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股盐场
七股盐场,是台湾制盐总厂在台湾所设的六大盐场中最大者,该盐场总占地2,800余公顷[1],位在台南市七股区与将军区辖区内。七股盐场的盐田包含台区盐田、南盐盐田、七股新盐滩第一工区(扇形盐田)、七股新盐滩第二工区(青鲲鯓盐田)。盐场共分为四个生产区,第一生产区位于顶山,第二生产区位于中寮,第三生产区位于台区和西区,第四生产区位于青鲲鯓。
此外,该盐场也是台湾盐业史上最后一个盐场,民国91年(2002年)5月最后一次收盐后,该盐场与台湾338年的晒盐史一同结束[2]。2003年台盐民营化,将所有盐田土地减资交回国有财产局。盐田土地闲置后,成为许多鸟类的栖息地。近年来,整个七股盐场,以及南侧的七股溪出海口范围,共同被划入七股盐田湿地,但盐场并不位于台江国家公园的范围内。
沿革
[编辑]清代
[编辑]七股区及附近地区在过去即是台湾适合晒盐之处,清朝的洲北场、洲南场与濑东场都曾在此落脚过,但先后都因洪水而再迁徙到他处,盐田因此废弃[2]。到了日治时期,才又重新将这一带开发成盐田。
日治时期
[编辑]台区盐田
昭和10年(1935年),为因应日本工业需求,台湾制盐株式会社最早在此以“围堤造地”将七股潟湖海埔地(今七股区盐埕里西侧与北侧)开辟成盐田,后来称作“台区盐田”,其占地有337甲,为台湾总督府专卖局提倡建设新式盐田后第一个开辟的盐田,同时也是台湾盐业往大面积经营的示范盐田。而为了经营盐田,该会社便从台南北门与嘉义县布袋募集盐工,后来这些盐工在此定居而形成今天台南市七股区盐埕里。
南盐盐田
昭和13年(1938年),南日本盐业株式会社兴建南盐盐田(七股区中寮、顶山、西寮、鲲鯓至马沙沟一带),四年后(1942年)完工,占地1,137甲。而在开发当时,为了取得土地遂强行征收了当地居民的鱼塭[3]。[1]
战后
[编辑]二次大战结束后,日治时期的两处盐田均由台湾制盐总厂(台盐实业前身)接收,成为七股盐场,而同时为防堵私盐以确保盐税收入,在此设有盐警第一大队部(其原址后来成为训练台湾本地盐警的“台湾省警察学校台南分班”,今佳里国中后港校区旁)及碉堡等设施。
七股新盐滩第一工区(扇形盐田)、七股新盐滩第一工区(青鲲鯓盐田)
后来因国内用盐需求日增,遂在民国60年(1971年)1月开始在台区盐田以北,今将军区中心渔港以南依地形盖了七股新盐滩第一、二工区,亦分别称为“扇形盐田”和“青鲲鯓盐田”[4],于六年后(1977年)完工,而此扇形盐田为战后开辟唯一的扇状盐田。
结束晒盐
因台湾盐业逐渐失去竞争力,遂于民国69年(1980年)后开始将“盐滩”机械化,因而得遣散因此多出的盐工。由于此时盐村年轻人较想至外面的工厂就业,因此一部分的盐工便接受了台盐的安排,但亦有坚持要留下来者,后来台盐因无法说服他们,便将顶山前(南盐盐田内)画出一部分地继续人工晒盐。
而即使晒盐机械化,台湾盐业依然无法竞争,于是台盐决定关闭台湾所有的盐场。民国90年(2001年)10月,台盐最后的180名盐工结束了工作,隔年5月机械化盐滩最后一次采收完成[3]。
盐田资料
[编辑]以下所列为七股盐场的盐田,民国时期分别由台区、中寮、后港、马沙沟与鲲鯓五个场务所管理。
盐田名 | 面积 | 盐田结构 | 开发者 | 备注 |
---|---|---|---|---|
台区盐田 | 386公顷 | 集中式土盘 | 台湾制盐株式会社 | 日治时期为雇晒制,即雇用盐工来晒盐[3]。 |
南盐盐田 | 1,650公顷 | 分散式土盘 | 南日本盐业株式会社 | 日治时期为承揽制,即将一副或半副具完整生产设施的盐田交由特定的负责人或承揽人管理使用,薪资以产出的盐量计算[3]。 |
第一、二工区 | 716公顷 | 集中式土盘 | 台湾制盐总厂 | 民国时期唯一新建的盐田。盐业没落时其中126公顷在民国81年(1992年)5月给台南县政府兴建将军乡中心渔港[1]。 |
七股盐铁
[编辑]日治时期此处便已有铁道来运输各结晶池产出的盐,集中于中寮与马沙沟的大堆后,再用帆船载着装入草包的盐从将军溪出海,转运到停在外海的轮船(俗称“火船”)上。战后初期沿用此制,但为减少转运消耗,便利用美援于民国41至43年(1952年-1954年)增设轨道并跟台糖铁路接轨[3]。此后盐厂产出的盐改由台糖小火车运到新营太子宫转运台(台南市新营区南梓国小前),转由台铁运送到高雄港13号仓库,转由轮船外销[1]。但随着公路运输的逐渐发达以及盐的停止外销,最后便停止使用铁路运输。
七股盐场内的铁路有三条主要运盐铁路,贯穿台区及南盐盐田。目前该铁道的车库已经以“台盐七股机车库”的名称列为历史建筑[5]。
盐场运输铁道路线
[编辑]七股盐场铁道运输路线可分为:
- 中央干线:由本场地磅起点至1区12号
- 东干线:由4区28号分歧沿大寮大排至4区44号向北转至2区31号
- 西干线:从本场地磅出发经6区22、16号向北转至1区21号
- 西干支线:从6区10号分歧出至八栋寮附近北转至5区1号
- 另外还有台区1号、2号、3号、4号与5号线,盐场总线路长达29.5公里,曾是当时台湾盐业铁道最长者。[6][7]
文化资产
[编辑]与七股盐场相关的文化资产原有四项,其中七股台区盐警枪楼因地震倾倒而撤销文资身份,现共有三项。
台盐七股机车库
[编辑]2005年月18日公告为历史建筑。
七股盐场减资建物群
[编辑]2009年8月24日公告为历史建筑。
七股顶山盐警枪楼
[编辑]2009年8月24日公告为历史建筑。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来源
[编辑]- ^ 1.0 1.1 1.2 1.3 张复明、方俊育. 《台灣的鹽業》. 台北县新店市: 远足文化. 2008年11月: 86、88、160、161页. ISBN 978-986-6731-20-4.
- ^ 2.0 2.1 蔡炅樵. 《白金歲月台灣鹽》.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2005年8月: 62-65、75页. ISBN 986-00-2161-9.
- ^ 3.0 3.1 3.2 3.3 3.4 交通部观光局云嘉南滨海国家风景区管理处; 财团法人盐光文教基金会. 《台灣鹽業遺址史料回溯與潛力景點開發規畫》. 台南市北门区: 交通部观光局云嘉南滨海国家风景区管理处. 年份: 125-134页. ISBN 957-01-9930-X.
- ^ 七股鹽田濕地水文生態環境管理規劃成果報告書 (PDF). 国立成功大学. 2017-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4-25).
-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2010-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5).
- ^ 邓志忠/古庭维《台湾旧铁道散步地图》,2010,P172
- ^ BFSA~月會活動. www.bfsa.org.tw. [2016-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