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刘之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刘之纶(?—1630年),字元诚四川宜宾县(今四川宜宾市)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己巳之变时死于国难。

生平

[编辑]

家中世代务农,少年的时候跟从父亲兄弟致力耕种,有时砍柴在市场上卖。回来学习读书,在座位上铭刻“必为圣人”四字,里中由此称他为刘圣人。

天启初年,考中乡试。奢崇明造反时,他进见地方监司提出扼守反贼归路的计策,监司没有采用。

崇祯元年(1628年)考中进士,改庶吉士。刘之纶与同在史馆中读书的金声以及接纳为客人的申甫成为朋友,制造单轮火车、偏厢车、兽车,挖空木头做成西洋大炮小炮。

崇祯二年(1629年)冬,后金入侵,京师戒严。金声上书得以被皇帝召见,即推荐两位朋友。皇帝立即召见刘之纶、申甫。刘之纶谈论军事,条理清楚、口齿伶俐。皇帝十分高兴,授予申甫为京营副总兵,资助他十七万金召募士兵;改任金声为御史,监察他的军队;授予刘之纶兵部右侍郎,作为尚书闵梦得的副手协助处理驻京部队的军务。他因以新进入仕的身份进升于少卿之列而更加恭谦。

十一月三日,后金攻破遵化,十五日到达坝上,二十日逼近都城,从北向西而来。随后攻克良乡,回到卢沟桥,夜间杀死申甫的部队七千余人,黎明时偷袭杀死大帅满桂孙祖寿,生擒黑云龙麻登云而去。刘之纶在好友申甫战死后,他毅然自请抵御后金。请求率领京营,朝廷没有批准,又请求率领关外的四川兵,还是不准。于是他招募了一万人,分为八营,以八名副总兵为将。大臣们看到刘之纶骤然官升高位,受命视师,都非常嫉妒。有个叫文震孟的官员,指使人对他施加压力,说:“你应当辞去侍郎而换上科臣的头衔出征。”,刘之纶没有听从。

刘之纶率万人在雨雪纷飞中誓师,激励将士。率军离京,到达通州时,守城的将官拒不接纳。他和将士们只好冒雨雪宿营于古庙中。这时言官趁此攻击他逗留。刘之纶很气愤,给崇祯上疏,说:“小人嫉妒,有事推卸责任,没事则挑拨是非,只因为臣任侍郎职而惹起事端。请削去臣官,赐我这骸骨还乡。”崇祯阅了奏疏,没有同意。上奏军机,没有答复。[1]

崇祯三年(1630年)正月,部队驻扎蓟州。当时,后金及蒙古诸部号称十余万,驻扎永平;勤王军队数万在蓟。刘之纶就与总兵马世龙吴自勉约定,他们由蓟开往永平,牵制敌军不让他们行动,而自己率兵分八路进攻遵化。刘之纶出蓟州,率八营兵到达遵化,列兵城外八里的娘娘庙山,马世龙、吴自勉没有赴约。

守遵化的后金兵出城,击破刘之纶二营兵,但其余营兵仍不退。二十二日,代善率三万后金精骑赶到,大炮与箭矢齐发,将刘之纶的部队击溃,俘获一员裨将,供说:刘之纶驻营在娘娘庙山。代善挥军包围,命刘之纶投降,遭到拒绝,便下令发起攻击。[2]刘之纶发炮还击,杀伤百余骑兵,再发炮不料炮身爆炸,引起军营自乱。[3]左右将领劝他整队徐徐撤退,为将来做打算。刘之纶斥责说:“不许多言!我受到国家重恩,以死报国!”严令击鼓再战,双方矢如飞蝗,激战不休。眼看支持不住,刘之纶从身上解下所佩印绶,交给家人,说“拿着这个回去报告天子”,就此死去。全军皆哭,拔起营寨在野外作战,前后共七营兵士全部战死,剩存一营趁夜晚撤退。[4]刘之纶的尸体送回,箭没入头颅,拔不出来。金声用牙齿咬出来,把尸体交还到他家人。

败报传到朝廷,崇祯嘉奖他的忠心,给予优恤。文震孟阻止说“刘之纶死于不肯退兵,这是分内的事情,侍郎的官职已够尊崇。”于是没有赠官职,赏赐全部祭祀和一半的殓葬礼仪,任命他的一个儿子为官。过了很久,朝廷才追赠尚书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明史》卷二百六十一
  2. ^ 《清史稿》卷二:其帅明兵部尚书刘之纶领兵至,树栅。我军炮毁其栅。之纶屯山中。大贝勒代善围之,劝之纶降,不从。
  3. ^ 《明季北略》卷五:先发一炮,杀百骑,再发一炮,炮反裂,营中自焚。
  4. ^ 《明通鉴》卷八十二:八营兵前后覆其七,一军夜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