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模式匹配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電腦科學中,模式匹配是檢查給定記號序列中,是否存在某種模式的組成部分的行為。與圖型識別相反,匹配通常必須是精確的。模式通常具有序列樹狀結構的形式。模式匹配的用途包括:輸出一個模式在一個記號序列中的位置(如果有的話),輸出匹配模式的一些組成部份,以及用一些其他的記號序列替換匹配模式(即搜尋和替換)。

概述

[編輯]

在一些程式語言中,模式被用作一種通用工具,基於數據的結構來處理數據,包括C#[1]F#[2]Haskell[3]MLPython[4]Ruby[5]Rust[6]Scala[7]Swift[8]Mathematica的符號式Wolfram語言,它們擁有表達樹狀結構的特殊語法,和基於它的條件執行和值檢索的語言構造英語Language construct

經常可以給出逐個嘗試的交替英語Alternation (formal language theory)式模式,它產生強力的條件編程構造[9]。模式匹配有時包括對守衛子句的支援[10]

字元序列也就是字串,經常使用正則表達式來描述,並使用像回溯這樣的技術來進行匹配。解析演算法經常依賴模式匹配來將字串變換成語法樹[11][12]

歷史

[編輯]

具有模式匹配構造的早期程式語言包括:COMIT(1957年)、SNOBOL(1962年)、具有樹狀模式的Refal英語Refal(1968年)、Prolog(1972年)、SASL(1976年)、NPL(1977年)和KRC(1981年)。

很多文字編輯器支援各種的模式匹配:支援正則表達式尋找的QED編輯器英語QED (text editor),和在尋找中支援OR運算的某些版本的TECO英語TECO (text editor)電腦代數系統一般支援在代數表達式上的模式匹配[13]

簡單模式

[編輯]

在模式匹配中,最簡單的模式是一個明確的值或一個變數。例如,考慮採用Haskell語法的一個簡單函數,這裏函數參數不放在圓括號內但用空白分隔,=不是賦值而是定義:

f 0 = 1

這裏的0是一個單一值模式。只要f被給予0作為參數,這個模式就匹配,並且函數返回1。對於任何其他參數,匹配失敗,因而這個函數也失敗。因為在函數定義中,語法上支援交替式模式,可以繼續將定義擴充為接受更一般性的參數:

f n = n * f (n-1)

這裏的第一個n是單一變數模式,它絕對的匹配任何參數,並將它繫結到名字n,而用在定義的餘下部份之中。在Haskell中(至少不似Hope),模式被依次嘗試,所以第一個定義仍適用於輸入是0的非常特殊情況,而對於任何其他參數,函數返回n * f (n-1),具有n是為參數。

萬用字元模式(通常寫為_)也是簡單的:就像一個變數名字,它匹配任何值,但是不把這個值繫結到任何名字。在簡單字串匹配情況下的匹配萬用字元英語Matching wildcards演算法,已經發展出很多遞歸和非遞歸的變體[14]

Haskell中,下面的代碼定義了一個代數資料類型Color,它有一個單一的數據構造子ColorConstructor,包裝一個整數和一個字串:

data Color = ColorConstructor Integer String

例如,要得到Color類型的整數部份的一個函數可以寫為:

integerPart (ColorConstructor theInteger _) = theInteger

要得到字串部份:

stringPart (ColorConstructor _ theString) = theString

這些函數可以通過Haskell的數據記錄語法自動建立。

模式匹配還可應用來過濾特定結構的數據。例如,在Haskell中可以使用列表推導式進行這種過濾:

data ABint = A Int | B Int
[A x|A x <- [A 1, B 1, A 2, B 2]]

求值結果為:

[A 1, A 2]

序列模式

[編輯]

從上述原始模式,可以建造更加複雜的模式,通常採用的方式,相同於通過組合其他值來建造值。區別在於,具有變數和萬用字元部份,模式不建造成一個單一值,而是匹配一組值,它們是具體元素和允許在模式結構內變化的元素的組合。

Haskell和一般的函數式程式設計語言中,列表是主要數據結構,它通常被定義為一種典型的代數資料類型

data List a = Nil | Cons a (List a)

Cons是構造(construct)的簡寫。很多語言針對以這種方式定義的列表提供特殊語法。例如,Haskell和ML,分別將[]用於Nil:::用於Cons,並將方括號用於整個列表。所以Cons 1 (Cons 2 (Cons 3 Nil))通常在Haskell中寫為1:2:3:[][1,2,3],在OCaml中寫為1::2::3::[][1;2;3]

列表被定義為空串列,或一個元素構造在一個現存的列表上。在Haskell語法下寫為:

[] -- 空列表
x:xs -- 元素x构造在列表xs之上

具有一些元素的一個列表的結構,就是element:list。在模式匹配的時候,斷定特定部份的數據等於特定模式。例如,在如下函數中:

head (element:list) = element

這裏斷定了head的實際參數的第一個元素被稱為element,並且這個函數返回這個元素。之所以知道它是第一個元素的,是因為列表的定義方式,它是一個單一元素構造在一個列表之上,這個單一元素必定是第一個元素。空串列根本不匹配這個模式,因為空串列沒有頭部(要構造的第一個元素)。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沒有用到list,可以漠視它,而將函數寫為:

head (element:_) = element

樹狀模式

[編輯]

樹狀模式一般用來匹配由遞歸資料類型生成的複雜的樹狀結構,比如程式語言抽象語法樹。它通過開始於一個節點,指定某些分支以及節點,並且通過變數或萬用字元留下一些不指定,來描述一個樹的一部份。

下面是在OCaml下,定義一個紅黑樹和在元素插入後再平衡的函數的例子:

type color = Red | Black
type 'a tree = Empty | Tree of color * 'a tree * 'a * 'a tree

let rebalance t = match t with
    | Tree (Black, Tree (Red, Tree (Red, a, x, b), y, c), z, d)
    | Tree (Black, Tree (Red, a, x, Tree (Red, b, y, c)), z, d)                                  
    | Tree (Black, a, x, Tree (Red, Tree (Red, b, y, c), z, d))
    | Tree (Black, a, x, Tree (Red, b, y, Tree (Red, c, z, d)))
        ->  Tree (Red, Tree (Black, a, x, b), y, Tree (Black, c, z, d))
    | _ -> t (* the 'catch-all' case if no previous pattern matches *)

字串模式

[編輯]

迄今最常用形式的模式匹配涉及字串。在很多程式語言中,使用特定的字串語法來表示正則表達式,它是描述字串的模式。

Haskell中,如下模式匹配有兩個字元並且開始於'a'的字串:

['a', _]

可以介入符號式實體,來表示一個字串的很多不同類的有關特徵。在Haskell中,可以使用守衛來進行匹配:

[letter, digit] | isAlpha letter && isDigit digit

它將匹配首個字元是一個字母,接着的是一個數字的字串。

符號式字串操縱的主要好處,是它可以與程式語言的其餘部份完全的整合,而非成為一個獨立的、專用的子單元。這個語言的整體能力,可以放大到建造模式自身,或分析和變換包含它們的程式。

Python的模式匹配

[編輯]

定義

[編輯]

Python版本3.10中[15],模式匹配的語法應該是:

match subject:
    case <pattern_1>:
        <action_1>
    case <pattern_2>:
        <action_2>
    case <pattern_3>:
        <action_3>
    case _:
        <action_wildcard>

其中 subject表示原始數據,<pattern_*>表示不同模式,_表示萬用字元,如果在上文中沒有找到精確匹配的對象,將會使用萬用字元。如果一個模式匹配沒有精確匹配上且沒有萬用字元,整個陳述式不做任何作用(no-op)。

例子

[編輯]

Python版本3.10中[15]

def http_error(status):
    match status:
        case 400:
            return "Bad request"
        case 404:
            return "Not found"
        case 418:
            return "I'm a teapot"
        case _:         #省略此行及下一行以创造一个没有通配符的模式匹配
            return "Something's wrong with the Internet"

如果省略最後兩行,當status為500時什麼都不會發生。

同理,模式匹配也可用於class中:

class Point:
    x: int
    y: int

def location(point):
    match point:
        case Point(x=0, y=0):
            print("Origin is the point's location.")
        case Point(x=0, y=y):
            print(f"Y={y} and the point is on the y-axis.")
        case Point(x=x, y=0):
            print(f"X={x} and the point is on the x-axis.")
        case Point():
            print("The point is located somewhere else on the plane.")
        case _:
            print("Not a point")

和其他語言中的模式匹配一樣,Python中也可以在匹配的陳述式中使用萬用字元:

match test_variable:
    case ('warning', code, 40):
        print("A warning has been received.")
    case ('error', code, _):
        print(f"An error {code} occurred.")

參照

[編輯]
  1. ^ Pattern Matching - C# Guide. [202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3). 
  2. ^ Pattern Matching - F# Guide. [202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7). 
  3. ^ A Gentle Introduction to Haskell: Patterns. [202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9). 
  4. ^ What's New In Python 3.10 — Python 3.10.0b3 documentation. docs.python.org. [2021-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9). 
  5. ^ pattern_matching - Documentation for Ruby 3.0.0. docs.ruby-lang.org. [2021-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4). 
  6. ^ Pattern Syntax - The Rust Programming language. [202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8). 
  7. ^ Pattern Matching. Scala Documentation. [2021-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8). 
  8. ^ Patterns — The Swift Programming Language (Swift 5.1). [202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2). 
  9. ^ Turner, D. A. Some History of Functional Programming Languages (PDF). [2022-02-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04-15). John Darlington’s NPL, 「New Programming Language」, developed with Burstall in the period 1973-5, replaced case expressions with multi-equation function definitions over algebraic types, including natural numbers, e.g.
    fib (0) <= 1
    fib (1) <= 1
    fib (n+2) <= fib (n+1) + fib (n)

    Darlington got this idea from Kleene’s recursion equations.
     
  10. ^ Turner, D. A. Some History of Functional Programming Languages (PDF). [2022-02-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04-15). Miranda had, instead of conditional expressions, conditional equations with guards. Example:
    sign x = 1, if x>0
           = -1, if x<0
           = 0, if x=0

    Combining pattern matching with guards gives a significant gain in expressive power. Guards of this kind first appeared in KRC, 「Kent Recursive Calculator」(Turner 1981, 1982), a miniaturised version of SASL which I designed in 1980–81 for teaching.
     
  11. ^ Warth, Alessandro, and Ian Piumarta. "OMeta: an object-oriented language for pattern matchin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roceedings of the 2007 symposium on Dynamic languages. ACM, 2007.
  12. ^ Knuth, Donald E., James H. Morris, Jr, and Vaughan R. Pratt. "Fast pattern matching in strings." SIAM journal on computing 6.2 (1977): 323-350.
  13. ^ Joel Moses, "Symbolic Integration", MIT Project MAC MAC-TR-47, December 1967
  14. ^ Cantatore, Alessandro. Wildcard matching algorithms. 2003 [202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1). 
  15. ^ 15.0 15.1 What's New In Python 3.10 — Python 3.10.0b2 文档. docs.python.org. [2021-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9).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