修改補充。請不要老是希望之前的編輯者能夠寫的一點毛病都沒有,不要指責前人偏頗,就是因為wiki默認前人的文章肯定不完美,才會允許後人自由修改,這不是報紙評論、論壇發帖之類的東西別人不可以修改,想反對的話只能去寫信或者回帖抗議,自己在wiki就可以隨時改啊。如果覺得缺少內容,就自己添加,或者心平氣和提出問題讓別人去添加修改,這種指責的口氣不助於解決問題。如果不能更改正文,這樣的口氣可以理解;問題是隨時可以修改,那就去改不就好了。
憤青在大陸興起起初就是說大陸國內的,外國的激進分子在之前從來也沒有叫過憤青。這個詞在大陸廣泛流傳之後,才用在國外的這類人身上。本來就應該是先介紹大陸內部,然後說明這個詞慢慢發展到也可以用在國外的類似人身上。--wooddoo 虢國夫人遊春圖 15:11 2005年8月29日 (UTC)
您覺得不充分,您補充--Jinhuili 15:56 2005年12月4日 (UTC)

糞青一詞現在已經不是用來專門指中國大陸的糞青了。它已經涵蓋了很廣範圍。所以說糞青是中國大陸的糞青而已,的確有失公正。現在只要符合糞青行為的人,不管來自任何國家,都有人會稱這種行為的人為糞青。。。比如,台灣就有很多糞青,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也一樣有很多糞青在網上發表類似中國大陸糞青行為的言論,所以這些也被人稱為糞青。所以,今天糞青已經是個無國界的一詞。--阿仁 15:33 2005年8月29日 (UTC)

這個條目現在的內容感覺過多,這僅僅是一個介紹辭彙的條目。這個詞將人群作這種劃分本身就是不科學的和籠統的,細分的話涵蓋很多內容:種族主義、沙文主義、民族主義情緒等等。所以僅需要列舉「憤青」的用法、涵蓋範圍(中外都包括)就可以了。具體的中國憤青對日美的態度應該放在中國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等條目中說;「外國憤青」的觀點如何放到相應的國家條目中去說。--wooddoo 虢國夫人遊春圖 15:11 2005年8月29日 (UTC)

我是認為「糞青」一詞,現在已經不是單純的詞彙那麼簡單,就好像「狗」,除了是個詞彙外,也是一個很有深度的條目,糞青,也一樣,如今糞青已經成了一個相當龐大的群體,而且幾乎每個國家都有這種現象的人,所以雖然和種族主義、沙文主義、民族主義情緒等等都有覆蓋現象,但是,它還是有它原來的不同之處。我是認為,我們應該大略介紹,但不用仔細介紹各國糞青的種族主義、沙文主義、民族主義情緒等等。我們可以說,因為某某國家的人,有某某行為,或是發生某某行為,因而被認為是糞青。至於那些具體的中國憤青對日美的態度我也認為應該放在中國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等條目中。--阿仁 15:57 2005年8月29日 (UTC)

請注意:憤怒的青年(Angry Young Men)是英國20世紀50年代的一個文學流派。這一派的政見十分激進。當然我們這個中文詞「憤青」的在使用中涵蓋範圍更廣。但我覺得其詞源可能還是借的英國。在詞條中應該提一下。Wiseworm (talk) 16:03 2005年8月29日 (UTC)
這個好像在英文版就早有寫了,要不就是我記錯了。中文版的還沒有文學這個條目,最上方用一條斜體字提醒就可以。那這頁就不用消歧義,wiki的中文讀者知道fq的比知道這個文學流派的多太多。--wooddoo 虢國夫人遊春圖 16:09 2005年8月29日 (UTC)

80年代在中國就有憤青的說法了,指的是對社會與體制不滿的年輕人,崔建應該就算一個。

(-)反對對社會體制不滿不能算是憤青,憤青的定義是極端民族主義者。追求自由,熱愛真理的人能算憤青麼? 看清楚不要想當然好嗎。--浪漫騎士 (留言) 2008年10月12日 (日) 19:56 (UTC)

(-)反對「憤青」現在僅是中國民族主義者的代名詞,至於憤怒的青年和憤青已經沒有什麽聯繫了。另外,反對中國社會體制者不是憤青,憤青指的是民族主義者,不是民主人士。TheHope (留言) 2009年2月8日 (日) 11:30 (UTC)

憤青的語源

在一本評論李敖的書中就有提到這個詞彙,說是來自英語裡的en:Angry Young Men, 不過FQ跟fenqing是專指中國憤青是無疑的--Blauncher 05:47 2005年9月11日 (UTC)

台灣對中國大陸憤青的稱呼?

原文:

台灣一般民眾對中國憤青也不存在好感,在網絡上發生筆戰等衝突情況時有所聞。但台灣日常生活並未有「憤青」一詞,可能以「死大陸人」、「共匪」稱之。激進偏右親日人士甚至使用支那人等詞彙。

「死大陸人」、「共匪」、「支那人」,這些詞彙哪裡是只稱呼中國大陸憤青的?可以說是對大陸民眾存在不滿的台灣人,對所有大陸人的稱呼。在此請不要憤青=中國(大陸)人這樣的思維轉換。涓生 20:16 2005年12月25日 (UTC)


「一般是」就行了,我也認為中國除了少數怪胎以外都符合憤青的標準,因為中國的歷史觀本身就是一種憤青式的歷史觀,中國的歷史紀錄本身就是一種給無知人民洗腦用的宗教文章。


臺灣憤青與哈日族的關係

原文:

臺灣憤青對日本充滿好感。他們一般是哈日族,也很懷念臺灣日治時期。憤青贊同參拜靖國神社。對於釣魚島問題,他們多認為釣魚台列嶼是日本的領土,臺灣沒有必要為了釣魚台列嶼而與日本發生矛盾。

事實上,「臺灣憤青」、「哈日族」、「懷念日治時期」、「贊同參拜靖國神社」、「認為釣魚台列嶼是日本的領土」這五個群體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符合「憤青」條件的臺灣人也有可能從事反日活動。「哈日族」主要是定位在對日本的人事物等感到好奇並充滿興趣的年輕人,而「懷念日治時期」通常是經歷過日治時期的臺灣人或是其下一代,這兩個群體雖然對日本抱持善意,但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當然,符合「憤青」條件的臺灣人未必「贊同參拜靖國神社」或是「認為釣魚台列嶼是日本的領土」,甚至可能持有完全相反的論點。而「哈日族」或是「懷念日治時期」的人也未必「贊同參拜靖國神社」或是「認為釣魚台列嶼是日本的領土」。事實上「贊同參拜靖國神社」的人也未必「認為釣魚台列嶼是日本的領土」。Jbfc 08:37 2006年2月18日 (UTC)

你做的分析是不錯的,但建議你了解一下前提條件:前提是一般是,並不代表所有符合台灣憤青的人,都必須具備上述條件;也不代表具備上述條件的人,都是憤青。無論如何說,符合憤青條件的台灣人,大多是對日本充滿好感的,大多偏向對日本有利的一面。--涓生 12:28 2006年2月18日 (UTC)

我之所以會提出這些分析,就是因為原文提到了一般是這個前提。所謂的一般是或是你提到的大多是是有爭議的。

基本上,憤青和哈日族的構成條件是不一樣的。哈日族可能會成為憤青的原因是因為對台灣社會現狀不滿,但是這種模式同樣也存在於愛慕西方文化的人,而事實上,愛慕西方文化的台灣年輕人的群體並不會少於哈日族。在台灣憤青之中是有不少人對日本的態度是友善的(例如支持日本政府的一些政策),但是這些人當中很多是基於情緒的轉移及投射而出現親日的行動,實際上對日本並不是那麼感興趣,因此並無法構成哈日族的要件。因此臺灣憤青對日本充滿好感,他們一般是哈日族並不正確。同時符合「哈日族」及「憤青」兩條件的人,在台灣憤青的母群體中可能只是少數而已。其它論點中,例如「懷念日治時期」這個群體其實並沒有條件成為憤青,因為這個群體是中老年人。或許這些人在年輕時,可能具有「憤青」的條件,但是那已經是另一個問題了。Jbfc 09:24 2006年2月20日 (UTC)

如果認為關於哈日族和憤青聯繫不大,可以直接刪除。這個詞語可能是我使用失誤。就我所接觸的新聞和台灣論壇,他們確實普遍對日本充滿好感,並且懷念日治時期。對於「一般是」這個詞語,你可以更換為更恰當的說法,或者加以語句說明。但關於「懷念日治時期」,這並非只有中老年人才有資格,沒有經歷過日治時期的年輕一代也可以對此表示懷念。比如說我就懷念1920年代的中華民國時期,儘管我沒有親身經歷。--涓生 11:04 2006年2月20日 (UTC)

臺灣憤青的觀點及定義問題

我相信涓生先生所接觸的新聞及臺灣論壇中,確實可以看到臺灣憤青表現出對日本友好的現象,因為這真的是一個存在的事實。我們在下結論時可以說:「在XX新聞或是臺灣的XX論壇中看得到種現象」,畢竟什麼樣的場合得到什麼樣的事實,這樣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是如果我們把結論下成了:「因為XX新聞或是臺灣的XX論壇中看得到這種現象,因此一般的臺灣憤青也應該是這個樣子」的話,這就失真了,因為多數臺灣的新聞及論壇只能表現部分群體的主張而已。

所謂臺灣憤青對於日本的友善雖然是一種事實,但是這並非實際的一般的臺灣憤青行為,而可能是中國大陸觀點下的一般的臺灣憤青行為,同樣的問題也發生條目中對於臺灣憤青的定位。事實上「憤青」這個條目中,對於中國大陸的憤青和臺灣憤青的定位是用兩套不同的標準。條目中提到的「憤青」定義,指的是對社會現狀不滿,而急於改變現實的青年以及民族主義和愛國情緒高漲的年輕人,儘管條目中所提到的中國大陸的憤青符合這個條件,然而條目中對於臺灣憤青的定義及衍生的論述,卻是源自於很多人將支持臺獨的人也稱為臺灣憤青這個觀點。

或許在中國大陸對於熱心於思考兩岸問題的人當中,很多人將支持臺獨的人也稱為臺灣憤青是個事實。但是他們對於臺灣憤青的定義既非對社會現狀不滿,而急於改變現實的青年也非民族主義和愛國情緒高漲的年輕人,而只是因為這些臺灣人強力主張臺灣獨立。雖然這些臺灣人的行為符合憤青的條件,但是如果從對社會現狀不滿,而急於改變現實的青年以及民族主義和愛國情緒高漲的年輕人來檢驗臺灣人的話,主張臺灣獨立的憤青,只能說是臺灣憤青中的一部分而已,雖然這些人在臺灣憤青的母群體中不能說是少數,但這強力主張臺灣獨立的憤青在實際上並沒有多到可以成為所有臺灣憤青典型代表的程度,因為在意識上與其對抗(例如主張改善兩岸關係)的其它臺灣憤青群體也是相當大的。除了臺灣獨立及兩岸關係議題之外,單純只是對於臺灣社會現狀不滿的憤青群體也是存在的,而且在母群體中也不能說是少數。其它以反韓、反日、反美為主張的臺灣憤青也是存在的。這種以憤青本身的意義所定義的臺灣憤青,和以中國大陸對於熱心於思考兩岸問題的人的觀點所定義臺灣憤青相比,顯然有非常大的差異。

對於臺灣憤青的定位上,不論是中國大陸觀點,或是憤青本身的意義,或是兩種觀點皆取,最重要的是讓讀者知道,哪一部分是哪一種觀點。Jbfc 07:50 2006年2月22日 (UTC)

對社會現狀不滿,而急於改變現實的青年以及民族主義和愛國情緒高漲的年輕人,第一點是對1970年代香港憤青的定義;第二點是對中國大陸當代憤青的定義。這兩點都不是對台灣憤青的定義。另外台灣憤青這個詞語是中國大陸民眾的引申說法,自然也是按照他們所認為的定義來定義。而你提到的有對於台灣社會現象不滿的台灣人,但並沒有任何人如此稱呼他們為憤青,無論是在大陸還是台灣,所以並沒有引入到此條目中。憤青本身只是一種口頭上對一個群體的稱呼,並沒有形成一個確定的定義,也不可以用一種模式來定義所有地區的憤青。香港的,日本的,中國大陸的,台灣的,每個地方的憤青定義都不相同。也許以後這個詞彙會被逐漸從口語而轉為正式化,但目前卻仍然停留在口語階段。所以我認為,現在的憤青的分別,只存在於各種人的觀點中,並不存在一個確立的定義。即使針對中國大陸的憤青,依然不能直接用及民族主義和愛國情緒高漲的年輕人來定義,只能說很多憤青具有這樣的特徵,而確乎也有人不是這樣。就連此詞的褒貶都因人而異,可見這個詞語是相當不正式的口語詞。--涓生 11:22 2006年2月22日 (UTC)

其實我覺得比較像憤青的是在台灣還巴不得早點統一的狂熱人士,不過內文裡面都沒寫到,正確來說憂國騎士團有兩群人,不論急統或急獨的狂熱派應該都是不滿現狀的,而就愛中國的民族主義份子來說急統派更符合憤青的條件。


按照"中國大陸對於熱心於思考兩岸問題的人的觀點"所定義的臺灣憤青,其實台灣(反中)憤青的出現(或是近年來的大量成長)與中國憤青過去幾年在台灣網站的破壞與攻擊有很大的關係。這導致不是憤青的中國網友也受到無辜波及。 (日本憤青出現的原因大概跟這個也很類似)。這部份的背景可以再補充一下。

另外,請問這篇文章未來的發展到底是要擴大還是縮小憤青的定義範圍? 反中、反日、反美、反台、反韓、親中、親日、台獨、烏托邦、民族主義、愛國主義、 溫和、激進、然後各地對憤青的不同定義? 還是說只對典型的憤青做基本定義 (似乎是最早的版本)? 還是只針對極少數極端偏激憤青做描述 (例如就好像上面說的"大多數"台灣憤青認為釣魚台是日本領土)? 目前的文章說深度好像也還不夠詳細精確,說廣度好像也還不夠豐富周全。為什麼不集中發展一點就好?--68.120.199.48 10:18 2006年4月5日 (UTC)

憤青與憤怒的青年

如果說將憤青音譯到英文那該是什麼? 在1950年代的英國有憤怒的青年(Angry Young Man),那麼如果憤怒青年音譯是否就是為Angry Young Man呢?

P.S.建議創建憤青列表非憤青列表(或其它名稱),讓自稱是憤青或者否認自己是憤青的人自由在相關條目簽名,如何?

New Liberalism的編輯

不贊同編輯時把台灣和日本的憤青刪除。憤青有多種不明確的定義,既然有人這麼稱呼,那麼就應該進行描述。而且該擴展性稱呼並非是「少數人」,廣義用法已經流傳。如果不進行描述,則是典型的中國中心。

另外還要採用隱藏的方式來表述這段話,這意圖就更讓人不解了。莫非該段話還不能讓大家直接閱讀,或者體現該段話並不重要?--涓生 11:33 2006年4月28日 (UTC)

摺疊功能應當慎用。我希望社區及早對該功能討論出一個指引。— fdcn  talk  2006年04月28日12:34 (UTC+8 20:34)

修改了少量措詞。--涓生 11:52 2006年4月28日 (UTC)

Fdcn所說的稱民運人士或維權人士為憤青根本小眾,可以認為純粹是還擊式的擴張,我表示贊同。關於台獨人士和日本右翼,雖然我也認為和台灣民族主義、日本民族主義並不等同,但在敘述中可以添加以上描述。畢竟憤青的指代範圍是很不清晰的,憤青有很多特徵,但特徵並不能完全對其本身進行定義。既然對大陸的憤青指代是無法清晰定義的,那對日本和台灣的憤青同樣不清晰的定義,也就應該體現出來,而不是不進行描述。--涓生 12:44 2006年4月28日 (UTC)

對朝鮮部分的修改

原文:

 由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实行着教育、住房与医疗免费政策,再加上中共对朝鲜一向的“正面宣传”……

這段話反應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情況而已,且用語上傾向性嚴重,已經修改。關於憤青們對朝鮮的真實態度,完全可以在如鐵血這樣一些憤青較多的論壇中看出來。Marchrius 09:18 2006年9月1日 (UTC)

憤青已經可以作為一種言辭態度的表徵了

現在的BBS上,尤其是web型BBS(或者叫「論壇」?)上,相當多的右派,特別是年紀小的右派(多為高中生)也是出言不遜。他們發表的言論,只要換幾個名詞,完全象一篇這裡所說的「憤青」的帖子。換言之,只有屁股坐的地方不同,其他的完全一樣。對這樣的人,一些BBS(比如水木社區)的左派已經將其命名為「右憤」。這個新動向大家不可不注意一下。 --狼叔 12:19 2006年10月26日 (UTC)

不明白您這裡的右派指的是什麼 是中共定義的「右」還是極端民族主義的「右」 如果是前者那麼水木的會員上大部分符合fq的特徵 如果是後者那麼不是與wiki的定義一致嗎?--Kira123 (留言) 2008年9月2日 (二) 07:11 (UTC)

一個奇怪的現象

憤青,某種程度上等於極端民族主義者。但是光論民族主義而言,所有的憤青都反日,但是只有三到四成的反滿。而且如果這個憤青反日,那麼政治立場通常比較擁共;但是如果反滿,那麼大多反共。不知為何?--左圖右史 07:53 2006年11月17日 (UTC)

我個人的理解是,中共可以藉由鼓動憤青的反日思想,來做為對日外交政策的籌碼,所以兩者可以走在同一條路上(儘管鬧過頭了反而會被官方壓制)。另一方面,因為民族融合是中共防止國土分裂的一貫政策,但這種政策和反滿思想是抵觸的,所以反滿則必然反共。--AprilFool 08:56 2006年12月16日 (UTC)

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反滿的人更應該稱為愛國者,因為他們認識了歷史,明白了滿清當年對漢族的奴役。而中共往往站在滿族/滿清的立場上,原因有二:1中共跟滿清都是外來信仰,外來主義,與傳統中華文明相牴觸(滿服/薩滿教/奴制度)中共是共產主義。2當年國共對抗的主力軍,中共東北四野,主要由偽滿洲禁衛軍,主要是由日本人訓練的滿族士兵構成,全套日本高級裝備。所以滿族國家領導階級中也有相當的影響力。 現在所謂的糞青,無非是為領導層鼓譟的人,具體表現為:與黨的論調保持高度一致,反日,反美,擁護滿族,擁護俄國(因為中共跟俄國的關係,雖然俄國侵占中國領土最多,長遠傷害最為嚴重,糞青雖標榜愛國,對俄國侵華卻隻字不提,卻很諂媚俄國)--212.201.73.222 19:40 2007年1月28日 (UTC+8)

首先很抱歉要提醒您一下,在發表意見的時候,新留言要放在舊留言的最後面,並且請您在您的留言後頭加上~~~~,系統會自動替您簽上大名和留言時間。

回到正題,您提供的意見確實有值得參考之處,只是我個人並不覺得反滿比反日反美更愛國,更認識歷史。會隨著國家政策起舞的人固然無法做出客觀的分析,然而以民族大義為名,遂行種族歧視發言的人,又怎麼能夠不受偏見影響,對歷史懷抱敬意?追根究底,不論是哪一種憤青,都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區別而已。--AprilFool 04:13 2007年2月3日 (UTC)

香港對憤青態度

可否加上:事實上香港新一代的青少年很多也很崇日,而且香港教育與大陸不同的是香港會教授共產黨黑暗的歷史,此使普遍香港人也不對毛澤東有好感,故此對憤青極大普遍也持負面態度。這是香港與大陸絕對不同之地方。crazyxboy 17:19 2006年11月21日 (UTC)

憤青對待權威的態度

許多憤青非常質疑權威,這是一個典型的特徵。 還有一個特徵就是兩個極端,憤青要麼極力擁護共產黨,要麼極力反對共產黨。這是個值得注意的現象。--24.83.219.216 01:56 2006年12月20日 (UTC+8)

其實質疑權威並非全然是壞事,但我覺得憤青的問題在於對這些議題沒有深入理解(這和資訊不流通也有很大的關係),結果反而被極端的民族主義所迷惑,流於淺薄和情緒化。而不論是擁共或是反共,也都是以這種民族主義為出發點,以致於看不清問題的癥結在何處。

另外,樓上那位忘記在留言後頭加~~~~簽名了,在此按系統時間替您補上。--AprilFool 04:23 2006年12月20日 (UTC)

一個新現象的討論

目前我注意到,有部分人,大部分思想和憤青的定義很符合,比如對腐敗問題的看法等 但是有幾個明顯區別 1.有關中俄關係, 2.有關韓國問題,或者說高麗問題,詳見最近的亞冬會事件等(見到因此嚴重反韓的人很多) 3.反美 特別是反日問題,則不一定,有人甚至可以算崇日派的 對這些人應該怎麼定義?是否能夠用憤青定義?或者是屬於新的流派?憤青溫和派? 希望大家加以討論,並加入Wiki 1616

文章中的概念錯誤

文章中稱:且與中國相比,印度與美國的關係更加友好,也因此具有與美國形成同盟,聯手鉗制中國的潛在威脅。所有上述的一切導致中印政府目前關係冷淡,中國政府曾試圖緩和這種冷淡關係但毫無效果(如胡錦濤訪印遭遇冷淡對待)。這些都觸發了憤青的敏感情緒,導致部分憤青甚至談論中印開戰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Re:請注意美國在該地區的主要盟友是巴基斯坦不是印度,這是常識性問題。印度是蘇聯的傳統盟友,印度軍隊的導彈、戰鬥機90%以上都是蘇制的,而印度的第五代戰鬥機(美國稱第四代)也是和俄羅斯一起研製,俄羅斯研製拋棄了所謂的「盟友」中國
還有將向美國學習者(科技、文化等)也列為憤青……要稱他們為憤青,也得舉出他們如何極端向美國學習的例子來
而且文章中多次出現右派也加入憤青陣營的錯誤,造成全民皆憤左派右派全是憤青這樣的錯誤境地,這些段我全刪除了,如果有問題請找我
此外還有在前面已經說過憤青基本都是擁護中國共產黨的,但又在後面舉憤青反對印尼排華的。因為中共對印尼排華事件進行新聞封鎖,既然擁護黨,還反對被中共屏蔽的對中共不利的信息幹什麼?
「憤青對XX國的意見多種多樣」「憤青之中對XX意見不統一呈兩極化」這樣的錯誤也是一個大問題,既然說他們意見都不統一,那他們還能叫憤青?還能很好的貫徹反美反日擁共,我修訂條目時注意到這一點儘可能的讓他們思想統一,符合共產黨的政策,並且讓他們忠誠擁護中共,這樣才能叫憤青 by Usaroc 2007年4月30日 (一) 12:08 (UTC)

憤青中有左派、有右派,對於某項中共政策,也有反對、有支持,Usaroc指出的上訴三點並非錯誤。2009年12月21日 (一) 15:54 (UTC)~~

「憤青」可為我外交所用

2004年在《國際先驅導報》上出現了一篇文章《「憤青」可為我外交所用》。是少有的出現在主流媒體上討論憤青的文章,且其內容可與2005年反日遊行進行聯繫,希望有能力者來做一下整理。在新華網上可以看到: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4-12/30/content_2394497.htm湯圓 2007年6月30日 (六) 17:18 (UTC)

文章的語氣和立場

雖然我認同大部分的這個版本的觀點,但語言的語氣和傾向性過於明顯,與wiki的政策不符,希望有人能修改。 Wisagan 2007年7月11日 (三) 08:21 (UTC)

是的,我也這麼認為。如果否定了言論過激人士,或者否定「否定了言論過激人士的人士」,這都違反了言論自由與中立性的精神。所以這個詞條的語氣是應該修改的。—Bolobolo 2007年7月31日 (二) 15:59 (UTC)

我也認為,此頁面語氣及傾向過於明顯,特別指出,關於中國大陸「憤青」對恐怖主義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集體失語」等帶有明顯傾向性,甚至諷刺挖苦。 希望主編人員在本頁討論編輯完善後再進行公布發表,以保證wiki的公正性和中立性。——ChiuChow魚丸2008年5月5日 不贊成 這一段完全沒有失去中立性 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是大陸憤青的口頭禪 不是wiki編者強加的 而且大陸憤青各個方面的表現有過之而無不及--Kira123 (留言) 2008年9月2日 (二) 06:56 (UTC)

現在已經很少人說「紅頭阿三」了

我在google里搜了一下,都是在說老上海稱印度巡捕為「紅頭阿三」,現在年輕人特別是上海以外地區的,都很少人知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了。如果現在哪個論壇里還有這樣稱呼印度人的,不妨列出出處。—Bolobolo 2007年8月1日 (三) 04:58 (UTC) 並不是這樣的,其實以「紅頭阿三」,或者「阿三」來稱呼印度人在憤青內部是很常見的,比較典型的有鐵血網(http://bbs.tiexue.net)Xish (留言) 2008年9月22日 (一) 13:29 (UTC)

原創內容被移入憤青/temp

我將大部分沒有參考資料的內容移入憤青/temp,請尋找適當的參考資料後再添加入文章。 —Ksyrie(Talkie talkie) 2007年8月7日 (二) 13:10 (UTC)

現在條目中的還沒有來源呢,你不如除了羅大佑那一句話,整個條目都放進/temp里好了,還有,這個/temp做法有什麼根據?是什麼政策?— fdcn  talk   — 2007年8月10日 (五) 17:29 (UTC+8) — 2007年8月10日 (五) 09:29 (UTC)
維基的wikipedia:原創研究,以前的版本和在一般論壇和blog上看到的文章一點區別都沒有。—Ksyrie(Talkie talkie) 2007年8月10日 (五) 11:52 (UTC)
我問的是/temp的做法是什麼政策給的?就是現在的版本也沒有來源,何以你區別對待?你不如提刪整個條目,但你目前的選擇性區別做法我反對,已回退。— fdcn  talk   — 2007年8月10日 (五) 20:40 (UTC+8) — 2007年8月10日 (五) 12:40 (UTC)
依你的意見,現在條目有來源了。—Ksyrie(Talkie talkie) 2007年8月11日 (六) 18:49 (UTC)
再看看,現在的條目成什麼樣子,小小條目了。我希望你能真正了解維基制定要求來源的目標,就是防止原創的東西上百科。沒有來源的東西,也不一定就是原創,你捫心自問,被你刪除的絕大部分段落,是在原創嗎?難道這些種種的解釋不是在網絡在社會上廣泛所共知的一些認識嗎?雖然一些認識有爭議,但這些認識是廣泛存在的,不是說一個人兩個人在那裡想的。以你的標準,還是提刪吧,這種動輒刪除其它人貢獻的做法很希望你能檢討一下,請注意,維基還有一條規則:如果規則阻礙你提升或維持維基百科的質量Wikipedia:忽略所有規則,一定注意前面的粗體。— fdcn  talk   — 2007年8月12日 (日) 11:37 (UTC+8) — 2007年8月12日 (日) 03:37 (UTC)

事關重大,請到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中討論。— fdcn  talk   — 2007年8月12日 (日) 12:04 (UTC+8) — 2007年8月12日 (日) 04:04 (UTC)

應該使用討論頁的子頁面,如Talk:憤青/temp。條目名字空間沒有子頁面。--Jnlin討論2007年8月12日 (日) 04:07 (UTC)
 不在於名字空間上,而是把沒有來源的內容放入/temp中我沒有看到有這樣的政策。並且這一步也沒有什麼必要,有歷史版本保存着數據。— fdcn  talk   — 2007年8月12日 (日) 12:27 (UTC+8) — 2007年8月12日 (日) 04:27 (UTC)

「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有極強信心。他們能注意到中國社會發展中的「體制問題」,但是他們的反應僅限於過過嘴癮而已,或者是鼓吹對貪官「一律砍頭」的簡單做法,卻沒有能夠(或不願)去剖析這些「體制問題」出現的深層次原因,也不去思考專制政權在政治體制改革中的嚴重阻礙作用。」 原文中像這樣的句子,是有政治傾向性的,比如「專制政權在政治體制改革中的嚴重阻礙作用」建議改為「專制政權在政治體制改革中的作用」 Keyser (留言) 2008年5月27日 (二) 05:13 (UTC)

太胡扯八道了

義和團和FQ怎麼能扯上關係!這簡直是模仿裕綸先生的寫作風格!--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8年8月1日 (五) 09:16 (UTC)

(-)反對看不懂你再說什麽

(-)反對同上,並且注意您的語氣。——TheHope (留言) 2009年2月8日 (日) 11:15 (UTC)

爭議

  • 注釋中有以google的搜索結果為參考來源,不當
  • 我認為中立性沒有問題,憤青本來就是極端物,中立的語氣當然會被一些人認為「傾向批評憤青」
  • 需要補充可靠來源
  • 可能有原創內容,尤其在文章後幾段
  • 中共封殺了這個詞條,希望能有熟悉本條目的非大陸編輯者來參與編輯

——TheHope (留言) 2009年2月8日 (日) 11:15 (UTC)

憤青是否有貶義?

憤青可能是非民主主義者對民族主義者的稱呼,但沒怎麼聽說民族主義者稱自己為憤青(雖然現在好像有一些人這樣稱自己了),「憤青」一詞是否有貶義?TheHope (留言) 2009年2月8日 (日) 11:38 (UTC)

  1. 憤青常作糞青,腦袋進shi(t)了,臭不可聞。Luojie-dune (留言) 2009年10月10日 (六) 06:40 (UTC)

感覺各地都有憤青,請教台灣對這部分人的稱謂是什麼?

感覺各地都有憤青,請教台灣對這部分人的稱謂是什麼?-特指台灣類似「憤青」者---通常被大陸人稱為「台獨分子」或「日本走狗」的那個群體,是否有特定稱謂?(註:被稱為「台獨分子」的,按照個人理解就是破口大罵的那群人,溫和表達台灣獨立意見者並不在此類。Luojie-dune (留言) 2009年10月10日 (六) 06:40 (UTC)

  • 在臺灣,通常講「深綠」就是在指不理性的台獨份子。臺灣現在沒有人會把親日的群體視為政治極端份子的,都是視為單純的文化偏好。可能因為親日的李前總統正好支持臺獨,加上大陸人本身的反日情緒,才會因此特別把臺灣的親日份子挑出來講。Yel D'ohan (留言) 2010年11月19日 (五) 19:05 (UTC)

大陸「憤青」照理說因該在台灣受到歡迎,某些台灣「憤青」希望盡快獨立而棄大陸「憤青」於不顧,等同於大陸「憤青」;而大陸有很多非「憤青」人士卻因為反對「台獨分子」而被台灣「憤青」扣上大陸「憤青」的帽子。台灣的「日本走狗」和大陸的「愛國青年」到底哪邊該去支持哪邊該去反對《中日聯合聲明》?希望台灣的「日本走狗」支持這份「聲明」,而大陸的「愛國青年」要是真的那麼「愛國」就該不惜一切去反對這份「聲明」。--Lucifer007 (留言) 2010年2月10日 (三) 09:30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