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佬客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6月17日) |
福佬客 Hô-ló-kheh | |||||||||
---|---|---|---|---|---|---|---|---|---|
總人口 | |||||||||
數十萬人 | |||||||||
分佈地區 | |||||||||
![]() | |||||||||
語言 | |||||||||
中華民國國語 · 臺灣閩南語 | |||||||||
宗教信仰 | |||||||||
主要為臺灣民間信仰 · 道教 · 佛教 | |||||||||
相关族群 | |||||||||
臺灣閩南人 · 臺灣客家人 · 平埔族 |
福佬客(白話字、台羅:hok(hô/ho̍h)-ló-kheh,四縣腔台灣客拼:hog loˋ hagˋ),俗稱「客底」,由林衡道首次提出,指放棄臺灣客家話而改用臺灣閩南語,被閩南化的臺灣客家人後裔。在臺灣人口的統計中,可能有數十萬人以上,而調查中,多數會依其本人的意願,列為臺灣閩南人。年輕一輩的福佬客,以中華民國國語和臺語為主要使用語言,可能多亦以臺灣閩南人自居。也有非常少數的人,原本是臺灣閩南人,因定居客家庄,後代逐漸受到客家文化影響的客福佬。其實,閩南或客家都是漢族,血統非常接近,閩南與客家本質上偏向的是文化、民族認同,而非血統定義,福佬客文化上來說已經是臺灣閩南人,而客福佬也可以說是客家人了。
簡介[编辑]
「福佬客」一詞為林衡道教授提出,用以命名當時臺灣彰化縣一群自稱有「客底」,卻使用臺語的民眾。臺灣清治時期由中國大陸渡海來臺的移民,不少為福建汀州、漳州及廣東梅州及潮州、惠州客家人。但由於閩南人優勢人口的關係,許多客家人已經徹底的閩南化,不再使用客家話,而改用臺語,也完全融合於閩南族群。
林衡道在〈員林附近福佬客村落〉[1]首先提出「福佬客」這個名詞,他透過祖籍、習俗、語言等方面觀察,發現了彰化員林一帶的許多居民,應為客家後裔,定義為被臺灣閩南人同化的客家人,稱之為「福佬客」。許多姓氏家族的堂號都是客家的,與客家淵源極深。員林福佬客的語言已經完成語言轉換了,僅殘留少數潮州話和客家話詞彙(如地名與親屬稱謂),是具有潮州話和客家話風格的偏漳腔臺語,鄰近的永靖鄉亦然[2]。
舉例來說:清初平埔族岸裡社的首任通事張達京,其兄弟有張達朝、張達標等著名的墾戶首領,皆為廣東省潮州府大埔縣的客家人,但現在該家後代,如豐原張家、石岡金星村張家等,皆僅使用臺語,不諳客家話,且自認為臺灣閩南人。可說是福佬客的一個例證。另例為分佈於臺中西屯一帶的張廖姓,係詔安客家人之後,然今日該區完全是臺語的使用區。
分布[编辑]
據學者相關研究,彰化縣員林市[3]、永靖鄉[4]、埔心鄉、雲林縣崙背鄉及二崙鄉[5]、新北市三芝區[6]、高雄市六龜區、甲仙區[7]、屏東縣高樹鄉[8]、恆春半島如蔡英文家族都有福佬客的分佈。[9] [10]
名人[编辑]
臺灣著名的福佬客人物:
- 賴 和[註 1](1894 - 1943):出生於今日彰化縣彰化市[11][12],醫師、作家,臺灣文學的奠基者,被尊稱為「臺灣新文學之父」。
- 呂赫若[註 2](1914 - 1951) :出生於今日臺中市潭子區,臺灣日治時代重要作家,亦精通聲樂、劇作,有「台灣第一才子」之稱。
- 呂泉生[註 3](1916 - 2008):出生於今日臺中市神岡區,臺灣作曲家。
- 阿匹婆[來源請求]
- 李登輝[註 4](1923 - 2020):出生於今日新北市三芝區,前中華民國總統。
- 邱永漢[來源請求]
- 邱創煥[註 5](1925 - 2020):出生於今日彰化縣田尾鄉[13],曾任中華民國考試院院長、內政部長等職。
- 李壬癸[註 6](1936 - ):生於今日宜蘭縣冬山鄉,詔安客家人後裔,語言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被尊稱為「臺灣南島語言研究之父」。
- 張良澤[註 7](1939 - ):生於今日彰化縣永靖鄉,台灣文學史專家、作家。
- 李豐楙[來源請求]
- 游錫堃[註 8](1948 - ):生於宜蘭縣冬山鄉,曾任中華民國立法院長、行政院長等職。
- 曾銘宗[註 9](1953 - ):生於嘉義縣溪口鄉,曾為中國國民黨秘書長、中華民國立法委員。
- 李應元[註 10](1953 - ):生於雲林縣崙背鄉,詔安客家人,曾為立法委員、行政院秘書長等職。
- 蔡英文[註 11](1956 - ):生於臺北市,籍貫屏東縣枋山鄉,中華民國總統。
- 江 蕙[註 12](1961 - ):生於嘉義縣溪口鄉,台語流行音樂巨星,曾獲12座金曲獎。
- 李佳芬[註 13](1963 - ):生於雲林縣西螺鎮,詔安客家人,曾為雲林縣議會議員。
- 魏明谷[註 14](1963 - ):生於彰化縣埔心鄉,前彰化縣縣長。
- 江淑娜[註 15](1964 - ):生於嘉義縣溪口鄉,臺灣知名女歌手、演員、主持人。
- 張廖萬堅[註 16](1965 - ):生於臺中市,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
- 江啟臣[註 17](1972 - ):生於今臺中市豐原區,立法委員及中國國民黨黨主席。
- 泰山詹家[註 18]:家族出身彰化縣永靖鄉。
- 頂新魏家[註 19]:家族出身彰化縣永靖鄉。
注释[编辑]
- ^ 《臺灣文獻》14卷1期,1962年
- ^ 吳正龍、陳淑君. 員林地區饒平張姓分佈與語言.
- ^ 員林的福佬客, 賴閔聰, 1998
- ^ 吳正龍、陳淑君. 員林地區饒平張姓分佈與語言.
- ^ http://hakka.ncu.edu.tw/hakka/modules/tinycontent/content/paper/paper202/133.pdf
- ^ 台北縣三芝鄉福佬客的閩南語語音研究,梁玉青, 2001
- ^ 福佬客的歷史變遷及族群認同(1900年迄今):以高雄六龜里、甲仙埔之北客為主的調查分析, 劉正元, 2010
- ^ 屏東縣高樹鄉菜寮村福佬化之研究:以語言使用和族群認同為例, 楊若梅, 2010
- ^ http://ihakka.hakka.gov.tw/fulao2004/doc/台灣福佬客與客家人之分佈研究-吳中杰.pdf
- ^ http://www.ntcu.edu.tw/ogawa/history/6th/6-3.pdf
- ^ 作家年表-賴和 http://faculty.ndhu.edu.tw/~e-poem/poemroad/lai-he/category/chronology/
- ^ 賴和生平與創作年譜, 陳建忠 http://cls.lib.ntu.edu.tw/laihe/A/a_1c2.htm
- ^ 邱創煥96歲逝 關愛眼神與一巴掌親證台灣民主浪潮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7020333.aspx
- ^ 曾於詩文中自承祖先為客家人,但已不懂客語
- ^ 祖父為桃園龍潭客家人,張堂錡、鍾肇政等人皆提及他為福佬客
- ^ 出身神岡三角仔呂家,另可見陳郁秀、孫芝君所著之《呂泉生的音樂人生》
- ^ 先生祖籍汀州府永定縣
- ^ 先生祖籍廣東省饒平
- ^ 曾撰文自述自己父祖輩為客家後裔
- ^ 自傳曾述自己為福佬客,祖先來自廣東省饒平
- ^ 多次自承祖父輩為客語人口
- ^ 溪口鄉乃為客籍移民分布地,尤以曾、詹、邱、張、劉等姓比例甚高,詳見連結嘉義縣誌,無自承客家人、說客語之紀錄 https://www.tbocc.gov.tw/ModuleMsg/Files/813/AttachFile/03-住民志273-301.pdf
- ^ 自知為詔安客後裔,惟不諳客語,見新聞<李應元練客語搶票> https://news.cts.com.tw/cts/general/200206/200206240083703.html
- ^ 本身與家族成員皆自承祖先為客家人 http://www.hakkatv.org.tw/news/188572
- ^ 無自承紀錄,但有學者考究溪口鄉江姓宗族之祖籍,機率甚高 https://www.hakka.gov.tw/file/Attach/1990/1/0112215532571.pdf
- ^ 胞弟曾自述祖先為詔安客 http://www.hakkatv.org.tw/news/203133
- ^ 埔心鄉志云埔心鄉七成皆為潮州客,徐、張等姓有研究可完全確定,但魏姓無直接佐證
- ^ 江蕙之妹,請見江蕙之註解
- ^ 出身於台中市張廖家族
- ^ 台中潮陽江姓,有家族自編宗譜,另可見 http://www.uijin.idv.tw/ogawa/history/15th/15-9.pdf
- ^ 永靖詹姓堂號光裕堂,祖先出身廣東省饒平,由自編詹氏族譜及彰化詹姓同親會可見一班 https://www.facebook.com/721275051303767/posts/1282464298518170/
- ^ 多筆新聞自承為客家人
參考資料[编辑]
參看[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