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Eguodagong9121/sandbox
翻譯 |
---|
種類 |
理論 |
技術 |
在地化 |
組織 |
相關主題 |
譯後編輯指的是「通過少量的人工修改以對機器生成的翻譯進行完善」的過程[1]。進行譯後編輯的人員被稱為譯後編輯員。 譯後編輯這一概念與譯前編輯相關。在使用機器翻譯時,對原文 – 進行譯前編輯可提高翻譯質量,例如可將受控語言 – 的原則應用於譯前編輯上,然後再對機器生成的翻譯進行譯後編輯。 譯後編輯與編輯有所不同。編輯指對人工翻譯的文本進行完善的過程,在翻譯界,這一過程常被稱為修訂。 譯後編輯過的文本可能隨後需要進行修訂以保證語言選擇的質量並進行校對以改正一些小的錯誤。 譯後編輯需要對機器翻譯的文本進行改正以保證翻譯的質量達到顧客與譯後編輯員事前商定好的標準。 簡略譯後編輯旨在將文本翻譯至可理解的程度,而全面譯後編輯則在保證意思的同時力求文風與原文一致。 機器翻譯和全面譯後編輯的進步使得其可與人工翻譯媲美。有一系列軟件工具,如谷歌翻譯工具包、SDL Trados 以及Systran等都支持對機器生成的翻譯進行譯後編輯[2]。
譯後編輯及機器翻譯
[編輯]在70年代後期,機器翻譯在一些大型組織,如歐洲委員會和泛美衛生組織中開始實際投入應用,而後也在如卡特彼勒及通用汽車等企業中應用。 在80年代開始了譯後編輯的早期研究,主要着重於實施方面[3]。 為了制定適當的指導和培訓,美洲機器翻譯協會(AMTA)以及歐洲機器翻譯協會(EAMT)的會員於1999念設立了譯後編輯特殊興趣小組[4]。
90年代後,計算機的影響力和連接性使得機器翻譯得到發展,並允許其通過網絡瀏覽器進行部署,如變成了主流搜尋引擎中的免費而有用的附件(谷歌翻譯,Bing翻譯,雅虎翻譯)。在人們接受機器翻譯並不完美的質量的同時,也對譯後編輯有了更高的接受度。在譯碼存儲器和其他翻譯管理技術的幫助下,人工翻譯仍跟不上有着本地化需求的商品和服務的增長速度。諸如翻譯自動化用戶協會(TAUS)希望在未來幾年內,機器翻譯和譯後編輯能發揮更大的作用[5]。
簡略和全面譯後編輯
[編輯]80年代的研究把譯後編輯分為不同等級,被歐洲委員會翻譯服務為傳統型及簡便型[6],也被稱為全面型和快速型[7]。當代,簡略和全面譯後編輯似乎是最為常用的稱呼方式。
簡略譯後編輯指譯後編輯員被嚴格要求對文本進行最小干預以使終端用戶理解文本大意。此種譯後編輯方式的目的是為了使客戶對文本有大概的理解,並且往往是在時間緊促十分緊急的情況下使用的。
全面譯後編輯需要更多的翻譯加工以達到客戶和譯後編輯員事先商定好的翻譯質量。此種譯後編輯方式的目的是使文本在可以理解的同時有着合適的文風,因此它可以被用來起到傳播目的。全面譯後編輯的最高境界指的是其翻譯質量與人工翻譯的文本是一樣的。然而,這一假設是基於譯員直接從原文翻譯要比譯後編輯機器生成的文本容易的基礎之上。隨着機器翻譯的不斷進步,這一事實可能會改變。對於一些語言對和一些任務,還有一些在特定領域有高質量的數據的機器翻譯器,一些客戶已經開始要求譯員直接譯後編輯,而不是從頭開始翻譯,因為他們認為可以花更低的費用以達到同樣的翻譯質量。
90年代,當機器翻譯仍在CD-ROM上的運行時所制定出的簡略或全面譯後編輯的標準也許同樣不適合在簡略譯後編輯方面的機器翻譯的進步。對於某些語言對和某些任務,特別是當原文已經預先編輯過時,未經修改的機器生成的文本在不需要事先的人為干預的前提下,對於理解文本意思來說已經足夠。
譯後編輯和語言行業
[編輯]經過三十年後,譯後編輯員仍然是「新生職業」[8],譯後編輯員的正確身份仍未被完全了解。譯後編輯與翻譯和編輯重疊,但也僅僅是部分重疊。大部分人認為一名理想的譯後編輯員是一名被訓練出所需的特定技能的譯員,但也有人認為沒有翻譯經驗的雙語人士可能更容易被訓練[9]。人們並不了解譯後編輯員究竟是什麼人,他們大部分是公司工作的職員還是自由職業者,以及他們的情況。
當未經編輯的機器翻譯不夠好但又不需要人工翻譯時則使用譯後編輯。這一行業建議,當譯後編輯可以至少比人工翻譯的生產量翻至少兩倍,或在簡略譯後編輯的情況下翻四倍時,使用譯後編輯。這些觀察結果往往都是根據幾年前所做出的猜測,而非現在應用的事實。
沒有明確數據顯示譯後編輯在翻譯行業所佔的比例。最近的調查顯示50%的語言服務機構提供這項服務,但是其中85%表示譯後編輯在他們的生意中所佔比已不到10%。[10] 在任何情況下,生產力與體積預計都是移動目標,因為主要由譯後編輯文本反饋回機器所推動的機器翻譯的進步,意味着完成的譯後編越多,機器翻譯的質量就會越高,譯後編輯就會變得更加廣泛...直到這一職業——以及譯後編輯這一行業達到最高生產力或也許有一天甚至乾脆消失為止。
參見
[編輯]參考書目
[編輯]- ^ Postediting in Practice. A TAUS Report, March 2010 p.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31).
- ^ GTS Blog http://blog.gts-translation.com/2010/03/03/post-editing-machine-translation-using-systran-and-trados/}-. 外部連結存在於
|title=
(幫助) - ^ Senez, Dorothy. "Post-editing service for machine translation users ar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Translating and the Computer 20. Proceedings from Aslib conference, 12 & 13 November 1998; Vasconcellos, M. and M. Léon (1985). "SPANAM and ENGSPA: Machine Translation at the 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11, 122-136..
- ^ Allen, Jeffrey. "Post-editing", in Harold Somers (ed.) (2003). Computers and Translation. A translator’s guide. Benjamins: Amsterdam/Philadelphia, p. 312..
- ^ TAUS website http://www.translationautomation.com/best-practices/is-there-a-need-for-global-postediting-guidelines.html}-. 外部連結存在於
|title=
(幫助) - ^ Loffler-Laurian, Anne marie. (1986). Post-édition rapide et post-édition conventionelle: deux modalities d’una activité spécifique¨. Multilingua 5, 81-88..
- ^ Wagner, Elisabeth. "Rapid post-editing of Systran" Translating and the Computer 5. Proceedings from Aslib conference, 10 & 11 November 1983..
- ^ TAUS website http://www.translationautomation.com/best-practices/postediting-in-practice.html}-. 外部連結存在於
|title=
(幫助) - ^ Hutchings, John (1995). Reflections on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tate of machine translation. Retrieved from www.mt-archive.info/MTS-1995-Hutchins.pdf.
- ^ Postediting in Practice. A TAUS Report. March 2010, p.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