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水區 (台灣)
清水區 Cingshui District(通用拼音) Qingshui District(漢語拼音) 舊稱:牛罵頭 | ||
---|---|---|
市轄區 | ||
| ||
坐标:24°17′45″N 120°34′00″E / 24.29595°N 120.56654°E | ||
國家 | ![]() | |
上級區劃 | 臺中市 | |
下級區劃 | 32里496鄰 | |
政府 | ||
• 區長 | 蔡慶生(清水區區長列表) | |
面积 | ||
• 总计 | 64.1709 平方公里(24.7765 平方英里) | |
人口(2023年4月)(31,358戶) | ||
• 總計 | 89,467人 | |
• 排名 | 13 | |
• 密度 | 1,394人/平方公里(3,611人/平方英里) | |
时区 | 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 |
郵遞區號 | 436 | |
戶政資料代碼 | 66000120 | |
毗鄰 | 神岡區、沙鹿區、梧棲區、大甲區、外埔區、大安區 | |
網站 | http://www.qingshui.taichung.gov.tw/ |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 | |
---|---|
漢字 | 清水區 |
注音 | ㄑㄧㄥ-ㄕㄨㄟˇㄑㄩ- |
汉语拼音 | Qingshui District |
台語白話字 | Chheng-chúi-khu |
台羅 | Tshing-tsuí-khu |
客羅 | Chhîn-súi-khî |
日語假名 | きよみず(Kiyomizu)[1] |
英语 | Chingshui District |
清水區(臺灣話:Tshing-tsuí-khu,白話字:Chheng-chúi-khu;客家话:Chhîn-súi-khî),舊稱「牛罵頭」[2],前身「清水鎮」,位於臺灣臺中市西部,由於地理位置緊臨大肚臺地、大甲溪出海口,且其西濱臺灣海峽,因此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臨海地區則有海港、漁港等建設,使其呈現特殊的農漁業文化,境內的高美濕地是清水區著名的生態景點[3]:22。清水區也是梧棲漁港以及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的所在地。重要特產則有韭菜、韭黃等。
歷史[编辑]
清水位於臺中市的西海岸,本地的史前文化是距今約3500年至4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的牛罵頭文化[4],在漢人大量移入前原為巴布拉族(拍瀑拉族、Papora、Vupuran)Gomach社的聚居地,現今清水的西社社區一帶,舊稱「社口」,就是當時巴布拉族的出入口,也是清水的舊地名-「牛罵頭」[2],便是藉Gomach的音譯而來[5][6]:121。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攻台,開始在台灣設立官署,清水地區為諸羅縣所轄,當時清水尚屬未開發的不毛之地。雍正年間開始有漢人大規模的湧入清水地區並向平埔族租地墾殖,並有官軍在今日的營盤巷駐防。到乾隆年間,才逐漸發展成為市集,發展成為中部的稻米和山產的集散地[6]:141。
早期清水的漢人移民,以來自閩、粵為主,現在位於清水大街路上的三山國王廟,尚有早期客家人墾殖清水的痕跡。1686年清廷開放有業良民可攜眷渡台墾荒,尤以泉州府移民的楊姓、蔡姓居多,楊、蔡兩族落腳於清水社口,大量墾殖,自此兩家族繁衍開來,時至今日,楊、蔡兩姓仍為清水兩大姓[6]:141[7]:234。
進入日治時期後,清水的政商中心集中於大街路一帶,早期的大街路相當繁華,如帽席檢查所、郵便局、電火局、自來水廠、消費市場、輕便車站等,著名的杏花天酒家、朝鮮樓亦座落於此,另有本島人旅館、山本旅館可供外地人住宿,由此可窺見當時大街路的榮景,雖然後來的大甲郡役所已遷往新闢建的陸軍路,總督府也有意計畫將政商機關陸續遷往陸軍路,但總體而言,大街路的繁華一直維持到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為止。
新竹-台中大地震後,台灣總督府對台灣中部展開全面性都市更新,而清水的都市重建計劃採棋盤式街道,在政商機關陸續遷往陸軍路後,也宣告清水的重心正式西移,時至今日,中山路、光復街、新興路一帶仍是清水最繁華熱鬧的地段。
1950年依據《台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撤銷區署(即縣轄區),並將各縣分割為小縣,清水鎮隸屬於新分割出的臺中縣。而因原臺中縣縣政府設於員林鎮,分割出的新臺中縣不包含員林,所以需要尋找新的縣政府用地。民政廳、地方自治研究會及省參議會的方案將縣治設在豐原鎮,引起海線不滿而成立清水置縣協進會進行陳情,認為當時海線較山線繁榮,從苗栗到台中海線沿線幾乎都是鎮級規制,台中海線人口28萬且有四鎮,山線18萬人口僅豐原、東勢二鎮。後來地方自治自治督導委員會的修正案,臺中縣政府改為設於清水鎮,進而引起山線不滿進行陳情[8]。最後行政院第145次會議決定通過將縣治設於豐原鎮[9],也造成日後山線逐漸發展超過海線。
- 行政區劃沿革
1895年,清廷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臺灣劃分為3縣1廳,清水隸屬臺灣縣彰化支廳牛罵頭辦務署;8月24日改設1縣2民政支部1廳,屬臺灣民政支部彰化出張所;11月6日,彰化出張所裁撤改為鹿港出張所。1896年再改設3縣1廳,屬臺中縣。1897年5月3日改設6縣3廳,屬臺中縣牛罵頭辦務署。1898年6月復改設3縣3廳,屬臺中縣梧棲港辦務署牛罵頭支署[6]:147。1901年11月,廢縣及辦務署,全臺改設20廳,清水隸屬臺中廳牛罵頭支廳大肚上堡[6]:147-148。1905年廢牛罵頭支廳,改設沙轆支廳,屬臺中廳沙轆支廳。1909年10月全臺20廳併為12廳,屬臺中廳沙轆支廳大肚上堡,一部分屬牛罵頭區,一部分屬公館區,一部分則屬四塊厝區。1920年7月,地方制度改革,全臺灣改設5州2廳,牛罵頭街屬臺中州大甲郡,隨後首任街長楊肇嘉將牛罵頭街改名「清水街」[6]:148。清水街轄清水、社口、秀水、大槺榔、四塊厝、高美、三塊厝、田寮、大突寮、吳厝、楊厝寮等11個大字[6]:160-162。中日戰爭發生後,1937年12月起日本逐步提出規劃以梧棲港為中心,並納入周邊地區開闢為大規模貿易港的計劃。1939年定名為「新高港」,並於同年9月25日正式開工。1940年曾預計將大甲、清水、沙鹿、梧棲、龍井合併為「新高市」,直至1943年起受到太平洋戰爭的影響,梧棲港被作為南進補給站,其後新高港計劃亦停止發展[6]:156。
二戰後1945年12月,臺灣分為8縣9省轄市,隸屬臺中縣大甲區清水鎮。1950年9月,調整行政區域並裁撤區署,清水鎮改直隸於臺中縣,分為31個里。1952年,秀水、槺榔、南社3里劃分出中社里。2010年12月25日,配合臺中縣市合併改制,清水鎮改制為「清水區」[6]:160。
地理[编辑]
位置[编辑]
清水區位於臺中市西部,地處大甲溪下游南岸的清水隆起海岸平原之上,大肚臺地西北麓[3]:24。東邊與神岡區為界,南鄰梧棲區、沙鹿區,西濱臺灣海峽,北隔大甲溪與大安區、大甲區、外埔區相望[3]:24。土地面積約為64.1709平方公里,是臺中市海線地區面積最大的行政區[3]:24[6]:160。
氣候[编辑]
清水區氣候為副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無冬[3]:53,年均溫約為攝氏22度,並以7至8月氣溫最高,年平均降雨量約為1,294毫米,並集中在夏季[3]:49。夏季受到西南季風帶入大量水氣,以及8至9月颱風侵襲的影響,是清水區全年的主要降水來源[3]:49、51;冬季盛行東北季風的期間,由於清水區處於雪山山脈的雨影區,加上清水區西側臨海,境內海拔高度較低而無地形阻隔的影響,使得清水區冬季乾旱且風勢強勁,其冬季氣溫常降至攝氏10度以下,1至2月期間常有6至8級的強風[3]:49、51。
人口[编辑]
年份 | 人口 | ±% |
---|---|---|
1946 | 40,049 | — |
1951 | 46,563 | +16.3% |
1956 | 50,495 | +8.4% |
1961 | 55,109 | +9.1% |
1966 | 60,189 | +9.2% |
1971 | 68,188 | +13.3% |
1976 | 72,877 | +6.9% |
1981 | 76,954 | +5.6% |
1986 | 80,140 | +4.1% |
1991 | 82,890 | +3.4% |
1996 | 84,276 | +1.7% |
2001 | 85,038 | +0.9% |
2006 | 85,728 | +0.8% |
2011 | 85,629 | −0.1% |
2016 | 86,350 | +0.8% |
2021 | 88,366 | +2.3% |
來源:
|
根據臺中市政府民政局統計,2022年底清水區戶數約3.1萬戶,人口約8.9萬人[10]。清水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多於1萬人的里主要分布於中華路以東及中山路附近的地區,即清水街區一帶。大楊地區由於地處山麓,居民多以農業為主,生活環境較為艱困,為清水區人口分布較少的地區。區內人口最多和最少的里分別是南社里和中興里,2022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12,966人和462人,其中中興里亦為臺中市人口最少的里;人口密度最高和最低的里分別是西寧里和吳厝里,2022年底兩里人口密度分別為每平方公里17,645人和每平方公里195人[3]:24-25[10]。
政治[编辑]
歷任首長[编辑]
任次 | 姓名 | 任期 | 備註 |
1 | 顏秋月 | 2010年12月25日-2014年12月24日 | |
2 | 劉振榮 | 2014年12月25日-2016年7月25日 | |
3 | 張明昌 | 2016年7月25日-2019年1月4日 | |
4 | 蔡慶生 | 2019年1月4日- | 現任 |
區政組織[编辑]
清水區公所是臺中市政府在清水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中市政府。区长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12]。
警政消防[编辑]
行政區[编辑]
現今清水區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20年全臺灣分為五州二廳,設清水街屬臺中州大甲郡,初時曾以其舊稱「牛罵頭」作為街名,後由首任街長楊肇嘉改名為「清水」[6]:148。清水街轄清水、社口、秀水、大槺榔、四塊厝、高美、三塊厝、田寮、大突寮、吳厝、楊厝寮等11個大字[6]:160-162。1945年12月,清水街改為「清水鎮」,屬臺中縣大甲區。1950年,撤廢區署,清水鎮改直屬臺中縣。2010年12月25日,配合臺中縣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清水鎮改制為「清水區」[6]:160。
清水區共轄32里,其行政區域分布情形為[6]:160[13]:
經濟[编辑]
清水區南北兩側之產業分布情況不盡相同,農業主要分布於北側各里,工業則主要分布於南側各里。[14]
農業[编辑]
清水區耕地面積約為2,726公頃,占全區總面積之42.49%,其中水田2,021公頃,占耕地面積之74.14%。農作物種植以生產稻米為主,其次為甘藷,另有玉蜀黍、花生。蔬果類主要生產韭黃、白蘿蔔、西瓜、荔枝,當中韭黃與白蘿蔔是清水區主要農特產,並以韭黃聞名全台。[14][15]
工業[编辑]
清水區自日治時期始被視為農業重鎮,二戰後初期在工商業的發展上仍屬落後,其中1950年代前期清水區從事工業的人口,僅佔清水區勞動人口的1%[16]:458。1970年代之前,清水區的主要經濟仍為農業,工業較不發達。197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期間,隨著製鞋業的興起,清水區的製帽業、製鞋業、紡織業等產業始為興盛,中山路一帶工廠家數快速增加。至1990年代後由於工資上漲等因素,製帽業、製鞋業、紡織業復受到影響而發展衰退。1994年,清水區的工業是以塑膠產品製造業、紡織業、機械設備製造業為主,到了2009年則是機械設備製造業、紡織業、塑膠製品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當中除了金屬製造業以外,其餘類別產業的工廠數量皆為減少,自資料上看出,金屬製造業逐漸成為清水區的新興產業。清水區的工廠主要集中在境內南部,並以下湳里為最多,其中2010年該里共計120間廠商,而其餘各里的工廠數大多未滿20間[16]:459。
商業[编辑]
截至2019年底,清水區商業登記家數共計有3,981家,無論是依登記家數或資本額,皆以批發及零售業2,121家、2.7億元為最多,商業登記家數以製造業685家次之,資本額則以營建工程業1.6億元次之。[15]
金融業[编辑]
清水區境內設有的金融機構包括清水區農會以及彰化銀行清水分行、華南銀行清水分行、台中商業銀行清水分行、國泰世華商業銀行清水分行、第一商業銀行清水分行等五家銀行。
清水區農會創立於1916年5月5日,由地方人士蔡蓮舫、蔡敏庚、蔡敏南、王學潛、楊丕若等人共同發起的「責任有限牛罵頭信用組合」。爾後隨著牛罵頭改名為清水,牛罵頭信用組合亦更名為「保證責任清水購買販賣信用組合」。配合臺灣總督府於1933年實施之「臺灣農業會令」,清水信用組合1935年亦改組為「清水鎮農業會」,並合併因應新竹–台中大地震而設立的「清水建築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與「清水農業畜產組合」。1946年,國民政府通令將農業會劃分為「農會」與「合作會」,「清水鎮農業會」亦劃分為「清水鎮農會」及「清水鎮合作會」。2010年,改名為「清水區農會」。[16]:431、432、471
日治時期除了清水信用組合以外,彰化銀行亦有在清水區內設立清水分行。而戰後依時間先後順序分別有華南銀行、台中商業銀行、花旗銀行、國泰世華商業銀行、第一商業銀行等五家金融業者在清水區內各設立一分行[16]:471-474,唯花旗銀行清水分行已於2018年8月3日起停業迄今[17]。
教育[编辑]
高級中等學校[编辑]
國民中學[编辑]
國民小學[编辑]
- 臺中市清水區清水國民小學
- 臺中市清水區大秀國民小學
- 臺中市清水區大楊國民小學
- 臺中市清水區三田國民小學
- 臺中市清水區甲南國民小學
- 臺中市清水區西寧國民小學
- 臺中市清水區吳厝國民小學
- 臺中市清水區東山國民小學
- 臺中市清水區建國國民小學
- 臺中市清水區高美國民小學
- 臺中市清水區槺榔國民小學
圖書館[编辑]
- 臺中市立圖書館清水分館
- 清水分館紫雲巖書庫
交通[编辑]
航空[编辑]
鐵路[编辑]
清水區的鐵路建設始於日治時期,於1919年由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興築自竹南經通霄、大甲至王田的海線鐵路,總長為91.2公里,促進清水物產與旅客輸送更為便利。二戰後,政府自1953年起開始進行擴張鐵路路線等的經濟計劃。1974年台中港線完工,全長7.1公里,起自甲南經由清水區境至台中港區,是為闢建台中港工程運送材料的專用鐵路,不進行客運服務。1975年完成甲南至清水段的海線鐵路雙軌工程,1978年完成清水鐵路電氣化。1985年,原甲南站改名「台中港站」,原台中港站則廢站並改為台中港站貨運辦公室[16]:475。
清水車站設於1920年12月20日,為三等站,共設兩座島式月台,距離清水市區約1.5公里[16]:475,車站初期名「清水驛」,為一木造站房,後因1935年發生墩仔腳大地震而被震毀[18],翌年(1936年)5月新建時,車站構造改為鋼筋混凝土迄今[19]:818。台中港車站設於1922年10月11日,初期名為「甲南驛」。1971年被降為簡易站,後於1976年5月1日升為三等站。1985年1月1日改名「台中港站」,1987年7月1日升為二等站,為海線貨運最大站[20]。
公路[编辑]
公車客運[编辑]
- 臺中市公車
路線號碼 | 營運區間 | 經營業者 | 備註 |
---|---|---|---|
91 | 舊庄-中興嶺停車場 | 豐原客運 | 部分班次繞駛東興(不經大南) 經新庄、豐原轉運中心、石岡市區 |
91延 | 臺中國際機場-舊庄-中興嶺停車場 | ||
93 | 新烏日車站-大甲銅安厝 | 台中客運 | |
95 | 六福公園-外埔老人文康中心 | 中台灣客運 | |
95副 | 六福公園-外埔老人文康中心-土城 | 土城端點為土城東路 | |
97 | 臺中國際幾場-國立苑裡高中 | 東南客運 | 經大甲幼獅工業區 |
111 | 清水車站-鰲峰山公園-梧棲觀光漁港 | 巨業交通 | 經港區藝術中心 |
123 | 慈濟醫院-梧棲觀光漁港 | 中鹿客運 | 經港區藝術中心 |
128 | 大雅-清水 | 台中客運 | 經梧棲 |
164 | 清水國中-楊厝里 | 巨業交通 | 假日及寒暑假停駛 |
165 | 清水國中-舊庄 | 假日及寒暑假停駛 | |
170 | 大甲體育場-梧棲 | 豐原客運 | 經臨港路 |
178 | 清水車站-高美濕地遊客中心 | 巨業交通 | 經高美路 |
179 | 清水車站-高美濕地遊客中心 | 經三美路 | |
182 | 豐原轉運中心-清水 | 豐原客運 | 經新庄 |
183 | 豐原轉運中心-臺中港郵局 | 經新庄 | |
185 | 豐原轉運中心-清水 | 經東山 | |
186 | 豐原轉運中心-臺中港郵局 | 經東山 | |
232 | 豐原轉運中心-東山 | 例假日及寒暑假停駛 | |
239 | 豐原轉運中心-梧棲 | 經社口、大雅、臺中國際機場、沙鹿車站、梧棲 | |
303 | 港區藝術中心-新民高中 | 統聯客運 | 經清水區鰲峰路 |
304 | 港區藝術中心-新民高中 | 台中客運 | 經清水區五權路 |
305 | 大甲-鹿寮-臺中車站-大甲 | 巨業交通 | 大甲端點為巨業大甲停車場 本路線為環狀線,臺中車站為中繼站 |
306 | 清水-梧棲-臺中車站-清水 | 本路線為環狀線,臺中車站為中繼站 | |
307 | 新民高中-梧棲觀光漁港 | 台中客運 | |
309 | 臺中車站-高美濕地 | 台中客運 統聯客運 巨業交通 |
本路線為環狀線,臺中車站為中繼站 |
500 | 台中國際機場-公共資訊圖書館-台中國際機場 | 台中客運 | 中清幹線,2022年7月1日開始[21] |
500延 | 三田國小-公共資訊圖書館-三田國小 | ||
500延區1 | 大雅-三田國小 | ||
500延區2 | 公共資訊圖書館-三田國小 | ||
500延區3 | 三田國小-公共資訊圖書館 | ||
616 | 臺中港郵局-國立苑裡高中 | 東南客運 | |
688 | 清水車站-臺中港旅客服務中心 | 巨業交通 | 經港區藝術中心、梧棲觀光漁港 平日停駛 |
公共自行車[编辑]
臺中市於2013年6月開始規劃建置臺中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iBike)[22],2014年7月18日開始營運[23],2017年5月16日使用次數突破一千萬人次[23],清水區則於2017年1月11日正式引進該系統(1.0),並於2021年7月21日引進2.0系統[24]。資料截至2023年2月2日,該系統已於清水區設有4個1.0系統站點及51個2.0系統站點[25][26],並可甲地租車、乙地還車,提供民眾租借使用[27]。
設施景點[编辑]
高美濕地日落時分
- 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
- 清水運動中心[28]
- 清水眷村文化園區:台中市首個登錄為聚落建築群的眷村聚落。
- 清水國姓黃宅
- 清水社口楊宅
- 壽天宮:清水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
- 紫雲巖(觀音亭):為清水地區的信仰中心,主祀觀世音菩薩,同時也是台中地區最大的觀音媽廟宇。
- 清水區農村文物館
- 清水農會韭黃文化館
- 五福圳自行車道
- 甲南玉聖寺
- 鰲峰山區域
- 牛罵頭文化園區:原為日治時期清水神社所在地,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成為軍營。約1997年前後,陸軍撤出營區,原本計畫在此設立清水的第四所國民中學,後因故作罷,之後園內文物建物陸續登錄為台中文化資產,最後轉型成立文化園區。
- 神社崎:原清水神社的後參道,目前的路牌名為「延壽路」,沿途有林務局清水工作分站和清水街震災紀念碑。
- 清水街震災紀念碑:立於昭和11年(1936年),為追悼在昭和10年發生的中部大地震罹難者而建。
- 大楊油庫:越戰的歷史建物 。
- 橫山戰備道遺跡(清水鬼洞)
- 清水鬼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鰲峰山觀景台
- 鰲峰山公園
- 國道三號清水服務區
- 沿海區域
電影院[编辑]
- 時代數位3D影城:提供清水區毗鄰七區看電影的所在
國際交流[编辑]
姐妹市[编辑]
國家 | 城市 | 締結日期 |
---|---|---|
![]() |
加利西哥(加利福尼亞州) | 1990年2月15日 |
資料來源:臺中市清水區公所[29]
相關條目[编辑]
注釋[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 引用
- ^ 葉高華. 1920年地名大變革 (PDF). 國立臺灣圖書館. [2022-12-04] (中文(臺灣)).
- ^ 2.0 2.1 機關介紹-認識清水-歷史沿革. 臺中市清水區公所. 2014-03-07 [2023-01-09] (中文(臺灣)).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彭瑞金等編纂. 第一篇·地理篇. 《重修清水鎮志》. 臺中市: 臺中市清水區公所. 2013年8月 (中文(臺灣)).
- ^ 蔡紹斌. 《清水第一街:大街路 尋根溯源》. 地景企業股份有公司. 1996-10-30: 25. ISBN 978-957-89-7651-1.
- ^ 吳長錕. 王正雄、張裕宏、施金柱 , 编. 《回想清水:牛罵頭老照片專輯.2》. 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1999-08-01: 26. ISBN 978-957-02-4709-1 (中文(臺灣)).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彭瑞金等編纂. 第二篇·歷史篇. 《重修清水鎮志》. 臺中市: 臺中市清水區公所. 2013年8月 (中文(臺灣)).
- ^ 7.0 7.1 彭瑞金等編纂. 第三篇·住民篇. 《重修清水鎮志》. 臺中市: 臺中市清水區公所. 2013年8月 (中文(臺灣)).
- ^ 臺灣省參議會(民國39年1月30日~民國39年8月17日 (1950-01-30/1950-08-17))。[主要名稱:豐原鎮長陳水潭等陳情將大豐縣縣址置於豐原鎮相關函件]。《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 [2020-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中文(臺灣)).
- ^ 內政部. 《台灣省各縣市行政區域調整案經過概述》: 28–29. 1950.
- ^ 10.0 10.1 臺中市人口統計管理平台 - 清水區人口統計. 臺中市政府民政局. [2020-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9) (中文(臺灣)).
- ^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XLS). 內政部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0-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中文(臺灣)).
- ^ 機關介紹 - 組織架構 - 組織圖. 臺中市清水區公所. 2014-03-07 [2021-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5) (中文(臺灣)).
- ^ 便民服務 - 區里資訊 - 里別介紹. 臺中市清水區公所. [2021-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4) (中文(臺灣)).
- ^ 14.0 14.1 產業發展. 臺中市清水區公所. 2016-01-30 [2020-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中文(臺灣)).
- ^ 15.0 15.1 108清水區統計年報 (PDF). 臺中市清水區公所: 8–11. 2020-06 [2021-02-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2-15) (中文(臺灣)).
-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彭瑞金等編纂. 第五篇·經建篇. 《重修清水鎮志》. 臺中市: 臺中市清水區公所. 2013年8月 (中文(臺灣)).
- ^ 竹科分行、麥寮分行及清水分行將於民國107年8月3日停業,各項分行服務將於民國107年8月6日分別轉移至竹城分行、斗六分行及豐原分行。. 花旗全球網. 2018-07-03 [2021-02-09] (中文(臺灣)).
- ^ 清水車站. trstour.com. [2023-01-09] (中文(臺灣)).
- ^ 彭瑞金等編纂. 第九篇·文化資產篇. 《重修清水鎮志》. 臺中市: 臺中市清水區公所. 2013年8月 (中文(臺灣)).
- ^ 台中港車站. trstour.com. [2023-01-09] (中文(臺灣)).
- ^ 存档副本. [2022-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1).
- ^ 臺中市政府新聞局. 臺中市公共自行車I BIKE明年陸續上路. 臺中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2013-06-24 [2021-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中文(臺灣)).
- ^ 23.0 23.1 認識微笑單車 - 大事記. YouBike 公共自行車. [2021-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8) (中文(臺灣)).
- ^ 最新消息-營運資訊-2021/7/21(三) 下午13:00 臺中YouBike 2.0新增15站 正式啟用公告. YouBike 公共自行車. 2021-07-20 [2021-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8) (中文(臺灣)).
- ^ 場站資訊 - iBike 1.0 - 站點列表. YouBike 公共自行車. [2021-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7) (中文(臺灣)).
- ^ 場站資訊 - YouBike 2.0 - 站點列表. YouBike 公共自行車. [2021-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中文(臺灣)).
- ^ 認識微笑單車 - 關於iBike. YouBike 公共自行車. [2021-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8) (中文(臺灣)).
- ^ 張軒哲. 健身場地最大 清水運動中心最快年底動工. 自由時報. 2021-04-17 [2021-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中文(臺灣)).
- ^ 機關介紹 - 姊妹市. 臺中市清水區公所. 2015-07-02 [2021-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2) (中文(臺灣)).
- 書籍
- 陳炎正等編纂. 《清水鎮志》. 臺中縣: 臺中縣清水鎮公所. 1988 (中文(臺灣)).
- 陳炎正等編纂. 《清水鎮志》 增編本. 臺中縣: 臺中縣清水鎮公所. 1998 (中文(臺灣)).
- 彭瑞金等編纂. 《重修清水鎮志》. 臺中市: 臺中市清水區公所. 2013. ISBN 978-986-03-7711-8 (中文(臺灣)).
- 彭瑞金等編纂. 《重修清水鎮志-上卷》 (PDF). 臺中市: 臺中市清水區公所. 2013 [2021-02-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2-15) (中文(臺灣)).
- 彭瑞金等編纂. 《重修清水鎮志-下卷》 (PDF). 臺中市: 臺中市清水區公所. 2013 [2021-02-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5-04)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编辑]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
![]() |
維基導遊上的旅遊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