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勒內·笛卡爾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礎條目 勒內·笛卡爾屬於維基百科人物主題的基礎條目。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法國專題 (獲評丙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法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法國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傳記專題 (獲評丙級極高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數學專題 (獲評丙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數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數學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哲學專題 (獲評丙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哲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哲學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Untitled[編輯]

Cogito ergo sum到底是否一個「公式」、論證其實仍有爭議。這句拉丁文的意思只是「我思、我在」而不是「我思所以我在」,到底笛卡兒是否要以我思論證我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而他們也各自在笛卡兒的文本(《方法論》和對反駁《沉思錄》的人的回應?)中找到支持自己的理據。--Ivy ST 17:42 2004年11月25日 (UTC)

但是我們應該是不是要以法語的版本為本,即Je pense donc Je suis. 這明顯有所以的意思。zzz....很睏 (叫醒我) 05:34 2005年3月20日 (UTC)

在笛卡爾的時代,學術論著都是用拉丁文寫的,應該以拉丁文為準。

笛卡兒, 笛卡爾[編輯]

笛卡爾和笛卡兒分別是那裹的譯名? 條目裹兩個譯名也有,有點混亂。 --Johna 16:44 2005年6月22日 (UTC)

《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內是笛卡兒,《外國地名譯名手冊》中型本裏面因笛卡兒得名的地區是笛卡爾,比較混亂。—zy26 was here. 2008年1月29日 (二) 04:44 (UTC)[回覆]
同一條目下的譯名是否應統一?--Shannon Talk 2013年12月3日 (二) 15:20 (UTC)[回覆]

[編輯]

這個「勒奈」是哪裏公認的啊?姓有固定的,名可說不準。René應該是勒內更貼近一些。而且我在google的搜索結果也是勒內比勒奈多。--wooddoo 虢國夫人遊春圖 20:39 2005年9月6日 (UTC)

應該為「勒內」。—zy26 was here. 2008年1月29日 (二) 04:44 (UTC)[回覆]
按照法文的讀音,應為「勒內」。Mlogic (留言) 2009年5月15日 (五) 03:10 (UTC)[回覆]

Is self-awareness necessary for "我思故我在" ?[編輯]

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

This is the most genuine and irrefutable truth claimed by Descartes. As mentioned by him, a man can doubt every thing in this world, e.g. existence of water, sky, body, land, light etc. Yet, when he doubts, he is thinking, and when he is thinking it is irrefutable that he exists. I have read an online article commenting that Descartes』 idea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elf awareness. In this gentleman’s idea, if a person does not have awareness of self, he does not exist in the eyes of Descartes』, e.g. a perso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However, in my opinion, this comment’s 『person』 seems to be hardly exists in the real world. Even for the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they are rarely lack of self concept.

On the other hand, though Descartes had mentioned that when a person thinks / voices out 『I exist』 then he exists, this does not represent the whole meaning of Descartes. This is not actually a process that people must do in order to be exist, but Descartes was pinpointing on thinking. Even though there is a person who does not have self-concept and never know what is 『I’, yet when he thinks he exists.

Thinking in psychological realm is defined very broadly, it is not necessarily logical calculating and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s most of us think thinking is, but also cognitive perception, learning, decoding and encoding messages in contact with the person etc. Thus the more noticeable problem that appears in Descartes』 discussion should his definition of thinking. Nature of thinking and functions produced by thinking are different according to Descartes which is not aligning with the psychology field nowadays (which should be integrated and treated as one whole). I think that in looking into Descartes』 idea nowadays we should take the definition from psychology realm about thinking.

關於條目的標題[編輯]

第3個標題(也許稱為段落更為準確),"對科學的貢獻"。我認為應該將此段落分為2部分來寫。如果只從標題上理解,"對科學的貢獻"並不能代表笛卡爾在數學方面有所貢獻。因為數學是獨立於科學之外的。另外,笛卡爾在數學和哲學上的貢獻,相比於在科學上的貢獻更為突出,所以我認為,單用一個段落來介紹他的數學成就並不為過。 —Guamian (留言) 2008年1月29日 (二) 14:02 (UTC)[回覆]

笛卡兒的全名[編輯]

「笛卡兒,全名勒內·德斯卡特斯(René Descartes)」是錯誤的,Descartes的法文讀音正是「笛卡兒」(法語發音:[dekaʁt],參見w:René_Descartes),不應按照英文發音譯為「德斯卡特斯」。Mlogic (留言) 2009年5月15日 (五) 03:15 (UTC)[回覆]

英文維基說笛卡爾是11歲進入La Fleche的學校?[編輯]

"At the age of eleven, he entered the Jesuit Collège Royal Henry-Le-Grand at La Flèche" -英文維基百科René Descartes --Inspector (留言) 2009年10月21日 (三) 13:39 (UTC)[回覆]

笛卡兒是近代唯物論的開拓者??!![編輯]

我不知道笛卡兒能如何被詮釋為「唯物論」的開拓者,倒是把他認定為心物二元論的開拓者,應該是沒有疑問的。 AlphaLMU (留言) 2010年3月1日 (一) 02:03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勒內·笛卡爾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22日 (四) 05:05 (UTC)[回覆]

建議刪除「瑣事」一節[編輯]

1. 那麼多爆炸性的瑣事,竟然只有一條來源[(見此)]:The Meditations contain a full statement of the system sketched in the Discourse. Before publication the text was sent to Mersenne to circulate for comment to a number of scholars and thinkers. Six sets of objections were received. They were printed, with replies from Descartes, in a long appendix to the Wrst edition of 1641, which thus became the Wrst peer-reviewed work in history. The objectors were a varied and distinguished group: apart from Mersenne himself they included a scholastic neighbour in Holland, an Augustinian theologian from Paris, Antoine Arnauld, plus the atomist philosopher Pierre Gassendi, and the English materialist and nominalist, Thomas Hobbes. 這連第四段第一句話都證明不了。 2. 前三段不僅沒有來源,而且用字很極端很有感情色彩:「堅決否認」、「備受侮辱」、「愚蠢和不學無術」。 3. 談論笛卡爾不需要塑造(捏造?)笛卡爾那樣的形象,笛卡爾的數學、哲學成就更重要。 4. 如果有有價值的信息,建議移動到「生平」里。

Charlesorium留言2020年2月22日 (六) 13:2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