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堡会战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肚堡会战
戴潮春事件的一部分

自大肚山南段眺望大肚溪南北两岸。
日期同治二年(1863年)农历十月初七日至十月三十日
地点
彰化县大肚中堡福州厝、水裡港、水师寮与茄冬庄,大肚下堡大肚庄
(今台中市龙井区、大肚区,大肚台地西南段至滨海。)
结果 台湾道尹丁曰健、竹堑乡绅林占梅等联手民间团练击溃天地会何守、陈𫚒与赵戆,红军战败。
参战方
  • 民间团练(白军)
  • 民间团练(红军)
  • 大清帝国(绿营)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林占梅翁林萃、 陈尚惠
  • 林忠艺、林南山、郑义(民间团练)
  • 蔡怀斌、蔡鸿猷(鳌峰山乡绅)
  • 杨清珠(社口乡绅)
  • 何守(水师寮头人)
  • 陈𫚒(茄投庄头人)
  • 赵戆(大肚庄头人)
  • 丁曰健台湾道尹
  • 周懋琦(参谋)
  • 关镇国(督军)
  • 陈捷元(游击)
  • 参战单位
  • 竹堑练勇
  • 鳌头山练勇
  • 社口练勇
  • 水师寮练勇
  • 茄投练勇
  • 大肚练勇
  • 绿营军
  • 大肚堡会战戴潮春事件系列战役之一,发生于台湾清领时期同治二年(1863年)间,按察使衔分巡台湾道丁曰健在九月九日抵达淡水厅沪尾,与团练大臣林占梅会晤后,由丁曰健接管台湾北路战务。此役自十月初八日,丁曰健调派淡水厅诸绅民团驻扎梧栖牛骂头,进攻天地会在福州厝据点起始,同月廿七日,天地会水师寮何守投降,后茄投庄陈𫚒、大肚庄赵戆败走彰化县城,同月三十日官民军收复大肚山西南侧、威震乌溪南北岸村落作收。[1][2][3][4]:853、856

    背景[编辑]

    同治元年(1862年)春,因清廷在台湾加赋的传言频起[5]:131,彰化县四张犁乡绅戴潮春与天地会众在大墩起事,陆续获得中部地区股首如林日成洪欉陈弄等响应,戴潮春等反政府势力长期盘据彰化县、嘉义县地区[1][2]。同治二年(1863年)春,闽浙总督耆龄改换成左宗棠,左宗棠鉴于台湾动乱延宕近一年,镇压成效却始终不彰,便属意举荐本籍出身的林文察阿罩雾林家)率军返乡平乱。[4]:852-853[5]:124-126

    丁曰健来台[编辑]

    “刑期无刑”匾,由平定戴潮春事件主要官员丁曰健题赠,落款于同治三年(1864年)秋九月,收藏于今南投县草屯镇月眉厝龙德庙

    清廷为防军权过大,设有“本籍回避”制度,规定参将以上军官不得返回原乡述职[6],是故左宗棠此举立即招来非议,福建地方官员如副督布政使张佑之即表达反对的立场,主因于张佑之十分了解林文察做为地方豪绅的背景,不难想像林文察会假借“保卫家园”的名义,对叛军地主挟带私怨、进行报复与掠夺之虞。[5]:126-127

    左宗棠表示理解张佑之担忧,几经争辩后,依旧在八月十日授林文察“署福建陆路提督”衔,同意让林文察带兵返乡平定台湾戴乱,但为消除朝廷疑虑,撤除原本赋予林文察“福建水师提督”衔,另增派一大员与林文察共同指挥台湾战事;经福建省巡抚徐宗干举荐[3],派赴台湾平乱的另位大员即丁曰健[4]:853,丁曰健在凤山县鹿仔港厅嘉义县淡水厅皆担任过官职[7],在台湾有许多旧部,是足以做为监视和制衡林文察的人选。[5]:126-127

    丁曰健于是被授职为“按察使分巡台湾兵备道[7],该职原由洪毓琛担任,但洪氏在同治二年(1863年)六月间病卒于任上[3],原台湾府知府陈懋烈暂代台湾道道尹一职[8];丁曰健上任后(确切任命月份不详[7]),未循台湾道尹需赴往台湾府(今台南市)上任的旧例,自请在台湾北部港口上岸,同年九月率领“省兵”400名东渡台湾,九月九日顺利在淡水厅沪尾(今新北市淡水区)登陆,接掌北路军务。[4]:853-855

    至于林文察则在农历九月十日自泉州启程,率领400兵丁前往台湾,登陆地点则是嘉义县麦寮港(今云林县麦寮乡)。[1][4]:853清廷虽然冀望此二员分派南、北登陆,夹击天地会势力,但却无遣派大量援军支援,全赖丁曰健、林文察凭借在台资历与威望,自负在台湾就地募兵之任务。[4]:853

    北路军务[编辑]

    北路军务原由时任福建巡抚徐宗干奏请,竹堑仕绅林占梅出任“全台团练大臣”,虽有“全台”之名,但受限天地会动乱之故,林占梅实际能指挥范围只限大甲溪以北的区域[9]。九月九日,丁曰健自沪尾登陆台湾岛,开始联络台湾的“旧部属”,南下竹堑途中不断朝募兵马,十月份抵达竹堑城后兵勇招募之数达三千余名[5]:136-137,并与林占梅会合后,部署自大肚山东、西两路进攻彰化县城的战略,在十月初八发兵南进。[3][4]:856

    过程[编辑]

    同治二年(1863年)十月初,台湾道尹丁曰健以周懋琦为参谋、副将关镇国为前锋督军,同时抵达竹堑城。丁曰健指示候补知县白骥良、民练首领刘维翰(又名刘子谦)率领粤勇400名前往四张犁(今台中市北屯区[10]:109),与前署淡水同知张世英罗冠英等会合,要求张世英等进攻犁头店(今台中市南屯区[10]:109),以牵制天地会军力,避免天地会派援军阻扰大肚山西线的战役[4]:856,嗣后又遣派游击陈捷元、大甲汛守备郑荣、候补同知王桢率军支援攻打林日成位于四块厝的根据地。[3]

    十月初八日,丁曰健自大甲出兵至牛骂头(今台中市清水区),联络鳌头山头人蔡怀斌与蔡鸿猷社口头人杨清珠等乡勇练团,从牛骂头出兵,自天地会红军打下福州厝(即涂葛堀,今龙井区丽水里[10]:115)、水返厝两处。[2][3]十月十七日,丁曰健攻下水裡港(亦今龙井区丽水里)。[4]:856

    台中市大肚区的地理位置,也标注周遭行政区域如龙井区所在地。

    十月十六日,林占梅同竹堑乡绅翁林萃、陈尚惠督军,遣派勇首林忠艺、林南山、郑义领兵3000人,进逼山脚庄(今台中市龙井区山脚里),林忠艺部队的旗帜高扬“保顺安良”四个字,表达愿意归顺官方者必能保全性命的意思;并要求山脚庄出身的降将林山、林尚兄弟做响导,在周遭的村庄广发白布条,约以衣襟间有系上白布者皆是为良民,官民军不得擅杀;另有民众协助官民军将火炮安置于大肚山谷内,林忠艺部队遂沿途施放火炮,炮声隆隆响彻山谷,周遭村民莫不依附官民军,其势渐众。天地会部众扼守茄冬、水师寮以及大肚三大聚落,此三处分别由陈𫚒、何守(亦作何首)、赵戆(亦载赵憨)据守,三处有自筑炮楼,据大肚山险力守,历经数次猛攻,皆难以攻破,期间林占梅但凡有生擒对方民丁,皆赏以盘缠释放,企图动摇天地会红军军心。[2][3]

    十月廿七日,林占梅兵分三路,偕蔡怀斌、蔡鸿猷出兵水师寮及何厝庄,别令王桢、郑荣协攻海埔厝,天地会陷入背水一战,坚守声势极强,林占梅再度宣告“降者不杀”,林尚乘势要求何守投降,官民军由是插旗水师寮与何厝庄。[2][3]

    茄投头人陈𫚒与大肚头人赵戆均决议抗官到底;茄投总理陈乌秋原本多次劝说陈𫚒一起投降,但陈𫚒坚决不从,陈乌秋自率弟子兵在蔡怀斌、蔡鸿猷军前下跪,泥首请命,获得林占梅接纳。官民兵其他部众林忠艺、林尚持续挥兵进攻茄冬与大肚,陈𫚒、赵戆拼死抗战,林忠艺趁隙策反陈番婴,令陈𫚒自乱阵脚、弃守茄冬,林忠艺与陈番婴夺下茄冬,并生擒陈𫚒爱妾蔡美娘,后趁胜追击,进发大肚溪的赵戆部队。[2][3]

    十月三十日,赵戆主力迎战自西路而来的林忠艺、林尚部队,不意蔡宇、郑荣、王桢引兵从后路杀入,赵戆力战而败,同陈𫚒南遁彰化县城。官民军部队破获陈𫚒、赵戆家中另藏天地会印鉴、令牌、粮米以及武装器械无数,将战利品全数缴交予丁曰健请功。[2][3][4]:856

    后续[编辑]

    • 十月三十日,丁曰健率领北路军攻下大肚堡诸庄,军威大振,连大肚溪南侧的村庄也闻风不敢妄动,丁曰健也决定一鼓作气,在十一月初三日集结各路兵马,与在鹿港屯兵多时的曾玉明携手,进攻由天地会江有仁驻守的彰化县城。[4]:856
    • 从嘉义县麦寮港登陆的“福建陆路提督”林文察则主导南路军务,与曾元福吴鸿源对嘉义县诸庄招抚并施,十一月份攻打戴潮春所盘据的斗六门城[4]:853、856-857

    相关条目[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吴德功(吴立轩). 《戴施兩案紀略》. 南投市: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92 [2023-12-16]. ISBN 9789570009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6)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蔡青筠 (编). 《吳德功先生全集-戴案紀略·施案紀略·讓台記·觀光日記·彰化節孝冊》. 南投市: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92 [2023-12-16]. ISBN 9789570009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1) (中文(台湾)).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林豪. 《東瀛紀事》. 南投市: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97 [2023-12-16]. ISBN 9570092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3) (中文(台湾)).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柯志明. 《熟番與奸民:清代臺灣的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 [Cultivated Aborigines and the Unruled Hans: Governance Deployment and Contentious Politics in Qing Taiwan]. 台北市: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 2021. ISBN 9789863504764 (中文(台湾)). 
    5. ^ 5.0 5.1 5.2 5.3 5.4 乔安娜·麦斯基尔(Johanna Margarete Menzel Meskill). 《霧峰宮保第:林文察家族拓荒史 1729-1895》 [A Chinese Pioneer Family: The Lins of Wu-feng, Taiwan, 1729-1895]. 由王淑琤翻译. 台北市: 苍璧. 2021 [1986]. ISBN 9789860682502 (中文(台湾)). 
    6. ^ 黄水华. 《中國古代兵制》. 台北市: 台湾商务. 1994: 152–162. ISBN 9570509112 (中文(台湾)). 
    7. ^ 7.0 7.1 7.2 〈丁曰健-生平〉. 清代官职表. [2024-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9 –通过台湾大学 数位典藏与自动推论实验室 (中文(台湾)). 
    8. ^ 〈陳懋烈〉. 清代官职表. [2024-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2 –通过台湾大学 数位典藏与自动推论实验室 (中文(台湾)). 
    9. ^ 许毓良. 〈團練〉.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09-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4) (中文(台湾)). 
    10. ^ 10.0 10.1 10.2 蔡培慧; 陈怡慧; 陆传杰 (编). 《台灣地名事典》 二版一刷. 新北市: 远足文化. 2018. ISBN 9789578630918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