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通敏
外觀
莊通敏(1738年8月27日—1810年3月5日,乾隆三年七月十三日-嘉慶十五年二月初一日),原名逢恩,字濟盛,一字亭叔,號迂甫,別號澹迂。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今屬常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三十七年(1772年)壬辰科會試會魁,殿試位列第二甲第二十六名進士出身。點翰林院庶吉士。
四十三年(1778年)二月,因纂修《四庫全書》出力而獲賞以應升之缺列名在前升用。[2]
升左春坊左中允。充文淵閣校理、三通館纂修官、四庫館分校官、國史館纂修官。丁酉、乙亥、戊申順天鄉試同考官。敕封承德郎。
五十六年(1791年)七月十八日,因四庫全書內訛誤多,遭交部議處。[3]同月二十三日,二度遭交部議處。[4]
嘉慶十五年(1810年)二月初一日,卒,年七十三歲。
著作
[編輯]- 《澹香齋詩集》
- 《雙鶴軒唱和詩》[5]
家庭及關連
[編輯]莊通敏屬毗陵莊氏第十三世。
先祖
[編輯]- 曾祖父:莊絳(1643年-1710年),監生,考授同知,詩人。
- 曾祖母:武進前街董氏,通政參議董復之女、廣西蒼梧道董應揚孫女。
- 祖父:莊柱(1690年-1759年),雍正五年進士,官至浙江溫處兵備道副使。
- 祖母:錢氏,康熙四十五年進士翰林院檢討錢榮世之女。
父母
[編輯]兄弟
[編輯]- 通敏排行第二,另有一兄一弟、五姊妹:
妻室
[編輯]子女
[編輯]有一子一女。
參考文獻
[編輯]- ^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九八一,乾隆四十年四月乙巳:「內閣、翰林院帶領壬辰科散館修撰、編修、庶吉士引見。得旨:此次散館之編修俞大猷業經授職,其清書庶吉士黃壽齡、平恕、李堯棟、茅元銘、許兆椿、周厚轅,俱著授為編修;王坦修,著授為檢討;漢書庶吉士余集、沈孫璉、朱紱、潘曾起、蘇青鰲、裴謙、百齡、季鎔、莊通敏、鄒炳泰、邵晉涵、方煒、莫瞻菉、朱攸、閔惇大、周永年,俱著授為編修;彭元珫、蕭九成、圖敏、王汝嘉、黎溢海、張家駒、王福清,俱著授為檢討;王兆泰、陳國璽、陳科鋗,俱著以部屬用。此次因辦理四庫全書,需員纂校,是以散館人數較上次少而留館者轉多,後不為例。」
- ^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〇五〇,乾隆四十三年二月庚申:「四庫館總裁質郡王永瑢等,帶領行走已屆五年、應量加優敘之提調纂修各員引見。得旨:夢吉、王仲愚、章寶傳、黃軒、平恕、鄒炳泰、陳昌齊、莊通敏、王嘉曾、吳壽昌、陳初哲、郭長發,俱著以應升之缺列名在前升用;庶吉士汪如藻,著即授為編修。毋庸散館;勵守謙,著加恩授為編修。至陸費墀、陸錫熊、紀昀,雖均已加恩擢用,但纂辦各書均為出力,著賞給緞匹、荷包、筆、墨、紙、硯,以示獎勵。其現在引見之提調纂修各員亦著一體分別賞給。」
- ^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三八二,乾隆五十六年七月辛卯:「諭:前因四庫全書內錯誤甚多,特令總纂等詳加校閱,並恐熱河文津閣所庋全書亦多魯魚亥豕之訛,復令紀昀帶同詳校各官細心閱看,該員等自應認真校勘,將書中脫落訛舛之處逐加改正,俾臻完善。今朕偶閱文津閣四庫全書內,揚子法言一書,其卷一首篇有空白二行,因檢查是書次卷核對,竟係將晉唐及宋人註釋名氏脫寫;書中篇首空至兩行,顯而易見,開卷即可瞭然,乃詳校官既漫不經心。而紀昀係總司校閱之事,亦全未寓目,可見重加讐校,竟屬虛應故事。朕每機餘披覽,其書內有一二字錯落、令軍機大臣隨時改正者不一而足,因尚係尋常訛脫,不加責備。今篇內甚至脫去二行,紀昀等實難辭咎,寧不自知慚恧耶?況朕曾有御製書揚雄法言一篇,雖係近年之作,亦應繕錄、弁於是書之首,紀昀亦未留心補入,更屬疏忽。紀昀及詳校官莊通敏,俱著交部分別議處。」
- ^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三八二,乾隆五十六年七月丙申:「諭:昨因偶閱文津閣四庫全書內揚子法言,其卷一首篇有空白二行,竟將晉唐及宋人註釋名氏脫寫,已降旨將紀昀、詳校官莊通敏交部分別議處,旋命軍機大臣將法言一書詳加閱看,書內繕寫訛錯之處不一而足。從前詳校官既漫不經心,而紀昀總司校閱,復不加以訂正,其餘各書恐似此錯誤者,正復不少,可見紀昀等從前核勘時竟屬虛應故事,全未寓目。紀昀及詳校官莊通敏著再行交部議處。」
- ^ 《毗陵莊氏族譜》(2006年重修)卷十七·著作·頁一一七
- 光緒《武進陽湖縣志》卷十九·選舉·進士·葉十九
- 光緒《武進陽湖縣志》卷十九·選舉·舉人·葉三十三
- 《毗陵莊氏族譜》(2006年重修)卷四·分支世系表九·頁五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