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档案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我觉得这一段有点问题

我觉得这一段有点问题:

随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以及西藏和新疆的独立运动大大受到控制,主要的突出问题是台湾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是等待台湾独立倾向的总统陈水扁下台,并希望中国统一色彩较浓的连战和宋楚瑜能在2004年台湾总统大选中胜出。现在海峡两岸的关系可以认为是稳定的。

  1. 西藏和新疆的独立运动大大受到控制?是怎样的控制?需要在文章中更清楚说明,更重要的是要表达藏独及疆独人士的看法。(NPOV!!!)
  2. 有关台湾04年大选的描述看起来很像评论,这真是当局的正式意见吗?
  3. 两岸关系如何叫做“稳定”呢?是稳定地差还是稳定地好?不要使用这样含糊的词吧。
  4. 还有美国在台湾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中的角色没有被提及。 --Lorenzarius 16:16 2003年12月4日 (UTC)
说得对,不NPOV--Shizhao 16:27 2003年12月4日 (UTC)
这些内容是翻译自英文版的,据了解,这些内容大多是“分析”,而不是陈述事实。关于西藏和新疆,大概是没有资料的缘故。另外,可能我的翻译也有问题,请参看英文原版。或添加内容(关于美国的角色)。--Samuel 17:29 2003年12月4日 (UTC)
对了,关于西藏和新疆的问题,好像在美国发表的中国人权报告中有提到的。嗯,关于藏独人士的意见,我认为没有必要在这里提及,这里只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况且那个章节的标题是“台湾问题”,提到西藏和新疆只是引出台湾问题。那些内容可以在诸如“西藏独立运动”中说明。另外,什么叫“稳定的好”和“稳定的坏”?--Samuel 17:31 2003年12月4日 (UTC)
稳定地好:我的收入一直都很稳定——这么多年来我每月的工钱都有$100000
稳定地坏:我的收入一直都很稳定——这么多年来我每月的工钱都有$0 --Lorenzarius 19:21 2003年12月4日 (UTC)
吓,我还以为原文中的“稳定”指的是一种“当前的状态”,而不是一种“变化的状态”。因为“没有战争”以及“没有局势紧张”==比较稳定。如果要讨论发展是稳定的变好或稳定的变坏,即好像有点像“评论”了。--Samuel 04:30 2003年12月5日 (UTC)


我第一次到这里,我发现这个条目下几乎完全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方面的资料。--weltbild 23:30 2003年12月21日 (UTC)

为什么这些页面没有被编辑?因为这里是wiki,如果您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的话,请您贡献出您所知的或您愿意学习的。--Formulax 01:17 2003年12月22日 (UTC)

六四的导火线是否通胀呢?我想未必。这部分可以想一想再改写。--石添小草 07:54 2004年3月26日 (UTC) 死亡人数不会很多

移動自Talk: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这是谁写的啊? 这哪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啊;分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 需要修改!--云游 03:44 2004年5月12日 (UTC)

的确太偏重政治的来龙去脉,其他都忽略了。不过,大体上还是符合事实的。 Cookin 04:10 2004年5月12日 (UTC)

不管什么历史,人民才是最主要的叙述对象;这个历史以领袖划分时代,极不科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生活,文化,等等不仅没有涉及;反而透出无足轻重的感觉。 这样写是不负责任的!应该重写!--雨天的书 09:15 2004年5月12日 (UTC)

遇到不满意的文章时,欢迎讨论和修改。无一个人(包括管理员)可以说是某一文章的唯一作者或拥有者。维基战区加拿大集团军司令 (对话、留言按这里) 09:27 2004年5月12日 (UTC)

大家动手干吧!!!!维基战区加拿大集团军司令 (对话、留言按这里) 09:33 2004年5月12日 (UTC)

中文维基百科的条目大部分都是由非专业的自愿参与者所贡献的,文章有错漏在所难免。但这里漂亮的地方就是任何人对任何条目有什么不满意都可以自己动手去修改,读者同时也是编辑。如果自己对题目有认识,就要勇于更新页面! --Lorenzarius 10:45 2004年5月12日 (UTC)

移動完畢

内容上有些问题

首先在文字上不够严谨,大量的评述性语言,而非精确的数字和日期,对于一段正在发生的历史来说,现在就盖棺定论未免太早了吧?我们能做的应该是收集整理数据和资料,这才是真真的严谨态度吧?----

在“毛泽东的影响”一段中,“随着人口增长的稳定,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国家之一。”这句话是病句。“经济发展速度”不能说是“国家”。且“随着人口增长的稳定”似乎也有问题,建议改成“随着人口稳定地增长,中国现在是全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更为妥当。--221.226.98.77 13:49 2005年8月30日 (UTC)匿名

编辑战

匿名编辑者加入下列文字

英国《泰晤士报》前总编威廉﹒里斯惊讶地说:“上周末,我看了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对2005年全球经济的预测。我还收看了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的类似预测。当我们从一个频道换到另一个频道、从一个话题换到另一个话题、从一位经济学家的预测换到另一位经济学家的预测时,就会发现它们的一致性令人震惊:美元的前景如何?取决于中国。欧元呢?取决于中国。石油价格?取决于中国。工业产品?中国。全球股票市场?中国。债券价格?中国。世界贸易?中国。世界发展?中国。”

我认为这段抄自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4180000/newsid_4180600/4180691.stm, 并且和"总结"的小标题不符,应该删除,请大家发表看法. -肉丝跑蛋 (留言) 20:49 2005年7月21日 (UTC)

同意。不只是和小标题不符,和整个条目也没什么关系。--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 (talk to Louer) 20:52 2005年7月21日 (UTC)
这个匿名用户211.76.97.2xx根本不参与维基的任何讨论,只会到处乱改,如陈水扁、中华民国等条目都是因为由他引起的编辑战而被保护的。--Wengier 20:54 2005年7月21日 (UTC)

我觉得你们这个关于中国历史的文章挺好,能够尊重比较自由的角度而些。谢谢你们的工作! 一个法国朋友 Mokarider

西藏的加入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西藏当地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遂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

前提应该加上 结束昌都战役后,因为这个协议是解放军取得该战役军事胜利后,胁迫来京的西藏代表团签署的。--维基书虫 00:45 2005年9月5日 (UTC)

毛泽东的影响

在其任内有上千万人死去。有人认为,这个死亡数字如果和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之前在中国由于战争、饥荒等原因而死去的人数比起来就微不足道了。

光三年饥荒,就饿死了2千万-4千万人。
后面的“有人认为”,显得太残酷了,怎么能这样说呢?难道以前饿死100人,现在饿死40人,就心安理得了?凡是饿死人的时代,都要作历史的反省,而不应该为其作和理性的辩解。--维基书虫 00:45 2005年9月5日 (UTC)

我认为应该把三代领导集体时代发生的“法轮功”政治风波加进来。 --天际星 06:49 2006年2月20日 (UTC)


增加图片

需要增加一些图片,现在满篇都是字,看起来很枯燥。这50多年中有趣味的历史图片太多了;-),可惜网上能得到的不多。 - Munford 23:26 2006年10月1日 (UTC)

条目很有问题

这个条目很有问题,根本不能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时期分段也有问题,虽然不是很清楚,编写者应当是来自台湾或香港,受当地的教科书影响太深,不能客观说明问题,条目中争议的地方也太多,来源有问题,例子实在太多,数不胜数,随便举几个例子,“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主席为国家元首,但实际的最高领导人往往担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 “建国后,一个全面模仿苏联工业化模式的社会主义集权社会迅速建立起来。”“但是邓小平并没有寻求与苏联的和解。作为世界的另一个超级大国,邓小平认为由于地理上的原因,苏联对中国的威胁要比美国对中国的威胁还大。”“江泽民是邓小平以及其它中共元老的折中选择”,另外还有许多类似的话,我想都不是编者自己写的吧,这些话里含着很多隐性含义,至于来源,我也看过些此类的文章,大多是引起争议的,除了总的时期分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应该是几个方面的综合,比如政治,经济,民族,就像前者所言,这个条目完全变成了政治史,还有就是关于毛泽东以及邓小平的评价,我想他们应该另立条目,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条目,这个条目是在漏洞太多,争议太多,希望管理员能够封存这个条目 Sandmann 13:18 2006年10月8日 (UTC)

优良条目评选

以下内容由Wikipedia:优良条目候选移至

为什么没有关于土地改革的资料?

土地改革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为什么没有人添加关于土地改革的资料?Davidchen163 (留言) 2008年2月17日 (日) 14:12 (UTC)

本条目看起来更像是论文

严重不符合百科的要求,大规模修正很有必要。Xiehechaotian (留言) 2011年3月7日 (一) 11:05 (UTC)

这条目没有可看性

这文章很像站在中共官方立场的陈词滥调,且只主要记述了政治方面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科技、法律只是草草略过,经济与社会的很多深层次问题没有发掘,例如通货膨胀原因、贫富差距根源、每年几十万起的群体性事件、环境破坏、产业转型、道德沦丧、文化破坏、创造力凋零。而政治法律方面忽视了几次被中共掩盖真相的事件例如法轮功,贪污腐败与体制的关联、体制转型、唱红打黑、中国逐渐新法西斯化、法律与人权缺失。目前中国蓬勃发展的公民社会也没有写入,其实中国处在非常不稳定状态。

这条目留着误人子弟 不知名会员 (留言) 2011年9月6日 (二) 01:22 (UTC)

"对共和国历史真实性的质疑"被删除

我添加了下列段落:


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余英时表示:中国大陆从1949年到现在没有历史,有的“历史”都是假历史,是为了政治宣传而造出来的伪历史。要揭穿伪历史,只有将来学术完全自由以后,资料开放,根据原始资料说话才可以[7]。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的刘统教授读了中国军事科学院的档案后,发现中共的历史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教育群众用的,比如高中的教材、大学的党史课等等;还有一个是真正的历史,那是藏在中共档案里,或是当事人口口相传的[8]。王丹教授表示,中共统治下,有太多的历史真相被掩埋了。整个中国现代史,将来都会重写[9]。


被删除。请删除的人遵守维基方针,在删除有可靠来源的内容前,提出充分理由讨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真实性的质疑,如果不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条目,放哪一个条目更恰当? Happyseeu留言2013年9月10日 (二) 18:17 (UTC)

上海交大刘教授说的是他当时上学时候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而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请勿偷换概念。至于余英时和王丹,鉴于他们浓烈的反共意识形态,他们的观点更不值一提,况且属于极少数观点,根据Wikipedia:中立的观点#不合理的比重:“通常来说,条目不应给予少数观点与更受欢迎的观点同样多的描述,且通常根本不应包含极少数的观点。”以及:“如果是极少数(或极有限)观点,那么它并不属于维基百科,无论它是否真实,无论你是否能够证明它,除非它出现在一些补充条目中。”历史本来就是人写的,人写的就会有差别,就会有其他人质疑,这是肯定的,问题在于这不单单是中国当代的问题,也是中国古代、近代乃至全世界各国的问题,你不如去质疑所有国家的历史。——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9月11日 (三) 00:29 (UTC)

不符合维基方针的部分,我不回答。

"伪历史"属于极少数观点吗? 苹果日报:学真历史还是伪历史?

苹果日报:党校老教授:伪历史不应扩散到香港

世界日报:我们要真实的历史还是伪历史

张书玮:中国的历史教育在哪些方面是伪历史教育?

Google "中共 伪历史" for more Happyseeu留言2013年9月11日 (三) 01:51 (UTC)

连论坛都用上了,看来真的没什么好说的了。——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9月11日 (三) 02:06 (UTC)

引用学者你说是少数观点。引用论坛你说不能引用。那引用什么才能写进条目?

再引用一些"对共和国官方历史真实性的质疑": 自由亚洲电台:何谓中国的“历史虚无主义”?

中国青年报: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

宋永毅:《文化大革命:历史真相和集体记忆》前言

中共官媒的反应之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诉求与双重应对

Happyseeu留言2013年9月13日 (五) 00:37 (UTC)

苏州宇文宙武,请交流如何改进条目,而不是删除你不喜欢的内容。任何一个维基人,对条目内容都并没有否决权。而是应该经过讨论,形成共识。维基百科不是一言堂,而是包括不同观点。如果你喜欢中国官方版本的历史,请出门左转到环球时报、百度百科,那里很多。

我新的修改,列出两个中国官方杂志对“还原历史”、“重写历史”、否定党史、国史的反应,表示中国官方认为这个有价值。有价值,当然可以写进维基百科。

我引用的,全都来自可靠来源。如果你对特定来源有意见,可以讨论。

哈佛大学中国通费正清最后一本关于中国历史的著作,就是请余英时写序。余英时对中国历史的看法,当然有写进维基百科的价值。

将普林斯顿大学、洛杉矶加大、上海交通大学、中央党校教授等来源放在一起,是因为他们对中国的"伪历史"不同程度的批评。

如果你认为内容不属于这个条目,请提出该移到哪个条目,或成立哪个新条目。 Happyseeu留言2013年11月1日 (五) 18:50 (UTC)

删除也是编辑,任何人都有删除的权利。即使你的内容完全符合维基的各种方针,如果删除它会改进条目质量,那么就可以删除。好的条目应该是言简意赅的,而不是流水账或者深入介绍另一个主题(这些中学语文都应该有教过)。我们把文章维基化不是逼着人上一个主题看另一个主题的内容的——有兴趣看别的主题的人自然会点开链接去看相关主题,在文中放跑题的内容是浪费对你的材料不感兴趣的人的带宽和时间。维基百科海纳百川是指条目的众多(两个深入介绍的独立来源就可以建条目),不是指选了条目主题之后,内容可以随便写(参考维基百科不是不经筛选的资讯收集处)。


在添加主题和条目主题不同的文献的内容的时候,应该做的是首先添加到主题更加接近的条目。如果在主题更接近的条目都没有一席之地(比如已经有了更能说明主题的来源,或者支持者过于少),那么你不应该添加到涵盖内容更加广泛的综合性主题。本条目的主题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历史,不是文化大革命,也不是历史虚无主义,在本条目是否介绍这些主题,如果介绍,介绍些什么,给予多少篇幅,应该看和主题范围相同的可靠来源如何选材,而不是看你引用的这些和本条目主题范围不同的文献。把你自己当第二手来源为你写的内容的中立性背书是典型的原创研究。这个主题并不缺少深入介绍主题的可靠来源(例如剑桥中华民国史、- 十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等),别人没有理由上维基百科来看你对自己的选材偏好的宣传,尤其是在你的选材偏好没有可靠来源支持的情况下。--Skyfiler留言2014年2月6日 (四) 20:13 (UTC)

后两代人的内容好啰嗦呀

繁文缛节。能否精简?我乃野云鹤 2014年1月26日 (日) 17:56 (UT C)


走向复兴咧

哪里走向复兴,什么是复兴,请明确定义。舆情管理员入侵吧

这个条目基本可以重写了。

首先,条目的结构很糟糕,段落划分生硬,居然是以领导人划分的,这难道是中国共产党党史吗?你看看别的国家的词条可有弄成这个样子的。哪怕是“中华民国”的相关词条。 其次,维基百科是百科全书,不是你在这为不同的政治派别争吵,打架的地方,不确定的事情,主观的评价都不应该出现。即使写了,也要遵循原则,你看看这个条目里,几乎句句都是需要cite的,但根本没有几句有citation,即使有,很多引用的文献也根本算不上可靠。 再者,词条收录的内容很没有原则,政治太多不说,后面两段拖沓的一塌糊涂,什么东西都向上写,很多东西不属于“历史”的范畴,真想写,不如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词条里还好些。没有原则的内容还有很多,比较明显的是刘晓波,不觉得太突兀了吗?你要介绍诺贝尔奖,就都介绍了,要么就加上莫言甚至达赖,单写个刘晓波是什么意思。 但我觉得,其实诺贝尔奖完全没必要介绍。 然后,“成就与挑战”和“历史”有关系吗?就算有,“资讯封锁与控制”里的内容有和“成就与挑战”沾的上边吗? 总之,这个词条已经基本废了,整体和wikipedia格格不入,违背了很多编辑的原则,建议有精力的朋友重写吧。别费心修改了。

结构糟糕是根本问题,要先有好的框架才能合理安排材料。其次引用文献水平不够,应该要以学术性来源为主。重写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欢颜展卷留言2016年5月17日 (二) 21:58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8月2日 (三) 17:10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