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老街
湖口老街是位在台湾新竹县湖口乡的一条街道[注 1],其中包括街头、横街、新街三条街[1]。其兴衰与铁路密切相关[2],这一带因为刘铭传所铺设的铁路延伸至此,设有“大湖口火车码头”而繁荣,并在日治时期整建成今日风貌,但后来因为铁路路线调整,“湖口驿”移到下北势而使街道商业衰退[3]。街道上有新竹县县定古迹湖口三元宫与历史建筑老湖口天主堂,而湖口天主堂即是在旧车站原址上建造而成[4]。近年来经由居民与政府社区总体营造之下,翻修老街牌楼、店亭、石板路与绿化工程,湖口老街有了新风貌[1]。
沿革
[编辑]湖口地区旧称“大湖口”或“大窝口”,原是平埔族竹堑社屯垦地,清乾隆时期开始有汉人进入开垦[3]。此地因为是台地与山区的交界,而发展成货物集散地[4],后来光绪十八年(1892年)铁路铺设到老湖口[注 2],更是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光绪十九年(1893年)正式通车后,新竹与基隆间每天约有六班车,平均每天载客量为400人[3]。
后来进入日治时期后,日本大幅变动台北到桃园间的铁路路线,但桃园经大湖口到新竹间的路段则未有太大变化。后来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纵贯铁路全线完工后,大湖口便成为了新竹北部的商业重镇[2]。由于“湖口驿”一带日益繁荣,当地以罗氏家族为主的乡绅与富商遂在大正五年(1916年)[注 3]开始在车站东南兴建起今天的湖口老街[2][3],当时称为“新街”,以与湖口地区已有的“老街”、“横街”区分[4]。大正七年(1917年)时,村民还配合新街走向重建了三元宫[注 4][3]。
然而在昭和四年(1929年),日人认为杨梅到湖口间路段坡度过陡且路基不稳,便将铁路路线改从杨梅以西丘地,途经伯公冈(富冈)而到下北势的新站。自此人潮便流向数公里远的新湖口,老湖口因而没落,但老街的风貌也因此完整保留[2]。
近年来透过营建署、文建会等政府单位的援助,湖口老街居民统合地方力量并积极于社区总体营造,目前已完成管线地下化以及整体绿化工程,并且把地面翻修为成适合步行的石板路,而且老街牌楼以及店亭也整修完毕[1]。老街居民因取得天主教会信任,长期借用教堂的部分空间,以传统宗教公益组织架构,设立了大窝口促进会[1]。
街景建筑
[编辑]湖口老街以三元宫为转折点,主要部分呈现“L”型。短边位于庙北,长约120米;长边位于庙西,长约640米[3]。建筑多为砖造墙面,正面一楼为单拱,二楼则开有三扇拱型或方形的窗户[2]。在台湾老街之中,此处的骑楼与拱圈较为宽广,约有4到5米,而其外观装饰不多,可能与当地居民多为客家人有关[3]。
人文风情
[编辑]当地的宗教信仰主要为在老街尾端的三元宫,主祀三官大帝,还供奉有观音菩萨、妈祖、注生娘娘与伯公(即土地公)等神[2]。另外还有有几座不同姓氏的家庙与天主教堂[5],天主教因教友人数减少,天主堂便在1993年停止活动,并闲置下来。直到后来大窝口促进会获得文建会补助下,将闲置的天主堂改建成文物馆[6]。
注释
[编辑]参考来源
[编辑]- ^ 1.0 1.1 1.2 1.3 杨淑津. 湖口老街知性之旅. 荒野保护协会. 2006-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2.3 2.4 2.5 2.6 沈文台. 《台灣老街地圖》 二版一刷. 台北市: 猫头鹰出版社. 2006年3月: 84-87页. ISBN 986-7415-90-6.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太古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湖口老街:歷史空間與其遊憩資源系統之調查研究:湖口老街修復工程計畫》. 新竹县竹北市: 新竹县文化局. 2004年4月: 7-10、12页. ISBN 957-28031-1-5.
- ^ 4.0 4.1 4.2 黄沼元. 《台灣的老街》. 台北县新店市: 远足文化. 2006年4月: 110-115页. ISBN 957-28031-1-5.
- ^ 郑瑄颐. 人文景點-湖口老街. 旅游资讯王.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7) (中文(台湾)).
- ^ 老湖口天主堂文化館. 大窝口促进会. 2008-02-20 [201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5) (中文(台湾)).