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三号坦克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号坦克
Panzerkampfwagen III
现存的三号L型坦克(PzKpfw. III Ausf. L)
类型中型坦克
原产地 纳粹德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37-1945(德国)[1]
使用方 纳粹德国 苏联
参与战争/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
生产历史
研发者戴姆勒·奔驰
MAN
亨舍尔[注 1]
研发日期1936[2]
单位成本96200帝国马克 [3]
生产日期1937(A型)-1942[4][注 2]
制造数量5644辆[5]
衍生型型号一栏
基本规格 (若未注明,以下数据皆为三号E型之数据)
重量19.5 吨[6]
长度5.38米 17ft 8in [6]
宽度2.91米 9ft 7in [6]
高度2.59米 8ft [6]
操作人数5名[注 3][6]

装甲30mm[7]
主武器37mm KwK 36 L/45(A、B、C、D、E型、部分F、G型)[注 4][1]
50mm KwK 38 L/42(部分F、G、J型,H型)[8]
50mm KwK 39 L/60(部分J型、L型)[9]
75mm KwK 37 L/24(部分L型,M型,N型)[10]
副武器3挺MG34(A-H型)[注 5][1]
2挺MG34(G型以后)[注 6][11]
发动机迈巴赫HL108TR(A、B、C、D型)[1]
迈巴赫HL120TR V形12缸(E型以后)[8]
320匹(迈巴赫HL120TR)[8]
变速SRG 328-145型(E-G型)[8]
迈巴赫SSG77(H型)[12]
悬挂扭力杆悬吊[2]
作战范围200公里[6]
速度42公里/时[6]

三号坦克(德语:Panzerkampfwagen III),是一款德军二战中型坦克。最初因为了应付国际联盟的检查,该车最初被称为ZW[注 7]三号坦克拥有多种衍生及改进型,并由德军在二战中广泛使用,其改进和衍生型号一直服役到二战结束。

历史

[编辑]

一次大战结束后,德国被迫签订《凡尔赛条约》,其中协约国禁止其发展与生产坦克[13]:70,然而到了1920年代中期,德国军方已体察到未来建立装甲部队的需求,故机动兵总司令部参谋海因茨·古德里安于1930年成立了一个工作组[14]:43。1934年1月,陆军武器署提出了由三号与四号两种坦克搭配组成装甲部队,前者作为主力,而后者则定位为支援型坦克[15]:4。而“主力坦克”即由三号坦克来充当。为了应付调查,三号坦克最初被称为Zugführerwagen[16][注 8]

1935年提出的对“主力坦克”设计要求中,坦克的重量要求在15吨上下,最大速度要能达到40km/h,并安装1门37mm火炮。以古德里安为代表的一些指挥官认为安装37mm火炮可能不足以对付未来盟军的对手,因此,他们认为应该安装一门50mm火炮。不过,兵器局认为使用37mm火炮可以借鉴已经比较成熟的技术从而使得火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而安装50mm火炮不但会造成坦克重量的增加,而且会使得后勤保障的难度增加。最终,因为古德里安等人的坚持,双方最终得到一个妥协的方案——安装37mm火炮,但同时留出空间以方便以后安装50mm火炮。[2]

在设计要求最终确定后,武器局很快向克虏伯莱茵金属MAN戴姆勒·奔驰亨舍尔五家公司提出了设计要求,最终,戴姆勒·奔驰MAN亨舍尔三家公司各建造出一辆原型车出来。[2]在测试之后,德军将三家公司各自的原型车的优点撮合在一起,制造出了更加出色的原型车。[2]

三号坦克在螺旋弹簧板状弹簧扭力杆悬挂中选择了扭力杆悬挂。这也使得它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款使用扭力杆悬挂的坦克。扭力杆悬挂的优势在于行程远,寿命长,而且体积也小,并且可以减小车辆在复杂地形上行驶时产生的颠簸。使用扭力杆悬挂可以提高舒适性和瞄准时的稳定性。不过,其缺点在于保养,更换比较复杂,维修需要专门设备。[2]

在法国战役中,三号坦克表现不错,但是,其火力偏小的问题却暴露出来(在作战中德国人发现37mm火炮无法击穿法军的B1重型坦克S-35[17])在此之后,3号坦克就开始换装50mm火炮,这使得三号坦克在之后很长时间内能保持其主力的位置。[2]

最初换装的50mm L/42后来换装为了威力更强的50mm L/60,但是这样改进过的三号坦克在后期仍敌不过T-34坦克M4雪曼,因此,之后一部分三号坦克又换装成了短管的75mm火炮用于步兵火力支援。因为其底盘可靠性较高,因此三号坦克拥有多种改进型以及衍生性,其中就包括了三号突击炮[5]

性能

[编辑]

火力

[编辑]

较早期的三号坦克装备的37mm坦克炮,与同时期的坦克相比并不落后(M2中型坦克同样安装37mm火炮,而BT-7安装45mm火炮,S-35安装47mm火炮,Mk.I/II巡航坦克则是40mm的2磅炮。)[18]但是在法国战役中,37mm火炮却被发现不敷所需,因此,法国战役后,三号坦克开始换装50mm火炮。之后,随着装甲更厚的坦克的出现,50mm火炮也不能满足需要,而三号坦克也没法装备更强力的火炮,因此,三号坦克N型安装的是短管75mm火炮,意味着三号坦克N型的任务变为了步兵支援或是进程支援。[11]

装甲

[编辑]

三号坦克A-C型装甲为15mm轧制装甲,顶部、底部装甲分别为10mm、5mm轧制装甲。D-G型则换装上了30mm轧制装甲。H-M型还通过在前方和后方附上30-50mm装甲的方法进一步加强防御。[11]

机动性

[编辑]

三号坦克延续了德军坦克的高速理念,最大速度达到40公里/小时。[16]较早期的A-D型安装一台迈巴赫HL108TR V形16缸汽油机,而E型以后则换装了动力更强的迈巴赫HL120TR V形12缸汽油机。H型以后的传动装置都换装为6档的迈巴赫SSG77。量产型的三号坦克因使用扭力杆悬挂,舒适性和瞄准时的稳定性得到提高。[12][1][8]

其它

[编辑]

早期生产的三号坦克都在尾部装有烟雾产生器,可以通过扳下炮塔内的手柄来触发。而后期的三号坦克在炮塔后部加装了工具箱。[8]

缺陷

[编辑]

因为三号坦克的尾部采用多层装甲,因此使得后来的三号坦克作战效率下降,加之炮塔座圈尺寸太小无法安装长身管的75mm火炮,导致了三号坦克退居二线的命运。[11][19]

生产

[编辑]
作战中的三号坦克,摄于库尔斯克,1943年7月

因为关于设计的争论,使得三号坦克的服役向后推迟了两年,让最初仅打算用作训练的一号坦克二号坦克在战争初期不得不投入作战。在波兰战役爆发时,能投入作战的三号坦克仅有98辆。直到法国战役时才成为了主力。[2] 在豹式坦克投产后,三号坦克的生产也停了下来。最终,三号坦克一共生产了5644辆。一部分三号坦克的底盘在移除炮塔后,用于三号突击炮的生产。[5]

作战记录

[编辑]
波兰战役中的三号坦克
库尔斯克战役中的三号坦克

三号坦克在波兰战役法国战役北非战役东线的战斗中都有使用。[20] 波兰战役爆发时,只有98辆极早期型的三号坦克(主要是D型)可以使用。因此,三号坦克在波兰战役中并未成为主力。[21][2]

一共有350辆三号坦克参与了法国战役,尽管当时F型已经投入生产,但大部分的三号坦克安装的还是无法有效击穿对英法联军坦克装甲的37mm火炮。尽管如此,三号坦克仍是当时德军最好的坦克,而且性能远远超过了法国的R35。[20]

在东线时,因为东线战场的路面条件普遍不佳,三号坦克的磨损常常比苏联坦克要严重许多。[22]因此,三号坦克相较于都装备了76.2mm炮与较厚装甲的KV系列和T-34坦克,就已经开始落伍。不过,因为当时苏联人装备的主力坦克大多数还是BT坦克T-26,加之德军良好的训练和三号坦克优秀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在1941年,三号坦克的歼敌交换比一度达到了1:6。[注 9][20]而自1942年中期生产的型号(J型),在换装50mm L/60火炮后,三号坦克可以在500m的距离上击穿T-34的装甲,但是仍然无法有效对抗KV坦克。因此,在库尔斯克会战以后,三号坦克就随之退居二线,用于步兵火力支援与训练等用途。其主力地位由四号坦克豹式坦克取代。[20]

型号

[编辑]

三号坦克A型

[编辑]

三号坦克的最初期型号。1937年由戴姆勒·奔驰公司生产了10辆。主要武器是一门37mm KwK L/46.5坦克炮,同时,还装备了3挺MG34机枪。炮塔侧面有一个侧门,后方开了一个手枪孔。悬挂采用与T-34相同的螺旋弹簧悬挂;这种悬挂虽然可靠性高,而且易于维护,但是减震效果不佳。装甲厚度为5mm-14.5mm。[1]

三号坦克B型

[编辑]

1937年生产了15辆。对驾驶舱进行了一些更新。使用板状弹簧悬挂,提高了舒适性。有5辆被改造为三号突击炮[23]

三号坦克C型

[编辑]

1937-38年间生产的型号。更新了传动轴,链接两组车轮的是半椭圆形的板状弹簧,一共生产了15辆。[7]

三号坦克D型

[编辑]
三号D型

1938年生产了60辆,其中30辆是指挥型。油箱增加到3个,前方装甲增加到30mm。[7]

三号坦克E型

[编辑]
三号E型

三号坦克的第一种正式量产型,使用扭力杆悬挂(以后的三号坦克均使用该悬挂)。正面和侧面装甲增强到了30mm,并重新设计了车身上的机枪支架。因为重量的增加,引擎改换为320匹迈巴赫HL120TR V12。变速器为10档前进,4档后退的SRG 328-145型。三号E型一共生产了96辆,一部分参加了波兰战役。[8]

三号坦克F型

[编辑]

从1939年10月开始生产,刹车进气孔移到了底盘前方。最后生产的100辆安装50mm KwK 38 L/42火炮。大多数三号F型参加了法国战役。[8]

三号坦克G型

[编辑]

从1940年5月开始生产,因为法国战役教训,因此火炮采用50mm火炮,不过,仍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三号G型安装37mm火炮。因为驾驶舱视野比较窄,因此使用二片式驾驶员观察窗。三号G型一共生产了450辆左右,除了炮塔以外基本上和F型没有区别。[12]

一部分G型在送往北非战场之前扩大了散热器以期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适应当地炎热的环境。[12]

三号坦克H型

[编辑]
现存的三号坦克H型

从1940年末开始生产,履带加宽了40mm,使得履带宽度变为400mm,并安装了新式的减速装置。因为扭力杆加大,舒适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变速器更换为更加可靠的迈巴赫 SSG77。车身正面增加了30mm轧制装甲,炮塔后部也加厚了装甲。H型全重为21.6吨。[24]

三号坦克J型

[编辑]

三号J型一共生产了2616辆,分为安装50mm L/42和50mm L/60的两种类型。前装甲提高到50mm,侧装甲提高到32mm。J型一共生产了2616辆,是三号坦克产量最大的型号。[9]

三号坦克L型

[编辑]
非洲军使用过的三号坦克

1942年7月投入生产,因为炮身过长,导致了重心前移,而且后坐力增加。因此,在炮的底座上安装了卷盘式的平衡修正器。前部悬梁直径增加了11mm,前部装有20mm的附加装甲板。后期生产的L型安装上了四号坦克早期型安装的 75mm L/24短管火炮。

非洲军装备的三号坦克L型安装的燃油滤清器更大,发动机盖变成1片,并在上面开有通风口。风扇检修孔也进行了扩大。为了防止卷起沙尘,在尾部的排气孔下方加装了排气孔。[10]

三号坦克M型

[编辑]

M型是L型的简化版,从1942年开始生产。为提高生产效率,手枪孔、观察孔均被取消。为了加强对巴祖卡等手持反坦克武器的防御力,在炮塔和侧面安装了额外的装甲。三号M型可以渡过1.3m深的河川或沼泽。[25]

三号坦克N型

[编辑]

1942年7月,450辆三号坦克L型安装了由四号坦克F2型升级后遗留下来的7.5厘米KwK 37炮,被称为三号坦克N型,同样被称为三号突击坦克。[19]鉴于前线反响良好,1943年2月又追加生产167辆。三号坦克N型使用改进后的三号L型炮塔[26],由于75mm KwK L/24重心靠前,因此取消了炮盾前20mm厚的附加装甲。1943年5月起,三号N型增加了侧裙甲[26]。三号坦克N型被广泛使用于北非战场东线战场欧洲战场直到战争结束,通常在装甲师中充当火力支援车辆的角色。[21]

三号坦克Fl型(喷火坦克)

[编辑]

三号坦克M型Flamm, 又称三号坦克Fl型, 从1943年初开始以三号坦克M型为基础改装了100辆。主要用于东线战场。其安装的火焰喷射器射程达到70m,有效燃烧范围则达到45m。同轴机枪并未拆除。由3名成员操作,全重23吨。[27]

三号突击炮

[编辑]

使用三号坦克拆除炮塔的底盘制成的突击炮,安装了长身管火炮。原来设计用作步兵支援车, 但后来因为75mm火炮在战场上意外地有效而充当了驱逐坦克的角色。三号突击炮的生产成本远低于德军于1940年代生产的绝大多数坦克, 成本效益很高。因此, 德军一直有生产三号突击炮直到1945年战事尾声, 期间更有衍生出使用105mm熘弹炮的型号。[28]

三号突击炮

其它型号

[编辑]
型号 说明
三号潜水坦克 本来是计划登陆英国本土时使用,但是,德军未能执行这一计划。一部分三号潜水坦克在1941年用于渡过德库河。[19]
三号扫雷坦克 拆除炮塔后改装而成的扫雷坦克。[29]
三号炮兵观测车 三号坦克改装成的炮兵观测车,多用于指挥自行火炮作战。战争后期的改装型甚至保留了主炮。[28]
三号工兵坦克 用木板代替炮塔而制成的工兵坦克。木板上通常安装架桥装置或者操作工具。[30]
三号装甲回收车 拆除炮塔后,安装了牵引工具制成的装甲回收车。[31]
三号轨道车 在履带下方加装了轨道用车轮,便于在铁轨上行走。主要用于防守东线的一些铁路线。[31]
三号坦克指挥型 三号坦克的指挥型,各型号都有一部分是指挥型。[31]

实验型号

[编辑]
  • VK2001(DB):1939年由戴姆勒·奔驰公司生产了两辆,底盘使用了三号G型的底盘,炮塔则是三号H型的设计,全重22吨。因为德国对苏宣战,因此德军决定撤销了这款坦克的订单。[24]

它国的使用

[编辑]

SU-76I

苏军使用缴获的三号坦克(大部分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缴获的)拆除炮塔后底盘制成的驱逐坦克,安装T-34的76mm火炮。改装工作由苏联的37号工厂在1943年进行。这种车辆被苏军命名为SU-76I,大约改装了201辆。其战斗室前装甲厚达35mm,底盘前装甲厚达50mm,侧装甲厚达30mm。有趣的是,有一部分SU-76I又被德军缴获,成为了德军的战利品。[28][32][33]

SU-85I

预计使用同样缴获的三号坦克改装,与SU-76I主要的差别在于改采用T-34/85使用的85mm火炮。不过由于该型火炮光是在T-34/85和KV-85上就供应不及,本设计最后未能正式量产。

T-III

苏军使用缴获的三号坦克E及F型,少量缴获的三号坦克被重新涂装为苏联式样后又投入战场。

评价

[编辑]

三号坦克十分符合德军早期的坦克设计哲学——十分重视机动性、装甲与火力的平衡。[34]

从三号坦克的地位变化,足以证明二战时坦克发展的迅速——三号坦克在战争初期是一款较为领先的坦克,而到了战争后期,尽管进行了改装,但仍然变成了一款平庸的坦克。[5]

以三号坦克为代表的一批坦克[注 10]在早期虽然火力不够强,但是都属于高速且行程较大的坦克。[35]

注释

[编辑]
  1. ^ 三家公司都提交了原型车,但是最终的原型车是融合了三家公司的优点而制成的。来源:《二战德军坦克图解》P.73
  2. ^ 1942年后仍然利用以前的零部件生产了一些三号N型。 来源:《二战德军坦克图解》P.89
  3. ^ 分别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通信兵
  4. ^ 备弹120发
  5. ^ 一挺固定在底盘中,两挺为同轴安放。备弹4425发
  6. ^ 一挺固定在底盘中,一挺为同轴安放。对比早期型减少了一挺同轴机枪。
  7. ^ ZW是排级指挥用车之意 来源:《二战德军坦克图解》P.73
  8. ^ 排级指挥车之意,也可翻译成排长用车。
  9. ^ 也就是说,德军每损失1辆三号坦克,苏军就要付出6辆坦克的代价
  10. ^ 包括了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坦克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二战德军坦克图解》P.76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知兵堂. 二戰德軍坦克圖解. 台湾: 知兵堂. 2012-12: 73. ISBN 978-986-89028-2-4. 
  3. ^ 存档副本. [2018-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9). 
  4. ^ 《战略兵器世典欧洲WWII陆空军篇》p.34
  5. ^ 5.0 5.1 5.2 5.3 《二战德军坦克图解》P.74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存档副本. [2015-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3). 
  7. ^ 7.0 7.1 7.2 《二战德军坦克图解》P.78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二战德军坦克图解》P.79
  9. ^ 9.0 9.1 《二战德军坦克图解》P.85
  10. ^ 10.0 10.1 《二战德军坦克图解》P.86
  11. ^ 11.0 11.1 11.2 11.3 二战十大坦克之:德国PZKPFW III坦克. [201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12. ^ 12.0 12.1 12.2 12.3 《二战德军坦克图解》P.80
  13. ^ Spielberger, Walter. PanzerKampfwagen IV. Berkshire: Profile Publications Ltd. 1972年4月. 
  14. ^ Walter Spielberger, Friedrich Wiener. Die deutschen Panzerkampfwagen III und IV mit ihren Abarten.. München: Lehmanns Verlag. 1968. 
  15. ^ Perrett, Bryan. German Light Panzers 1932-42. Oxford: Osprey. 1998. ISBN 1-855-32844-5. 
  16. ^ 16.0 16.1 德国三号坦克各种改型. [201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2). 
  17. ^ David Porter著 卡米柚子译. 鋼鐵雄獅 西線盟軍坦克. TW: 枫书坊. : p27. ISBN 978-986-6326-28-8 (中文(繁体)). 
  18. ^ Zaloga, Steven J. and Hugh Johnson. M3 Lee/Grant Medium Tank 1941-45. Osprey Publishing, 2005. ISBN 978-1-84176-889-2 p.10
  19. ^ 19.0 19.1 19.2 《二战德军坦克图解》P.89
  20. ^ 20.0 20.1 20.2 20.3 《Panzer III- GERMANY'S medium Tank》 P.20
  21. ^ 21.0 21.1 Museum, The. Tank Spotter's Guide. Osprey Publishing. 20 December 2011: 21–23 [2014-01-29]. ISBN 978-1-78096-2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7). 
  22. ^ Christer Jorgensen等著. 戰車戰. 知书房出版集团. : 89 [2014-01-29]. ISBN 978-957-832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7). 
  23. ^ 《二战德军坦克图解》P.77
  24. ^ 24.0 24.1 《二战德军坦克图解》P.81
  25. ^ 《二战德军坦克图解》P.88
  26. ^ 26.0 26.1 Thomas, Hilary, Jentz, Doyle. Panzerkampfwagen III (7.5cm Kw.K. L.24) Ausfuehrung N. PANZER TRACTS No.3-3 Panzerkampfwagen III : Ausf. J, L, M, und N,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from 1941 to 1943. Boyds, MD: Panzer Tracts. 2009-01-01: 74. ISBN 9780981538242. OCLC 775659679. 
  27. ^ 《二战德军坦克图解》P.93
  28. ^ 28.0 28.1 28.2 《二战德军坦克图解》P.99
  29. ^ 《二战德军坦克图解》P.94
  30. ^ 《二战德军坦克图解》P.96
  31. ^ 31.0 31.1 31.2 《二战德军坦克图解》P.97
  32. ^ Bob Carruthers. Panzer III- gERMANY'S medium Tank. Coda Books Ltd. : 19 [2014-01-29]. ISBN 978-1-78158-103-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7). 
  33. ^ Zaloga, Steven J., James Grandsen. Soviet Tanks and Combat Vehicles of World War Two. Arms and Armour Press. 1984: 180. ISBN 0-85368-606-8. 
  34. ^ 乔丹(英). 阿登反擊戰:第一個24小時. : 108–109. ISBN 978-7802250642. 
  35. ^ 《战略兵器世典欧洲WWII陆空军篇》p.86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