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食品地理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食物地理

食品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的一個分支,其中涉及到生產、消費和食物鏈的供給。

歷史

[編輯]

食品的生產和消費行為在空間上的變化,可考至數千年前。事實上,柏拉圖在提及雅典周圍山麓的水土流失的情況時,就對這類破壞性農業發表了意見。[1]現在食品研究不再限於單一學科,它也受到不同來源的廣泛關注。

現代地理學家最初把食物看作一種經濟活動,尤其在農業地理方面。直到最近,地理學家才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更廣泛意義上的食物:「在某種程度上,大概源於二十世紀80年代為了加強政治經濟而出現的一種農業食品地理,旨在檢驗沿着食物鏈或在食品供給源頭系統之內的問題」(2004年冬)。

交叉研究領域

[編輯]

因為食物是連接自然和社會的橋梁,從而所以得到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兩方面的關注。一些最早期糧食生產的數據性資料來源於古埃及羅馬帝國的官僚資本階級[1]。而貿易人員也影響了食物記錄的數據。早期印度人就已經綜合考慮布置食品交易點和加工點。

托馬斯·馬爾薩斯 曾在預言愛爾蘭馬鈴薯饑荒時做出有名的闡述,當人口呈幾何級的增長而導致了「人口炸彈」或者馬爾薩斯災難,糧食的產量只能擴大(擴展的農田與之成比例)。(愛爾蘭在馬鈴薯欠收時儘管有足夠的非馬鈴薯作物,但在英國控制下,仍將食物進行出口。)

工業革命以來,食品的研究越來越嚴謹,通常有一個明確的空間維度。食品在經濟學、農業實驗、政治經濟和旅行文學上都扮演着重大角色。直至20世紀,食品才開始明確地從地理學的角度開展研究。

食品生產

[編輯]

糧食生產是第一個從地理學家那裡獲得廣泛的關注的要素。

食品消費

[編輯]

在人口大幅增加和饑荒被廣受矚目的60年代,建立在全球範圍和區域範圍內巨大變化的飲食和消費習慣的成為了地理學家經濟學家的焦點。從1960年代以前,許多國家推動了人們對攝入食物的成分產生的熱量進行分析和標記標註。

在過去,發達國家比欠發達國家要消耗更多的食物。然而,在最近,欠發達國家的食品消耗也已增加。此外,也曾有報告指出,發達國家自從1960年代的食品消費水平就比小康線還要高很多,然而很多欠發達國家直到21世紀的前十年才擺脫了低於小康的情形。

有許多因素促成了這種差異。這些因素分為兩個主要因素:食物的供給能力和食物的發放能力。 由於發達國家農民能夠採用合適的農業體系,加之機械的使用和現代灌溉技術來生產更多的糧食,所以發達國家農民能夠生產足夠的糧食。相反的,欠發達國家缺乏這樣高水平的糧食生產方式,從而導致了欠發達國家食品的不足。 但是,全球一體化使得國際貿易中交易食品變得可行,而且,欠發達國家能夠從國際援助的多渠道去購買食品,因此,他們能從(全球一體化)中獲益

此外,農業技術的進步也增加了欠發達國家的糧食產量。

能量網路

[編輯]

食物的能量網路是一門新興的食品研究。這是由Richard Le Heron 和他所著書「全球農業:政治選擇」(Pergamon,1993)而推動的。自那時起,一個巨大的、迅速增長的地理文獻出現人文地理學術期刊上。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Evans, L.T. Feeding the Ten Billion: Plants and Population growth. : N/A,61. ISBN 978-0521646857 (英語). 
  1. Tude, C. So Shall We Reap: What's gone wrong with the world's food and how to fix it'. 2005. ISBN 978-0141009506 (英語). 
  2. Atkins, P. and Bowler,I. Food in Society: Economy, Culture, Geography. 2001. ISBN 978-0340720042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