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公主
新城公主 | |
---|---|
唐朝公主 | |
姓 | 李 |
封爵 | 公主 |
封號 | 新城公主 |
出生 | 634年 |
逝世 | 663年 |
墳墓 | 陪葬昭陵 |
親屬 | |
父親 | 唐太宗李世民 |
母親 | 文德皇后 |
夫 | 長孫詮 韋正矩 |
同胞兄弟 | 唐高宗 |
新城公主(634年—663年),是中國唐朝唐太宗最小的女兒,長孫皇后所生。
生平
[編輯]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初封衡山公主[1],許配給魏徵之子魏叔玉。魏徵死後,因留有奏章複本一事觸怒唐太宗,最終「停婚仆碑」,婚約取消。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下嫁長孫詮。
永徽三年(652年)五月廿三日,改封新城長公主。659年,因長孫家族在與武則天的政治鬥爭中敗落,長孫詮被流放巂州,不久便被武則天心腹暗殺。
在東陽公主的推薦下,新城公主改嫁韋正矩。公主傲悍,韋正矩不滿,對她殘暴無禮,夫妻關係很差[2]。
龍朔三年(公元663年)二月,三十歲的新城公主突然死亡,死因不明,種種跡象表明,駙馬韋正矩正是兇手。唐高宗大怒,於次年正月乙亥日下旨處斬韋正矩示眾,韋氏家族舉族流放。同時又遷怒做媒的九姐東陽公主,將她全家斥徙集州。當時亦有說法認為,新城公主是自然病死,而駙馬是被冤殺,且後來高宗令韋正矩與公主合葬,如他殺了公主,不應有此待遇。
高宗以皇后葬儀將新城公主葬於昭陵,為眾多陪葬墓中離太宗長孫皇后陵墓最近的一座。新城公主墓位於禮泉縣煙霞鄉東坪村北,西北距唐昭陵約1.5公里。地面有石碑、石人等,碑已斷裂仆倒,碑文已侵蝕看不出字跡。1994年至1995年進行了發掘清理,墓葬曾多次被盜,屍骨凌亂不全。考古學家在發掘過程中,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墓室中壁畫上所有侍女的頭像都被鏟去。傳說是因為高宗認為侍女們沒有照顧好公主,對公主的死亡有責任,因此沒有臉面陪葬公主於地下,遂下令鏟去所有侍女頭像。
墓志銘
[編輯]邊長86厘米,厚13.5厘米,正面篆書「大唐故新城長公主墓誌之銘」。志石右上角斷裂,36行,每行35格。楷書,因表面侵蝕,缺字較多。
大唐故新城長公主墓志銘並序
公主諱 字 ,高祖太武皇帝之孫,太宗文皇帝之女,今皇帝之同母妹也。濬源馳於若水,層構□□軒丘。□□締基,軼九□而揖瑞;重光紐祚,菀□溟而握紀。公主聯華宵□□珠□,凝暉□□星閨,□銀河□。□□夙倫,成德早擅。生知孝友,稟□□年。柔明彰於齔□,□□□□,□□梁之麗□羲;秀質敷榮,類蓮沼之升夜月。染花箋於□□,體窮龍翰;發縹□□□□,詞□□篆。豈□□庭淑氣,唯頌春椒;淒淒素序,獨銘秋菊。加以□□為妙,高步□□。紃組稱□,□□蘭掖。□行而合圖史,置言而成表綴。故能愛結掌珍,□□□將賁瓊□□□□□金□之□□□膏腴,□弘典冊。貞觀十六年八月廿□日封衡□□□(山郡公)主,□□□□□□□(食邑三千戶)。□唯有輝,平原陋其加渥;湯沐増賦,廬陵愧其逾等。皇上酌伊堯□□□□□□□□規。擇秀舉之舊姻,選益壽之華族,必使道光媯呂,方從百兩之義。望重□□□□□□□禮。以貞觀廿三年二月六日,降嬪銀青光祿大夫、行揚州都督府長史河南長□□□□□,彰文□聲明繞管。辟紫宸而回鳳駕,開丹地而轉□□。銀燭分光,象列宿之環青□;□幃合彩,同卿雲之幕絳河。□□綬之尊,盡至行於□冪;褫□章之貴,申極□於弦延。躬執玉梭,節儉昭於浣濯;親紆金燧,愛敬表於晨昏。□□□仁,詎致□於京尹;□□由道,豈貽□於洛令。諒以調諧琴瑟,韻偃笙簧。標海內之嬪風,為天下之婦則者矣。以永徽三年五月廿三日,改封新城郡長公主,增邑五千戶。逮詮釁起,密□□於□徼,雖外尊大義,不登叛人之黨。而內懷專一,無虧字□之□。蘭澤靡加,塵彌□□之鏡;鉛□罷飾,網綴回鸞之機。貫秋柏以居貞,掩寒松而立勁。□使梁庭高行,仰英聲□締則;楚□□□,□□□□承風。而漢浦銷光,無復仙娥之影;洛川沉步,空餘神女之詞。以龍朔三年二月□□□□□□,薨於長安縣通軌坊南園,春秋年卅。皇帝悲棣萼之長湮,痛□□之永訣,□□□□□□,悵東津而灑泣。廢朝不舉,有越常倫。賵往飾終,用超恆制。下詔曰:故新城長公主□□□□,□□□居。柔順□風,幼彰於閨閫;顧復之重,夙備於慈嚴。詩美穠□□□□□□□□□□符歸妹之尊。方秀松筠,遽先風燭。鳳簫輟響,魚軒靡駕。固□□□□氣,情切□□□□之哀,將軫於暮月□終之數,特超於彝典。其葬事宜依後禮。又遣同文正卿琅邪郡開國公蕭嗣業持節護喪事,司元太常伯郯國公張大象為副。高樓寂寂,遽輟丹鳳之祥;幽穸沉沉,倏薦青鳥之兆。陪葬昭陵,禮也。夫桃李之德,已著於彤管;蘭蕙之美,未凋□□□。敢揚休徽,乃作銘云:
濬源長□,景命□□。電照攸被,虹光□傳。合符□□,□緯金編。門成類帝,家□配天(其一)。
蘭薰無已,瑤英有燦,衍□仙娥,資靈宵漢。□披月夕,□□日旦。曬光升保,飛音集□(其二)。
幽閒表質,柔明在躬。處貴能降,居滿思沖。潔□寒冰,文艷□□。河洲挹訓,湘渚希風(其三)。
齊庭南辟,魯館東啟。穠華凝照,絲緡襲禮。鏘佩金酹,鳴□瓊陛。雍雍鴻雁,湯湯河濟(其四)。
窈窕□芬,肅雍成德。鑒史遵戒,披圖樹則。式事紘□,傍無凋□。行穆□闈,聲昭四國(其五)。
風韻蕭管,□淑龍池。方驅鳳轄,肇獻蠶儀。惟災奄被,幾望俄虧。桂華秋落,蕙葉春萎(其六)。
哀結宸扆,悲纏曾掖。淒涼故第,徘徊舊跡。月鏡朝昏,雲掛曉襞。容衛如在,音儀匪昔(其七)。
稍去鵷台,行歸鶴市。出直城而東顧,背橫橋而北指。丹旐翻風而遽前,白驥含嘶而不已。唯貞徽與淑問,將天地而終始(其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