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麗蠅號布雷巡洋艦

座標58°53′50″N 3°09′14″W / 58.8971°N 3.1539°W / 58.8971; -3.1539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歷史
德意志帝國
船名 麗蠅號
艦名出處 麗蠅
建造方 斯德丁伏爾鏗船廠
鋪設龍骨 1915年
下水日期 1915年12月11日
入役日期 1916年4月2日
結局 1919年6月21日鑿沉於斯卡帕灣
技術數據
船級 麗蠅級
船型 布雷巡洋艦
排水量
  • 設計:4385噸
  • 滿載:5856噸
船長 140.40米
型寬 13.20米
吃水 6米
動力輸出 33000匹軸馬力
動力來源 雙軸,兩台蒸汽輪機
船速 28節
續航力 5800海里以12節
乘員 309人
武器裝備
裝甲
  • 水線裝甲帶:40毫米
  • 甲板:15毫米
  • 司令塔:100毫米

麗蠅號(德語:SMS Brummer[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兩艘麗蠅級布雷巡洋艦首艦,其唯一的姊妹艦牛虻號。艦隻於1915年在斯德丁伏爾鏗船廠開始架設龍骨,並於1915年12月下水,至1916年4月投入公海艦隊使用。麗蠅號的主艦炮為四門150毫米45倍徑速射炮英語15 cm SK L/45,並可攜帶多達400枚水雷

儘管麗蠅號是按佈雷艦要求設計,但德國海軍從未用其執行此單一任務。1917年10月,麗蠅號及其姊妹艦受命襲擊一支前往挪威的英國護航船隊。它們擊沉了兩艘護航驅逐艦以及船隊十二艘商船中的九艘。德國海軍也曾考慮派遣這兩艘艦襲擊大西洋的護航船隊,但在海上加油等相關困難令德國人放棄了這項計劃。在停戰協定生效後,麗蠅號被列入了扣押至斯卡帕灣的艦隻名單中,並於1919年6月21日跟隨艦隊在海軍少將路德維希·馮·羅伊特的指揮下集體自沉。麗蠅號沉沒在深水中,並與沉沒在那裏的大多數艦隻不同,它的殘骸從未進行打撈報廢。

設計

[編輯]
麗蠅級艦隻平面圖

麗蠅號是作為新增編入艦隊的布雷巡洋艦而以「新造C艦」為代號進行訂購[註 2],並於1915年在斯德丁伏爾鏗船廠開始架設龍骨,建造編號為422[2]。它於1915年12月11日下水,繼而展開舾裝工作。至1916年4月2日,艦隻正式投入公海艦隊使用[3]

麗蠅號的全長為140.4(4608),有13.2米(43呎4吋)的舷寬和6米(19呎8吋)的前吃水。在滿載情況下,艦隻的排水量可達5,856公噸(5,764長噸)。其推進系統由兩套蒸汽輪機組成,以驅動兩副直徑為3.5米(11呎6吋)的三葉螺旋槳。艦隻設計可輸出33,000匹軸馬力(25,000千瓦特)的額定功率。它由兩台燃煤水管鍋爐英語Water-tube boiler和四台燃油水管鍋爐提供動力,這使得艦隻的最高速度為28(52公里每小時),並可以12節(22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續航5,800海里(10,700公里)。[2]但在實際應用中,艦隻曾達到34節(63公里每小時)的極速。其標準船員編制則為16名軍官和293名水兵。[4]

麗蠅號配備有四門單座安裝的150毫米45倍徑速射炮英語15 cm SK L/45;其中兩門設於中心線前部,分居司令塔的前、後兩側,另外兩門則以背負式成對安放在艦艉[5]。這些炮管在發射45.3公斤(100英磅)炮彈的初速為840米每秒(2,800呎每秒)。炮管的仰角可提升至30°,使其可以瞄準最高達17,600(19,200)開外的目標。[6]它們共提供600發彈藥,其中每炮150發。艦隻的防空武器由兩門88毫米45倍徑速射炮英語8.8 cm SK L/45 naval gun組成,均安裝在煙囪後方的中心線上。麗蠅號還標配搭載有一對500毫米(19.7魚雷管和四枚魚雷,安裝在艦舯的旋轉發射器內。根據佈雷艦的設計,它們也可攜帶多達400枚水雷。在裝甲方面,麗蠅號受到40毫米(1.6)厚的水線裝甲帶保護;司令塔的側面有100毫米(3.9吋)厚,而甲板的厚度為15毫米(0.59吋)。[2]

服役歷史

[編輯]

麗蠅號於1916年5月便已完成整備加入公海艦隊服役,但它並未隨艦隊大部一同參加當年底爆發的日德蘭海戰[7]。1917年秋,時任公海艦隊總司令的海軍上將賴因哈德·舍爾決定利用水面進攻作為對潛艇戰英語U-boat Campaign (World War I)的補充,襲擊前往挪威的英國護航船隊。除了破壞英國的航運外,舍爾還試圖通過此舉轉移其集結在大西洋戰區的護航U艇。受海軍中校馬克斯·萊昂哈爾迪指揮的麗蠅號、以及受海軍中校西格弗里德·韋斯特坎普指揮的牛虻號,被選中參加首次類似行動。它們的高航速和大行動半徑,加上與英國輕巡洋艦的相似性,使它們非常適合這項任務。為了籌備襲擊,它們的船員還將艦隻漆成深灰色,以進一步偽裝成英國艦隻。[8]

10月17日拂曉後一個半小時,麗蠅號與牛虻號在勒威克以東約70海里(130公里)處襲擊了一支西行的英國護航船隊。船隊由十二艘商船組成,並受到驅逐艦強弓號英語HMS Strongbow (1916)瑪麗玫瑰號英語HMS Mary Rose (1915)以及兩艘武裝拖網漁船的護航。[8]德國人的偽裝發揮了作用,使英國驅逐艦最初認為對方是友艦。它們閃出識別信號英語Recognition signal,直至德國人在2,700(8,900)的範圍內開火。強弓號被迅速擊沉,而當瑪麗玫瑰號匆促應戰時,同樣遭到擊沉。[4]隨後,德國人又迅速摧毀了九艘商船;僅兩艘拖網漁船和三艘商船成功逃脫。直至麗蠅號和牛虻號返航期間,英國海軍部才獲悉此次襲擊事件。[8]德皇威廉二世甚至開香檳慶祝襲擊的成果[9]。兩艘艦隻的成功、以及英國承諾加重航運的防禦,使得舍爾於1918年4月嘗試以整個公海艦隊襲擊一支防衛嚴密的護航船隊,但未獲成功[10]

在戰爭後期,德國海軍參謀本部曾考慮派遣麗蠅號和牛虻號進入大西洋執行通商破壞德語Handelskrieg。它們應與補給艦一同在亞速爾群島附近行動。由於中部大西洋超出了潛艇的常規巡航範圍,因此船隊在該地區的防禦相對薄弱。然而,在確定了海上加油的難度過大之後,海軍參謀本部取消了這一計劃。當時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當艦隻的航行速度超過20節(37公里每小時)時會放出紅色的火花雲,這不利於在夜間躲避協約國艦隻。[11]1918年10月,麗蠅號本將作為公海艦隊的一份子參加最終決戰,但行動由於威廉港兵變的爆發而取消,麗蠅號隨後被轉移至薩斯尼茨[12]

隨着德國於1918年11月投降,麗蠅號、牛虻號與公海艦隊最具現代化的單位一起,被協約國列入扣押至斯卡帕灣的指定艦隻。這些艦隻於11月21日在海軍少將路德維希·馮·羅伊特的指揮下,排成縱隊駛離德國。[13]它們在海上與由370艘英國、美國和法國軍艦組成的聯合艦隊會合後,於當天晚些時候抵達福斯灣,並於25日至27日間被護送至斯卡帕灣。抵達後,所有的無線電設備都從艦上拆卸出來,艦炮的炮閂英語Breechblock也被移除以防不軌。船員數量則裁減至最低標準。[14]

在落實《凡爾賽條約》的談判過程中,艦隊仍然維持扣押狀態。羅伊特推斷英國方面將於1919年6月21日,即談判到期而無法達成協議的情況下會強佔德國軍艦,卻不知截止日期已被延長至6月23日。為了防止這種情況,他決定第一時間鑿沉己方艦隻。6月21日上午,英國艦隊離開斯卡帕灣進行訓練演習;羅伊特於11:20向全體德國軍艦下達了自沉命令[15]麗蠅號於13:05沉沒;它從未進行打撈報廢,至今仍留存在斯卡帕灣底部[3]。2017年,奧克尼考古研究中心(Orkney Research Center for Archaeology)的海洋考古學家對麗蠅號和該地區的其它九艘沉船展開了廣泛調查,其中包括另外六艘德國軍艦和三艘英國軍艦。考古學家用聲納繪製了這些沉船的地圖,並利用遙控潛水器對它們進行檢查,以確定這些殘骸是如何被侵蝕的。[16]

註釋

[編輯]
腳註
  1. ^ SMS表示Seiner Majestät Schiff, 即「陛下之艦」。
  2. ^ 所有德國艦船在訂購時都會被賦予臨時代號;其中新增編入艦隊的使用字母代號,而用於替換舊艦的則使用「(舊艦名)代艦」。[1]
引用
  1. ^ Gröner,第56頁.
  2. ^ 2.0 2.1 2.2 Gröner,第112頁.
  3. ^ 3.0 3.1 Gröner,第113頁.
  4. ^ 4.0 4.1 Massey,第747頁.
  5. ^ Gardiner & Gray,第162頁.
  6. ^ Gardiner & Gray,第140頁.
  7. ^ Campbell,第23頁.
  8. ^ 8.0 8.1 8.2 Halpern,第376頁.
  9. ^ Herwig,第230頁.
  10. ^ Herwig,第240–241頁.
  11. ^ Woodward,第93頁.
  12. ^ Woodward,第176頁.
  13. ^ Herwig,第254頁.
  14. ^ Herwig,第255頁.
  15. ^ Herwig,第256頁.
  16. ^ Gannon.

參考資料

[編輯]

58°53′50″N 3°09′14″W / 58.8971°N 3.1539°W / 58.8971; -3.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