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卡勞·烈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Carol Reed
導演
出生1906年12月30日
逝世1976年4月25日(1976歲—04—25)(69歲)
配偶戴安娜·溫亞德
(1943年-1947年)
佩內洛普·杜德利·沃德
(1948年-1976年)
活躍年代1935年-1972年
獎項
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導演獎
1968年 《孤雛淚
康城影展
金棕櫚獎
1949年 《黑獄亡魂

卡勞·烈爵士(Carol Reed,1906年12月30日—1976年4月25日)是一位英國電影導演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得主[1]。1952年,英國政府授予他「爵士」封號。

生平

[編輯]

早期生活

[編輯]

卡勞·烈在1906年12月30日於英國倫敦西南部普特尼出生,卡勞·烈是演員兼監製Herbert Beerbohm Tree和他的情婦瑪莉·李的私生子[2]。曾在坎達培利的獨立學校皇家學校接受教育。當他16歲的時候就開始在舞台上表演,並開始涉足電影業。他參加著名偵探作家愛德華·利斯的舞台演出後,與其成為好友,並且因他的關係而進入影壇。

導演

[編輯]

他曾擔任貝西爾·狄恩(Basil Dean)與索羅德·迪金森(Thorold Dickinson)的助理導演。1935年,卡勞·烈終於升為正式導演。第一部作品是《Midshipman easy》,同一年還導演了《Laburnum Grove》,這是劇作家J·B·普里斯特利(J.B.Priestley)的戲劇作品,他將它電影化,並且因此而受到電影界納賞識。1937年,卡勞·烈導演《銀行假日》(Bank Holiday),從此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導演之一。1939年,他導演《星星下凡》這部具有社會性的作品,發揮了他最擅長的紀錄片手法,奠定了他在影壇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卡勞·烈曾加入英國陸軍,與索羅德·迪金森共同進行電影工作。

戰爭結束後,他執導幾部最備受推崇的電影:《諜網亡魂》(1947年),《墮落的偶像》(1948年)以及《黑獄亡魂》(1949年),《黑獄亡魂》在康城影展上贏得了金棕櫚獎[3]。後面兩部電影的劇本都是由英國小說家葛拉罕·葛林完成。

他的作品《棄兒群島》(1952年)是以約瑟夫·康拉德的小說來改編,通常被評論家認為是卡勞·烈創作力衰退的開始[4]。《Our Man in Havana》(1959年),他與葛拉罕·葛林再度合作,而《Trapeze》(1956年)和《The Agony and the Ecstasy》(1965年)則是美國電影。1968年,卡勞·烈完成《孤雛淚》,該片獲得哥倫比亞的資金支持,並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私生活

[編輯]

從1943年直到1947年為止,卡勞·烈娶了英國女星戴安娜·溫亞德。他們離婚後,他於1948年與女星佩內洛普·杜德利·沃德再婚,她母親是福瑞達·達德利·沃德(Freda Dudley Ward)也是溫莎公爵愛德華八世)的情婦。他們育有一個兒子。他的繼女崔西·李(Tracy Reed)也是一位演員[5]。演員奧利弗·李(Oliver Reed)是他的侄子。

1953年,他成為第二個被授予爵位的英國電影導演,第一位是亞歷山大·科達爵士(1942年),他也是卡勞·烈的最尊敬的電影監製之一。

1976年4月25日,卡勞·烈在車路士家中死於心臟病發,享年69歲。他被埋葬在倫敦西部古納斯伯利的肯辛頓公墓

作品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Malcolm, Derek. Carol Reed: The Third Man. The Guardian. 16 March 2000 [2013-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2). Carol Reed directed films for 40 years, but his golden period was brief. It covered three years in the late 40s when he made Odd Man Out, The Fallen Idol and The Third Man. These three films alone put him in the forefront of British directors of the period, and the last-named, his second collaboration with Graham Greene, is probably the best film noir ever made out of Britain. 
  2. ^ The Stars Look Down - Movie info: cast, reviews, trailer on. Mubi.com. 1999-02-22 [2012-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5). 
  3. ^ Freehan, Deirdre. Carol Reed. Senses of Cinema. 15 December 2010 [2013-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4). 
  4. ^ David Thomson seems to think that in The New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Film, London: Little Brown, 2002, p.721, but ascribes this view to others in Have You Seen, London: Allen Lane, 2008, p.632
  5. ^ Tracy Reed在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