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離石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離石區
離石區
市轄區
離石一隅
離石一隅

離石區的地理位置
坐標:37°30′43″N 111°07′44″E / 37.51194°N 111.12901°E / 37.51194; 111.12901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山西省呂梁市
政府駐地蓮花池街道
面積
 • 總計1,323.66 平方公里(511.07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456,355人
 • 密度345人/平方公里(893人/平方英里)
 • 城鎮335,285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033000
電話區號358
車輛號牌晉J
行政區劃代碼141102

離石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呂梁市,是呂梁市市轄區,市政府所在地。位於山西省中部西側,呂梁市中部。總面積1339平方公里。區人民政府駐龍山路769號。

建制沿革

[編輯]

離石,戰國為趙離石邑;秦屬太原郡。

西漢置離石縣,屬西河郡。唐《元和郡縣圖志》載:「縣東北有離石水(今北川河),因取名焉。」;東漢永和五年(140年)西河郡治遷此,靈帝末郡縣俱廢。

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復置縣;晉屬西河國,永興元年(304年)匈奴左部帥劉淵起兵反晉,建北漢政權,置都於離石;後燕置離石護軍;北魏明帝置離石鎮;北齊天保三年(552年)置昌化縣;北周建德六年(577年)縣改石州。

隋大業初改離石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復改石州,天寶元年(742年)改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石州;北宋至金,縣名俱稱離石,屬石州;元中統二年(1261年)縣入石州,三年(1262年)復置縣。

明洪武三年(1370年)縣入石州,隆慶元年(1567年)蒙古陷城之後署州事太原府同知李春芳因石、失石音相同,嫌其不祥改為永寧州,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永寧州併入汾州府;清朝一代二百多年沒有變化。

直到民國元年(1912年)改永寧縣,民國3年(1914年)復改離石,民國7年(1918年)三月分設離石、方山二縣,民國30年(1941年)析置離東縣,民國35年(1946年)併入離石。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離石縣屬興縣專區;1952年撤銷興縣專區後,劃歸榆次專區(後改晉中專區);1954年離石、方山合併,縣名改離山縣;1958年離山、中陽合併,縣名復改離石;1971年5月呂梁地區成立後,原離石縣遷駐柳林,新置離石郊區;1971年10月,離石縣改為柳林縣,離石郊區恢復為離石縣,離石縣城成為呂梁地區駐地;1996年5月離石撤縣設市,離石縣改為離石市;2004年6月呂梁地區撤地設市,離石市更名為離石區,屬呂梁市管轄。

行政區劃

[編輯]

離石區下轄7個街道辦事處、2個、3個[2]

濱河街道、​鳳山街道、​蓮花池街道、​城北街道、​田家會街道、​交口街道、​西屬巴街道、​吳城鎮、​信義鎮、​紅眼川鄉、​棗林鄉坪頭鄉

人口民族

[編輯]

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離石區常住人口為456355人。[3]

地理概況

[編輯]

離石處於呂梁山脈中部,多溝壑、黃土梁峁。全區地勢東高西低,有山地和丘陵兩種地形。東部山脈有雲頂山、狐爺山、陳家地山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東南部山地主要山峰有天頂山、起雲山等,海拔在1900——2000米之間;位於區境東北部的骨脊山,海拔2535米 ,為該市最高峰 。中部和東部為丘陵區 ,地形破碎,黃土復蓋較厚;丘陵間多谷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為全區主要農作區。主要河流有北川河、大東川河、小東川河等,匯入三川河後穿城而過,經柳林縣注入黃河。全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降雨量550毫米 。氣溫不高。

名勝古蹟

[編輯]

景點概況

[編輯]

安國寺

[編輯]
安國寺于成龍匾額

位於離石市西12公里處,創建於唐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

鳳山道院

[編輯]
鳳山一角

鳳山道院位於離石區北的鳳山腰間,原名「天真觀」。

白馬仙洞

[編輯]

位於離石區東南25公里處的九鳳山麓。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2023年离石区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3. ^ 中國: 山西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9-0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