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
39°55′12″N 116°23′49″E / 39.920093°N 116.396865°E
乾清宮 | |
---|---|
概要 | |
地點 | 中國北京市北京故宮 |
座標 | 39°55′08″N 116°23′26″E / 39.91878°N 116.3905°E |
竣工日 | 1420年(設立) 1798年(重建) |
設計與建造 | |
保護情況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地圖 | |
乾清宮(滿語:ᡴᡳᠶᠠᠨ
ᠴᡳᠩ
ᡤᡠᠩ,穆麟德轉寫:kiyan cing gung)是北京故宮內廷後三宮之一。
歷史
[編輯]乾清宮與坤寧宮分別為傳統意義上的帝、后寢宮。乾、坤分別為《周易》中的卦名,乾表天,坤表地。《道德經》第三十九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是謂「乾清坤寧」。「乾清」為天有道,則星斗不亂、四時有序。
乾清宮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永樂二十年(1422年)毀於火災。正統五年(1440年)重修竣工。正德九年(1514年)正月十六日晚放煙火不慎,將乾清宮和坤寧宮同時燒毀,正德十四年(1519年)重建乾清宮和坤寧宮。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乾清宮和坤寧宮又被燒毀,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重建竣工。清兵入關以後,乾清宮在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清朝嘉慶二年(1797年)乾清宮發生火災被燒毀,嘉慶三年(1798年)重建,現存的乾清宮便是此次重建後的形制。[1][2]
關於明朝正德九年正月十六日晚發生的火災,《武宗實錄》載,「正德九年正月庚辰。上自即位以來,每歲張燈為樂,所費以致萬計。庫貯黃白蠟不足,復令所司買補之。及是寧王宸濠別為奇巧以獻,遂令所遣人入宮懸掛。傳聞皆附着柱壁,輝煌如晝。上復於宮廷中,依檐設氈幙而貯火藥於中,偶弗戒,遂延境宮殿,自二鼓至明,俱盡。火勢熾盛時,上猶往豹房省視,回顧光焰燭天,戲謂左右曰:『是好一棚大煙火也!』」
乾清宮的建築規模居內廷之首。明朝,乾清宮是皇帝寢宮,自永樂帝至崇禎帝共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因宮殿高大,空間過敞,明朝皇帝在此居住時曾將該殿分隔為數室。根據記載,明朝乾清宮有暖閣九間,分為上下兩層,共置坐[3]臥之床27張,后妃們得以來此進御。萬曆帝的鄭貴妃為了爭當皇太后而搞出的「紅丸案」、泰昌妃李選侍爭當皇后而移居仁壽殿的「移宮案」,均是在乾清宮發生。明朝,乾清宮也曾經用作皇帝守喪之處。[1]
清朝順治元年正月重建至順治二年五月成,為后妃居所。[4]順治十二年正月照明代規制重建,順治十三年七月建成,始作皇帝寢宮,因建築品質低下經雨輒漏,[5]順治十七年三月放棄使用。康熙八年與太和殿、交泰殿同時重建,因康熙十八年北京地震,康熙十九年再次重建,同時間太和殿等建築遭火災,因大木難尋,縮編每間寬度,面寬由七間改為九間。仍作為皇帝寢宮。自雍正帝移住養心殿後,乾清宮即改作皇帝召見廷臣、處理政務、批閱奏章、接見外藩屬國陪臣、歲時受賀、舉辦宴筵的場所。一些日常辦事機構,其中包括皇子讀書的上書房,也遷入乾清宮周圍的廡房。[1][2]
清朝皇帝曾在乾清宮舉行過兩次千叟宴。[1]第一次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第二次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第二次規模最大,有三千多位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參加了乾隆帝(七十五歲)舉辦的宴會,包括大臣、官吏、軍士、民人、工匠等等。宴會時,乾隆帝召集一品大臣和年齡九十歲以上的老人到御座前賜酒,並賜予每人拐杖以及其他禮品。宴會上,眾人聯句賦詩三千四百多首,以顯示「普天同慶,共享昇平」,起到安撫民心的作用。[2]
乾清宮也是清朝皇帝停靈、暫厝梓宮之處。世祖、聖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和德宗均停靈於乾清宮。停靈時間長短不一。按規定儀式祭奠後,再轉停到景山觀德殿等處,最後選定日期出殯,葬入清東陵或清西陵。[6][2]
明朝時,乾清宮高懸「敬天法祖」匾,[7]至清朝時,改掛清世祖御書「正大光明」匾。匾上「正大光明」四字最初是順治帝御書,康熙帝和乾隆帝都曾臨摹,目前的版本是乾隆帝臨摹的。[2]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曾經下詔,密建皇儲的建儲匣,存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面。皇帝秘密選定並御筆親書的寫有皇位繼承人名字的文書,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邊,一份放在建儲匣內。皇帝殯天后,在王公大臣的公証下,由秘密指定的皇子即位。此為秘密立儲制度。此制度到咸豐帝時,因咸豐帝只有一個兒子而無法執行。往後的同治帝和光緒帝也無子,故未再執行此制度。[1][2]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光緒帝在乾清宮接受奧匈帝國和法國兩國使臣的國書。[2]
乾清宮內現為宮廷生活原狀陳列。[1]
建築
[編輯]乾清宮連廊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重檐廡殿頂,上覆黃琉璃瓦。乾清宮坐落在單層漢白玉台基上,自台面至正脊高20餘米。乾清宮的尺度比太和殿小很多。乾清宮的檐角置有九個脊獸,檐下上層為單翹雙昂七踩斗栱,下層為單翹單昂五踩斗栱,飾有金龍和璽彩畫,安有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門窗。[1]
乾清宮內明間、東西次間相通,明間前檐減去金柱,梁架結構是減柱造形式,以便擴大室內的空間。殿內鋪墁金磚。後檐兩金柱之間設屏,屏前設有寶座,寶座上方懸掛「正大光明」匾。東西兩梢間是暖閣,後檐設有仙樓,東西盡間是穿堂,向北可通往交泰殿、坤寧宮。[1]
乾清宮由於在嘉慶二年(1797年)被焚毀,此前的對聯、匾額也全部被毀,所以重建後皆用乾隆帝題文來補題全部對聯、匾額。寶座上方懸掛順治帝御題「正大光明」匾(後由乾隆帝臨摹)。寶座兩側柱子上懸掛乾隆帝臨摹的康熙帝御題對聯:「表正萬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無輕民事惟難。」上聯意思是:皇帝是「萬邦」之表率,需謹慎修身,一心要持之以恆。下聯意思:要弘大五典五常,維繫倫理觀念,不要輕率處理民眾力役之事,要慎重考慮其中的艱難。該對聯後側的柱子上另有一副乾隆帝御題對聯:「克寬克仁,皇建其有極;惟精惟一,道積於厥躬。」[8]
乾清宮前有寬敞的丹墀(月台),丹墀左右各有一對銅龜、銅鶴,另外還有日晷、嘉量,丹墀前設鎏金香爐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連接乾清門。[1][2]在丹陛下方,以及丹墀左右兩個前出踏跺下,各有一個涵洞式通道,三者連成一條直線,俗稱「老虎洞」。由於乾清宮院落被高台甬路從中央分隔成東西兩半,皇帝的內侍不得登上高台甬路,若想橫穿,只好在「老虎洞」中穿行。「老虎洞」也是其他內侍在東六宮、西六宮之間往來的近路。
乾清宮丹墀外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座文石台,台上置社稷江山金殿。文石台下面有石基,平面呈正方形,每邊長為556厘米,高30厘米。四周環繞白石欄杆,南面出一步台階。白石欄杆的形制和乾清宮等處的石欄不同,其地柎仿須彌座中的下梟式樣,淺雕伏蓮,欄板上淺雕菱形、卷草圖案,望柱頭雕有獅子。[9][2]
乾清宮丹墀中央有一對萬壽燈。丹陛下的一對社稷江山金殿外側,有一對天燈。清朝時,將萬壽燈、天燈插在石制的燈座內。現在未插放萬壽燈、天燈,遊客僅可見到燈座。乾隆五十一年二月(1786年),「寧壽宮皇極殿前照乾清宮殿前安豎天燈二座、萬壽燈二座。」這樣皇極殿前也有了天燈、萬壽燈。
乾清宮東西兩側有耳殿:
東西兩廡
[編輯]自乾清門至坤寧門,有東廡、西廡將整個後三宮包圍。兩廡中開有多個門通往後三宮院落外。乾清門內東側折而轉北到坤寧門東為東廡,有門5座,自南至北依次為日精門、龍光門、景和門、永祥門、基化門。乾清門內西側折而轉北到坤寧門西為西廡,有門5座,自南至北依次為月華門、鳳彩門、隆福門、增瑞門、端則門。其中,日精門、月華門位於乾清宮前東西兩側,寓有「乾坤日月明,四海皆昇平」之意:
- 日精門:位於乾清宮前東側,坐西朝東。
- 月華門:位於乾清宮前西側,坐東朝西。
- 龍光門:位於昭仁殿東側,坐西朝東。
- 鳳彩門:位於弘德殿西側,坐東朝西。
- 景和門:位於交泰殿東側,坐西朝東。
- 隆福門:位於交泰殿西側,坐東朝西。
- 永祥門:位於坤寧宮東暖殿東側,坐西朝東。
- 增瑞門:位於坤寧宮西暖殿西側,坐東朝西。
- 基化門:位於坤寧宮東北側,坐西朝東。
- 端則門:位於坤寧宮西北側,坐東朝西。[2]
乾清宮東西兩側的昭仁殿、弘德殿各成一個小院落,院落的南牆分別向東、西延伸,將東西兩廡從中分隔,形成了自乾清門至乾清宮的獨立院落。該院落內的東西兩廡中,清朝設有服務皇帝辦公及生活事務的各類小型機構。乾清門左右兩側各有廡房七間,日精門、月華門以南各有廡房四間,日精門、月華門以北各有廡房九間,共計廡房40間。
乾清宮東廡(乾清門與乾清宮之間的東廡)自北至南依次為:[10]
- 御茶房:東廡最北三間,門向西開在明間。房內曾有康熙帝御題「御茶房」匾額。此處是專供皇帝御用的茶房。太后、皇后、皇子們另有各自的茶房。御茶房供應皇帝用的茗飲、奶茶、果品及宮中各處供品,參與備辦節令宴席。[10]
- 端凝殿:御茶房南側東廡三間,門向西開在明間,門前有台階。門上懸掛「端凝殿」匾額。殿內曾有康熙帝御題「執事」匾額。該殿和西廡的懋勤殿對應。兩殿只是取了殿名,但並不具有殿的建築形制。[2][10]
- 自鳴鐘處:端凝殿南側東廡三間,門向西開在明間。是清朝存放自鳴鐘之所。室內曾有康熙帝御題「敬天」匾額,兩側是乾隆帝御題對聯:「簾縈香篆齋心久,座殷鐘聲問夜遙。」此處清朝還曾貯藏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所用的硯墨。[10]
- 日精門:自鳴鐘處南側,御藥房北側,門向東開。門外即東一長街。[10]
- 御藥房:日精門南側東廡三間,門向西開。房內曾有康熙帝御題的兩塊匾額,一為「藥房」,一為「壽世」。房內曾供奉藥王神位,同治帝、光緒帝都曾來此行香。[10]御藥房隸屬內務府,掌管皇帝、后妃用藥。御藥房太監們負責帶御醫赴各宮診病、煎藥以及安置御醫夜間在御藥房值班。[10]除乾清宮御藥房外,寧壽宮、慈寧宮、鍾粹宮、壽康宮、壽安宮都設有藥房,並設值班太醫,總稱「宮中六值」。
- 祀孔處:東廡最南一間及南廡最東兩間,門向北開在西梢間,門前有台階。供奉至聖先師孔子及先賢、先儒神位。室內曾有乾隆帝御題「與天地參」匾額,兩側對聯:「開洙泗心傳,聖由天縱;集唐虞道統,德合時中。」乾隆帝每年元旦,三更起身到祀孔處,向孔子等神位行禮。每天黎明時,上書房師傅來此行禮。皇子們入學上書房時,先要來此祭祀孔子。[10]
- 上書房:乾清門東側南廡五間,門向北開在明間。上書房是皇子、皇孫肄業處。房內曾有乾隆帝御題「養正毓德」匾額,雍正帝御題對聯:「立身以至誠為本,讀書以明理為先。」乾隆帝御題對聯:「念終始典於學,於緝熙單厥心。」1909年至1912年間,宣統帝之父載灃任攝政王時,曾將上書房用作其官署。[10]
乾清宮東廡於2006年開始舉辦常設展覽「龍鳳呈祥——清帝大婚慶典展」,展覽由「鸞鳴鳳和」、「禮重儀隆」、「文華物盛」、「乾坤交泰」四部分組成。[11]後閉展。
乾清宮西廡(乾清門與乾清宮之間的西廡)自北至南依次為:[10]
- 懋勤殿附房:西廡最北三間,門向東開在明間。
- 懋勤殿:懋勤殿附房南側西廡三間,門向東開在明間,門前有台階。門上懸掛「懋勤殿」匾額。殿內曾有乾隆帝御題「基命宥密」匾額。該殿和東廡的端凝殿對應。兩殿只是取了殿名,但並不具有殿的建築形制。康熙帝幼時曾在此讀書,後為內廷翰林兼直之所,貯藏圖史翰墨之具。懋勤殿也是清朝皇帝每年勾決秋審死刑人犯之處,此稱「懋勤殿勾到」,每年秋讞,刑科覆奏本上,皇帝御懋勤殿親閱招冊,內閣大學士、學士、刑部堂官在此面承諭旨。[10]
- 批本處:懋勤殿南側西廡三間,門向東開在明間。室內曾有康熙帝御題「慎幾微」匾額。批本處是清朝政務文書中轉機構,隸屬內閣。各中央機關報請皇帝批示的文件,經內閣票擬,送到批本處,再進呈給皇帝。皇帝批示後,交回批本處,批本處轉送內閣,內閣大學士恭錄御旨發下。批本處辦事人員為滿人中書、滿人翰林。[10]
- 月華門:批本處南側,內奏事處北側,門向西開。門外即西一長街。[10]
- 內奏事處(內奏事房):月華門南側西廡三間,門向東開在明間。每天,外奏事處(設在乾清門外東側的值房內)的值班官接收百官的奏摺,交到內奏事處。內奏事處的太監再將奏摺上交皇帝。內奏事處的辦事人員全是太監。[10]
- 南書房:西廡最南一間及敬事房西側南廡四間,門向北開在南廡自西向東第二間,門前有台階。原為康熙帝讀書處,俗稱「南齋」。康熙十六年(1677年)始設為南書房,命侍講學士張英﹑內閣學士銜高士奇入值,南書房成為內廷詞臣直廬。[10]
- 敬事房(宮殿監辦事處):乾清門西側南廡三間,門向北開在西梢間。房內曾有康熙帝御題「敬事房」匾額。此處即宮內太監總管、副總管的辦公處,也是太監總署,隸屬內務府。[10]
乾清宮西廡於2006年開始舉辦常設展覽「天子萬年——清代萬壽慶典展」,2011年關閉,經過三年重新佈展,於2014年1月8日再度對觀眾開放。重新佈展後,展覽結構基本不變,由「壽與天齊」、「張筵奉觴」、「衢歌巷舞」、「珍奇薈萃」四部分組成。[12]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乾清宫. 故宮博物院. [2014-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劉北汜. 可爱的北京系列:故宫春秋. 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1年1月. ISBN 7-5301-0201-X.
- ^ 《釋名•釋床帳》: 人所坐臥曰床;床,裝也,所以自裝載也。
- ^ 李燮平《清代乾清宮沿革概要》
- ^ 《世祖章皇帝實錄》(144卷)順治十五年戊辰:今經雨輒漏。牆壁欹斜。地磚亦不平穩階石坼縫。甚不堅整此皆工部內官監各官疎忽怠玩。不用心督造。
- ^ 乾清宫曾经有二十七张龙床,北京广播网,2012-09-19. [2014-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明]劉若愚《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乾清門外,左右金獅二,入門丹陛至乾清宮大殿,其扁曰敬天法祖四字。
- ^ 李文君,紫禁城八百楹聯匾額通解,故宮出版社,2011年
- ^ 黃希明、言廡,社稷江山金殿,紫禁城1983年05期
-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國朝宮史·卷十二·宮殿二
- ^ 故宫重现皇帝大婚 游客可参观,国际在线,2006-08-02. [2015-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天子万年清代万寿庆典展”全新开放,新民晚报,2014-02-15. [2015-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外部連結
[編輯]北京城中軸線 (含現代延伸段) | ||||||||||||||||||||||||||||||||||||||||||||||
---|---|---|---|---|---|---|---|---|---|---|---|---|---|---|---|---|---|---|---|---|---|---|---|---|---|---|---|---|---|---|---|---|---|---|---|---|---|---|---|---|---|---|---|---|---|---|
|
||||||||||||||||||||||||||||||||||||||||||||||
|
||||||||||||||||||||||||||||||||||||||||||||||
|
||||||||||||||||||||||||||||||||||||||||||||||
|
||||||||||||||||||||||||||||||||||||||||||||||
註: ←|→表示兩側建築物關於城中軸對稱的佈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