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岡區
神岡區 Shengang District 舊稱:新廣庄 | ||
---|---|---|
市轄區 | ||
![]() | ||
| ||
坐标:24°16′N 120°40′E / 24.26°N 120.66°E | ||
國家 | ![]() | |
上級區劃 | 臺中市 | |
下級區劃 | 16里280鄰 | |
政府 | ||
• 區長 | 梁益明(神岡區區長列表) | |
面积 | ||
• 总计 | 35.0445 平方公里(13.5308 平方英里) | |
海拔 | 173 公尺(568 英尺) | |
人口(2023年4月)(20,500戶) | ||
• 總計 | 64,349人 | |
• 排名 | 18 | |
• 密度 | 1,836人/平方公里(4,756人/平方英里) | |
时区 | 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 |
郵遞區號 | 429 | |
戶政資料代碼 | 66000160 | |
毗鄰 | 后里區、外埔區[1]、清水區、大雅區、潭子區、豐原區 | |
網站 | http://www.shengang.taichung.gov.tw/ |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 | |
---|---|
漢字 | 神岡區 |
注音 | ㄕㄣˊ ㄍㄤ- ㄑㄩ- |
汉语拼音 | Shén Gāng Qū |
台語白話字 | Sîn-kóng-khu/Sin-kóng-khu |
台羅 | Sîn-kóng-khu/Sin-kóng-khu |
客羅 | Sṳ̀n-kông-khî |
日語假名 | かみおか(Kamioka) |
英语 | Shengang District |
神岡區(臺灣話:神廣區/新廣區,白話字:Sîn-kóng-khu/Sin-kóng-khu),舊稱「新廣庄」,前身「神岡鄉」,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北部,地處臺中盆地北側,大肚山東部,大甲溪南岸。早期有「中部開發中心」之稱,由於早期移民要到豐原、東勢、后里等地開墾時,都需經過此地,因此在該區留下例如社口大夫第等不少的古蹟。
歷史[编辑]
神岡區早期為客家人所開發,因此舊稱「新廣庄」,有「新開墾的廣大平原」之意,而「神岡」與「新廣」的客家語發音(Shin-gong)極為相似,有證據顯示可能為語誤造成延用。
清乾隆中葉的台灣番界圖,此地名為「成崗庄」。至於「神崗庄」的名稱在嘉慶二十三年買賣契約就有。[2]
神岡區最早原為掌控中部地區的平埔族群巴則海族大社岸裡社所在,康熙38年(1699年)因助官府平吞霄社(今苗栗縣通霄鎮)亂崛起,並在康熙末年請墾包括神岡區在內的廣大土地,是整個臺中地區開拓之始。後廣東省東部(粵東)客家人張達京入臺,定居於岸裡社,協助岸裡社開墾並鑿水圳灌溉,當時形成的村落有望樓(望寮)、社口(萬興莊)、北庄、浮圳(紅圳頭)等。其中至少北庄、紅圳頭等地,當時還是客家庄,在乾隆末年林爽文事變時,還有北庄當地客家人李喬基(又名李安善),組織過北庄客家義民軍,與鄰近的泉州籍閩南人的泉州義民軍,以及以岸裡社為主的“熟番義民軍”,共同抵禦漳州籍閩南人為主的林爽文勢力入侵今日神岡與豐原區一帶。
清朝道光年間,因爆發數次全台灣閩客械鬥,神岡客家人逐漸不敵,也使原居台中海線的泉州籍閩南人大量來神岡一帶構居,於是逐漸形成泉州人聚落,當地原有客家人或逐漸被福佬化為福佬客(如神岡三角仔呂家、岸裡社張家等家族),或往北遷徙到今日桃竹苗客家區。
清朝光緒13年(1887年)臺灣建省,臺中地區置臺灣縣、後改隸臺灣府。
日治時期1895年,神岡隸屬臺灣縣;12月5日,歸屬臺灣民政支部[3]:71。1897年5月27日改為6縣3廳[3]:72,屬臺中縣葫蘆墩辦務署[4]。1898年6月20日改為3縣3廳,屬臺中縣臺中辦務署葫蘆墩支署,一部分屬社口區,一部分屬三角仔區,一部分屬神崗區,一部分則屬葫蘆墩區[3]:72。1901年11月9日,廢縣及辦務署,全臺改設20廳,神岡隸屬臺中廳葫蘆墩支廳。1902年5月20日,葫蘆墩區、社口區、三角仔區調整合併為葫蘆墩、社口兩區。1903年6月,將花眉庄、大埔厝庄分別改歸大雅、潭子[3]:73[5]:94。1920年10月1日,全臺改設5州2廳,下轄行政區劃改為市郡、街庄,神岡庄屬臺中州豐原郡[3]:76。神岡庄轄神岡、北庄、圳堵、新庄子、山皮、社口、三角子、大社、下溪洲等9個大字[5]:96。
二戰後1945年底,隸屬臺中縣豐原區神岡鄉。1950年撤廢區署,神岡鄉改直隸於臺中縣[4]。2010年12月25日配合臺中縣市合併,神岡鄉改制為「神岡區」[6]。
地理[编辑]
地形[编辑]
神岡區位於臺中市西北部,東依豐原區,西接清水區,北隔大甲溪與后里區相望,南鄰大雅、潭子兩區。行政區域形狀略呈四角形,面積共計35.0452平方公里[7]:195。神岡區分為三個地形區,一為北部的大甲溪溪底地區,一為東部的臺中盆地盆底地區,一為西部的大肚臺地地區[7]:196-199。
北部大甲溪溪底地區為大甲溪的舊河道,位於豐原沖積扇的北方,約在100萬年前的遠古時期,大甲溪與烏溪形成聯合沖積扇,將礫石從雪山山脈沖刷而下堆積成為臺中湖盆。後因車籠埔斷層發生錯動,西側的八卦臺地與大肚臺地隆起,形成臺中盆地地形,當時大甲溪的主流河道為今日的筏子溪。隨後古大甲溪持續沖積,逐漸形成豐原沖積扇,其頂點位於豐原區的朴子口,沖積扇南達臺中市區,下游段受后里臺地與大肚臺地阻隔而向西南流入臺中盆地。其後隨著豐原沖積扇礫石堆積高於后里臺地與大肚臺地的鞍部,大甲溪改道恢復西流並下切豐原沖積扇,形成沿岸的河階地形[7]:196。臺中盆地為一細長盆地,南北長約40公里,經豐原、臺中、大里、南投並止於名間,西側有大肚臺地、八卦臺地的傾動地塊屏障,然因地塊東側緩斜,被沖積層覆蓋而使界線不明顯,盆地東西寬度在豐原一帶為9.5公里。在烏溪以北部分,整體地勢由東北(大甲溪河床一帶,標高約230公尺)向西南降低[7]:197。大肚臺地位於大甲溪南邊,係一長方形臺地,南北長約21公里,東西寬約7公里,臺地最高點位於臺中都會公園一帶(標高310公尺),以北地區海拔約200公尺左右,呈廣闊緩起赭土臺地面,東側大部分呈斜坡[7]:198。
水文[编辑]
神岡區位於大甲溪下游地區。大甲溪發源於中央山脈匹亞南鞍部,全長約120公里,上游匯集南湖溪、耳無溪、合歡溪、七家灣溪、斯基郎溪、志樂溪、匹亞南溪等支流,至新高山後始匯聚成大甲溪,流至東勢區後河道轉為南北向而展開寬大河床,進入臺中盆地後流入石岡區附近再轉為東西流向,最後於大安區出海[7]:229。神岡區的農地灌溉用水主要來自葫蘆墩圳幹線及其支線浮圳、新圳,少數則取自於圳堵山腳的山腳湧泉或大甲溪河川地[7]:229、230。葫蘆墩圳乃於清代合併上埤、下埤及下溪洲圳而成,圳長逾40公里,自朴仔籬口引大甲溪水灌溉豐原、潭子、大雅、神岡、北屯等貓霧捒東堡一帶的土地。日治時期則在石岡區大甲溪左岸築笱砌石,截水引入豐原區大湳並分為下埤、東汴、西汴等三大幹線,其中下埤幹線於神岡區社口一帶再分為浮圳支線、中央支線、橫山支線及二小給水路[7]:231-232。
氣候[编辑]
神岡區的氣候屬副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多雨,冬季乾旱。年均溫約為攝氏23.6度,月均溫最高為7月的攝氏28.7度,最低為1月的攝氏16.7度。年平均降雨量約為1,625.7毫米,雨量主要集中於夏季的5至9月[7]:207。
人口[编辑]
年份 | 人口 | ±% |
---|---|---|
1946 | 20,455 | — |
1951 | 22,678 | +10.9% |
1956 | 25,134 | +10.8% |
1961 | 27,936 | +11.1% |
1966 | 31,380 | +12.3% |
1971 | 36,914 | +17.6% |
1976 | 39,081 | +5.9% |
1981 | 45,094 | +15.4% |
1986 | 48,592 | +7.8% |
1991 | 53,701 | +10.5% |
1996 | 59,257 | +10.3% |
2001 | 62,881 | +6.1% |
2006 | 64,230 | +2.1% |
2011 | 63,921 | −0.5% |
2016 | 65,496 | +2.5% |
2021 | 64,841 | −1.0% |
來源:
|
根據臺中市政府民政局統計,2022年底神岡區戶數約2萬戶,人口約6.4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社口里與山皮里,2022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9,287人與1,161人[8]。
政治[编辑]
歷任首長[编辑]
任次 | 姓名 | 任期 | 備註 |
1 | 陳嘉和 | 2010年12月25日-2013年7月18日 | 縣市合併後首任 |
2 | 陳嘉榮 | 2013年7月18日-2013年7月29日 | |
3 | 劉俊信 | 2013年7月29日-2015年8月24日 | |
4 | 王基成 | 2015年8月24日-2019年2月12日 | |
5 | 劉汶軒 | 2019年2月12日-2023年3月1日 | |
6 | 梁益明 | 2023年3月1日-現任 |
區政組織[编辑]
神岡區公所是臺中市政府在神岡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中市政府。区长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12]。
行政區[编辑]
現今神岡區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20年,日本將臺灣12廳改為5州2廳,設神岡庄屬臺中州豐原郡[13]:262-263。神岡庄轄神岡、北庄、圳堵、新庄子、山皮、社口、三角子、大社、下溪洲等9個大字[14]。1945年,神岡庄改為「神岡鄉」,屬臺中縣豐原區。1950年底撤廢區署,神岡鄉改隸屬於臺中縣[13]:263。2010年12月25日配合臺中縣市合併,神岡鄉改名「神岡區」[6]。
神岡區共轄16里,其行政區域分布情形為[15]:
神岡區行政區劃 | |||||||
![]() | |||||||
編號 | 里名 | 編號 | 里名 | 編號 | 里名 | 編號 | 里名 |
---|---|---|---|---|---|---|---|
1 | 豐洲里 | 2 | 大社里 | 3 | 岸裡里 | 4 | 三角里 |
5 | 社南里 | 6 | 社口里 | 7 | 神洲里 | 8 | 溪洲里 |
9 | 庄後里 | 10 | 北庄里 | 11 | 庄前里 | 12 | 神岡里 |
13 | 山皮里 | 14 | 圳前里 | 15 | 圳堵里 | 16 | 新庄里 |
選舉[编辑]
立法委員[编辑]
神岡區與大雅區、潭子區及后里區劃分為臺中市第三選舉區,現任立委是楊瓊瓔。
經濟[编辑]
農業[编辑]
神岡區氣候溫和,夏季雨量豐沛,加上清代時葫蘆墩圳的開發提供灌溉水源,水稻種植豐盛[16]:425-426。日治時期,神岡區配合在來米改良,限定品種栽培,並替除混種,促使在來米收穫量增加約三倍,為葫蘆墩米的重要產區,隨後引進日本種並創造新品種米「蓬萊米」,1933年時神岡區水稻種植逐漸轉變為蓬萊米[16]:426-427。二戰後初期稻米生產面積維持在3,000至3,500公頃左右,1970年代末期開始隨著都市計劃的進行,農業耕地轉為工、商業區使用,及大型交通建設的經過,其生產面積及產量逐年減少[16]:387、428-430。糧食作物主要為水稻,小麥則佔少數[16]:425、432,一般作物以甘藷及玉米為相對多數,大豆則為零星栽種[16]:434-440,落花生、菸草、茶、甘蔗、麻類、樹薯等特用作物為栽種面積極小或無相關統計資料[16]:440-452,園藝作物主要栽培柑橘類、蔬菜類為主,並以荔枝最為重要,其他尚有香蕉、竹筍、蘆筍、甘藍、西瓜、花椰菜、葡萄等[16]:462。
工業[编辑]
神岡區的工業類別主要為金屬製品製造業及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16]:502。1950年代時紡織、肥料、水泥、玻璃、塑膠原料、人造纖維、合板等民生工業產業多由民間中小企業經營,1962年時工廠類別主要以碾米工廠為多數[16]:531-532。其後隨著中山高速公路及其交流道的設立,交通便捷帶動神岡區的工業發展,1980年代較有規模的工業類別是電器、木器、塑膠工廠,並主要分布於豐原聯外幹道及清水聯外道路一帶[16]:532、533。1990年代二級產業人口佔其總就業人口46.40%,類別以製造業的鐵工、塑膠、木材為主,境內工廠主要集中於岸裡、豐洲、社南、新庄等村里[16]:538。2000年代以後的產業類別主要為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其次則有金屬製品製造業、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木竹製品製造業、塑膠製品製造業、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製造修配業等[16]:541-542,此外中部科學園區隨著各間廠商的進駐,其腹地逐漸趨於飽和,也促進了豐洲科技工業園區的開發,作為支援中科及帶動地方傳統產業的升級與創新,以及解決未登記工廠之建場用地需求問題[16]:545-546。
商業[编辑]
神岡區的商業自清領時期以來並不甚發達,現今其商業活動以中山路沿線為主要據點,並以消費型零售販賣、服務業、金融保險等為主,高級品或奢侈品等大型的商業活動仍多需依賴豐原區及臺中市區。1948年商業類別主要為日用雜貨,其次有糕餅業及獸肉業等[16]:597。進入1980年代時,神岡區的商業大半分布於神岡、北庄、圳堵、社口、岸裡、豐洲等村里,並以區公所附近的神岡路、中正路一帶最為繁榮,主要供應當地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及經常性物品的需求[16]:598。2000年代後隨著連鎖超市與24小時便利商店的設立,提供數種便民服務,也逐漸取代早期雜貨店的功能[16]:600-601,金融保險、不動產服務及消費性商家則為成長較為顯著的商業類別[17]。
金融業[编辑]
教育[编辑]
神岡區現有1所高級中等學校,為臺中市立神岡工業高級中等學校(附設國中部)。其他公立教育機構計有臺中市立神圳國民中學等1所國民中學,臺中市神岡區神岡國民小學、臺中市神岡區社口國民小學、臺中市神岡區圳堵國民小學、臺中市神岡區岸裡國民小學、臺中市神岡區豐洲國民小學等五所國民小學[18]。
交通[编辑]
公路[编辑]
公車客運[编辑]
- 下表更新時間為2020年6月29日,另外700路雖有經過神岡區,但該路線未在神岡區設站,故未標示於下表內。
- 臺中市市區公車
路線號碼 | 營運區間 | 經營業者 | 備註 |
---|---|---|---|
12 | 明德高中-豐原高中 | 台中客運 豐原客運 全航客運 |
豐原高中端點為豐原鎮清宮 |
14 | 干城站-舊庄 | 台中客運 | 部分班次延駛南清宮 經社口 |
14副 | 干城站-神岡區公所 | 部分班次延駛大圳厚生路口 經大雅 | |
63 | 豐原轉運中心-臺中榮總 | 豐原客運 統聯客運 |
不經社口 |
65 | 南區公所-潭雅神綠園道 | 全航客運 | 部分班次繞駛四張犁國小 |
65延 | 南區公所-潭雅神綠園道-大富路98巷口 | ||
91 | 舊庄-中興嶺停車場 | 豐原客運 | 部分班次繞駛大南 經豐原東站 |
91延 | 臺中國際機場-舊庄-中興嶺停車場 | ||
98 | 神岡新庄-中部科學園區-臺中榮總 | 中台灣客運 | 經大雅 |
98繞 | 神岡新庄-中部科學園區-臺中榮總 | 繞駛至大華國中 例假日及非寒暑假輔導課週停駛 | |
152 | 臺中市議會-陽明大樓 | 中台灣客運 | 陽明大樓端點為義士祠 |
152區 | 臺中市議會-圓環南永安街口 | 例假日停駛 | |
182 | 豐原轉運中心-清水 | 豐原客運 | 經新庄 |
183 | 豐原轉運中心-臺中港郵局 | 經新庄 | |
185 | 豐原轉運中心-清水 | 經東山 | |
186 | 豐原轉運中心-臺中港郵局 | 經東山 | |
218 | 豐原轉運中心-神岡區公所 | 經崎腳 | |
220 | 豐原轉運中心-臺中榮總 | 經社口 | |
220繞 | 豐原轉運中心-臺中榮總 | 繞駛至大華國中 例假日及非寒暑假輔導課週停駛 | |
228 | 大鵬國小-豐原轉運中心 | 豐榮客運 | 經社口 |
232 | 豐原轉運中心-東山 | 豐原客運 | 例假日及寒暑假停駛 |
237 | 豐原轉運中心-大肚車站 | ||
238 | 豐原轉運中心-臺中港郵局 | 經沙鹿 | |
239 | 豐原轉運中心-梧棲 | 經臺中國際機場 | |
525 | 臺中刑務所演武場-社口 | 中鹿客運 | 經中台灣電影中心 |
529 | 豐原東站-朝馬 | 經媽祖廟、社口、大雅、大華國中、僑光科技大學、朝馬 | |
701 | 豐原轉運中心-新建國市場 | 中台灣客運 | 豐原東站端點為翁子國小 經莒光新城、第二市場、秀泰影城 |
920 | 八方國際商城-育賢環中東/西路口 | 捷順交通 | 八方國際商城端點為臺豐社區 育賢環中東/西路口端點為育賢建和路口 經摘星山莊、潭子車站、慈濟醫院、太原車站 |
921 | 豐原轉運中心-軍功松竹路口 | 中鹿客運 | 經豐原大道、筱雲山莊、栗林車站、慈濟醫院 |
989 | 翁子-圳前仁愛公園 | 豐原客運 | 翁子端點為翁子保養廠 經豐洲科技工業園區 |
989延 | 翁子-神圳國中 | 神圳國中端點為圳前里 經圳前仁愛公園 |
公共自行車[编辑]
臺中市於2013年6月開始規劃建置臺中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iBike)[19],2014年7月18日開始營運[20],2017年5月16日使用次數突破一千萬人次[20],神岡區則於2018年5月21日正式引進該系統(1.0)[21],並於2021年7月23日引進2.0系統[22],資料截至2023年2月2日,該系統已於神岡區設有3個1.0系統站點及13個2.0系統站點[23][24],並可甲地租車、乙地還車,提供民眾租借使用[25]。
景點及文化資產[编辑]
- 岸裡社古碑亭(岸裡文物藝術館)
- 筱雲山莊
- 社口大夫第(神岡庄長-林振芳故居)
- 潭雅神綠園道(舊臺鐵神岡支線改建)
- 紅圳頭義民祠
- 慧光寺[26]
- 朝清宮天師廟
- 庄後武安宮(關聖帝君廟)
- 山皮寶山宮(保生大帝廟)
- 岸裡文興宮(包府千歲廟)
- 社口萬興宮(天上聖母廟)
- 圳堵張氏宗祠[27]
- 豐洲公園
- 圳堵公園
- 臺灣氣球博物館(氣球工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世界生產量最大的氣球工廠,地址是臺中市神岡區大豐路五段505號。
- 社口犁記張餅店本舖(岸裡社文化節-四月)
- 神岡浮圳
相關條目[编辑]
注釋[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 引用來源
- ^ 臺中市神岡區行政區域圖. 內政部臺灣行政區域圖.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4).
- ^ 張明慧. 神岡鄉新發現 老了近百歲 老地圖說故事 原叫成崗庄. 《聯合報》. 2006-11-11 (中文(臺灣)).
- ^ 3.0 3.1 3.2 3.3 3.4 陳炎正 (编). 第二篇·大事記. 《神岡鄉志》. 臺中縣: 臺中縣神岡鄉公所. 2009 (中文(臺灣)).
- ^ 4.0 4.1 施添福 2006,第312頁.
- ^ 5.0 5.1 陳炎正; 張雪君 (编). 第三篇·史略篇. 《神岡鄉志》. 臺中縣: 臺中縣神岡鄉公所. 2009 (中文(臺灣)).
- ^ 6.0 6.1 專區服務-公務統計專區-神岡區統計年報. 臺中市神岡區公所. [2023-01-23] (中文(臺灣)).
-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薛雅惠 (编). 第四篇·地理篇. 《神岡鄉志》. 臺中縣: 臺中縣神岡鄉公所. 2009 (中文(臺灣)).
- ^ 臺中市人口統計管理平台-神岡區人口統計. 臺中市政府民政局. [2020-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中文(臺灣)).
- ^ 張勝彥 1989,第121頁,第一篇·人口.
- ^ 張勝彥 2010,第23頁,第一篇·人口篇.
- ^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XLS). 內政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0-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 ^ 機關介紹-組織架構. 臺中市神岡區公所. 2012-06-29 [2021-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1) (中文(臺灣)).
- ^ 13.0 13.1 李其霖 (编). 第五篇·政事篇. 《神岡鄉志》. 臺中縣: 臺中縣神岡鄉公所. 2009 (中文(臺灣)).
- ^ 施添福 2006,第313頁.
- ^ 便民服務-區里資訊. 臺中市神岡區公所. 2012-09-28 [2023-01-31] (中文(臺灣)).
- ^ 16.00 16.01 16.02 16.03 16.04 16.05 16.06 16.07 16.08 16.09 16.10 16.11 16.12 16.13 16.14 16.15 蔡志展; 陳琬翎; 曾惠貞 (编). 第六篇·經濟篇. 《神岡鄉志》. 臺中縣: 臺中縣神岡鄉公所. 2009 (中文(臺灣)).
- ^ 施添福 2006,第317頁.
- ^ 單位介紹-各級學校. 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2021-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1) (中文(臺灣)).
- ^ 臺中市政府新聞局. 臺中市公共自行車I BIKE明年陸續上路. 臺中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2013-06-24 [2021-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中文(臺灣)).
- ^ 20.0 20.1 認識微笑單車 - 大事記. YouBike 公共自行車. [2021-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8) (中文(臺灣)).
- ^ 最新消息 - 營運資訊 - 2018/5/21(一)臺中市-神岡區新增1站 營運公告. YouBike 公共自行車. 2018-05-19 [2021-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7) (中文(臺灣)).
- ^ 最新消息 - 營運資訊 - 2021/7/23(五) 下午13:00 臺中YouBike 2.0新增16站 正式啟用公告. YouBike 公共自行車. 2021-07-22 [2021-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6) (中文(臺灣)).
- ^ 場站資訊 - iBike 1.0 - 站點列表. YouBike 公共自行車. [2021-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7) (中文(臺灣)).
- ^ 場站資訊 - YouBike 2.0 - 站點列表. YouBike 公共自行車. [2021-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中文(臺灣)).
- ^ 認識微笑單車 - 關於iBike. YouBike 公共自行車. [2021-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8) (中文(臺灣)).
- ^ 臺灣寺廟網- 慧光寺. [2012-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0).
- ^ 張氏-社區小故事[永久失效連結]
- 書籍
- 施添福等編纂. 第九章·神岡鄉. 《臺灣地名辭書·卷十二·臺中縣(一)》. 南投縣: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6. ISBN 978-986-00-6418-6 (中文(臺灣)).
- 陳茂祥等編纂. 《神岡鄉志》. 臺中縣: 臺中縣神岡鄉公所. 2009. ISBN 978-986-01-9421-0 (中文(臺灣)).
- 張正田,《台中神岡北庄客家“義民首”李安善事迹考》,《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04期。
- 張勝彥總編纂. 《臺中縣志·卷二·住民志》. 第一冊(人口篇、氏族篇). 臺中縣: 臺中縣政府. 1989 (中文(臺灣)).
- 張勝彥等編纂. 《臺中縣志(續修)·卷二·住民志》. 臺中縣: 臺中縣政府. 2010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编辑]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
![]() |
維基導遊上的旅遊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