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本齋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3年10月9日) |
馬本齋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大清直隸省獻縣 | 1902年12月12日
逝世 | 1944年2月7日 中華民國山東省莘縣 | (41歲)
國籍 | 中華民國 |
民族 | 回族 |
政黨 | 中國國民黨(1928-1938年) 中國共產黨(1938年-1944年) |
效命 | 大清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
軍種 | 奉系 中國國民黨 國民革命軍 中國共產黨 八路軍 |
參與戰爭 | 中日戰爭 |
馬本齋(1902年12月12日—1944年2月7日),名守清,號本齋,經名優素福,男,回族,直隸獻縣東辛莊人,中國抗日人士。
生平
[編輯]1924年9月馬本齋東北陸軍講武堂畢業,被任命為連長。1929年1月,馬本齋任東北軍獨立21師第四團團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因不滿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棄官回鄉。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組織「回民義勇隊」,抗擊日本侵略軍。1938年率部參加八路軍,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回民教導總隊改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回民支隊,馬本齋任司令員,率部轉戰於冀中和冀魯豫平原。
1941年8月4日深夜,河間、獻縣、沙河橋、淮鎮、景和等據點的日偽軍千餘人,包圍了獻縣東辛莊。5日早晨,全村人都被日軍趕到清真寺門前,抓捕了馬本齋的母親,羈押回河間,讓投敵的哈少符勸馬母給馬本齋同志寫信,馬母痛斥哈少符,在獄中絕食鬥爭,於9月7日就義,時年68歲。臨終時,馬母向她的一個親戚說:「告訴本齋,娘對得起他,叫他好好打鬼子給我報仇,給鄉親們報仇!」 馬母殉國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冀中和晉察冀邊區。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政委程子華電令全區普遍追悼馬母,並建立紀念碑,編寫讀本,以彰忠烈。朱德、彭德懷、羅瑞卿、陸定一聯名致電:
冀中回民支隊,支隊長馬本齋同志的母親,為敵人俘去,在脅迫利誘和涼水灌鼻等殘酷嚴刑下,不僅拒絕了為敵奸勸降自己的兒子,並表示決不屈服而且嚴厲責斥敵人,終被折磨以死。在聽到這個慘痛消息以後,我們認為像這樣的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女子,不愧為中國人民最優秀的代表,這樣驚天動地忠於中華民族的無上氣節,足以愧死一切充日寇走狗,出賣民族的衣冠禽獸,愧死一切對抗戰大業表示動搖的民族敗類。中國人民有這樣的母親,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光榮,回民的光榮,中國婦女的光榮,而且是中華民族絕不滅亡最具體的例證。而我們八路軍人中,有這樣深明大義勇敢堅定的母親,正是我們八路軍的光榮。我們僅以悲憤的熱忱,向馬母英靈致崇敬的悼念,並向我們的馬本齋同志,致以兄弟的慰問!
1942年「五一大掃蕩」,回民支隊於秋天轉移到冀魯豫軍區,歸冀魯豫軍區第四軍分區指揮。不久,又轉到冀魯豫回民聚居的三分區魯西地區,回民支隊建制不變,1942年6月馬本齋兼任冀魯豫第三軍分區司令員。
1944年2月1日,回民支隊編入冀魯豫軍區西進縱隊奔赴延安,馬本齋因患重病(帶狀疱疹發作,又感染肺炎)未能同行。於2月7日在冀魯豫後方醫院逝世。遺體安葬在魯西北回民中心地區莘縣張魯集。
延安各界為馬本齋的逝世舉行了追悼大會:
- 毛澤東送的輓詞:「馬本齋同志不死」。
- 朱德送的輓詞:「壯志難移回漢各族模範,大節不死母子兩代英雄」。
- 周恩來送的輓詞:「民族英雄,吾黨戰士」。
- 葉劍英送的輓詞:「馬本齋同志精神不死」。
- 林伯渠、李富春送的輓詞:「率大軍抗日寇遠近播英名,冀魯豫河山增色;奉教義承母志死矢忠貞,伊斯蘭健兒典型」。
- 吳玉章、林伯渠、葉劍英、賈拓夫在追悼會上的講話,讚譽馬本齋「不愧為一個模範軍人,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是回回民族的旗幟」,「代表着回回民族和中華民族解放的正確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