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布拉格之戀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布拉格之戀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基本資料
導演菲力普·考夫曼
監製Bertil Ohlsson
Paul Zaentz
索爾·扎恩茲
編劇Milan Kundera (原著)
Jean-Claude Carrière
菲力普·考夫曼
原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主演丹尼爾·戴-路易斯
茱麗葉·庇洛仙
莉娜·歐琳
Derek de Lint
Erland Josephson
Pavel Landovský
配樂Mark Adler
Ernie Fosselius
攝影Sven Nykvist
剪接Walter Murch
製片商索爾·扎恩茲
片長171 分鐘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1988年2月5日 (1988-02-05)
發行商Orion Pictures
各地片名
香港布拉格之戀
臺灣布拉格的春天
新加坡亂世孽戀

布拉格之戀》(英語: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是根據米蘭·昆德拉1984年出版的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於1988年改編成的電影,由美國導演菲利普·考夫曼執導,英國的丹尼爾·戴-路易斯,法國的茱麗葉·庇洛仙瑞典莉娜·歐琳主演。

該片在法國瑞士取景拍攝,而非捷克境內(當時的政治環境使然),比如描寫蘇軍入侵那段是在里昂拍的。

作者昆德拉先生作為影片顧問幫助了本片的攝製工作,比如Tomas在Tereza入睡時口中所念的那段詩就是他特別為影片而創作的。

情節

[編輯]

1968年的布拉格。Tomas是個喜歡追求女人並享受性愉悅的外科醫師,他的情婦Sabina是個畫家,而且跟他有着相同的性態度。在一次出外看診過程中,他遇上了小酒館的服務員Tereza並對她產生好感。後來Tereza來布拉格找工作找到他的住處,在Tomas的征服下,兩人很快結為夫妻。在Sabina的幫助下,Tereza成為了一名攝影師。

後來就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布拉格之春民主化運動以及後來蘇聯軍隊的入侵和鎮壓,而Sabina為了避難很快就去了瑞士日內瓦,留下來的Tomas和Tereza等人不僅參與並見證了許多活動,而且Tomas還寫了諷刺共產政權的文章,Tereza則拍下了不少照片並交給西歐和美國的記者給予刊登。

蘇軍佔領捷克後,為了避難,兩人也搬到了日內瓦。但是住了一段時間,Tereza認為自己是Tomas生活中的負擔於是她一人帶着愛犬回到了布拉格。為了與Tereza生活在一起,Tomas於是也回到了布拉格找她。雖然兩人重新生活在了一起,可是由於Tomas由於那次發表政論文章的原因而受到政府部門的追究。由於他堅持自己的觀點態度拒絕道歉,於是被迫去做清潔工人。雖然Tomas當了工人,但是他還是可以與一些外面的女人搞在一起。於是Tereza心裏不平衡,就也想試着與別的男人搞一次。試過一次之後,Tereza反而覺得布拉格太過骯髒了。

最後兩人搬到了鄉間過上了一段平靜的農村生活,可惜愛犬卻得了癌症,為了減輕它的痛苦,Tomas親手為它注射了安樂死並埋葬了它。

在一次兩人同朋友去鎮上酒館跳舞次日開車回來的途中,由於大雨的關係,他們發生了車禍而不幸離去。而此時身在美國的Sabina也收到了這個可怕的消息。

角色

[編輯]

獎項

[編輯]

評價

[編輯]

該片在爛番茄網上獲得高度評價,新鮮度高達94%;美國電影學會(AFI)將它列入美國100大愛情片榜單之中[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AFI's 100 Years...100 Passions (PDF).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2016-08-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3-1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