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務所畔運動場
老林務所畔運動場 | |
---|---|
老林務所 | |
全名 | Stadion An Der Alten Försterei |
曾用名 | 薩多瓦體育廣場 |
位置 | 德國柏林克珀尼克 |
坐標 | 52°27′26″N 13°34′05″E / 52.45722°N 13.56806°E |
所有者 | 老林務所畔運動場運營股份公司 |
座位數 | 22,012人[1] |
觀眾紀錄 | 22,012人 (柏林聯 v 聖保利,2015年10月17日)[2] |
場地大小 | 109 × 73米 |
英畝 | 7,957 |
表面 | 天然草皮 |
計分板 | 數碼 |
建造 | |
啟用 | 1920年8月7日 |
翻修 | 1955年、2000年、2009年 |
擴建 | 1970年、1983年、2013年 |
客戶 | |
柏林聯(1920年至今) |
老林務所畔運動場(德語:Stadion An der Alten Försterei)是德國首都柏林最大的專業足球場,可容納22012名觀眾,但仍未滿足德國足球總會對第四類運動場的要求。自1920年落成以來,它一直是柏林聯及其前身球會的主場。場地位於柏林東南部的克珀尼克區,共設18395個站席及3617個座席。截至2013-14球季,運動場的平均上座人數為19889人,上座率約為92%。
在2008年至2013年間,運動場進行了最近一次的翻新和擴建,所有四面看台都已完全受頂棚覆蓋。部分建築工程是由柏林聯球迷自願完成。包括北面的「森林側」、東面的「直背側」和南部的「武勒河側」都是純粹的站席梯牆。主看台包括包廂區域則位於西側。運動場還因自2003年起舉辦的聖誕唱詩而聞名,這項活動是由柏林聯之友所組織。此外,2014年夏天設立的「世界盃大客廳」也引起了國際關注,這是一個球迷嘉年華,來客可以將梳化帶入運動場內部,並共同通過LED巨幕觀看在巴西舉行的世界盃足球賽。[3][4]
歷史
[編輯]1920-1945年:薩多瓦運動場
[編輯]該運動場於1920年落成,它是作為上舍訥韋德聯盟體育會(即柏林聯的前身)的替代場地而建,因其原本設於上舍訥韋德瓦特街上的主場(今卡爾霍斯特賽馬場西南)必須騰出用作興建住房。新的運動場所在地與其得名的森林管理局同處於當時仍然獨立的上舍訥韋德鎮境內。首場比賽於1920年3月7日舉行,由上舍訥韋德聯盟以1比1戰平維多利亞柏林。官方開幕儀式則稍後於1920年8月7日舉行,在大約7000名觀眾面前,當時的柏林衛冕冠軍上舍訥韋德聯盟(儘管上舍訥韋德直至1920年10月1日才併入柏林)以1比2不敵德國衛冕冠軍紐倫堡。當時的運動場可容納10000名觀眾,其中包括200個座席。
場地最初是被稱為「薩多瓦廣場」(也稱「薩多瓦運動場」)。薩多瓦一方面是附近旅遊地飯店的名稱,以1886年普奧戰爭的同名戰役命名;另一方面,它也是附近武爾海德車站在1929年以前的名稱。但自那以後,則逐漸確立了如今的官方稱謂。該稱謂源自毗鄰該場地的老林務所,因此,其主場便是位於「老林務所畔」。[5]
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運動場曾有很長一段時間也被稱為「花頂樓(Blumentopp)」(這一名稱同樣來自附近餐廳)。因此,上舍訥韋德聯盟在參加德國足球錦標賽的季後賽時,總是會借用更大的柏林運動場,例如格魯訥瓦爾德運動場。那一時期在薩多瓦運動場錄得的最高上座人數是主隊在1937年迎戰打吡對手柏林1892,共有8235名支持者到場。
1945-1989年:改造為專業足球場
[編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運動場的輔助場地和相鄰的小花園被徵用作高射炮陣地。然而,由柏林戰役造成的破壞相當有限,因此運動場得以在1945年7月1日重新啟用。至1950年代初,由於多項缺陷(例如用壞的草皮和球門)而不可用於比賽,場地需要進行修繕。因此在1952年至1955年間,競賽草地和護牆都進行了翻新,並為球員建造了一個更衣室。在此期間,上舍訥韋德聯盟(當時仍以「上舍訥韋德發動機」或柏林發動機為名)不得不轉往其它場地,例如漢斯·措施克運動場或武爾海德人民公園內的恩斯特·台爾曼運動場。至1955年秋季,老林務所重新恢復使用。1957年和1963年,主隊的名稱一再發生變化(TSC上舍訥韋德、TSC柏林),直至1966年柏林聯成立。
1960年代中期,運動場再有擴建計劃。為此應當安裝泛光燈系統,但並未實現。無論如何,在1968年至1970年間,直背一側的站席看台和主看台側的座席空間都得到擴建,並增設了一個廣播室和更多的訓練設施。在改造階段的1960-70球季,柏林聯是借用上施普雷電纜廠的場地。完成改造後,運動場的可容納人數增至約15000人。
進一步的擴建及現代化改造措施隨後於1979年展開,當時南、北兩側的球門後方看台也開始擴建。總體而言,工程一直持續至1983年。在此期間,運動場容量增加至25500名觀眾(包括1800個座席)、翻新了草皮並建造了一個帶有照明記分牌的廣播室。在1981年8月至11月的施工期間,柏林聯借用世界青年運動場進行了五場主場比賽。同樣在1980年代,運動場錄得了迄今最高的觀眾人數記錄。根據不同的消息源,這個記錄可能是1984年5月23日——在東德足球高級聯賽對陣萊比錫化學的保組戰中的22500名觀眾,也可能是1986年6月21日——在圖圖盃對陣拜耳烏丁根時的23000名觀眾。
1989-2000年:未實現的計劃
[編輯]東德轉型後,這座前公有制的運動場成為柏林參議院的資產。後者與柏林聯一樣,缺乏財政手段對體育設施進行必要的修繕,因此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它始終處於失修狀態。雖然運動場從贊助商處獲得了一塊電子記分牌,但1991年又遭運營商拆除。自那時起,比數只能通過掛牌手動變更顯示,這也被柏林聯球迷奉為時代錯誤的邪典追捧。
然而,在1990年代沒有實施大規模的工程,相反卻總有改建或新建的計劃。因此,在柏林申辦200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過程中,當局曾計劃新建一座可容納32000名觀眾的運動場,名為「漢內·索貝克運動場」。而當柏林聯在2000年有機會升入德乙聯賽時,球會也曾考慮將主場搬遷至並不受球迷歡迎的弗里德里希·路德維希·雅恩體育公園。其原因是老林務所畔無法滿足德國足總的要求。結果,運動場的觀眾容量也被下調至18100席。首個現代化改造工程於2000年展開,當時安裝了泛光燈系統並建造了一個帶頂棚的座席看台,其中桶形座椅是來自於柏林奧林匹克運動場翻新時的剩餘庫存。
2000-2008年:proAF行動及球場創建者
[編輯]由於場地仍然未及滿足德國足總的要求,因此當柏林聯於2001年成功升入德乙聯賽後,老林務所畔僅獲得了承辦比賽的臨時牌照。對於2001–02球季歐洲足協盃的兩場主場比賽,球會不得不轉移至雅恩體育公園作賽。由於升班,關於運動場的新建計劃被重新提上日程。柏林聯的時任主席海納·貝特拿姆也期望在柏林米特區內建造一座新建築,於是球會球迷發起了一項倡議保留老林務所場地的運動,名為「proAF」(protect Alten Försterei,意即「保衛老林務所」)。但不久之後,原本應至2006年落成、擁有30000個觀眾席位的新運動場卻以失敗告終,原因是球會背負的沉重債務及其於2005年又降入高級聯賽。貝特拿姆提出的這個項目也招致了球迷的批評,因為它僅設有10000個站席。在此期間,貝特拿姆的運動場項目通過在馬格德堡興建的MDCC競技場而得到實現。[6]
2007年1月,球會宣佈將重啟擱置已久的運動場現代化改造計劃,其中需要對站席樓廳進行翻新和新建主看台。建設項目的先決條件是將運動場地皮的所有權從柏林州轉移至柏林聯足球會,並象徵性的收取1歐元(該場地的市值約為189萬歐元)。然而這個計劃卻無法落實。在柏林眾議院的體育委員會首先於2007年1月批准出售後,歐洲聯盟於2007年7月又對該項目進行了必要的審查,以消除國家補貼過度的疑慮。審查導致歐盟最終於2008年1月否決了項目,僅允許柏林聯以全額價格購入運動場。[7]
為此,球會與柏林州之間展開了進一步的談判,例如作為運動場的所有者,柏林州將如何確保球會在老林務所畔繼續進行比賽——因為若獲得新成立的德丙聯賽參賽權、又或者是升入了德乙聯賽,運動場當時的狀態是無法符合德國足球聯賽協會(DFL)的要求的。在老林務所無法進行現代化改造的情況下,球會曾於2008-09球季短暫面臨需要搬遷至雅恩體育公園或奧林匹克運動場的窘境。[8]為此,球迷再次以「proAF」的口號動員起來,並發起各種關注行動。他們還得到了其它球迷組織的支持(例如來自哈化柏林、紅白埃爾福特或巴貝爾斯貝格03的球迷)。2008年4月,柏林聯終於得到了政客的應允,使得在2007-08球季結束後可以展開必要的施工工程。此外,球會還承租了運動場的使用權,租期為99年。[9]然而,設施的運營方不是球會本身,而是由其組建的「老林務所畔」運動場運營合資有限公司(„An der Alten Försterei“ Stadionbetriebs GmbH & Co. KG)。
在新建設計劃的籌備階段,一項名為「球場創建者」(Stadiongründer)的行動也於2005年始創。這一行動的目的是讓球迷有機會在經濟上參與改建。通過購入所謂的「創建者之石」,他們可以給項目提供資金,而創始者之石會鑲入入場通道,即「名人堂隧道」(Tunnel of Fame),從而使各捐助者之名得以永存。
2008年至今:通過球迷重建的運動場
[編輯]重建工作於2008年6月2日開始,原計劃工期為三個月。然而由於施工延誤,完工日期被反覆向後更正,最終導致球會於2009年4月決定,2008-09球季將完全在替代場地——雅恩體育公園作賽。頂棚的竣工是尤其難以解決的,因為受託的頂棚建築公司最初在供貨時便存在問題,並在最終的運動場安裝時也未能符合預期。[10]因此,球會終止了該公司的合同,並另尋施工方完成頂棚架設。但由於頂棚結構的延誤,也使得草坪供暖系統得到了更好的鋪設。
2009年7月8日,經過十三個月的施工,其中包括有約2000名志願者貢獻了140000小時的無償工作後,運動場宣告落成,並由柏林聯與哈化柏林進行了測試賽(3比5)。在施工過程中,除了安裝頂棚結構和草坪供暖系統,站席樓廳和許多周邊的功能性建築、以及欄杆和扶手都進行了翻新。而觀眾容量則增加至19000人。為了滿足德國足球聯賽協會對座席數量的要求(3000席),位於「緩衝區」(主隊及客隊球迷之間的分離區)內的站席看台於2010年臨時安裝了可拆式摺疊座椅(柏林聯於2009-10球季得到豁免)。這使得運動場容量變更為18432人(其中包括15414個站席和3018個座席)。
第二階段施工始於2012年5月對主看台進行拆除。一個月後,新看台便已奠定基石。這一階段施工原本應自2010年啟動,但為了完全確保融資而推遲。新的主看台將提供合共3557個觀眾席,並且還作為功能性建築提供球員和球證員室,以及供運動場運營公司、職業球員部門和管理部門使用的場所。
新建看台共斥資大約1500萬歐元,其中200萬來自柏林聯、300萬由運動場運營公司提供、300萬來自贊助商UFA體育以及700萬來自贊助商德國信貸銀行。原本安排的柏林州撥款未被使用,它應改用作建設新的青訓中心。[11]部分融資是通過發行所謂的「老林務所股份」來實現。在2011年12月1日至31日期間,球會會員能夠購買此前已改制為股份公司的運動場運營公司股份。他們共購得5473股的股票,價值為2736500歐元,約佔運動場運營股份公司的44%份額(柏林聯持有約55%)。[12]
整體改造的費用最初估計約為1700萬歐元,應按柏林州320萬歐元、球會180萬歐元和剩餘1200萬歐元由外來資金籌集的比例進行分攤。[13]
在2016年夏天,老林務所獲得了一個新的視頻記分牌。它有9米高和5米寬,表面積為45㎡,重達1.4噸。其像素間距為10毫米,發光強度為7000cd/㎡。[14]
未來:進一步改造
[編輯]2017年6月,柏林聯公佈了進一步擴建運動場的計劃。若成功升入德甲聯賽之後,應當切實滿足德國足總《運動場手冊》中關於「足球場在建築、基礎設施和運營方面的要求」,這些要求都源自歐洲足協的運動場基礎設施條例。如此便意味着對於四類及以上運動場,其座席數量必須達到8000個。柏林聯甚至在升班之前便得到了觀眾的響應:在2016-17球季,運動場的上座率已超過95%。[15]
至2020年,時值運動場落成100周年之際,應斥資3800萬歐元將場地原有的22012個觀眾席位擴大至36978席。其中座席數量應從3617個增至8286個,站席數量則從18395個增至28692個。四個看台中的三個將會新增第二層樓台。施工應自2019年春季展開。而在此一年之前,球會會所的建設工程便已於2018年春季啟動。那裏將形成一個球迷會所、一個帶樓頂露台的球迷餐廳以及裝備庫和辦公室。[16]
然而,隨着成功升入2019-20球季德甲,柏林聯卻推遲了老林務所的擴建計劃。這得到了球會主席迪爾克·青勒的證實。早在2019年3月初,參議院政府便已暗示球會,在夏季之前會拒絕接收規劃法。針對參加德甲聯賽,運動場必須作出一些細微的調整,但它們對容量沒有影響。德國足球職業聯盟對德甲運動場的座席數量要求是8000個,而柏林聯主場可提供的座席則僅僅超過3600個。但由於已經制定了擴建計劃,因此球會獲得了特別許可證。[17][18]
設施
[編輯]老林務所畔運動場當前可容納22012名觀眾(提供18395個站席和3617個座席),是柏林最大的專業足球場。運動場被劃分為四個部分。其中北面的「森林側(Waldseite)」、東面的「直背側(Gegengerade)」以及南面的「武勒河側(Wuhleseite)」均是純粹的站席橫牆。武勒河側為客隊球迷的站席區。主看台位於西側,當中包含有貴賓區及客隊球迷站席區。
方位
[編輯]運動場及其周邊的體育設施位於柏林東南部的特雷普托-克珀尼克行政區。其最初所處的市分區上舍訥韋德通過區界的變更,如今已與西部的市分區克珀尼克接壤。該設施的北面是武爾海德人民公園、東面是黑默林街、南面為武勒河以及西面毗鄰武爾海德街。
周邊
[編輯]總體而言,運動場周邊的區域包括一個球類體育館(克珀尼克排球隊的主場)和另外六個訓練場。其中,設施西南部的兩個訓練場和運動場由柏林聯租用,其餘場地則規柏林州所有。運動場的外緣是更多的功能性建築,諸如柏林聯以及克珀尼克排球隊的辦公室均設於此。
運動場附近還有一個梅羅公園,適用於滑板和小輪車活動。梅羅公園也是歐洲最大規模的同類設施之一。
使用
[編輯]除了柏林聯作為主要租戶外,還有學校以及其它球會或團體(例如柏林教區聯賽)會使用這裏的體育設施。[19]
活動
[編輯]自2003年以來,運動場每逢將臨期都會作為舉辦聖誕唱詩的活動場地。為此目的可以使用內場,並用板材覆蓋保護草皮。2015年,聖誕唱詩共迎來28500名參與者,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由於人群眾多,因此在2014年之後這項活動開始發售門票。唱詩會最初是由「老聯盟人」球迷會發起,作為球會在當時經歷了一系列糟糕的戰績後的年終慰藉方式而展開。[20]
老林務所畔運動場還通過設立「世界盃大客廳」而聞名海外,這是2014年夏天舉辦的一項活動,柏林人可以將其自家的梳化帶入運動場,並在大屏幕前一同觀看在巴西舉行的世界盃足球賽。尤其是當直播德國國家足球隊的比賽時,現場的觀戰人數高達約12000人。[3][4]
此外,新落成的主看台場地自2013年以來也被用於舉辦各種活動。
2015年9月3日,老林務所畔舉辦了首個大型搖滾音樂會。搖滾樂團聯合公園共吸引了約35000名觀眾到場。[21][22][23]
參考文獻
[編輯]- Jörn Luther, Frank Willmann, Und niemals vergessen – Eisern Union!, Berlin: BasisDruck Verlag, (德文)
- Harald Tragmann, Harald Voß, Die Union-Statistik, Ein Club zwischen Ost und West. 3., Berlin: Verlag Harald Voß, (德文)
- Stadion An der Alten Försterei. Das Buch zum Bau, Berlin: edition else, (德文)
- Offizielle Vereinsschrift, Berlin (德文)
註釋
[編輯]- ^ Bundesliga - Die offizielle Seite - bundesliga.de. bundesliga.de. [31 August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德語).
- ^ Union holt Punkt in letzter Sekunde. Berliner Zeitung (柏林: Berliner Verlag GmbH). 17 October 2015 [18 Octo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0) (德語).
- ^ 3.0 3.1 柏林球场成世界杯大客厅 1.2万人齐看球气氛好. 搜狐體育. 2014-06-22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4).
- ^ 4.0 4.1 Karin Schmidl, Online-Artikel WM-WOHNZIMMER IN KÖPENICK: Die Welt schaut auf die Alte Försterei, Berliner Zeitung (德文)
- ^ Wie unser Stadion zu seinem Namen kam. Eiserner V.I.R.U.S. e. V. [2009-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0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Matthias Wolf: Anschluss an die Zukunf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n: Berliner Zeitung. 7. November 2006.
- ^ Matthias Koch, Union Berlin: Die Baustelle liegt brach, Der Tagesspiegel (德文)
- ^ Matthias Wolf: Die Faust in der Tasch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n: Berliner Zeitung. 10. März 2008.
- ^ Union erhält Zusage zur Alten Försterei. 1. FC Union Berlin. 2008-04-17 [2009-04-2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Matthias Koch, [Online-Artikel Verein mit Dachschaden], Der Tagesspiegel (德文)
- ^ Startschuss: Baubeginn für die Haupttribüne. "An der Alten Försterei" Stadionbetriebs AG. 2012-06-12 [2012-07-3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Stadion an der Alten Försterei: 1. FC Union Berlin e. V. erhöht Beteiligung an der Stadionbetriebs AG. "An der Alten Försterei" Stadionbetriebs AG. 2012-11-20 [2013-08-1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1. FC Union stellt Stadion-Projekt der Öffentlichkeit vor. 1. FC Union Berlin e. V. 2007-01-11 [2009-04-2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Neue Anzeigetafel für Stadion An der Alten Försterei. stadionwelt.de. 2016-07-29 [2016-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3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Max Bosse, Alte Försterei wird ausgebaut. So soll Unions neues Stadion aussehen, Berliner Zeitung (德文)
- ^ Bis 2020 bundesligatauglich: Stadion An der Alten Försterei wächst auf 37.000 Plätze. 1. FC Union Berlin. 2017-06-20 [2017-06-2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Nach Aufstieg: Union Berlin verschiebt Stadionausbau. stadionwelt.de. 2019-05-29 [2019-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Annika Leister. Stadion An der Alten Försterei – Der Umbau muss warten. Berliner Zeitung. 2019-05-28.
- ^ Karin Schmidl: Fußballer wollen ihr Stadion kaufe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n: Berliner Zeitung. 24. Juli 2006.
- ^ 13. Auflage an der Alten Försterei: Rekordbeteiligung beim Union-Weihnachtssingen. kicker-Sportmagazin. 2015-12-24 [2015-12-2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Stadion an der Alten Försterei - eine gute Konzertbühne?. Der Tagesspiegel. 2015-09-04 [2015-09-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Was machen Linkin Park in meinem Wohnzimmer?. Die Welt. 2015-09-04 [2015-09-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Matthias Lukaschewitsch: Linkin Park rocken in der Alten Förstere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n: B.Z. Artikel vom 3. September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