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步蟾
劉步蟾 | |
---|---|
出生 | 1852年 大清福建省福州府侯官縣 |
逝世 | 1895年2月10日× 清朝山東省登州府文登縣劉公島 | (42—43歲)
國籍 | 清朝 |
職業 | 北洋水師將領 |
知名於 | 黃海海戰 |
劉步蟾(1852年—1895年2月10日),字子香,福建省福州府侯官縣人。劉步蟾是中國清朝時北洋水師高級將領,為旗艦定遠艦之管帶(艦長),官至右翼總兵,記名提督。甲午戰爭後期日軍迫近北洋水師最後防地威海,劉步蟾下令炸沉定遠號旗艦,然後在劉公島服鴉片自殺。[1]
生平
[編輯]劉步蟾1852年生於福州,自幼喪父,由其母撫育長大。1867年考入由沈葆楨興辦之福州船政學堂,入後學堂習駕駛。1871年,上訓練艦建威號實習,駛經廈門、香港、新加坡、渤海灣等地。1872年,以後學堂首屆第一名畢業。1875年任訓練艦建威管帶。1877年清廷選派中國第一屆留英海軍學生十二人,因外國學生進入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就讀須先通過入學試,劉步蟾等三人沒有參加考試不能入學,另三人沒有通過入學試,僅六人通過入學考試並從格林威治學院畢業。他在英國皇家海軍兩艦上實習,一艘是已被取代的舷砲型鐵甲艦敏諾圖號,它是海峽艦隊旗艦,他任見習大副,另一艘是層次更低的鐵殼無裝甲巡航艦雷利號。見習是只能看,不准動手。1878年回中國,任北洋水師Epsilon級砲艇鎮北號管帶。[2]:85[3][4]
北洋水師
[編輯]1881年,李鴻章決定在德國購買兩艘鐵甲艦(即定遠及鎮遠),命劉步蟾前往船廠監造、驗收,協助駕艦回國。1885年劉步蟾隨定遠號回到中國,被任為定遠管帶,官階為副將。1888年,北洋水師正式成立,劉步蟾參與起草水師章程,並被任為水師「右翼總兵」,官階正二品。李鴻章向朝廷密奏中,指劉步蟾「才可大用」。[5]
1890年,北洋水師訪問香港,提督丁汝昌因事離艦。劉步蟾除下提督旗,改懸總兵旗。引起艦隊英籍總監督琅威理上校(William Lang)不服,琅威理認為他身為丁汝昌副手,理應保留提督旗,步蟾不理會。琅威理向李鴻章投訴,李卻支持劉步蟾,琅威理一怒辭職,返回英國。
1894年甲午戰爭前,劉步蟾多番向李鴻章陳述日本正大力發展海軍,提出北洋水師必須按年添置新艦以制日。無奈李鴻章在當時的現實政治下亦無法再為北洋水師添船炮。至甲午戰爭爆發,9月17日,北洋水師與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發生遭遇戰,即黃海海戰。
黃海海戰
[編輯]劉步蟾指揮作為中國海軍主力的定遠號與日艦作戰,戰事由中午至下午,定遠中彈極多。而提督丁汝昌在戰事初即身受重傷,艦隊實質由劉步蟾指揮。劉步蟾在戰事中因作戰英勇,立誓「苟喪艦,將自裁」,不稍退避,海戰後被昇為記名提督,並代理受傷之丁汝昌為水師提督。
1895年2月4日,日軍魚雷艇突襲威海衞,定遠受損入水,被迫擱淺作炮台,繼續射擊防衛,先後擊退了日軍數次進攻。2月9日,日本陸軍佔領地上岸炮,擊傷定遠。劉步蟾以劉公島即將陷落,為免定遠落入敵手,將定遠炸沉。當天晚上,劉步蟾吞食鴉片自殺殉國。獲清政府以提督陣亡例撫恤。
評價
[編輯]馬幼垣教授指劉步蟾是真出洋,假留學,又膽小;比較著名日本海軍將領東鄉平八郎與劉步蟾的學經歷,可見東鄉平八郎在多種不同軍艦上服役,熟悉不同艦種,又有遠洋任務的經驗,都是劉所缺乏的。[2]:81-82二十世紀中的歷史書曾對劉步蟾於黃海戰役中的表現多有貶損。此等評價可能多出於當時定遠號上一名英員戴樂爾(William Tyler)在戰後三十年出版的回憶錄《我在中國海軍三十年(1889-1920)︰戴樂爾回憶錄》中對劉步蟾的評價[6][7]。戴樂爾為泰晤士航海訓練學院(東鄉平八郎即畢業於此)的畢業生(1881-1883年就讀)受過正統海事教育,航海本領高超,曾乘風帆沿極險惡的咆哮40度水道自南非南端抵南美南端,來華前曾在多艘英艦上服役,包含鐵甲艦「破壞」(Devastation, 9,387噸,1873年)號、二等巡洋艦「利安達」(Leander, 4,300噸,1885年)號、裝甲巡洋艦「專橫」(Imperieuse, 8,400噸,1886年)號等名艦,在專業學經歷上遠非劉步蟾能及。[2]:82-83戴樂爾進入北洋水師後上定遠號不久即爆發黃海海戰,海戰時曾擔任「定遠」艦副管駕,戰後戴樂爾與阿璧成、馬吉芬等外員均著以水師游擊用,獲御賜雙龍寶星第三等第一品。[8]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 福州市志
- ^ 2.0 2.1 2.2 馬幼垣. 靖海澄疆:中國近代海軍史事新詮. 聯經出版事業. 2009-06 [2019-01-11]. ISBN 978-957-08-3418-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馬幼垣. 劉步蟾和東鄉平八郎──中日海軍兩主將比較研究四題. 《九州學林》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2006, 4 (2) [2023-03-02]. ISSN 1729-975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6) (中文(香港)).
- ^ Sir Edmund Robert Fremantle. The navy as I have known it: 1849-1899. Cassell and company. 1904年: 422 [2019-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唐德剛. 晚清七十年(3) 甲午戰爭與戊戌變法: 唐德剛作品集3. 遠流出版. 1998: 34. ISBN 978-957-32-3513-2.
- ^ William Ferdinand Tyler. Pulling Strings in China. Constable & Company. 1929年 [2019-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5).
- ^ 戴樂爾. 我在中国海军三十年 (1889-1920): 戴樂爾回忆录. 張黎源譯. 文匯出版社. 2011年 [2019-12-29]. ISBN 978-7-5496-0214-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5).
- ^ 李鴻章. 〈光緒二十年·海戰請獎恤西員片(九月二十三日)〉. 《李文忠公選集》. [2021-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1).
幫辦定遠副管駕英員戴樂爾、幫辦定遠總管輪德國阿壁成、幫辦鎮遠管帶美員馬吉芬,均擬請以水師游擊用。該四員並請賞戴花翎,給予三等第一寶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