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造反年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革命造反年代:上海文革運動史稿
牛津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一卷封面
作者李遜
語言繁體中文
發行資訊
出版機構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5月1日
出版地點香港
頁數1648
規範控制
ISBN978-019-944168-6

革命造反年代:上海文革運動史稿》,李遜著,2015年出版。內容是上海文革歷史

評論[編輯]

  • 宋永毅:本書「代表了文革研究從概括性的全國史向細節性的地方史的發展。另一方面,它又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出發,對整個宏觀的文革做出了一些深度的理論思考。」[1]
  • 余杰:「本書指出,余秋雨是文藝組的五名核心成員之一,在《學習與批判》、《朝霞》等寫作組的重要刊物上發表了若干重頭文章。」[2]
  • 孟強偉:「從政治身份評定權轉移的角度詳細梳理了上海文革運動的全過程,給我們理解文革的動因提供了一種新視角。」[3]
  • 王國偉:「耗費了作者20多年美好光陰、憑藉作者的信念和樂在其中的堅持而完成的書稿」,創造性地提出了概念「革命名分」,謀篇佈局合理,語言樸實,「保持了一種歷史專業主義的矜持和嚴謹」,本書是未來文革研究「繞不過去的」。[4][5]
  • 嚴搏非:「李遜此書是迄今為止關於上海文革最詳盡的敘述,雖然還可以有其他的角度,但就政治史而言,基本的構架已經完整,而就文革的研究和評價而言,離開了上海文革,幾乎就失去了理解這場運動的核心內容」。[6]
  • 丁學良:「此書雖然不是全中國範圍的文革通史,卻是文革的發源地和第一實驗地上海市的文革通史,細節繁多,而且處處連接到中央核心的重大決策,彌補了以上三本通史缺少的一大板塊」。[7]
  • 范世濤:「作者嚴守學術規範,恰當地使用了口述資料、檔案、小報、傳單和回憶錄等各種類型的史料,陳述的歷史過程細節豐富,歷史事實紮實可靠。書末的四個附錄極見功力,是作者經年累月苦心經營的成果。」[8]

參考文獻[編輯]

  1. ^ 宋永毅. 文革研究拓展纵深的标志——读李逊的《革命造反年代:上海文革运动史稿》. 文革博物館通訊. 2015-12-07, (1009). (原載香港《動向》2015年第十期)
  2. ^ 余杰. 以“造反”的方式“效忠” - 李逊《革命造反年代:上海文革运动史稿》. 自由亞洲電台. 2016-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2). 
  3. ^ 孟強偉,從政治身份評定權的轉換看文化大革命——兼評李遜《革命造反年代——上海文革運動史稿》,韓國《中國史研究第2012輯(2016.6)》
  4. ^ 王國偉. “革命名分诱惑”的历史注解. 聯合早報. 2017-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5). 
  5. ^ 王國偉. “革命名份诱惑”的历史注解. 愛思想網. 2016-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2). 
  6. ^ 嚴搏非. 幻象的湮灭. 思想. 2017, (33). 
  7. ^ 丁學良. 提议大学生研读的中国文革书目. 2018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9). 
  8. ^ 南方周末編輯部. 我的2015年书单·非虚构类(下). 南方周末. 2016-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