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政院
外觀
(重新導向自資政院)
資政院 | |
---|---|
種類 | |
種類 | |
歷史 | |
成立 | 1910年10月3日 |
解散 | 1912年2月12日 |
繼任 | 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 |
領導 | |
總裁 | 許鼎霖 自1912年1月26日 |
副總裁 | 達壽 自1912年1月26日 |
秘書長 | 金邦平 自1910年10月3日 |
結構 | |
議員 | 196 |
政黨 | |
選舉 | |
委任、間接選舉產生 | |
上屆選舉 | 1909年10月 |
下屆選舉 | 1912年12月(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議員選舉) |
會議地點 | |
直隸省順天府北京象來街 | |
法律 | |
《欽定憲法大綱》→《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 |
資政院,清朝晚期立憲運動時成立的議會準備機構,成立於1910年9月,終止於1912年初,由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替代。
院址北京象來街(民國時期曾改名為國會街,1949年後又改為象來街,今為宣武門西大街之一部分,屬北京市西城區),原為京師法律學堂。建築已不存,舊址現為新華社印刷廠院。
過程
[編輯]- 拳亂結束,天子、太后返回燕都之後,朝廷銳意求治,派大臣赴各國考察政治,設考察政治館。命甄擇各國政法,斟酌損益,候旨裁定。
- 1906年7月,詔曰:「考察政治大臣載澤等回國陳奏,國勢不振,由於上下相暌,內外隔閡;而各國所以富強,在實行憲法,取決公論。今日惟有仿行憲政,大權統於朝廷,庶政公諸輿論,廓清積弊,明定責成,以豫備立憲基礎。俟規模初具,妥議立憲實行期限。」
- 9月,慶親王奕劻等遵旨核議釐定官制,以「立憲國官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權並峙,各有專屬,相輔而行。立法當屬議院,今日尚難實行。請暫設資政院,以為豫備」。
- 1907年,改考察政治館為憲政編查館。八月,諭曰:「立憲政體,取決公論,中國上、下議院未能成立,亟宜設資政院,以立議院基礎。派溥倫、孫家鼐為資政院總裁,妥擬院章,請旨施行。」並促各省速設諮議局,慎選公正明達官紳,由各屬合格紳民,公舉賢能為議員。張謇、湯壽潛等人在上海成立預備立憲公會,之後各地立憲公會紛紛建立
- 1908年6月,資政院奏言:「立憲國之有議院,所以代表民情,議員多由人民公舉。凡立法及豫算、決算,必經議院協贊,方足啟國人信服之心。」
- 1909年9月各督、撫次第奏報舉行各省諮議局選舉。
- 1910年9月1日,資政院舉行第一次開院禮。議員二百名,欽選、民選各一半。監國攝政王載灃代行蒞選,頒諭嘉勉議員。
- 1911年9月,遵章第二次召集開會,總裁李家駒。
議員
[編輯]議員人數起初訂為二百名,欽選、民選各一半。欽選一百名由皇帝指派,民選一百名由各省諮議局選出。由於新疆省未開諮議局,故應選的2名議員闕如,實際應民選的議員只有98名,清廷也相應減少欽選議員至98名,故總共應選議員196名。這196名應選議員以外,還有資政院總裁、副總裁、秘書長各1人皆為欽選,且皆享有表決權。議員名額分配情況如下[1]:
民選 | 欽選 | ||
---|---|---|---|
奉天 | 3 | 宗室王公世爵 | 14 |
吉林 | 2 | 滿漢世爵 | 12 |
黑龍江 | 2 | 外藩王公世爵 | 14 |
直隸 | 9 | 宗室覺羅 | 6 |
江蘇 | 7 | 各部院衙門官 | 32 |
安徽 | 5 | 碩學通儒 | 10 |
江西 | 6 | 納稅多額 | 10 |
浙江 | 7 | ||
福建 | 4 | ||
湖北 | 5 | ||
湖南 | 5 | ||
山東 | 6 | ||
河南 | 5 | ||
山西 | 5 | ||
陝西 | 4 | ||
甘肅 | 3 | ||
四川 | 6 | ||
廣東 | 5 | ||
廣西 | 3 | ||
雲南 | 4 | ||
貴州 | 2 | ||
合計 | 98 | 合計 | 98 |
民選議員的選舉辦法是由各省諮議局議員互選二倍於定額之數者,然後由督撫圈定其中一半人為當選者。[1]欽選議員則分為七類,由於合資格人數較多,故其中也包含一定選舉的成分。[2]
議員名錄
[編輯]民選議員共計98名。[3]
- 奉天(3名):陳瀛洲、王玉泉、書銘
- 吉林(2名):徐穆如、慶山
- 黑龍江(2名):桂山、達杭阿
- 直隸(9名):齊樹楷、李榘、劉春霖、籍忠寅、於邦華、吳德鎮、陳樹楷、李搢榮、胡家祺
- 江蘇(7名):許鼎霖、孟昭常、雷奮、夏寅官、馬士傑、潘鴻鼎、方還
- 安徽(5名):江謙、江辛、柳汝士、李國筠、陶鎔
- 江西(6名):閔荷生、鄒國瑋、汪龍光、劉景烈、黃象熙、文龢
- 浙江(7名):陳敬第、余鏡清、鄭際平、王廷揚、邵羲、王佐、陶葆霖[4]
- 福建(4名):康詠、楊廷綸、張選青、李慕韓
- 湖北(5名):胡柏年、陳國瓚、鄭潢、談鉞、陶峻 [5]
- 湖南(5名):羅傑、湯魯璠、黎尚雯、唐右楨、易宗夔
- 山東(6名):陳命官、王昱祥、彭占元、尹祚章、鄭熙嘏、蔣鴻斌[6]
- 河南(5名):王紹勛、張之銳、彭運斌、李時燦、陶毓瑞
- 山西(5名):李華炳、王用霖、李素、劉志詹、渠本翹[5]
- 陝西(4名):周鏞、吳懷清、盧潤瀛、梁守典
- 甘肅(3名):王曜南、楊錫田、羅其光
- 四川(6名):李文熙、高凌霄、張政、劉緯、郭策勳、萬慎
- 廣東(5名):劉曜垣、周廷勵、王廷獻、黃毓棠、劉述堯
- 廣西(3名):黃晉蒲、馮汝梅、吳賜齡[7]
- 雲南(4名):陳榮昌、張之霖、顧視高、范彭齡
- 貴州(2名):劉榮勛、牟琳
欽選議員共計98名。另總裁、副總裁、秘書長共3人,合計101人。[3]1907年資政院成立時,設總裁2人,分別為溥倫和孫家鼐。1909年孫家鼐去世後,1910年任命沈家本為副總裁,此後常設總裁1名,副總裁1名。
- 總裁:溥倫(1907年9月20日-1911年3月22日)、孫家鼐(1907年9月20日-1909年11月30日)、世續(1911年3月22日-1911年10月30日)、李家駒(1911年10月30日-1912年1月26日)、許鼎霖(1912年1月26日-1912年2月12日)[8]
- 副總裁:沈家本(1910年9月15日-1911年1月28日)、李家駒(1911年3月22日-1911年10月30日)、達壽(1911年10月30日-1912年2月12日)[8]
- 宗室王公世爵(14名):魁斌、載功、訥勒赫、載瀛、載潤、溥霱、全榮、壽全、載鎧、載振、毓盈、載燕、盛昆、慶恕
- 滿漢世爵(12名):希璋、黃懋澄、志鈞、榮泉、榮墪、廷秀、存興、曾廣鑾、李長祿、敬昌、劉能紀、胡祖蔭
- 外藩王公世爵(14名):博迪蘇、貢桑諾爾布、色凌敦魯布、色隆托濟勒、勒旺諾爾布、特古斯阿勒坦呼雅克圖、剛達多爾濟、多爾濟帕拉穆、達木黨蘇倫、那彥圖、索特那木札木柴、巴勒珠爾那布坦、司迪克、那木濟勒錯布丹
- 宗室覺羅(6名):宗室定秀、宗室世珣、宗室榮普、宗室成善、覺羅景安、覺羅宜純
- 各部院衙門官(32名):奎濂、陳懋鼎、趙椿年、錫嘏、榮凱、毓善、劉道仁、文哲琿、崇芳、李經畬、林炳章、慶蕃、顧棟臣、何藻翔、陳善同、劉澤熙、魏聯奎、趙炳麟、儼忠、胡駿、王璟芳、文溥、吳進修、柯劭忞、榮厚、胡礽泰、汪榮寶、吳廷燮、長福、曹元忠、吳緯炳、郭家驥
- 碩學通儒(10名):吳士鑒、勞乃宣、章宗元、陳寶琛、沈家本、嚴復、陸宗輿、喻長霖、沈林一、陶葆廉
- 納稅多額(10名):孫以芾、周廷弼、席綬、宋振聲、羅乃馨、李士鈺、林紹箕、王佐良、李湛陽、王鴻圖
- 秘書長:金邦平
議員增補
- 宣統三年四月二十九日:派不入八分鎮國公載岐、三等承恩公頭等侍衛瑞興、青海霍碩特郡王鞥克濟爾噶朗、西路中左翼右旗札薩克輔國公巴彥濟爾噶勒充欽選議員[9]
- 宣統三年六月二十七日:派翰林院編修黎湛枝、學部參事恩華、度支部員外郎錢承鋕、學部參事范源濂、度支部郎中陳錦濤為欽選議員[10]
- 宣統三年八月十二日:派溥善、德啟、彥惠、王季烈、程明超充欽選議員[11]
- 宣統三年?:朱獻文?(《政治官報》待查)
- 宣統二年?:索特那木拉布坦?(載《清史稿》列傳三百八 藩部四 ,《政治官報》待查)
其他人員
[編輯]- 協理:景星(1907年1月20日-1909年12月死亡)陸元鼎(1907年1月20日-1908年7月6日)丁振鐸(1907年1月20日-1911年)俞廉三(1907年1月20日-1911年)李家駒(1909年9月23日-1910年4月14日)[8]
- 幫辦:寶熙(1908年-1911年)沈雲沛(1908年-1911年)顧璜(1908年-1911年)[8]
註釋
[編輯]- ^ 1.0 1.1 張朋園,中國民主政治的困境 1909-1949:晩清以來歷屆議會選舉述論,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第61-62頁
- ^ 張朋園,中國民主政治的困境 1909-1949:晩清以來歷屆議會選舉述論,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第63頁
- ^ 3.0 3.1 張朋園,中國民主政治的困境 1909-1949:晩清以來歷屆議會選舉述論,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第317-329頁
- ^ 浙江省候補當選人:沈鈞儒、褚輔成、鄭永禧、劉耀東、蔡汝霖、陳翼亮、王家襄
- ^ 5.0 5.1 山西起初的兩名民選議員解榮輅、劉緜訓後被解職,載 「山西巡撫丁寶銓奏解榮輅、劉緜訓被控未結請銷去資政院議員等片,政治官報,宣統二年七月四日(1910年8月9日)」。解榮輅、劉緜訓、黃文潤因被控而改任其他人為議員,載 「資政院第一次常年會第三號議場速記錄,宣統二年九月二日」。轉載自 「韋慶遠, 高放, 劉文源,清末憲政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第402頁」
- ^ 此外,據第一輯 山東諮議局,山東省情網,於2012-11-25查閱[永久失效連結],「1909年10月24日(宣統元年九月十一日),山東諮議局舉行了資政院議員互選。當選人為(按得票多少為序):陳命官、王昱祥、蔣鴻斌、彭占元、汪岱霖、尹祚章、張樹庭、金毓珍、郭連科、孔廣淇、徐書年、鄭熙嘏。」
- ^ 據廣西巡撫張鳴岐奏稱,「諮議局互選議員,業於上年十月十一日,由臣蒞局監督互選,計議員五十七人,實到投票者五十四人,選出當選人黃廼昌、唐鍾元、馮汝梅、吳賜齡四名,未足定額。隨於十二日再選,計選出當選人黃晉蒲、李識韓二名。臣覆加選定,以舉人黃廼昌、陸軍主事唐鍾元、舉人馮汝梅為互選資政院議員。唐鍾元於榜示後三日呈明辭退,又經複選,以副貢吳賜齡接充。分別給與執照,分造名冊諮送,聽候召集赴京。」此條載 廣西巡撫張鳴岐奏廣西第三屆籌辦憲政情形折,憲檔(下冊),第772-773頁。轉載自 韋慶遠, 高放, 劉文源,清末憲政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第402頁
- ^ 8.0 8.1 8.2 8.3 錢實甫 編,清代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3093頁
- ^ 五月一日《政治官報》頁 3
- ^ 六月二十八曰《政治官報》頁 2
- ^ 辛亥八月十四日《時報》二版「北京専電」及八月十三日《內閣官報》
參考文獻
[編輯]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延伸閱讀
[編輯]- 李啟成 點校,資政院議場會議速記錄:晚清預備國會論辯實錄,上海三聯書店,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